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突然沉默的人

2020-11-14 貓的溫度

坐在玉林路的街頭,點上一杯冰啤酒緩解一下工作的壓力。望著街頭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突然想起自己好久都沒有認認真真,痛痛快快地跟三兩個朋友一起談天說地了,這些年身邊變沉默的人越來越多了……

我想起前些天看到的一條微信朋友圈。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發了一個朋友圈,上面是兩張結婚證。文案很簡單,就9個字:我也是有家庭的人了。說實話我很驚訝,她什麼時候談的戀愛我們都不知道,如果不是這條朋友圈我甚至都忘記了她在我的好友列表裡。

我記得,她以前很活躍的,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分享出來。現在回想起來,自從那件事之後,她就沉默了。

2年前,我們都還是在校的學生,我跟她參加活動認識的,很投機,兩個人聊得很來。她跟我說過一件事:她的一個室友在背後戳她脊梁骨,甚至其他人都開始誤會她。我問她:「為什麼你室友這樣對你?」她說:「一起去兼職的時候就很過分了,處處都覺得是我的錯,四處針對我,她總是覺得我什麼的事情都做,卻總是能得到特殊照顧……」

那姑娘哭著跟我說了很多,到現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室友跟她說的一句話:「為什麼某某說我的時候,你都不來維護一下,你把我當朋友了嗎?」那個某某是老闆。

這一句話足以說明那姑娘沒做錯什麼,錯的是她室友可怕的嫉妒心。成年人的世界,當然要為自己工作上的失誤負責,不用負擔做錯的後果,只需要忍受批評已經是對一個人做錯最大最大的仁慈。

這樣一句本末倒置的話,背後戳脊梁骨,耍小聰明孤立其他人這樣一種行為,實在太幼稚。

可後來那姑娘說得對:「這個世界上這樣的人多了去了,不需要試圖去改變她什麼,認清一個人比起去改變一個人,前者更划得來。」

自那叫事情之後,她沉默了不少,朋友圈設置成了僅3天可見,不在頻繁地發圈。畢業時在見一面,面帶微笑,穩重又美好。我想也許她失去與室友之間那層並不牢靠的友誼,卻得到一顆更加平靜的內心。

突然想起一句話:年輕人說得最多的就是成長兩個字,可真正成長了之後,就不會把這兩個字掛在嘴邊。

因為

那些喜歡說「成長」的孩子往往想要成長,而真正成長了的人只能用沉默地方式來慶祝這場心酸的改變。

疫情期間,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很多很多。

本以為陪父母的這段時間應該是溫馨而美好的,沒想到真的像極了上大學那會兒放假回家的情景。

開始那些日子,爸爸媽媽對我百依百順,覺著我工作辛苦,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可以最後一個起床也可以最後一個睡覺,反正無論幹什麼頹廢的事情,他們都不會多說一句。

父母對孩子似乎都是這樣,看不到的時候糟心得很,牽掛得很,每天看到的時候,煩得不行。

後來的日子跟大家所經歷過的一樣,在被嫌棄的眼神中度過……

媽媽說:「整天披頭散髮不像個女生樣子!」爸爸說:「成天就知道刷抖音,看電視劇沒一點上進心。」

以及為什麼不做家務、為什麼不會做飯……為什麼不跟叔叔嬸嬸們發發微信,為什麼連衣服都洗不乾淨,還有為什麼還不打算計劃一下什麼時候結婚……

不同的是,以前爸爸媽媽總是會插手我的生活,我的學習,什麼都想替我安排好。而現在呢他們在這些方面上保持了沉默。生活永遠只是操心和提醒,不會在替我張羅;不用在考慮成績的年紀,工作上的事情成了煩惱的最大來源,但爸媽每次在我工作的時候保持沉默,我吐槽工作累時,他們不會插話,只是用擔憂的眼神默默地看著,然後把飯菜默默地做好,告訴我:「無論什麼事情,先吃完飯再說,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曾經我以為,我應該開心才對。父母的沉默,對於我來說是一種肯定,又或者說在他們眼裡我終於可以自己獨擋一面了。

不過跟一個年紀稍長的前輩聊起這些事,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幼稚。

前輩說:「哪有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的,有些事情他們不說只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懂了,沒有什麼資格說。他們不是不想幫你張羅你的生活,只是你沒常在他們身邊,他們管不到而已。」

前輩還說:「我就希望我的孩子什麼事情都可以問問我的意見,哪怕他不會採用我的意見。」

我真的覺得說得挺對,又覺得很慚愧。

寫到最後:

