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落無塵
經歷的越多,越發現破壞掉一段感情的,從來不是金錢,而是相處的細節。
太多關係因為一件小事,而漸行漸遠。因此,身邊留下的人也越來越少。
雖然孤獨是人的常態,但大多數時間,我們還要和他人接觸,與人交往。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
人與人之間的3個禁忌,若是觸犯,關係再好也會成陌路。
01
第一:不惡意揣測別人
曾經看過一則故事。
有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小孩偷的,他刻意和他接觸,發現越看越像,從說話的口氣,還有行為。他差點就認定那個孩子是小偷。
幾天後,他在鏟土時,意外找到了丟失的斧子。這時他才想起,當初是自己不小心落在土坑裡了。
當他再看那個孩子時,又覺得他不像小偷了。
每個人都會揣測他人心理,這並不是壞事,而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當揣測過度,便會物極必反,總是帶著惡意看身邊所有人,導致那些好人被誤會,甚至會被無端指責。
在《開講啦》節目中,一名自以為是的學生,質疑易中天教授,反被打臉。
學生的原話是:「您本職是教師,到了快退休的年齡,又上了電視,還講起不是本專業的歷史,若是我媽,肯定說你不務正業。」
「我了解您家包括您,一共有三個兄弟,是不是在家裡能得到的關愛除以三,以至於您到現在也沒有基本的存在感。」
簡單來說就是,您上電視的原因是在刷存在感,還不務正業。
面對後輩的挑釁,易中天沒有惱火,而是以理服人:
去講什麼專業,那叫不務正業;誰規定上大學學什麼,將來就一定得幹什麼?一個人是否有存在感,他需要刻意去刷嗎?
短短幾句話,把大學生懟的啞口無言,在所有學生面前,當場打臉。
有的人因為做到一點小成就,變得自以為是,把誰都不放在眼裡。
正因為太過自傲,懟天懟地;當遇到真正有能力的人,只要三言兩語,被卡的說不出話來。
大多數人總是對他人帶著一股惡意,用自己狹隘的眼光,無端指責。
不揣測他人,不攻擊他人,是做人最大的修養。
02
第二:不低估他人
生活中,有太多人帶著淺薄的認知,盲目否定和低估他人。
已故球星科比在一檔節目中,講述了自己年輕時曾被人看輕的故事。
他當時在參加一個夏季訓練營,填寫報名表時,上面要求寫自己的志向,科比非常堅定地寫「我要當一名NBA球員」。
結果卻被好心提醒:「你還是換一個更實際點的目標吧。」
科比回答說:「我覺得這就是我最實際的目標。」
對方嘲笑他說:「每年幾百萬球員中,有一個就很不錯了,你還是趁早放棄這想法吧。」
嘲笑他的人不會想到,多年後,科比不僅成為NBA球員,他甚至影響了很多人。
世界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人也是如此。
黃渤在未成名前也是吃遍苦頭,總是遭受他人的冷眼。
他27歲才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卻被當眾調侃:「他也能考上北京電影學院,這招生門檻是有多低?」
後來,一波又一波的明星爆紅,他卻沒有,始終坐冷板凳。
好不容易在《愛情滋味》中,得到一個小角色,卻被副導演挖苦:「誰讓你來的?就你這長相,也配當演員?」
副導演也沒有想到,當初他瞧不起的黃渤,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著名演員。
社會上最不缺拜高踩低,很多人身處高位,卻總是把他人壓在身上,翻不了身。
在臺階上的人,不要看輕臺階下正在向上爬的人,也不要總是揪著他人的短處。
在矮個面前別談身高,在胖人面前別談身材,在自卑的人面前別談尊嚴。
生活中,別人尊重他人,不是因為他人優秀,而是因為別人優秀。
不低估他人,不光是給他人充分的尊重,也是給自己帶來回報。
03
第三:不評價他人
總有那麼一種人,動不動在背後說人壞話,談人是非。
小曾的妻子得了重病,單位領導號召大家捐款,有一位叫古歐的同事捐了2000。
其他同事非常詫異,就在背後議論。
原來每逢捐款,古歐都非常慷慨,捐的錢數總是過萬,這次同事需要幫助,怎麼變小氣了?平時,小曾也沒少幫古歐。
很長時間後,大家才知道,原來古歐悄悄地給了同事五萬,之所以捐了2000,是不想讓大家攀比。
很多人,總是沒有看清事情全貌,就開始肆意評論。即使與他們並不熟絡,也要說上幾句。
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他人身上,讓關係變得越來越僵化。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聽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實。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只要不影響到他人,就是最大的教養。
04
成年人交往的3個潛規則,看懂了,便能少走彎路。
一是不輕易揣測別人,一是不低估別人,一是不評價別人。只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最高級的成熟。
希望每個人都能專注自己生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