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生育觀裡,「養兒防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人們相信養大兒子便可以晚年無憂,生了兒子的家庭,在人前人後都會有一份優越感。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養兒防老的理念似乎並不靠譜了,被兒子兒媳嫌棄的老人也大有人在。那麼是不是說養女防老的理念,可以佔了上風呢?
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但在父母養老的大問題上,女兒卻也並不一定能夠成為父母晚年的依靠。
王大娘年輕的時候生了一兒一女,親戚朋友們都很羨慕她,「正好湊成了一個好字,真是有福氣呀!等到孩子們都長大了,就安心享福吧!」雖然養育兩個孩子著實很辛苦,但是王大娘卻很有盼頭。
就這樣慢慢地孩子們都長大了,而王大娘也變老了。在拿出自己的積蓄給兒子置辦了車房,給女兒備齊了嫁妝後,王大娘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只要孩子們都生活得好就行。」
本來王大娘並沒有指望著孩子們養老,她想著自己和老伴還可以照顧對方,沒必要去麻煩孩子們。可是沒想到,王大娘的老伴突發疾病去世了,孤零零的王大娘不得已只好去「投奔」孩子們了。
一開始王大娘來到了兒子家,畢竟以她的觀念來看,自己住到兒子家還是很「有底氣」的,可是沒想到王大娘在兒子家卻住得並不安生,儘管王大娘承擔起了洗衣做飯的家務,但是兒媳婦卻仍然嫌棄她「不講衛生」。
看著兒子和兒媳三天兩頭地因為自己而吵架,王大娘心裡難受,於是她想不如還是去女兒家吧!從小王大娘的女兒就很懂事,原本以為女兒和娘更親,在女兒家會舒心很多,可是沒成想王大娘在女兒家也呆不下去。
女兒是家庭主婦,一家的開支都靠女婿一個人,雖然女兒很貼心,但是因為沒有經濟來源,女兒也不得不看著老公的臉色生活,如今這又多了個王大娘,女兒的日子自然也就更不好過了!
夜裡王大娘想著自己的境遇,不禁掉下了眼淚:「都說養兒防老,可是孩子們長大了卻沒有一個能靠得上的,看來終究是人老了就會遭人煩!」
1)生活壓力大,子女們自顧不暇
時下年輕人們的生活節奏快,自身壓力很大,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的小家,都有一些顧不過來,顯然,此時的他們無論從經濟上還是精力上,都無法很好地去照顧父母。
2)兩代人觀念不一致,生活習慣大有不同
雖然子女和父母情感親密,但是兩代人之間的觀念仍然會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時,生活觀念以及日常習慣上的分歧,難免會影響到老人晚年生活的舒適度。
3)孩子們離得遠,照顧父母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下年輕人們志向高遠,有了更寬眼界的他們很有可能會離父母更遠,比如說出國留學,比如說離家遠嫁。年輕人們有了自己更高遠的人生,於是他們距離父母遠了,照顧起老人來也更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一、夫妻倆彼此間默契的陪伴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終究是一場體面的分離,想要讓晚年生活不孤獨,夫妻之間彼此的陪伴才是最靠得住的,夫妻間感情深厚,生活上默契配合,晚年生活自然更加舒心。
二、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
人到晚年身體健康就顯得愈加重要,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不僅可以讓老人們多出更多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減輕了子女們的贍養負擔,想要讓老年生活過得有尊嚴,健康的身體素質是基本條件。
三、物質條件方面有充足的保障
越是到晚年充足的物質條件,越能夠讓老人們覺得有安全感,經濟條件好可以讓老人們不再擔心沒錢看病,不必擔心吃飽穿暖。同時,經濟獨立的老人們也不必看子女們的臉色過日子,晚年生活更有底氣。
當養娃防老的理念不再靠譜時,年輕的父母們就更加應該懂得,為晚年生活早做打算,顯然靠自己的能力給自己養老的老人,在晚年生活上會過得更加從容、體面、有尊嚴。
留言板話題:您有考慮過自己的晚年生活,應該如何度過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