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

2020-08-27 子書文心

生活如水,歲月如歌,我行走在愛你的邊緣,卻始終無法走進你的心裡,這是小晶的內心獨白。小晶已經結婚7年了,之前夫妻之間很恩愛,可是不知從何時起,小晶發現自己面前的這個男人開始不再認真聽自己說話了。他既不願意聽小晶講家裡的瑣事,也不願意和自己共同解決問題,每次小晶說完,他都答應,可是事後完全不記得,仿佛他和小晶之間有那麼一道結界,我無法聽見你,你也無法聽見我,我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為什麼會這樣?到底哪裡出了錯?難道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嗎?為什麼別人家的丈夫都是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寵妻狂魔,到了我這就不一樣了呢?其實不只小晶,這是很多夫妻會遇到的問題,當愛情的浪漫褪去,如何為愛情保鮮呢?在《溝通的藝術》一書中,羅納德和拉塞爾給出了一種可能的答案。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是羅納德和拉塞爾的合著。羅納德,以溝通寫作為專業的出書人,出書的主題涵蓋了商務溝通、公共演講、小團體溝通、獨斷力及社交技巧,是人際溝通方面非常專業的作者和培訓者;拉塞爾,北肯塔基大學教授,與羅納德相遇後,兩人就開始了用故事片作為教學用具的嘗試,之後撰寫了大量文章,併合作出版了多本教材,引起了社會廣泛認同。

在《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中,羅納德和拉塞爾用生動的故事,圍繞溝通這個主題為我們呈現了三個部分的內容:「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既關注了有關人際溝通的理論,也加入了豐富實用的閱讀材料,而在「看出人外」部分,主要聚焦於溝通者之外信息的發送與接收,分析了語言的運用和非語言線索的特徵,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

在「看出人外」的部分,作者從語言、非語言和傾聽三個方面,解釋了生活中很多溝通問題的源頭,可能是因為語言的障礙,也可能是你的某個身體動作造成了別人的誤解,甚至只是因為你沒有好好地認真地聽聽你身邊的人在說什麼。

1. 語言:你真的會說話嗎?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幾乎從出生之後,就開始學習說話了。可是,你真的了解語言嗎?語言是一種符號,我們使用語言來代表生活中的事物,以便於更好的進行溝通;因為有語言,人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對方。

既然如此,那生活中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誤解呢?這裡面可能有很多複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雖然用了同一個詞,但是在我們心中代表的卻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也有可能是我們說出了容易讓人混淆的語言,把事實說成了意見,把意見講成了事實,而且別人說出的一句話,我們的內心可能做了一萬種解讀;也有可能只是我們的講話風格不同,來自火星的男人可能偏愛直接、簡潔和任務取向的對話,而來自金星的女人通常更喜歡委婉、詳盡和關係取向的對話方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男人總覺的女人喜歡嘮叨,女人總覺得男人不理解自己、不愛自己了,也許並不是不愛了,只是我有了自己的語言風格。

2.非語言溝通:瞅我幹啥,瞅你咋地!

之前有一個笑話,是說一群東北兄弟吃燒烤的時候因為在人群中「多瞅了一眼」而打起來的故事,大家在玩笑之餘,也不免開始思考:非語言的行為真的也是溝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有行為都蘊含溝通的價值。

一次握手,一個微笑和一個擁抱,都反映了我們想要傳遞的情緒。你的身體動作、手勢、表情和眼神、聲音和觸碰,都會在無意間傳達出你的想法。有研究顯示,當信息的發送者說謊時,他們的非語言行為會出賣他們,也正是基於此,微表情專家能根據人面部表情的細小變化判斷出對面的人到底有沒有說謊。

雖然非語言信息能夠傳達很多信息,可是非語言信息也是模糊不清的。比如說,一個女孩對男孩微笑,這怎麼解釋?也許她對這個男孩有好感,可是也有可能她只是出於禮貌,甚至這是她正常的表情。如果一個行為有這麼多可能的解釋,我們就很難確定哪一個解釋才是正確的,因此,我們在解釋非語言線索時一定要謹慎,否則,可能又是一場群架了。

