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性等級觀念:誰也不該幫你帶孩子

2020-09-03 怪珈佳

前陣子我們一堆女人朋友群裡在討論一個事兒,緣起是探討女人這一生該怎麼過。

有個美女感慨了她一個姐姐,說她姐姐快退休了,面臨一眼看得見前路的人生。


幫孩子買房,幫孩子結婚,幫孩子看孩子,幫孩子的孩子接送上下學,又很多很多年過去,直到白髮蒼蒼。

哎呀,女人這一輩子,無限輪迴,大多都過成這個樣。

那天群裡討論很熱鬧,一堆中年女人,都是孩子媽,未來有要當婆婆的,有要當嶽母的。

大家開始展望未來,開始設問,等我們老了,是不是也要幫孩子帶孩子呢?


有的姐妹說喜歡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感覺,願意帶孫子;有的姐妹嫌累,說還是花錢僱保姆,自己只是幫忙在一邊看著;有的姐妹直接說還是在孩子結婚時候就把好關吧,找個願意帶孩子的親家,徹底避免後顧之憂;這時候姐妹們有人有意見了,說婆家娘家彼此都是親家,如果兩個親家都不願意帶,怎麼辦?誰不想輕鬆啊?



討論結果是可以輪班。

還有的姐妹支持孩子晚婚晚育,或者丁克也無所謂,反正她兒子美國國籍,自然有女人會願意帶孩子,她兩口子開著房車看世界去。


其實這個狀態最讓人羨慕,目前只有發達國家的母親敢全職在家自己帶孩子,徹底解放出上一輩兒老人。


在中國,大部分還是普通中國人,生孩子是燒錢的,不是掙錢的。


政府不發補貼,單位不給加薪,女人陷入職場和家庭的雙選兩難之地,這時候,很多老人就要頂上了,這確實是中國實實在在的國情。


但這情況,其實有太多殘酷的現實和矛盾需要面對,今天聽毒舌來扒拉扒拉。


2


在中國,很多老人主動或被迫介入進了小夫妻的三口之家裡,因為多了一個或者兩個孩子,老人的晚年就和孩子們的小日子不可分割地捆綁了起來。


雖然有為了照顧孩子徹底辭職在家帶孩子的全職媽媽,但全職媽媽是高危職業,在中國並未受到應有的價值認可。


即使各路媒體鼓與呼,要認真重視起全職媽媽的勞動,給予應有的尊重和保障,但其實,更多全職媽媽面對的是處處涼薄。

全職媽媽在家二十四小時無休地照顧孩子,整個生活重心幾乎都是孩子,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每天差不多要掛在媽媽身上似的,至少三年是要和孩子寸步不離的狀態。



這麼久與社會脫節,不工作又沒收入,全職媽媽普遍內心焦慮。家底厚實的還好,安穩度過這幾年,小家庭也不會感覺困窘。


家底不厚的,女人就難免要被「剋扣」,新衣服,買什麼買?又不用上班又不用應酬,穿給誰看?逛街社交,去什麼去,去了孩子誰帶?男人一個人賺錢,還要養老婆養孩子,用小拇指頭都能想到家庭壓力會多大。

這些苦毒舌從來沒受過,後來自己開公號後,見證了太多太多讀者留言,才知道,其實生活和生活,真的有太多不一樣。毒舌向來同情弱者,發現問題總要總結問題,探討方法。


寫文章不只是呈現社會問題,而是儘可能去尋找解決途徑。實際上,這裡的「弱者」並不只指代家底不厚的全職媽媽群體,實際上捫心自問,是個女人,都是弱者。

即使是家財萬貫的富二代、女強人,在生養孩子這個問題上,天生就和男人無法公平。


男人也有富二代、男強人啊,人家一輩子可以任性,為啥?時間自由,身體自由。


女人懷孕多苦女人知道,生了孩子以後誰付出更多女人心裡也知道,即使離婚,誰更捨不得孩子?


