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水,歲月如歌,我行走在愛你的邊緣,卻始終無法走進你的心裡,這是小晶的內心獨白。小晶已經結婚7年了,之前夫妻之間很恩愛,可是不知從何時起,小晶發現自己面前的這個男人開始不再認真聽自己說話了。他既不願意聽小晶講家裡的瑣事,也不願意和自己共同解決問題,每次小晶說完,他都答應,可是事後完全不記得,仿佛他和小晶之間有那麼一道結界,我無法聽見你,你也無法聽見我,我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為什麼會這樣?到底哪裡出了錯?難道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嗎?為什麼別人家的丈夫都是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寵妻狂魔,到了我這就不一樣了呢?其實不只小晶,這是很多夫妻會遇到的問題,當愛情的浪漫褪去,如何為愛情保鮮呢?在《溝通的藝術》一書中,羅納德和拉塞爾給出了一種可能的答案。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是羅納德和拉塞爾的合著。羅納德,以溝通寫作為專業的出書人,出書的主題涵蓋了商務溝通、公共演講、小團體溝通、獨斷力及社交技巧,是人際溝通方面非常專業的作者和培訓者;拉塞爾,北肯塔基大學教授,與羅納德相遇後,兩人就開始了用故事片作為教學用具的嘗試,之後撰寫了大量文章,併合作出版了多本教材,引起了社會廣泛認同。
在《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中,羅納德和拉塞爾用生動的故事,圍繞溝通這個主題為我們呈現了三個部分的內容:「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既關注了有關人際溝通的理論,也加入了豐富實用的閱讀材料,而在「看出人外」部分,主要聚焦於溝通者之外信息的發送與接收,分析了語言的運用和非語言線索的特徵,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
在「看出人外」的部分,作者從語言、非語言和傾聽三個方面,解釋了生活中很多溝通問題的源頭,可能是因為語言的障礙,也可能是你的某個身體動作造成了別人的誤解,甚至只是因為你沒有好好地認真地聽聽你身邊的人在說什麼。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幾乎從出生之後,就開始學習說話了。可是,你真的了解語言嗎?語言是一種符號,我們使用語言來代表生活中的事物,以便於更好的進行溝通;因為有語言,人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對方。
既然如此,那生活中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誤解呢?這裡面可能有很多複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雖然用了同一個詞,但是在我們心中代表的卻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也有可能是我們說出了容易讓人混淆的語言,把事實說成了意見,把意見講成了事實,而且別人說出的一句話,我們的內心可能做了一萬種解讀;也有可能只是我們的講話風格不同,來自火星的男人可能偏愛直接、簡潔和任務取向的對話,而來自金星的女人通常更喜歡委婉、詳盡和關係取向的對話方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男人總覺的女人喜歡嘮叨,女人總覺得男人不理解自己、不愛自己了,也許並不是不愛了,只是我有了自己的語言風格。
之前有一個笑話,是說一群東北兄弟吃燒烤的時候因為在人群中「多瞅了一眼」而打起來的故事,大家在玩笑之餘,也不免開始思考:非語言的行為真的也是溝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有行為都蘊含溝通的價值。
一次握手,一個微笑和一個擁抱,都反映了我們想要傳遞的情緒。你的身體動作、手勢、表情和眼神、聲音和觸碰,都會在無意間傳達出你的想法。有研究顯示,當信息的發送者說謊時,他們的非語言行為會出賣他們,也正是基於此,微表情專家能根據人面部表情的細小變化判斷出對面的人到底有沒有說謊。
雖然非語言信息能夠傳達很多信息,可是非語言信息也是模糊不清的。比如說,一個女孩對男孩微笑,這怎麼解釋?也許她對這個男孩有好感,可是也有可能她只是出於禮貌,甚至這是她正常的表情。如果一個行為有這麼多可能的解釋,我們就很難確定哪一個解釋才是正確的,因此,我們在解釋非語言線索時一定要謹慎,否則,可能又是一場群架了。
生活中,你肯定碰過到過這樣的人:你說話的時候,他永遠不看你,只是自顧自的在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經歷過,你一定知道這樣的行為有多麼讓人憤怒。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也來越大,每個人都想更多的表達自己,想讓自己被別人聽見,卻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靜靜地聽別人講話,我們被各種各樣的外在因素幹擾,在嘈雜的人世浮浮沉沉,卻永遠無法安靜。
可事實上,安安靜靜地聽別人說說他的心事遠遠勝過一個小時滔滔不絕的安慰和指導。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出口,把自己心中的情緒表達出來,你的認真傾聽會讓他感覺自己是受重視的,自己是被在乎的,心中的情緒表達出來之後,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煩惱和不開心了。
那如何做到有效傾聽呢?「看出人外」部分也給出了一些具體做法:先少說話,多聽聽對方在說什麼;專注,這是非常重要的,專注的眼神會讓對方覺得你能真正感受和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從而更多的坦露自己的心聲;同時避免過早評判,不要搶在別人說完之前做判斷,即使你的判斷沒有批評的意思,可是打斷別人的話,會讓人覺得很不禮貌,而且,縱然沒有任何批評,也可能會因為沒有聽完整而做出不合理的倉促評判;最後找重點,就是從一大堆話中提取出對方的核心觀點,當然這可能需要一些傾聽反應技巧,感興趣的讀者不妨找書來讀讀。
讀到這裡,有沒有覺得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煩惱和誤解,那些常見的誤會和抱怨,也許只是我們沒有用好我們的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很多時候,你不解釋,我也不解釋,大家就這樣帶著誤解和委屈越走越遠。再說說最開始小晶的故事,小晶的丈夫真的不愛他了嗎,未必。也許他只是不會表達,沒有經常說「我愛你」,也沒有多抱抱缺乏安全感的小晶;而小晶呢,也許她最該做的不是每天在丈夫面前抱怨和嘮叨,而是安靜下來,聽一聽丈夫最近的工作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沒好好了解丈夫的想法了。就像有句歌詞唱的:「我們都是好孩子」,沒有人想故意破壞一段關係,我們之間也許只是差了一個擁抱和一個專注聽他說話的眼神,給你身邊的人一個擁抱吧,畢竟我們這麼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