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跨越20年的相見:兒子犧牲後,媽媽湊了20年路費才走到兒子墓前

2021-01-15 老歷史茶館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蘇軾

千年古道間,前人仰望星河山川,唯獨缺少了身邊陪伴。人間十年,便是滄海桑田。所有思量念想均化為雲煙。心中始終難以忘卻是,是故去親人的音容笑貌。如今獨留千裡之外荒涼墓碑,無人探視。世間悲涼苦楚,也許莫大過於此。

今時今日浮現於世人眼前的一張泛黃相片,刺痛著無數平凡過客的內心。一位穿著襤褸的老人和一座多年無人前來的墓碑,便是全部的內容。望著這張看似普通的相片,總能帶給眾人難以言表的孤獨情緒。隱藏在歲月背後的,是一段令人不禁為之動容的辛酸往事和一位偉大母親的山河苦旅。

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便是我國在越南戰場壯烈犧牲的烈士趙佔英的母親。難以想像的是,兒子犧牲後,媽媽竟湊了20年路費才走到兒子墓前。無人知曉她心中的悲痛,只知道埋在記憶裡的餘溫她始終沒有忘卻。

烈士兒子血灑疆場

這段悲傷的往事至今已有數十載的光陰。歲月流轉間,中國已然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得到了煥然一新的面貌。而曾經中國的艱辛往事,或許無人可以遺忘。

自新中國以來,西方列強乃至周邊國家都對彼時尚未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中國發起了戰爭挑釁。那些溫飽尚且是奢望的歲月裡,是無數的中國解放軍戰士用血肉之軀點亮了中國以內的萬家燈火。如今的安定祥和之下,更多是來自數以萬計的烈士犧牲所換回的代價。

而無數烈士的犧牲,帶來了中國日後和平發展的未來,卻沒有留給數個殷切相盼的母親一絲希望。戰爭年代裡,多少母親在家中送別了青年才俊的孩子。看著他們的背影逐漸遠去,母親內心是不舍也是欣慰的,可最終仍有許多家庭沒有盼來心中牽掛許久的孩子。

這樣的家庭或許並不在少數,趙佔英烈士的母親就是其中一位。當年來自雲南的趙佔英,匆匆告別了年邁的母親,踏上了國家的徵途。彼時也正值越南自衛反擊戰的期間。跋山涉水奔赴前線的趙佔英為了國家奮勇向前,卻再也沒有了機會見到家人。

炮彈精準命中了趙佔英的身體,他也悲壯的將英魂留在了守衛祖國疆土的道路之上。家中的母親那時候還不時痴痴的望著遠方,期盼自己最愛的兒子可以早日回到身邊。這一等,便又是數年。

再次收到兒子的消息,已然是噩耗降臨。反擊戰的徹底結束,宣告著我國無數戰士用血淚築起了保衛國家的戰爭順利完成,同時也意味著必須向每一個烈士家庭宣布噩耗。

千裡之外,國家為趙佔英烈士修築的墓地已經完成。而這份承載著沉重打擊的家書也即將到站。趙佔英烈士的母親得到了這樣的消息,有如晴天霹靂,一度快要流幹了淚水。

為湊路費歷經滄桑

年少的兒子健步邁向徵途,再回首,已然是白髮人送黑髮人。趙媽媽在多重打擊中深陷悲痛難以自拔,回想著曾經兒子出現在身邊的點點滴滴,又有止不住的淚水。

而那時的她,心中卻只留下了一個念頭,那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再見兒子一面。一個母親對於兒子的深深思念,難以穿越山川河流,即便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願望,在趙佔英烈士母親眼中,也成為了難於登天之事。

可事實總歸是無情的,它打磨了歲月的稜角,卻難以實現一個平凡母親最普通的願望。原來,趙佔英烈士的家庭處在雲南大山深處。從前到如今,都是與世隔絕、不食人間煙火的去處。信件的傳達已然是費勁心血,若是趙媽媽想親自趕赴兒子的墓碑所在地,更是難上加難。

多年貧窮的趙媽媽,若是想要再見兒子一面,首先要跋山涉水越過大山來到鄉村。在鄉村坐上去鎮裡和市區的巴士,在有火車的城市搭車踏上跨越南北的旅程。

除了步履蹣跚的身體,趙媽媽更加缺少的還是難以獲取的路費。無奈的趙媽媽只能選擇了在漫長的歲月中等待錢款的拼湊。執著著思念著自己孩子的趙媽媽,就這樣不知經歷了多少個孤獨的春夏秋冬。