即使自己難得吃土,都恨不得把孩子留在身邊的還是女人多啊,女人們想想是不是這樣。

所以其實很多生男孩的女人暗自慶幸,所謂壓力,不過就是要給兒子買套房。但根據現行婚姻法,婚前給兒子買的房,即使是小夫妻住著,那產權也是兒子的。



怎麼都不怕,怎麼都不虧。


生男孩的父母身體累,心不累,擔心的問題少很多。但


生女孩的父母,實際上心中有很多不甘和糾結,未來女兒嫁人,即使房子加上女兒名字,也不是女兒的;哪天兩口子鬧翻臉,女兒打著小包袱出門,啥都落不下,還可能多個孩子當拖油瓶。


就算很多父母也給女兒買了房,那只是做後路用的,無法保障維繫小兩口感情長久。


人家男方也不傻,女孩的房跟人家男方啥關係啊?沒關係,人家也不買這個帳。

但生女孩的父母會擔心女兒遠嫁,孤立無助,即使是近嫁,也擔心女兒受委屈。所以現在城市很多都是女方父母幫忙帶外孫外孫女,為啥呢?心疼自己閨女受累多啊。


所以男方父母可以瀟灑推掉的責任,女方父母就不好推掉,往往是那個不得不出力的人。這就像流行在城市裡的順口溜」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

其實現在很多家庭都在採取平衡法,如果女方不能全職帶孩子,需要老人幫忙的話,有出力的,有出錢的。或者輪流出力出錢,總之,婚姻說到底就是個平衡的學問,只要平衡,就不會有太大的矛盾。


但是,小矛盾依然在所難免,例如育兒觀念,例如遠近親疏。出了力的老人,給小小孩付出那麼多,都希望孩子跟老人親,但有可能當媽的不樂意,或者親家爭風吃醋。


這些事情太常見了,只要是牽扯到三代共處的問題,心理落差家家有,從無一家真太平。


3

以後的老人,都是從咱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擁有獨立思想獨立意志,一輩子為了孩子拴在婚姻家庭生活裡,到老了,很多人都想放飛自我。


真正自由的階段,恰恰是孩子立業成家之後,老人沒有需要養育孩子的責任了,很多老人的父母也漸漸老去。


老人們願意去看看世界,或者帶著自己年邁的父母一起看看世界。


就算不出去看世界至少多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實現年輕時候因工作耽誤的愛好理想。


前半生為孩子操勞過了,再拴住老人繼續為孫輩操勞,真是讓咱們想想就挺絕望悲哀。

那骨子裡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簡單粗暴一個字「錢!」,錢不但可以解放老人,也能解放小夫妻。


未來社會分工會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


有經過嚴格培訓的育兒師,還有懂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家庭教育師。


有錢可以一起請,兩個專業人士一起科學幫養孩子,不但一日三餐讓孩子吃得有營養,還能系統地讓孩子學習到各種知識,開拓發展運動和思維。說實話,只要錢足夠,什麼樣的人才找不到?

有人擔心外人帶孩子不靠譜,不踏實,兩個一起互相監督,有每日職業考核,有正規公司遠程監管。


現在家庭攝像頭那麼發達了,在手機裡安裝個APP,當父母的可以隨時和育嬰師、教育師視頻交流。


總不能倆人一起合謀偷孩子吧。放棄高薪的前程就為了賣個孩子,高層次的育嬰師和教育師才不會去幹。

所以當錢足夠多,完全可以完美解決帶孩子這個事兒,寶媽休完產假可以安心回單位上班去,老人有時間就來探望,平時過自己的人生,不被孩子捆綁。多麼美好的解決方案!


