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老去的父母,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2020-08-30 甜媽胖胖

老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而陪伴是對父母最長情的告白

我忙忙碌碌的工作這麼多年尤其是在自己成為父母后,工作、子女教育,常常佔用的我絕大多數的時間,能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許多時候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會突然讓我們意識到我的父母老了,他們不再那麼健康,偶爾開始忘東忘西,不再是我小時候十項全能的超人爸媽了!於是我開始擔心父母逐漸老了,無論我在工作中見慣生老病死,為自己父母老去做好心理準備、為告別做好心理準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是一道困難的人生課題。


陪伴是對父母最長情的告白

尊重父母愛你的方式,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我們要如何陪呢?

讓父母知道他們是被在乎的

可能他/她的話題總是圍繞身體的種種不適、擔心,或充滿對生活、親友、共同居住的家屬,甚至是抱怨,但偶爾花些時間聆聽他們說話、不那麼容易不耐煩,以語言或非語言表達「他/她的存在對你來說很重要」,都能傳遞愛與溫暖,減輕孤寂感。


語言或非語言表達「他/她的存在對你來說很重要


提升父母生活的意義感

許多年長的父母雖然時感孤寂,也未失能或行動不便,卻不太願意參與社會活動,只喜歡待在家中。於外界的人事物失去興趣,較無活力,內在充滿強烈的失落感與空虛感,容易否定自己的價值。我們作為子女必須體恤、同理他們不停在面對各種分離及不斷消逝的一切,也愈來愈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心靈舞臺充滿無奈、無助的獨白。對於年長父母增加人生意義感的幫助,可使年長父母了解自己存在的無可取代、仍有能力照顧其他事務,較容易為自己的存在負起責任和珍重自己。也許周遭的一切都可能被剝奪,但心靈的自由和平靜卻誰也奪不走。


周遭的一切都可能被剝奪,但心靈的自由和平靜卻誰也奪不走

不要要求他們像個成熟的長輩

除非你有把握,等你到六十歲時,不會比他們更幼稚。子女往往擁有比父母更多的知識、常識或社會資源,當父母出現老化或退化,需要照護時,往往產生不可避免的衝突,子女堅持自己的是最佳方案,父母無論是因信息不足、或為尊嚴顏面、或因退化所導致無法正確判斷,衝突的結果大多是兩敗俱傷。我們作為子女應先放下自己想法,接受父母現實模樣;承認「活在當下」,不強求過去與未來;忘記過去,重新建立關係;接受現實的雙親,注意父母美好的一面。


不要要求他們像個成熟的長輩

綜合以上,提升生活意義感、增進內在的安全感,有助於使父母以更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較冷清的老年生活。我們作為子女提早作些自我建設和適度心理準備也是必要,樂觀面對新階段的挑戰,更有耐心和安靜地陪伴父母安然變老、一同走過身體機能變化和心境轉換的歷程。