望著牆上已然斑駁的烈士證明和從前兒子的相片,悲痛也一點點不斷加深。她或許只是不想讓兒子孤單太久,可沒想到,這一等,便是20年之久。

整整20年的時間,趙佔英的墓碑已然被雨雪刻下了道道斑駁。而家中的母親,也越發蒼老佝僂。此後,趙媽媽也終於第一次踏上了人生最漫長的旅途。

時隔多年終於相見

千山萬水,只是為了一次相見,一次跨越了時間和地點的溫情重聚。世間或許再難找到這樣的故事,時間的滄桑,家人的落淚,烈士的墓碑。眼前的一切,都不忍旁人多看一眼。

顫顫巍巍走到兒子墓碑前的母親終於難以克制多年的辛酸苦楚,輕輕撫摸著斑駁石碑的母親眼角的淚水翻湧,而眼前的趙佔英烈士卻再難跟母親做一次簡單的相擁。

此番艱難的相聚,也被現場的志願者以相片的方式記錄了下來。照片被發到了網上之後,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殷切關注。無數人為這位偉大的母親留言並表示祝福。甚至有詩人將母子相遇的情景化作詩篇,以此紀念這份偉大的親情。

引起廣泛關注的同時,趙媽媽也獲得了來自外界的溫暖和關懷。除了自發前往慰問的網友之外,當地相關部門也特別給予了趙媽媽額外的撫恤金用以生活。

一段保家衛國的悲歌,一個母親跨越20年之久的相見之路。墓前的名字是否還留有餘溫,世人未曾得知。這樣的牽掛終將延續,伴隨這位母親的心緒翻越山水,流轉經年。

相關焦點

  • 兒子犧牲後,媽媽湊了20年路費才走到兒子墓前
    難以想像的是,兒子犧牲後,媽媽竟湊了20年路費才走到兒子墓前。無人知曉她心中的悲痛,只知道埋在記憶裡的餘溫她始終沒有忘卻。烈士兒子血灑疆場這段悲傷的往事至今已有數十載的光陰。歲月流轉間,中國已然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得到了煥然一新的面貌。而曾經中國的艱辛往事,或許無人可以遺忘。
  • 兒子21歲犧牲於邊陲,母親因湊不齊路費,20年後才去到兒子墓前
    舉例來說,這裡所說的烈士陵園趙佔英,就是等了20年才到兒子墓前,為兒子掃墓前落葉的母親趙鬥蘭。二十個春夏秋冬交替,四百多公裡的「探兒路」,老媽走得好辛苦!遠眺新中國成立後不久,鄰國越南從最初的南北爭鋒,演變為大規模的局部戰爭,當國內民眾對此不滿時,中國選擇了褲腰帶過日子,也給越南一些支持。本來以為這會成為中越實現內部統一、和諧發展的奠基石,沒過多久,越南軍隊就把矛頭對準了中國。
  • 兒子前線犧牲,母親沒錢去,20年後到墳前失聲痛哭:媽媽來晚了
    而這最終的勝利,自然就是得益於無數心懷愛國之情的中華兒女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站了出來,才為國家取得最終的勝利創造了條件。當我國終於贏得勝利,並且掀開了新中國的新篇章之後,我們都期待著能夠迎來嶄新的發展局面。我們在感知戰爭的殘酷之後,便致力於和平發展,對外也是遵循和平外交政策。可事實證明並不是所有國家都這樣想,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還打了好幾場自衛反擊戰。而這裡要講的故事,和對越反擊戰有關。
  • 21歲戰士壯烈犧牲,母親卻沒錢去看一眼,20年後終到墓前失聲痛哭
    9年的戰鬥中有無數戰士犧牲,其中就包括一名叫做趙佔英的年輕人。趙佔英是雲南本地人,參加老山之戰的那年才21歲,他不能忍受自己的家鄉被別國攻擊,於是背上包袱毅然跟上了參軍的大部隊。
  • 20年的等待,終於等到您來到我的墓前,媽媽,我知道那一定是您
    >一,將近80歲高齡的母親,二十年後第一次來到烈士的墓前烈士的母親為烈士擺上「電視機」等,,在兒子犧牲20年後,才第一次來到兒子的墓前。> 媽媽,每在軍營寂靜的夜晚,我睜開惺忪的睡眼,總有您輕輕的腳步,輕輕走到我的床前,輕輕的拉上被角,將我裸露在外的臂膀遮掩。
  • 21歲戰士犧牲,母親卻沒錢去祭拜,20年後來到墓前失聲痛哭