沉默這個詞,是好還是壞,沒有一個評判標準。如果發現身邊有慢慢變沉默的人,不妨停下腳步,想一想為什麼他們為什麼會沉默,再來評判這樣的沉默是好還是壞。

相關焦點

  • 那些習慣沉默,獨來獨往的人,並非無能之輩,反而很有主見
    從社會主流價值觀與行為取向來看,公眾大多認為個性外向開朗、健談活潑的人,人格更完善,性格更適應社會化。他們三觀正、能力強,人際關係好,自己在各方面的發展,也會比內向性格的人更具有天然的種種優勢。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長處,不僅僅是由性格來決定的。相信嗎?那些習慣沉默,獨來獨往的人,並非無能之輩,反而很有主見。
  • 那些混跡在生活和感情裡的沉默成本
    終於找到時間了,就在去剪頭髮的前一天,看著鏡子,突然發現自己的頭髮並不是那麼糟,不禁嘀咕:「為什麼今天的頭髮好像很不錯,到底要不要去剪呢?」這個就是對即將拋棄的事物的不舍! 有時候,決定把不穿的衣服送人,到了要拿去送人的時候,忍不住再看一眼,突然覺得這些衣服也許以後還可能穿的,其實,其中大部分已經三五年沒有穿過了
  • 活得越好的人,往往越沉默
    大多時候,學會沉默,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處理方式。用沉默來應對,讓自己輕鬆,也不會讓對方難堪。慢慢地,她開始不再發朋友圈,前段時間,她的朋友圈突然變成三天可見。我非常不解,就問她原因。一凡和我說,不是不願意發朋友圈了,而是隨著在社會時間久了,認識的人變多,就有一部分人,說話總是陰陽怪氣的。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
    你有多久沒跟人說過心裡話了從前的你,非常的活潑健談,但現在,你似乎越來越習慣沉默,越來越不想跟人敞開心扉。我問朋友,如果一個人變得沉默了,你說是他變了,還是他懂了?朋友說,也許沉默的人,不是不想說,而是明白了有些事說出來也沒用。你的心情,別人一點也體會不到,你的煩惱,別人一點也解決不了。或許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一段沉默的時光,別人不懂你,所以你只能什麼都靠自己。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
    你有多久沒跟人說過心裡話了?每次你翻開通訊錄,看著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你很想聯繫他們,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從前的你,非常的活潑健談,但現在,你似乎越來越習慣沉默,越來越不想跟人敞開心扉。我問朋友,如果一個人變得沉默了,你說是他變了,還是他懂了?
  • 低頭沉默的人,都是聰明人
    作者:壹號情感原創作品,抄襲必究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低頭沉默的人嗎?或許你的腦海中會一直浮現那些歇斯底裡咆哮的人,他們不喜歡低頭沉默,反而常常與人產生爭辯,可是辯來辯去,即便贏得了一時的勝利,又有什麼意義呢?曾經看到過一句話:當你學會了低頭沉默,不再與人爭辯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早已經變得越來越豁達,也越來越強大。
  • 真正厲害的人,向來都是「沉默」的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越是那些沒什麼成就的人,越是容易感嘆自己的努力和心酸;越是那些厲害的人,越會避免提及自己所經歷的苦難。而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向來都是「沉默」的。二、真正厲害的人,更懂得「沉默是金」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平時公司聚會,別人都在侃侃而談,他們往往是角落裡最沉默的人;工作休息的間隙,別人都在談天說地,他們總是埋頭做著自己的事情
  • 蘇童:沉默的人以沉默對待生活
    在沉默中我一次次地觀察別人,發現了許多饒舌的人,詞不達意的人,熱情過度的人,發現了許多語言泛濫熱衷於舌頭運動的人。這些發現使我慶幸,我慶幸自己是個沉默的人,我情願不說話,絕不亂說話,情願少說話,也不願說錯話。
  • 夜讀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
    原創:懂你的如果一個人變得沉默了,你說是他變了,還是他懂了?你有多久沒跟人說過心裡話了?每次你翻開通訊錄,看著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你很想聯繫他們,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從前的你,非常的活潑健談,但現在,你似乎越來越習慣沉默,越來越不想跟人敞開心扉。我問朋友,如果一個人變得沉默了,你說是他變了,還是他懂了?朋友說,也許沉默的人,不是不想說,而是明白了有些事說出來也沒用。你的心情,別人一點也體會不到,你的煩惱,別人一點也解決不了。或許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一段沉默的時光,別人不懂你,所以你只能什麼都靠自己。
  • 與人相處時,聰明的人,多數懂得「沉默」
    在這個社會中你會看到有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而有的人卻只會讓人避而遠之,這其中必然有他的道理,因為聰明的人在社交時一般都是「沉默的」。其實你觀察你身邊的那些聰明人也不難知道,他們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沉默的」,但是只要她們一開口必然都是精華,都是別人關注的焦點,他們的「沉默」不代表他們知識的缺乏,不代表他們不懂,只是再一個局的開始。
