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簡單的東西,往往是越重要的。一杯平淡無奇的水,只需要一點蜂蜜,就可以變得甘甜;一盤無滋無味的菜,加入一撮細鹽,就可以變得可口。這就是大道至簡的道理,
《天道》根據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小說的創作用了四年多的時間,豆豆和張前也用了近二年的時間改編了劇本。很多人說豆豆的寫作有一個固定模式,就是以「資本」為紐帶,以「禪悟」為核心,以「愛情」為點綴的敘事模式。我們就來講講書中的名言。
1、隨緣惜緣不攀緣
這是肖亞文在想請朋友吃飯結果被攪局的時候,講的一個故事裡,說的一句話。人與人的交往,人與人的相處,你可以珍惜和別人相遇的緣分,也可以隨遇而安,但是不要去攀緣。「攀」呢,就是說,怒要對別人卑躬屈膝,點頭哈腰,那樣人家只會讓別人看到你的虛弱和無能。所以,在與人相處的的時候,要把握好分寸。遇到強者和成功者時,更是如此。
2、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一句話,把基督、道家、佛學的核心義理進行了融合。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每一件事物都有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和個性特徵。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消除缺失,而是應該把他們的優點合理利用。
3、你有,給你更多;你沒有,把你原來的都拿走
這是句話原本來自「馬太效應」,是一個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的寓言。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3個僕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
第三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裡,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反映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兩極分化。
豆豆三部曲
《遙遠的救世主》的涉及面非常廣,不管是文學、歷史,還是宗教、政治、經濟等等,被各個領域的高人所使用,都能從中感悟到「處世智慧」。女作家往往擅長挖掘自我,但是不擅長描繪社會,但是《遙遠的救世主》對商戰的描繪和思想的深度,是極其罕見的。
有位網友說,10年前看了《遙遠的救世主》,如今已經上岸,不知是真是假,但是可以看出《遙遠的救世主》確實是一本好書。作者豆豆除了《遙遠的救世主》還有《背叛》、《天幕紅塵》兩本作品,著實不錯,尤其是「見路不走」這個觀點引人深思,如果你對豆豆三部曲感興趣,不妨入手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