    戰爭開始後,當年是1984年,二十歲剛出頭的趙佔英英勇就義,身體被炮彈炸的四分五裂,後被國家追封為烈士,葬在了麻慄坡烈士陵園。趙鬥蘭沒有辦法,跟當地的政府請求路費沒有得到回應,這種情況下,小戰士趙佔英在墳墓中一等就是二十年,直到有一天鄉政府給他母親湊錢才見到這一面。
  • 兒子犧牲20年後,母親才靠資助「走」到陵園,為兒掃墓了卻心願
    1984年4月28日,趙佔英同志最終未能挺過難關,在21歲時壯烈犧牲。戰役中,同趙佔英同志一樣,許多年輕戰士也死在戰場上,他們永遠地沉睡在那充滿硝煙、被炮火襲擊、焦灼的大地上。一些人的英魂將永遠留在那裡。我們也失去了許多年輕的生命,也許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父母的兒子,但是沒有辦法,在國難當頭,他們只能勇敢地向前,他們是時代的英雄,是國家的英雄!
  • 「80後」媽媽存奶水 20年後給兒子當結婚禮物(圖)
    「80後」媽媽存瓶奶水  給兒子當結婚禮物  科學求證:母乳變不成血水,最長保存期6個月以上  這個傳說其實在告訴我們母愛的偉大,母乳是母親的「心血」  奶水變血水,20年後送給兒子當結婚禮物。「80後」媽媽小薇在9月19日作了這樣一個決定,要讓兒子也讓她自己,對父母懷著一顆感恩之心。  她的舉動,讓身邊不少朋友也有了一個想法:給孩子留瓶母乳做成人或結婚禮物。  而在網上,關於奶水幾十年後變血水的傳說也是一直盛傳不衰。經過10年20年,奶水真會變血水嗎?
  • 母子三十年相依為命,如今卻因為一條毛巾,兒子竟和自己提刀相見
    今天前來調解的這對母子就過了三十年相依為命的生活,三十年前張女士和丈夫離婚,帶著不到半歲的兒子艱難生活,可以說吃了很多的苦。一轉眼兒子大學畢業,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按照常理張女士終於是苦盡甘來,可是等來等去,按照她的說法,等到的卻是兒子的背叛。張女士說兩年前因為工作的調動,兒子搬出了生活三十年的家在外租房居住。也就是這兩年,兒子完全變了一個人。
  • 媽媽我等了您二十年
    三十年前 我們國家和越南在邊境發生過戰爭. 這就是其中的老山戰役 這場戰爭非常的殘忍,許多的戰士都犧牲了, 為了共和國的安寧,我們的戰士 我們的英雄永遠的長眠了..... 這就是英雄的母親.。這位悲痛的母親是老山烈士趙佔英的母親,2008年清明期間,她由侄兒侄媳陪同來到雲南麻粟坡烈士陵園看望犧牲了20年的兒子。
  • 離婚了,為了兒子,守身如玉20年,不近男人,值得嗎?
    都守身如玉了20年,值不值得又有什麼意義?自己心甘情願為親情做出的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更不用說為了自己的兒子。這樣做雖然體現了母愛的高尚,但是未免有些極端。說白了,是一種母性的一己之私。即使做母親的對兒子百般呵護,終有一天兒子要離開巢穴,獨自去飛翔。完整的家庭,孩子成才與否,另當別論。但孩子能感受父母的陪伴和愛的溫暖,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而父親的存在,給予孩子的是一種威嚴和一顆做人的敬畏之心。
  • 20年,他寸步不離地守在妻子墓前,日日如此,至死方休
    這位名Rocky Abalsamo的老人,堅守了20年的光陰,至死方休。身體力行的詮釋了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1993年,Abalsamo的妻子去世了,他們二人長達55年的婚姻走到了盡頭。老人日日陪在妻子身邊,守在妻子墓前,一守就是20年。2014年,Abalsamo老人離世了,享年97歲。Abalsamo和妻子團聚了,他用了20年時間等來的重逢。
  • 攢了20年路費,白髮老母親第一次給烈士兒子掃墓,哭成了淚人
    圖片上的這位老人正在女兒的帶領下,步履蹣跚的來到兒子的墓地前,她的兒子在越南戰爭中英勇犧牲,可是她20多年以後才攢夠了路費錢,才讓自己能來到兒子的墓前。當老人看到自己兒子的墳墓時,她情緒激動,都不敢靠近。
  • 沒有兒子的家庭,20年後將面臨什麼問題?過來人:後悔沒要兒子