3. 傾聽:你認真聽我講話的樣子好讓人動心

生活中,你肯定碰過到過這樣的人:你說話的時候,他永遠不看你,只是自顧自的在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經歷過,你一定知道這樣的行為有多麼讓人憤怒。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也來越大,每個人都想更多的表達自己,想讓自己被別人聽見,卻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靜靜地聽別人講話,我們被各種各樣的外在因素幹擾,在嘈雜的人世浮浮沉沉,卻永遠無法安靜。

可事實上,安安靜靜地聽別人說說他的心事遠遠勝過一個小時滔滔不絕的安慰和指導。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出口,把自己心中的情緒表達出來,你的認真傾聽會讓他感覺自己是受重視的,自己是被在乎的,心中的情緒表達出來之後,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煩惱和不開心了。

那如何做到有效傾聽呢?「看出人外」部分也給出了一些具體做法:先少說話,多聽聽對方在說什麼;專注,這是非常重要的,專注的眼神會讓對方覺得你能真正感受和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從而更多的坦露自己的心聲;同時避免過早評判,不要搶在別人說完之前做判斷,即使你的判斷沒有批評的意思,可是打斷別人的話,會讓人覺得很不禮貌,而且,縱然沒有任何批評,也可能會因為沒有聽完整而做出不合理的倉促評判;最後找重點,就是從一大堆話中提取出對方的核心觀點,當然這可能需要一些傾聽反應技巧,感興趣的讀者不妨找書來讀讀。

讀到這裡,有沒有覺得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煩惱和誤解,那些常見的誤會和抱怨,也許只是我們沒有用好我們的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很多時候,你不解釋,我也不解釋,大家就這樣帶著誤解和委屈越走越遠。再說說最開始小晶的故事,小晶的丈夫真的不愛他了嗎,未必。也許他只是不會表達,沒有經常說「我愛你」,也沒有多抱抱缺乏安全感的小晶;而小晶呢,也許她最該做的不是每天在丈夫面前抱怨和嘮叨,而是安靜下來,聽一聽丈夫最近的工作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沒好好了解丈夫的想法了。就像有句歌詞唱的:「我們都是好孩子」,沒有人想故意破壞一段關係,我們之間也許只是差了一個擁抱和一個專注聽他說話的眼神,給你身邊的人一個擁抱吧,畢竟我們這麼相愛。