錢其實並不難解決,不只是小夫妻出錢,雙方父母可以商量著共同資助小夫妻幾年。


等小小孩讀了幼兒園,有正規機構看護教育了,費用就不需要太高了。


那時候再僱傭專門接送孩子的人,或者父母自己接送,幼兒園放學早就由專門的託管機構統一管理。只要有了錢,這一系列問題都不是問題。

接下來談談沒錢家庭的處理方式,這裡面牽扯到各方責任義務和心態,必須先拎清,再相處。


不富裕的普通家庭,花不起高價請專業人士幫忙育兒教育,而寶媽又不能也不想當全職媽媽的話,那真繞不過去要求助老人。

這種情況下,絕對不能道德綁架,覺得老人幫忙帶孩子是天經地義。不但法律沒規定,民間也沒規定啊!



有這樣想法的人就是流氓邏輯,別扯什麼別人家都是婆婆幫忙憑什麼你不幫這種話,除了傷和氣沒什麼好處。幫你是情分,不幫才是本分。

做媳婦的要明白,婚是你願意結的,不是婆家綁架你結的。孩子是你願意生的,不是婆家強迫你生的。


如果婆婆催生,那就讓婆婆提前籤好幫忙協議,省得事後扯皮。口頭說幫忙的如果你願意賭也行,但提前告訴你,這世上最不能賭的,就是別人的良心。


所以最好和婆家達成生孩子養孩子的一切協商意見,確認有實力和能力把這個孩子生下來,再生。如果媳婦自己上趕子生孩子,硬綁架婆婆幫忙,婆婆完全可以理直氣壯說不!

一切有提前協商為基礎的大事,大多不會鬧到後來一地雞毛不可收場。婚姻不能任性,生孩子更不能任性。


如果婆婆沒能力幫,身體也不好,經濟也不行。那媳婦就要求助自己娘家媽。但即使娘家媽生你養你,但不欠你的,求助的時候也要放低姿態,客客氣氣,說好責任權限,好商好量地相處。

如果萬一婆婆和娘家媽身體都不好,都沒錢,都不能出力幫忙,那兩口子就最好喝盆涼水冷靜冷靜。


先使勁賺錢,再考慮要孩子這回事兒。把孩子前三年僱人養育的費用,孩子奶粉錢、輔食錢、衣服和尿不溼的錢、營養品的錢、繪本玩具錢等等等等預算做個明細,倆人至少攢夠了前三年的基礎費用,再安心生孩子,要不一地雞毛你活該,你敢生你就要吃下所有委屈。


4



做媳婦的要知道,從你成家開始,你就是個完整的大人了,自己要為自己一切行為負責任。


放下指望外人的幻想,包括指望老公,把一切生產和養育孩子有可能面臨的問題提前想到,考察好你身邊這個男人,配不配讓你生孩子。


冷靜以後的決定,會比自己任性的後果強得多。很多媒體說,直到生孩子的時候,你才能知道你嫁的這家人,是人是鬼。我靠,這句話大錯特錯。


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生孩子才知道?你腦子呢??婚前細節婚後細節婆媳相處各個細節,你早該能考察到的,你不去認真思考,卻偏要等到挺著大肚子才發現別人人品。那你自己豬腦子,怨不得別人欺負你。

女人,莫閃婚,莫閃孕,莫心存過多幻想。


從想結婚那一刻起,別讀瓊瑤,來讀毒舌,一悶棍一悶棍先敲清醒了,以後少流淚。有些童話,你讀的時候笑,信的時候哭。有些殘酷,你讀的時候煩,讀懂了你就笑傲江湖。

這裡,再給當婆婆公公娘家媽娘家爸的說幾句哈,你們作為老人,別高高在上插手小夫妻的生活。



從孩子結婚那一刻起,他們就獨立了,你們就是分別存在的不同的家庭,存續的只是親情,而不是權威。想給小家庭施以權威和幹涉的,和媳婦綁架老人的,一樣都是流氓。

當長輩的少參合意見,小兩口生不生孩子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就算人家想丁克,你也管不著。只要你們婚前沒把好關,婚後的事,你們統統做不了主,一邊涼快去。

