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溝通方面,心理學家認為,傾聽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意思就是,在溝通中,如果光顧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哇啦哇啦說個不停,或者不斷打斷別人說話,固執的保持自己的意見輸出,那麼這就是低情商的行為,溝通的效率和意義都被大大降低了,還會使得對方覺得你無法溝通,自說自話。
所以在正常的人際溝通中,除了自己說話,更要注意傾聽對方說什麼,這樣才能使對方覺得你尊重他,而且會進一步的促進溝通。
那麼,傾聽就是簡單的聽他說話就可以了嗎?顯然不是,隨便聽一聽不會得到什麼有效信息,高情商的人至少會做好以下兩點。
首先,你的傾聽要讓對方有這樣一個印象:你尊重他,你重視他,你願意聽取他的意見。這個含義怎麼表達出來呢?
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傳達:一是,不要看手機,不要東張西望,保持專注,可以時不時的看向對方的眼睛,在一個意思結束的時候點頭或「嗯嗯」表示接收到了他的信息;
二是,身體微微向對方傾斜靠攏,保持開放輕鬆的身體姿態(不要抱臂),在適當的時候,可以重複一下對方的意思。這樣,就可以使得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和尊重。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聽人說話,要做到聽懂「弦外之音」。
根據心理學的調查研究,人類的語言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也就是人們可以用語言隨意的編織謊言。老話中常說「言不由衷」,「詞不達意」都具有這樣的意思。
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很多人都習慣於在網上用聊天工具來和人溝通,這種純粹的語言交流缺失了人際交往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信息——非語言信息。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一場普通的面對面溝通中,非語言信息能夠傳達出的意思是高於語言信息的,平均佔比達到60%以上。
非語言信息傳達出來的,就是「弦外之音」,它們的真實性遠高於語言信息,如果能讀懂這些話外之音,也就能夠了解到對方真實的意圖。
什麼是非語言信息?它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一個人的服飾、髮型等外在信息;講話時的聲音、音調;講話時的眼神、動作、舉止等等。
舉例:一位男士向一位女士表白,說非常非常愛她,此生非她不娶,吧啦吧啦一大堆。但他在表白的過程中,基本沒有抬頭看這位女士,也沒有長時間的與這位女士的目光接觸,他的聲音有些低,肩膀有些上聳,身體微微轉向側面。這一系列的非語言信息,展示了他的真實想法,才是真正的話外之「音」:他並不愛這位女士。
所以,和他人溝通的時候,要注意傾聽,傾聽的是什麼?不能完全相信對方的語言信息,而是在溝通的過程中觀察他的舉止動作,聽他的語音語調,這些非語言信息傳遞的,才是更真實的信息。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些名偵探、談判專家都不會僅憑紙張的書面文字去判斷一件事的真相,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觀察上。
如果能夠真正理解對方的「音」,而不僅僅是話語,那麼就可以進一步深入的了解他的需求、期待和想法,由此而做出更加準確的人際應對。所以,高情商的人,往往一眼就能看透對方心裡在想什麼,他靠的不是語言,而是精準的把握了這些非語言信息。
下次和他人溝通的時候,如果想收穫更多的信息,不妨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多多注意這些非語言信息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