相關焦點

  • 【有聲夜讀】你到底能不能放下手機聽我說話?
    昨天跟老公怒了。        晚飯後我跟他說:朋友小梅結婚,咱倆一起去吧,周日中午十一點,在XX酒店。        他看著手機,嗯了一聲。        我忍無可忍,終於怒了,聲音提了八個調門:周日中午!XX酒店!你到底能不能放下手機聽我說話!        他也很生氣,反過來責怪我:吼什麼啊,好好說話不行嗎?        ——幾乎一模一樣的劇情,這大概已經是第八百次上演了。        每次都是我說話時他看手機,我說完他完全沒知覺,然後我要把一件事說十八遍。
  •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說話了?
    很多剛開始諮詢的來訪者,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在諮詢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我在說,你在聽,難道我來,不應該是聽你說的嗎?」每當這時,我都會告訴他們:「生活中,已經有太多的人,想讓你聽他們說,在這裡,我想聽你說。」
  • 會說話到底有多重要?你說的話其實就是你的外包裝!
    每個人都喜歡深刻,有思想,相處起來很舒服的人,但很多時候決定你在別人心中形象的絕不是你絕世的容顏,而是你內涵的談吐。第一面相見,首先看到的是一個人的外貌,其次最直接的表現也就是ta的言語。現在社會每個人都很忙,很多時候確實也懶得去重新認識一個人,然後深交,除非你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 夜聽 | 把說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
    叫另一半做的事情,ta沒做好,本來想著讓ta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說出口的話就變成了「你從來都沒有把我放在心上!」與同事相處,本想著人緣好好辦事,結果工作沒半年,就跟各個部門的人或多或少有了摩擦。常常有意無意地說著傷害別人的話,在各個社交平臺中傷別人,然後又忍不住感慨自己怎麼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 「我要的是你的態度」這個態度到底有沒有解?聽過來人怎麼說
    說實話,這個問題沒有結婚的朋友是永遠搞不清的,也許只有已經結婚了的朋友才敢諮詢自己的老婆,這樣的話才不至於被別人懟。老公:我幫哥們問問,你們女孩子說的態度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總之,就是女孩子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我願意了你就得拿愛我的方式來證明你的態度,我要是有點不情願了,你就得拿足夠多的彩禮表明你的態度,只要女孩子想為難你,你就得受著,所以態度該怎麼定義是無解的。
  • 聽你說話不耐煩的人,就別愛了
    這種情況有沒有呢?有。我不能全盤否定,有因為感動從不愛一個人到愛上一個人的情況存在,但那概率不過是萬分之一。可事實是,一旦有一方被偏愛,就會有一方被忽略存在。你跟他好好說話,她卻滿臉的不耐煩。可真正相愛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 你有多久,沒耐心地聽別人,好好說話了
    收益良多,不禁反思一下自己以及生活中的我們:有多久沒聽過別人好好說話了?說到傾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不就是聽別人說話嗎?毫無難度可言。生活中的我們大多數,是不是都曾經有這樣相似的經歷:當親戚、朋友遭遇大的苦難,我們往往不簡簡單單只是一個陪伴者,雖然在聽他訴苦,但不經意間會習慣於加以自己的觀點和判斷,去勸解。習慣地說:沒什麼大不了,熬一熬就過去了或者生活還要繼續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我們還是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斷。
  • 為什麼別人不願意聽你說話?可能是你根本不會好好說話
    例如,我有一個弟子,在與他人溝通和協調時,常說:「我在為你著想,所以你必須接受我的建議。然後他們問,「你覺得難以接受嗎?」這樣的交流是單向的,填鴨式的,不是真正的交流。在實際交流中,我們首先要問對方有什麼困難?需要什麼?那就看你能幫什麼忙,不想對方接受自己的做法。如果只是單向的談話,不要怪別人不聽你的話。
  • 他到底對我有沒有感覺?
    我今年27歲,到了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年紀,父母希望我現在能找個對象,我有個同事,比我大三歲,家裡催的也比較緊,他人挺好,所以我們就一來一往的開始聯繫,感覺還挺好的,他說話幽默,聊天很愉快。但是我家庭條件一般,可能比起他來差點,他父母不同意,他只和我說過一次家裡的態度,但是他現在也天天給我發信息,幾乎不怎麼約我,我開始有一點後退,但是我又覺得找一個聊在一起也不容易,而且單位裡的了解也多,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是不是該放棄了?這樣僅僅是微信聊天,我總覺得會不會是他無聊所以才找人聊天,沒有結果的曖昧,我真的沒啥興趣,求指教!他倒不一定是無聊才找你聊天。
  • 聽不懂女人說話,這招也許能幫你