不管願不願幫孩子帶孩子,最好提前說清楚,婚前就說開最好,婚後少落埋怨。新時代的有思想的家庭,最好人人自由民主公平公開,提前講好不丟人,醜化好話都該提前說到,讓孩子們自己選擇。


畢竟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愛情,還牽扯兩個家庭的喜好。三觀差別太大的,最好婚前先篩掉。所以坦誠相待就非常重要。


大家都按照硬體軟體基本件和脾氣性格三觀和的標準走進婚姻,比為了愛情走進婚姻的,幸福概率大得多。


5



老人和孩子的小家庭,最好的關係就是保持尊重,保持距離。老人要從骨子裡放下讓孩子養老的想法,自己好好存錢,存養老本,有錢就選高級養老院,沒錢就選普通養老院,或者直接僱傭住家保姆,啥院都不住,住自己家。


大家都是從孩子的年輕時代過來的,孩子有孩子自己的生活要顧,有自己的事業要拼,別拿危機考驗親情,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是正常的。


你捨得讓孩子捨棄自己老婆孩子家庭事業,天天在你病床前呆著伺候你嗎?你給了孩子生命,就是來索取孩子一生幸福的嗎?所以這事兒想不通也得想通。


孩子有限的適當地盡孝心就好了,誰都別拿孝道責任綁架誰,人活著都不容易,顧好自己最現實。當然了,作為子女,在父母得重病時理應傾其所有去救治。


我前面說的意思是讓老人照顧好自己,不能把全部希望壓在孩子身上。別只顧為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付出,累垮自己身體,實際上是拖累全家人,不值得。



老年人最好的付出就是照顧好自己,讓自己健健康康長命百歲。是不是為孩子小家庭出力,真的不重要。


畢竟大病可以把一個小康之家打回到貧困線下。老人身體不舒服別硬撐,孩子非要綁架你的話,你就說,我累病了讓你賣房給我治病你願意嗎?


畢竟法律約束了子女對老人的贍養,但老人不用再管成年子女。


就這樣被親老人」碰瓷」,讓老人看孩子,放她們跳廣場舞??做兒女的,你選哈!做子女的,還是最好先立業再成家。


改變觀念,晚婚晚育不是事兒,經濟基礎打牢固了,幸福也牢固。就算為了愛情結婚生子再早,根基不穩的婚姻,出問題的機率也大啊。


全民意識提一步,婚姻生子晚一步,小家經濟牢一步,大家才能更和睦。上面談了很多媳婦和老人的相處,貌似沒怎麼提到男人。


其實男人更多責任是搬好磚,畢竟你沒辦法替你媳婦生孩子。想不讓媳婦委屈,多賺錢,多疼人,不發脾氣別整事兒。


結了婚的男人,可不止關注褲襠底下那點事兒,結婚就是背起山,山頂上全是責任。老婆平時和你一起扛這座山,但老婆懷孕生孩子的時候,是爺們兒,就給我扛穩了!!!


你不把媳婦照顧好,把錢賺多點,把在家把膝蓋放低點兒,要不你去生??喊累的男人建議去做模擬生產,開個十級疼痛模式,讓你一次就懷疑人生!

無情的話都讓毒舌幫你們說盡吧,想好好相處的家庭,建議留下這篇毒文,忍著苦喝完,祝你們家家都甜甜蜜蜜,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界限和清醒,獨立與努力,是每個人頓悟幸福的鑰匙。隨著社會發展,人類不斷進步,希望雞毛少一點,自由多一層。