    以前年輕的時候,不覺得倆女兒有啥吃虧,直到女兒們出嫁,她才意識到,有些傳統的東西很難改變……現在很後悔,如果當初能生個兒子,興許現在就沒有這麼孤獨了。有的人拼完二胎,依舊沒有如願拼到兒子。 所以網上就有人問:沒有兒子的家庭,20年後將面臨什麼問題呢? 對於這個問題,網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網友一:不是重男輕女,而是現實讓你想要兒子!
  • 兒子陪母親打球20年,陪伴是最好的孝順
    吉林省四平市的鄭力陪伴母親打球,一打就是20年。 母子倆不知通過多少次的練習,現在不用刻意瞄準,全憑感覺就能準確擊球。看似簡單,其實所有的功夫都在鄭力擊球的力度和角度上。 對於打球,母親比年輕人都有癮,今年夏天不小心摔斷了左邊胳膊,但仍然堅持每天和兒子打一個多小時的球。做飯的間隙也來一發。
  • 他在老山戰役中犧牲,母親20年後含淚到墳前:媽媽來晚了
    但是此後,無論是出於教訓越南還是戰略上給蘇聯製造麻煩的目的,後續又在兩山地區和越南進行了長達十年的中越對抗,期間更是有不少的解放軍戰士犧牲,為我國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在一次電視節目中,我們可以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扶著一塊烈士墓碑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說著:媽媽來晚了。讓人看著極為痛心,又見白髮人送黑髮人,人世間最為悲痛的事莫過於此,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趙一曼留下一封180字的遺書,20年後兒子看到,最終他卻選擇自殺
    那是上世紀50年代後期,東北烈士紀念館,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在展櫃前看著一封遺書淚流滿面。在得到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同意,父子兩人複印了這封遺書帶走了。回家後,孩子用鋼針在手臂上刺上遺書主人的名字,「趙一曼」,男孩的名字叫陳掖賢。
  • 兒子大學畢業,父母說出20年前的一段感人往事後,兒子變成了女婿
    1928年2月20日,贛南紅軍第15縱隊在興國縣城發動了興國暴動,暴動隊打垮了國民黨的警察大隊和警衛團,將當鋪中的當物退還老百姓,還收繳了100多支槍,搗毀了縣衙,將紅旗第一次插上了興國縣城的城牆。馬澤迎當即請示了上級,要親自把孩子帶在身邊撫養,他的父母都是為了革命犧牲的,他要帶這個孩子繼續走完長徵路,完成他父母沒有完成的理想。20年後說出身世,「兒子」成了「女婿」從此之後,還沒有結婚的馬澤迎,就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父親。
  • 為阻單身媽媽愛情,兒子8歲跳井、冒充回信收錢,近20年後才成全
    他曾經親眼看見親生爸爸家暴媽媽,媽媽孔召平的生活過得很糟糕,離開了丈夫後,才不被人欺負。自此,兒子的觀念就是,只有媽媽遠離那些男人,我們才有好日子過。兒子8歲跳井阻攔媽媽的愛情,母親揮淚斬斷情絲孔召平一個人辛苦地帶著4個小孩子,當然希望有個人來給她一點依靠、一些安慰與溫暖。單身鄰居喇叭叔平常很關照他們一家,一來二去的,孔召平就與喇叭叔互生情愫,有了一定的感情。
  • 妻子陪讀導致分居5年,兒子畢業後,20年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兩個人的心也越來越遠妻子初來乍到的時候很不適應城裡面的生活,但很快她發現學校周邊有很多陪讀媽媽,經過一番了解,她融入了陪讀媽媽的圈子,經過她們的指導和帶領,陸名妻子開始適應了城裡面的生活,而且將自己的一天安排得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