說到傾聽,大家可能會覺得傾聽能有什麼奧秘,不就是一個人說對方被動地聽嗎?其實不是的!在昨天的課程中我邀請了我的夥伴們做了這樣一個練習,一位夥伴用一分鐘時間說一段話,另一位夥伴專注地傾聽,然後再把他聽到的內容原封不動的反饋給對方,在這短短一分鐘的時間裡,扮演傾聽者角色的夥伴紛紛表示傾聽太難了,為了能聽到對方所說的話,自己很緊張、很用力的聽,也只能記住其中的一部分內容。而講述者還會覺得對方反饋給自己的內容不完全是自己所表達的,即使對方聽到了一部分內容,還會覺得對方沒有完全聽懂自己、理解自己!傾聽真的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那麼容易!
關於傾聽我們聽什麼?
第1個就是我們要聽他講的內容。關於內容有時候我們單純的練傾聽和複述,也能夠感覺到對方表達的部分內容,還有一部分被我們漏掉了,或者是結合了我們自己的理解,結合了我們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加以修改,反饋給對方的時候就不是原封不動的意思了,而是夾雜了我們自己的個人感受的內容。
第2個就是我們還要聽他的情緒感受。有一個夥伴在描述了一段話之後,他的夥伴給他的反饋複述的內容是一致的,基本上複述出了他的內容,但同時總是覺得不舒服,覺得他是在理智的頭腦層面給我的反饋,而沒有看到我的感受,沒有看到我的情緒,所以我們聽一個人除了聽他表面上的內容之外,還要聽他的情緒感受,這樣的話對方才會感覺到你真的懂我!真的理解我!真的看到我!
第3個就是我們還要聽他的需要!怎麼樣聽懂一個人,其實就是聽懂他背後的那個需要。一個人如果他自己能夠感覺到被對方懂得,那麼他就會感覺到對方的理解、看到、這樣就會給當事人賦能,不管是跟孩子、家人、以及周圍其他的人我們要傾聽,聽他表達的內容、聽他的情緒感受,聽他背後的需要,這時候這個人會覺得你真的懂他、理解他,此刻他的被理解,被懂得的感覺就會產生,這個時候他也更願意跟你表達,那這個時候的溝通就會更有效果。
作為諮詢師你在聽懂了對方之後,那對方也會覺得你這個諮詢師懂我,所以他才會跟你更好的建立諮訪關係,那當事人覺得在這裡是被懂得、被理解,會有安全的、包容的對話空間,所以他才願意敞開心扉來跟你表達,那同時在這個基礎上作為諮詢師才能夠更好的幫助來訪者,幫助到當事人。所以說傾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那麼傾聽這個能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可以通過做一些刻意的練習來提升。
你如果有機會可以找一個夥伴面對面的來進行傾聽的訓練,一個人當描述者,另一個人當傾聽者。步驟如下:
第1步就是練習聽內容。描述者描述一段話,傾聽者原封不動的去複述,聽到複述以後有描述者來體會自己所表達的內容和事情,對方有沒有真正的理解到,然後再互換角色練習傾聽。
第2步就是聽情緒感受。在第1步的基礎上,傾聽者除了反饋對方表達的內容之外,再表達我聽到你有什麼什麼樣的感受,你有什麼什麼樣的情緒。
第3步就是聽需要!聽完了對方的情緒感受,然後我還能夠聽到關於這件事情,你也許是有這樣的需要,是嗎?然後再向對方來核實。在這個刻意的練習中也會慢慢地提升你傾聽的能力!
講師: 趙敏 文案:張紅榮
文自《滄州前程心理 ——幸福課堂》
趙敏簡介:
親子教練
高效學習指導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擅長青少年心理諮詢、高效學習輔導、親子關係諮詢、婚姻情感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