相關焦點

  • 「打工人」爆紅背後,是職業等級觀念的消解
    「打工人」語錄的躥紅,是當代年輕人職場壓力大的一個縮影,他們通過戲謔、調侃的自嘲式表達來化解消極情緒,排解壓力。然而,當我們發現大家紛紛把「打工人」的標籤貼到自己身上,人人都將自己歸為打工團隊的一員時,打工梗背後可能就不僅僅只有排解情緒這麼簡單,這種集體取暖中更隱藏著一種可喜的變化——職業等級觀念正在慢慢消解。職業等級觀在中國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
  • 是什麼確立了當代男性對女性必須「白富美」的審美觀念?
    來看一下是什麼確立了當代男性對女性必須「白富美」的審美觀念?「白富美」和「高富帥」本來是網絡上的流行梗,但現在被越多人使用,哪怕在線下場合。那麼六個字真的能夠概括當代男性和女性的審美觀和擇偶觀嗎?但要回答這個問題靠用統計數據這種方式是不太現實的,確實也沒有靠譜的數據供我分析和引用,那麼就先假設當代男性對女性的審美是這樣「白富美」式的,看看能發現什麼。從歷史傳統看不管是女性期望男性「高富帥」還是男性期望女性「白富美」,其中最明顯的關聯是都有一個「富」字。
  • 「孩子你照生,錢你也得照賺」當代女性為何如此無奈?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老伴兒風停夜泊情感話題解讀,帶您走進更多的正向情感世界!我是你的情感解憂人,但你要懂得放過你自己!是社會競爭激烈的緊張還是社會婚姻常態令自己不敢過於自信?誰的新歡不是別人的舊愛?誰的舊愛不是別人的新歡?可為什麼,在舊時光裡的兩個人,為何就抱著抱著就散了,愛著愛著就淡了,走著走著就散了?在離婚率飆升的年代,是誰給誰的深情扎了一刀,又是誰的深情被辜負?為什麼在婚戀失敗的最後,受傷的多數都是女人?難道,這便是諸多女性不再依附、不再依靠,經濟獨立的主要原因?
  • 「兒媳,大哥二哥的孩子你來帶」「誰生的誰帶,我不是你家保姆」
    他母親幫老大家帶孩子帶了十幾年,幫老二家帶了三四年,我女兒給她帶過一年半。她帶孩子期間,是幾家小孩一起帶,每月還給她一千。後來老二家離婚了,老二的孩子婆婆繼續帶著,孩子生活費也婆婆出了。很多單親媽媽邊帶孩子邊創業。可以看出你的婆婆是很能幹也很勤快的,帶那麼多孩子很厲害也很不容易。不要比較不要老想吃虧轉變觀念,多看書提升自己,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 是什麼塑造了當代女性對男性必須「高富帥」的審美觀念?
    我想問的是「是誰定義了現代女性對男性必須「高富帥」的審美觀念可以說對於一個現象,你能找到其原因,你就深入了一層,你能找到本質,那你就徹底到達了問題的終點。為了解釋原因與本質的區別,我舉一個例子,假如你在街上看到了一個特別漂亮美女,你的注意力完全被她吸引,從而導致你不小心撞到上了電線桿。
  • 當代女性的愛情觀,寧願單身也不將就
    、滿足感,那麼婚姻對你來說的確很美好,這樣的婚姻也的確是眾生女性所嚮往的。天天為柴米油鹽操心,這邊要服侍公公婆婆,那邊要服侍老公孩子,還要兼顧上班,這是為了什麼呢?難道自己父母生下你就是為服侍別人的嗎?不是吧!
  • 婆婆不願意幫忙帶孩子,誰之責?
    在有些事情上,兒媳婦的做法婆婆看不慣,婆婆的做法兒媳婦也並不認同,小問題慢慢升級升大矛盾,甚至誰看誰都不順眼,看到就煩,說不到三句話就吵,沒辦法在一起相處。不可避免地會和婆婆那個年紀所接觸的傳統育兒方法產生衝突,婆婆有實踐理直氣壯,兒媳婦有科學依據也不讓步,認為婆婆帶孩子的某些方法不科學,不衛生,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於是乎,婆婆不幹了,嫌我帶孩子方法不對,這樣不好,那也有錯,你自己帶吧。
  • 為什麼當代女性多數選擇單身?陳銘的回答堪稱完美
