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都希望老有所養,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年輕的時候拼命賺錢,為了家庭,為了兒女,付出了自己的一切,退休了,也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兒孫自有兒孫福,應該學會「自私」一點,晚年才過得幸福。
王大爺今年已經六十七歲了,兒女非常孝順,經常走動,過年過節,兒女們都回來團聚,兒女們分工合作,親自動手,為王大爺做了一桌好菜。
他們一大家子歡聚一堂,兒女孝順,孫子、孫女更是開心,一大家人歡聲笑語,王大爺也開心的笑了,連左鄰右舍都對王大爺很羨慕,誇他兒女真孝順,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王大爺笑而不答,有一次上公園,他的老夥計孫大爺向他討教經驗,問他有什麼秘訣?因為孫大人遇到了煩惱的事。
他也對兒子兒女非常好,前幾年幫著兒子買房,女兒買車也出錢,過去有錢的時候兒女很孝順,經常上門問寒問暖,他原來有一套房子,自己住一小間,另外三間租給別人,每個月還能換點租金。
而且三番五次上門,說是他的孫子越來越努力了,他為了陪伴兒子想買一套學區房,但是房子本錢不夠,希望幫助一下,把那套房子賣了,然後跟兒子住在一起,也好照顧他。
開始的幾個月,兒子兒媳也是照顧老人家的,非常孝順,經常給他做些愛吃的,給他買些喜歡的水果,送給孫大爺。
還說孫大爺年紀大,出門買東西不方便,吃穿全包了,想買什麼,說一聲就好,他們會給老人買,孫大爺覺得兒女對自己真好,白吃白喝,還給自己買東西,孫大爺覺得不好意思,覺得兒子兒媳也不容易,能幫就幫一點吧,對他們也徹底放心了,把自己的退休工資卡交給他們保管。
說需要買什麼就去買,反正他也很少上街,也不會買什麼,就這樣把自己的工資卡交給了兒女,也不再過問了。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他感覺兒子兒媳對自己沒這麼熱情了,兒媳還怪他不注意衛生,身上有一股味兒,讓他不要去廚房隨便翻,口水都掉進鍋裡了。
後來越來越不耐煩,開始嫌棄他,也不願意和他說話了,總是拿臉色給他看,孫大爺覺得特別不自在,也特別的生氣,想要回工資卡,自己買東西,可是兒子兒媳都不同意,說對他不放心,萬一工資卡丟了或者忘記密碼,被壞人騙了怎麼辦?孫大爺很生氣,家裡也待不住了,沒事就去公園溜達。
可是,口口聲聲說關心他,照顧他的兒子兒媳卻很少出來找他,他回去晚一點,也沒人關心了,連飯菜都是剩菜剩飯,他把碗放那也沒人洗了,衣服也沒人動了,還得自己洗衣服,自己洗碗。
讓孫大爺非常失落,對兒子兒媳感到很失望,後悔把房子賣了,工資卡交給他們,看到大爺兒女這麼孝順,特來討教經驗。
兒女當然對他孝順,覺得離不開他,把他當成寶貝,他才做到了「家有一老,猶如一寶。」
如果他和孫大爺一樣沒有留一點在自已身邊,什麼都要求兒女,讓他們一直對自己孝順,也是很難做到的。
兩位老人做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樣,人過60退休了,身體大不如前,也沒辦法掙錢了。有退休金就不要給子女增添負擔,但是有退休金,要給自已留下足夠的養老錢,非常必要的。
老人千萬不要相信,兒女會無條件的孝敬自己,提前把自己的房子,金錢財產等等給子女,萬一自己生病或者需要花錢,去求他們就麻煩了。
人老了要活得輕鬆,要想子女孝順,就要自私一點,為自己準備一條退路,對兒女不能事事包辦,無限付出,不求回報。要自己好準備,留下一筆錢,也是為兒女減少負擔。
一定要存點錢,既不能把錢全部交給兒女,也不要把錢揮霍光了,甚至想著有生之年,走遍祖國,走遍世界,那是不可能實現的。
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保養好身體,掌握好自己的財富,多做準備,也是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同時也是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為自己的晚年幸福著想,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靠人不如靠己,有孝順的兒女,不如自己手裡有錢,萬一子女不孝順,有錢還可以去住養老院,什麼也沒有,兒女又不孝順,那老人晚年的處境是無奈也是悽涼的。
感謝您閱讀評論,點讚轉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