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火了。這種形式為熱愛影視的人搭建了極為廣闊的平臺,讓懷揣電影夢的人有了發揮的空間,隨之而來的,是全國各地興起的各種大賽和頒獎。
金薔薇影視總裁張珈銘。
網易娛樂12月8日報導 微電影火了。這種形式為熱愛影視的人搭建了極為廣闊的平臺,讓懷揣電影夢的人有了發揮的空間,隨之而來的,是全國各地興起的各種大賽和頒獎……立足深圳的金薔薇獎導演大賽似乎慢了一步,但通過對發起人張珈銘的採訪,發現大賽並不是終點,而是他宏偉藍圖的起點。
我希望將深圳電影節做起來
接過張珈銘的名片,發現上面有五六個頭銜,但緊隨名字後面,放在第一位的是金薔薇獎微電影導演大賽執行主席。
微電影近兩年很火,全國各地順勢誕生了很多相關的大賽,深圳本土也有不少。觀眾看到的都是表面的風光和熱鬧,很難體會背後的辛勞和苦楚。採訪約在3點,到了目的地,張珈銘剛剛準備送走一撥客人,落座後他看了看手錶,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很快又要趕去晶報開會。
每一個做這行的人,都是對影視由衷的熱愛並抱有滿懷的理想,儘管都有著不同的發展軌跡,但像張珈銘這樣「特別」的,並不多。他早年被香港電影吸引南下深圳,立志當演員,隨後賺到錢進修表演,表演學完本該在銀幕上大展拳腳,卻戛然而止,轉做幕後。2003年後香港電影人集體北上,北京成了影視公司的大本營,他卻偏偏選擇留在深圳——這個一直被人冠以文化沙漠、缺少影視創作環境的城市。
張珈銘坦言留在深圳首先是因為對深圳有情結,並且不認為大環境不好,深圳市從2013年開始對文化產業有了更大的支持,既有財政上的補貼,也有政策上的扶持。他有兩個大的方向,第一要做的是創作型影視人才的孵化培育,扶持編劇、導演、剪輯等人才;第二要將深圳本土的電影節做起來,廣深兩地沒有電影節,這是一直缺少創作環境的原因,只有將電影節做起來才能把電影人聚集到深圳。因此,做電影節的目的是推動深圳技術性的交流,讓更多人了解深圳,因此金薔薇微電影導演大賽會設置導演論壇、投資人論壇、電影論壇等,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
這不是一個單純評獎的大賽
張珈銘深知國內微電影大賽眾多,但是他發現這些賽事的形式多為徵集作品參賽,然後頒獎,認為這種形式的意義和價值並不大。金薔薇獎電影導演大賽的目的在於扶持新銳導演為主,這個靈感來源於天王劉德華的亞洲新星導計劃,當時數字攝影機剛起步,劉德華扶持幾個新銳導演,但最後只有寧浩一個成功。張珈銘認為需要先檢驗扶持的導演到底行不行,金薔薇獎電影導演大賽剛好就是人才選拔的考場,在金薔薇新導演扶持計劃中,我們選出了10強導演,每個導演給50萬的資金拍攝一部微電影,通過拍攝,可以獲知導演整體的駕馭能力,包括拍攝手法、合作默契度、職業操守等,最終將通過角逐選出來一到兩位優秀的導演拍攝院線電影。為了能確保選拔出來的人才有實力執導筒,在微電影創作時就配備了專業的團隊,攝影機是RED epic,專業的鏡頭和燈光,包括攝影指導,是《少了足球》的攝影師關柏煊。
儘管還在籌備第一屆,但張珈銘已經做了長期規劃,計劃是一年做一屆,第一屆可能會有很多人才沒有吸引過來,但這不要緊,肯定需要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主要是讓別人知道這是在實實在在的做事,而不是純粹的商業屬性的行為。同時也希望能通過這個賽事,為合作的電影公司選拔出創作型人才。到明年可能還會有一些改革,除導演外會開始扶持編劇。
整合資源,搭建平臺
張珈銘還保持著早年做演員的裝扮和氣質,同時也保持著八零後年輕人的活力和思維,儘管一整天都在不停的會客、開會、接打電話,但絲毫不見疲態。在交談中,發現他談的最多的是整合資源、合作共贏。年底的頒獎盛典是和晶報聯合主辦的,有效的做到資源共享;賽事邀請的總顧問,有豐富的海外推廣經驗,可以打通好萊塢的渠道,既能引進好萊塢的資源,在頒獎盛典上邀請到好萊塢的製片人,也可以有機會把自己扶持的人才輸送出去。
贊助是活動持續下去的原動力,願意參與的品牌不少,但張珈銘並非來者不拒,而是有自己的原則。韓國電影對他的影響很大,他發現,韓國的影視劇裡,只有民族品牌,韓國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投入也很大,並且每投資100美元,就能增加400美元的外匯額,這是良性發展,顯而易見的,韓國的影視行業發展的步伐很快,但我們的影視劇裡則充斥著各種國外品牌,誰給錢就為誰做宣傳,這促使我提出了「民族品牌中國夢」的概念,因此這個大賽無論從冠名還是贊助,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必須是國產品牌。這次的冠名是九恆空氣能,我們選拔十強導演,其中一位由於個人檔期因素遺憾退賽,所以一共是9位導演,由冠名商和合作品牌扶持,企業支持新銳導演,反之,導演再將企業文化推出去,而我們在其中起到一個橋梁作用,來摸索和打造一套影視文化產業與實業品牌共贏的商業模式。
3年投拍20部影視作品
今年7月份,兩家企業聯合金薔薇影視傳媒將共同打造一個影視文化產業集團,計劃三年注資3億人民幣,投資二十部精品影視,以謀求未來三年成為中小板或創業板影視類上市公司。
目前除了投資拍攝和籌備的電影《我們的十年》、《十八歲的天空》、《雨夜驚魂》、《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就在愛情來臨時》、《夜郎俠》等,還會參與投資一些過億的品牌電影以及大型電視連續劇。
每年電影院上映的國產片數量很多,面對進口大片和國產大片的競爭,能夠賺錢的很少,甚至有一些連影院排期都拿不到,淪為「一日遊」。張珈銘認為,現在片子那麼多,影視行業這麼火熱,很多專業、不專業的製片人都去投資拍片,其實也是資源浪費,他與深圳本土的十家實力影視公司共同發起了深圳影視產業聯合會,搭建一個深圳投資人與影視項目對接平臺,想進入這個行業的投資人可以在這上面找到靠譜的項目,同時,有好的項目,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找到資金。(轉自電影中國孤煙)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