    當代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單身,單身率持續增高,甚至湧現了一大波「恐婚族」、「恐戀族」,然而這樣的行為還不被接受,「這個年紀還不結婚,你想幹嘛?」、「看不到你結婚就是我的遺憾」、「女生遲早都要結婚生子的」、「結婚生孩子才是應該的,不然你的人生就不完整」等等這樣的話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而這些話很多都來自家中最親切的長輩。也因為如此,不想結婚的女生身上也背負了某種道德壓力。
  • 「誰生的誰帶」男子一句話差點造成離婚:娃該誰帶呢?
    於是在這誰來帶孩子的問題上夫妻兩人是僵持不下,鬧其情緒起來了,越鬧越是生氣。最終丈夫說了一句「你父母沒有義務帶,我父母也沒有義務帶,誰是生的誰來帶」。說完這一句話就出去安靜一回去了。妻子聽到丈夫這一句「你父母沒有義務帶,我父母也沒有義務帶,誰是生的誰來帶」,立馬就感到了絕望了,心想著,自己嫁給你,十月懷胎的為你生了一個孩子,你過這麼好,帶孩子成了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了,自己想出去工作不也是為了這個家嗎?於是妻子越想越是生氣,越想越是這日子沒有辦法過了。於是招呼都沒有和自己丈夫打一聲就清理好東西打車回了娘家。
  • 想問一個問題:婆婆該不該幫你帶孩子呢?
    今天一個很久不聯繫的老朋友突然找我聊天,抱怨她婆婆不幫她帶孩子,導致她沒法去找工作。現今的社會,奉子成婚的很多,她也不例外,所以結婚前,結婚後她都沒有上過班,一直在家帶孩子。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公婆從來沒有幫過忙,目前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她仍在家帶孩子。
  • 「婆婆不帶孩子,我以後該不該贍養她?」帶娃和養老哪個是義務
    這樣做也確實避免了一些矛盾的激發,但仍然有避免不了的問題,比如近期我們圈子裡討論的一個難題:「婆婆不帶孩子,兒媳婦該不該贍養她?」幫忙帶娃就有義務養老?!而曉燕一直堅持自己帶孩子,等孩子都要上初中的時候,曉燕夫妻也打算打工,想讓婆婆順便照看孩子,可是婆婆說照顧不過來了,無奈就沒再提,曉燕繼續在家帶孩子。
  • 幫兒女帶孩子和不帶孩子,有什麼區別?三個老人說了實話
    當代社會壓力大,很多兒女結婚生子對父母來說不是終點,還要幫他們帶孩子,否則就會有很多問題。娶媳婦不給買房不給錢是不可能的,但是嫁女兒就是有多大力出多大力,沒那麼多講究。女兒沒有婆婆,但我也有工作,所以她出了月子我就繼續上班了。為此,女兒對我一直頗有微詞。等兒子結婚,我覺得人生大事完成了,也沒必要再努力了。所以小孫子出生,我一直照顧到兩歲。為了安撫女兒,我說你要二胎吧,這樣我也去幫你照顧。
  • 「你不給帶娃,我不給養老」:到底該不該讓老人帶孩子?
    陳阿姨覺得心寒,不由在朋友圈發了一段感想:其實,關於「該不該讓老人帶孩子」而我的答案是:不該。「孩子的成長就像是連續劇,你不看,卻問我現在演到哪兒了。」「我怎麼告訴你?誰能告訴你?」「連續劇你不看,你可以補,但是我們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的,孩子的成長就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都看不了了。」「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