    前段時間回答了一個問題:「她說胃痛,我讓她多喝熱水,現在她不理我,多喝熱水有錯嗎」,相信很多男人都會有類似的問題:聽不懂女人說話。相較之下男人的思維比較理性,女人的思維比較感性,越是理性的男人越是聽不懂女人說話,以至於被別人稱作木頭、呆瓜。這些個木頭們總希望可以讀懂心愛的女孩到底在說啥,越永遠擺脫不了理性的思考模式,最後只能抱怨女人心海底針。
  • 高情商:聽人說話,聽「音」重於聽「話」
    意思就是,在溝通中,如果光顧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哇啦哇啦說個不停,或者不斷打斷別人說話,固執的保持自己的意見輸出,那麼這就是低情商的行為,溝通的效率和意義都被大大降低了,還會使得對方覺得你無法溝通,自說自話。所以在正常的人際溝通中,除了自己說話,更要注意傾聽對方說什麼,這樣才能使對方覺得你尊重他,而且會進一步的促進溝通。
  • 永遠不要聽一個人說什麼?要看他是怎麼做的,說話是沒有成本的
    這裡是迷你作坊,歡迎大家來到我的文字頻道! 如題所示:永遠不要聽一個人說什麼?要看他是怎麼做的,說話是沒有成本的!朋友之間最不應該聽他說什麼,應該看他怎麼做,行動是最重要的,因為說話那是不花錢的沒有什麼成本的可是隨意的講。 就比如說借錢之前的話說的都是非常好的,過幾天就還錢肯定還錢的,就是周轉幾天這些話我想那些借過錢的肯定是都會有觸動吧!但是最後他是怎麼做的呢!
  • 為什麼你說話別人都不願意聽?問題出在這
    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感觸,比如在婚姻中,女人一直讓男人少喝酒,少抽菸,多運動,但說了幾十年也沒用,他壓根就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反駁「你念叨我幾十年了,就像我媽一樣,誰受得了,誰願意聽你的。」還有孩子也不願意聽你說話,一說他就摔門而出,或者躲進房間,身邊的親朋好友也是如此,你一說話,他們不是玩手機就是轉移話題,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聽你說,是別人不好溝通嗎?還是溝通的方法有問題。
  • 尋常婚姻裡,好的感情,其實就是我願意花我的時間,聽你說說話
    昨天傍晚回家的路上,很偶然的聽到兩個閨蜜模樣的大姐聊劇,細聽了半天,才聽明白她倆說的內容,原來聊的是陳道明演繹的經典老劇《康熙王朝》。 其中一位大姐感慨地說,這劇我看了好多遍了,每次看到康熙微服私訪後回到皇宮,然後悄悄去找容妃說話的那段,我都感動的掉眼淚:你說,人家那麼大個皇帝,一天要處理多少的國家大事呢,到了晚上,不是一樣有時間去陪自己的妃子嗎?
  • 沒有「靈魂」的說話,是真的在表達你的意思嗎?
    比如你精心設計的一場演講,演講結束後,發現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臺下的觀眾表示聽不懂,Get不到你想要傳達的知識點。或者在和別人溝通交流的時候,明明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A,但對方理解的卻是觀點B、 C、D等一些不同的想法。最後的結果呢?
  • 說話是門「技術活」:你講的是故事,別人聽的卻是你
    很多跑業務的人都有一種體會:一筆生意能不能談成,和你與客戶能不能聊得來通常有很大關係。這樣一說,可能有人會覺得,那客戶豈不是很「不務正業」嗎?這在商言商,和聊得來聊不來有什麼關係呢?這自然是有關係的。試想一下,當你打算和一個人合作的時候,你是不是需要先考察一下這個人的人品、能力等?你是不是得先看看這個人可不可信,能不能交往?
  • 說話的重要性到底在哪裡?
    雖然人的說話它有一個咿呀學語階段,但是人說話的那種潛能或者是那種心理功能是天生就具備的。說話的重要性到底在哪裡?比如:我們看到窗臺上有一盆花,如果從你看到的給它描述是很難把它說清楚,它的顏色、形狀、位置、生活習性等等。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一個詞「綠植」給它來概括,以後你再和別人來講這盆花的時候就容易多了。再有就是把我們眼前看不見也摸不到,同時它也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或者是真正的能夠感覺到的你很難去用具體化的語言表達出來。
  • 婚姻裡,你有沒有好好說話?
    昨晚因為一件事意見爭論,突然老公黑著臉壓低著聲音不耐煩回應,然後一切止於老公說話的態度和情緒,不再言語,晚上也獨自睡了小房。 其實在後來各自沉默階段,我在廚房忙碌時,老公幾次眼瞟過來看看我想緩和,我視而不見,心如止水。 我們之間可以熱情如火,也可以冷若冰霜,一切歸於細節。
  • 因為一句話,我和多年朋友產生隔閡,好好說話,到底有多重要?
    俗話說,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生活中,我們可能也常常會覺得某人很不錯,就是嘴欠。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不好好說話,很容易毀掉一段關係。高考那年,我因為生病,成績比平時低了一百多分,勉強過了本科線。小姑知道後,當著我的面對當時還在上初中的妹妹說,你到時候要是考了三本,就不用去讀書了。當時我的情緒很低落,小姑這麼說以後,我心裡更不好受。
  • 聽,你的感覺在說話~
    今天你的感覺怎麼樣,產生了情緒了嗎?有人會說,沒有,我今天很好。好吧,當我這個問題沒問。因為,人總有七情六慾。沒有情緒,你就成神了。你所認為的沒有情緒,一是感覺平和,喜悅(這是開悟的狀態),二是情緒一出現,就被你掐死了。沒錯,妥妥滴被你掐滅在無意識中。因為,你認為情緒不是一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