  • 人,為什麼要學會沉默?
    人,為什麼要學會沉默?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回答,是這麼說的:『在弱者面前沉默,是善良;在強者面前沉默,是尊重;在陌生的領域沉默,是敬畏;在熟悉的領域沉默,是謙虛。」確實,適時地選擇沉默,是一種難得的修為,也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因為話,誰都會說,但適時的沉默,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大文豪蘇軾的一首詩中寫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也同樣如此,自己看不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遇到問題只會指責他人。若是自己用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再多的是非也不會將你壓垮。
  • 蘇童:沉默的人
    文 / 蘇童許多年以前在一個朋友間的聚會上,我聽見一個女孩這樣評價我的一個寡言少語的朋友:「他懂得沉默女孩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睛裡熠熠生輝,你可以從那種眼神中輕易地發現她對沉默的欣賞和褒獎。對一個青年男子來說,那是一種多強烈的暗示,男人總是格外重視來自異性的種種暗示,並以此來鑑別自己的行為。我亦如此。我一直自認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從那次聚會開始,我似乎不再為自己的性格自卑,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自由地順從了自己的意願,能不說話則不說話,能少說話則少說話。
  • 原創 沉默的代價
    我很訝異,見我不解,M忙解釋,說她只要不開心,就會生悶氣,不說話,見到平時嘰歪不停的老婆突然沉默,就是不正常,於是老公總要刨根問底,不問清楚生氣的原因不將她逗笑絕不罷休。M說,雙方多年來的默契就是生氣絕不悶在心裡,並且不許超過一天。 M說,那些不開心其實都是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他們有時也會爭吵,但是每回小吵後,夫妻間的感情倒更親密,事後還會取笑對方,反倒成了閨房「樂子」。
  • 為何有人突然不喜歡交朋友,喜歡沉默了?三毛的語錄,道出了原因
    在沒有讀三毛的語錄,相信很多人對朋友的看法,都是這樣,很多人在讀書時候,都認為朋友越多越好,很多人在讀書時候,也喜歡拼命交朋友,擴大自己的,去朋友的城市玩玩,後來發現朋友們都在忙工作,對自己愛理不理,甚至都不回自己的消息,之後的之後大家都知道,很多人也就不喜歡交朋友了,都沉默了。
  • 沉默的秋天
    秋陽正烈,白花花的卻少了些分量,然而每一天都會看到窗外金黃色的欒樹花日漸變紅,於是我似乎看到兩排火紅的欒樹花正頂在濃綠的枝幹上,那馬路突然也就豔麗了起來
  • 沉默是種財富
    在當今這個網際網路大爆炸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發朋友圈,喜歡與他人交談,也有不少的人選擇了沉默寡言,但是沉默真的是一種膽小的表現麼?不,科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向調查,把一群沉默寡言的和一群大大咧咧的人放在一起比比他們誰更聰明,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有大部分沉默的人比那些愛說話的人聰明,那些沉默的人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強與大多數人,但是既然這樣為什麼他們選擇沉默呢?
  • 全都怪我 不該沉默時沉默
    然而,突然有一天,她不理我了,而且拒絕告訴我原因。搞得我一頭霧水,不知道如何是好。在相互漠視、冷淡的那個階段,我一直在想:我哪裡惹到她了?我說錯、做錯了什麼嗎?如果有,那就說出來啊,幹嘛不說話?每天在腦子裡循環往復,折磨自己一遍。然而,面對這樣的疑問,她還是不說話,沉默,冷戰,就是她的回答。
  • 沉默,自有不動聲色的力量
    譏笑的人有,嘲諷的更是不在少數。那些坐在電腦屏幕後面的鍵盤俠,更喜歡消費別人的不幸。後來,當地一家醫院出來澄清:是她兒子要進行肝移植手術,她鍛鍊是為了去掉脂肪肝,救兒子一命!很多自以為是的人,在不了解真相時,就用自己習慣性的思維模式,惡意揣測,大肆議論、評價他人。
  • 會表達,也要會沉默
    接著就把自己家這幾年的遭遇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如何力挽狂瀾的事情描述一遍,從今年開始,我們每一次通話她都會把那些事描述一遍,我已經可以猜到她會按照什麼敘事方式敘述,也能大概知道她下一句話會說什麼了。不及時治療就一定會危及生命,還好後面手術成功,化療也順利,那兩個月裡在醫院遇到其他和我聊天的病人會不由自主的的把這個事包括細節描述一遍,有一天自己突然就不想說了
  • 懂得沉默的人,往往不動聲色(深度好文)
    俗話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說的是高手一般不輕易顯擺,懂得韜光養晦。是啊,鋒芒畢露未必是好事,謹言慎行才是最好的活法。很喜歡的一段話:你的臉上雲淡風輕,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緊。你走路帶著風,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