  • 孩子愛你的3個等級:最低級讓人痛心,最高級父母福澤不淺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母愛兒可以為之付出一切,可孩子對父母的愛卻常常不及一半。世間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就是如此不平等,可父母卻永遠心甘情願。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她太慈,所以孩子才不孝。她對兒女的溺愛,所有人都看在眼裡,導致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把孩子帶到世上,帶他們認識這個世界,可當孩子融入世界之後,願意給父母的愛或者說能給父母的愛真是少之又少。
  • 「我媽不需要幫你帶孩子」,丈夫霸氣護母,反被妻子一句話噎住了
    「我媽不需要幫你帶孩子」,丈夫霸氣護母,卻被妻子一句話懟得無地自容小靜和老公,大學期間就在一起了,畢業後不久,兩人就踏入了婚姻殿堂。沒成想,丈夫立馬就拒絕了,給出的理由是:「帶孩子是你的事,我媽不需要幫你帶孩子,她應該在老家安享晚年。」小靜以為丈夫只是一時衝動,不料後續的幾次溝通,丈夫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一切以母親為準。
  • 婆婆幫你帶孩子是情分,不幫你帶是本分,歪理
    婆婆的孩子是你老公,她的責任已經完成,你生的孩子是你和老公的責任,婆婆幫你帶孩子是情分,不幫你帶是本分。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這話成了多少公婆拒絕看孩子的「殺手鐧」。照著這個道理,媳婦進婆家門之前沒吃婆家一顆米,沒喝婆家一口水,坐月子帶孩子婆家不搭一把手,那麼等公婆老了病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媳婦是不是就該說:你沒生我養我,照顧你是情分,不照顧你是本分!果真如此的話,婆沒婆樣,媳沒媳樣,多少家庭只落得個烏煙瘴氣。
  • 婆婆不帶孩子,以後該不該贍養她?
    之後,又一個吵開天的問題擺在了眼前:婆婆不幫忙帶孩子,以後該不該贍養她?今天,我想就這個問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故事,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哪怕一丁點的啟發,我也很開心了。理性上告訴自己,婆婆願意幫忙帶孩子是好事,不幫忙也不能說什麼,畢竟孩子是父母的,不是婆婆的;感性上自己心裡有個坎,孫子孫女都是你的孫,為什麼幫小兒子帶,不幫大的帶?忙不過來不帶我也不說什麼,關鍵是有空閒不幫忙,這點讓人心裡堵得慌。現實情況是,感性往往會超越理性。
  • 現在該放棄關於"簡單的女性幸福"的陳規定型觀念了
    關於女性幸福的根深蒂固的陳規定型觀念,不僅阻礙女性感到幸福,限制,強迫實現不了自己的目標,強迫過不了自己的生活,還貶低了女性的個性,破壞了內心的和諧。很少有人會想:為什麼沒有"單純的男性幸福"的可持續組合,而這裡是"單純的女性幸福----只是可愛的在身邊",有嗎?
  • 老公:我媽沒義務幫你帶孩子,誰生的誰管
    孩子出生第二天,老公才從外地趕過來。同一病房的阿婆都替李麗打抱不平。剛剛當了媽媽,沒有有經驗的人在一旁指導,很多事情都不懂。孩子徹夜哭鬧,她奶又堵了,整夜整夜睡不著。孩子的哭聲貫穿整個住院部的樓道,最後還是在護士的幫助下奶順了,孩子吃上了奶,情況才好轉。出院的時候查出孩子黃疸超標,她整個人險些崩潰,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差。
  • 公公婆婆有沒有責任幫你帶孩子養孩子?
    我的觀點是確實沒有說一定有義務去幫你帶孩子,幫你帶孩子是情分,我們要懂得感恩,逢年過節時不時也要懂得孝敬,平日裡婆婆帶孩子有什麼做得不對的要多擔待 多溝通,如果喜歡吹毛求疵 雞蛋裡挑骨頭 那就想想如果沒有婆婆幫你,你該如何?你有沒有能力做全職媽媽,你做了全職媽媽是不是不會犯錯,像我自己性格是大大咧咧的,我家保姆反正孩子管的乾淨整潔,很多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