陪伴父母安然變老、一同走過身體機能變化和心境轉換的歷程


相關焦點

  • 父母真的老了,你做好準備了嗎?
    曾幾何時,父母教訓我們的聲音還言猶在耳,轉瞬之間,身份互轉,父母成了「孩子」,我們成了被」孩子「依賴的人。網上有一個最扎心的問題:你什麼時候發現父母老了?,遇事不敢作主,變得謹小慎微,甚至看你臉色行事的時候,說明他們老了。
  • 日漸老去的父母不會因為年輕人沒有做好養老準備,就在原地等待
    日漸老去的父母不會因為年輕人沒有做好養老準備,就在原地等待原創/靜月荷導讀:媒體報導的一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老齡化問題的嚴峻:「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面對一天天老去的父母,處於人生上升期的兒女們,有那麼多事情要做,有那麼多的人生選題等待著他們去完成。前面是必須要跟上的人生航標,後面是父母期盼的目光,中間還有家庭和孩子。哪一邊都不能小覷,哪一方面都不能丟棄,夾在中間的兒女們,就是被趕上道的一架馬車,別無選擇,只能負重前行。
  • 你是從哪一刻覺得父母老了?父母老了,你準備好了嗎?
    文|阿黛 原創我們總希望,父母能優雅地老去。然而,我們卻一直做到不到耐心地陪父母老去,更做不到讓父母有尊嚴的老去。因為衰老,從來都不是一件優雅的事情。可這就是生命敗壞的樣子,我們面對生命敗壞的智慧,無非就是面對失去與衰老的態度。如果阻止不了衰老和失去,那就多讓自己多一點耐心,至少不要去詛咒衰老和衰老的人。
  • 面對老去的父母,我們能做些什麼?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守護父母
    有一天早餐後,他母親問他:「你不用去上班嗎?」他聽完之後忍不住粗聲粗氣地回答:「你不看看因為誰我才沒了工作?」如何與我們要守護的父母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是令人十分頭疼的問題。《請你迷失在我身邊》一書的作者岸見一郎被稱作阿德勒心理學家,讓我們一起跟阿德勒學習逐漸老去的父母。這本書的特別處在於,它針對的群體有兩個,不僅有對被照顧者的建議,還有對照顧者的引導牽引。
  • 父母是我們的引導者,而你是否已經做好了引導者的準備
    我們初到這個世界上,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明白,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任身邊的人去描畫。無論是生活、工作、愛情、親情、還是婚姻,都是在之後的日子裡慢慢懂得。而這一切我們都需要引導者,那麼,所謂的引導者又會是哪一個呢?
  • 你為強大做好準備了嗎?
    每個人的成長和變化,都離不開個性中的關鍵因素,例如青少年時期家中貧寒,那麼可能對金錢就特別執著,或者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例如中小學時期考試總是第一名,那麼高中大學就特別希望保持優勢,覺得沒有足夠的優勢自己就不清楚如何面對父老鄉親。
  • 年輕時做好這三點,自己老了,兒女們才會更孝順,早看早準備
    導語世上最無私的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世上最難報答就是父母的恩情。一、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最好能有財產留給子女如今的社會壓力大,年輕人不僅要面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還要養育自己的小孩,報培訓班,報興趣班,生活和精神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 姑娘們,早點看清這個世界,早點做好準備面對現實
    曾經還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子去相親,他們在飯店見面,女孩子點了五千塊錢的菜,但是她一個月的工資僅僅只有六千不知道大家看完上面的三個小故事都是什麼樣的感受,或者你身邊有這樣的女孩嗎,現在很多人覺得對女孩子要溫柔,家裡如果有女孩子
  • 不想老了拖累子女的,最好60歲以前做好這幾點準備,晚年才更幸福
    ,60歲前最好做這幾點準備,晚年生活才更幸福1、保養好自己的身體人老了之後就怕生病,更怕生大病。因此,當人老了之後,也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這才能讓我們說話有底氣,擁有話語權。不要總想著子女結婚,多給他們置辦一點嫁妝,多一點陪嫁,自己就什麼都不留。父母一定要在自己手裡有留有一些錢,一是可以應對自己對一些突發事件,另一點就是當子女真的發生什麼困難時,也能夠幫襯上一點。
  • 找對象之前,你會先做好這四方面的準備嗎?
    在做好這項選擇之前,人至少要能認清自己,做好生活中加入另一個人的準備。只有這樣,無論男女,對於「對象」的到來和參與,才不會手忙腳亂,然後狀況百出,最終以失敗收場。那麼,有哪些準備是什麼要做的?來看看下面這四個。
  • 獻給女生:結婚,您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蘭比她的老公大三歲,心智也比她老公成熟,我們也見過他的老公,行為舉止像個沒長大的孩子似的。蘭跟我們說:「其實我是不想嫁給他的,他這個人一點都不定性,沒存款,生活開支都是透支信用卡的。但是家裡人都認識他,也知道我們談很久了。這段時間他就跟我的家人提到結婚的事,導致我的家人都站在他這邊集體向我催婚,我能不答應嗎?」
  • 當我們的父母漸漸老去的時候
    ,圍著轉了兩圈,慢慢的靠近,把蟲兒放到小鳥的跟前,這種小鳥警惕性很高,但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它們甘願冒著危險,去餵它們的兒女。父母愛孩子,歷來都被看作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當父母老了的時候,子女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些曾經深愛他們的父母親呢?長大了的孩子們,他們有時間郊遊,或者和他的孩子去公園,朋友聚餐,搓麻將……可是,卻沒有幾個在假期,或者抽多一點時間,陪伴那在倚門而盼的漸漸老去的父母呢?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想離開自己的父母,離得越遠越好。不知不覺真就走出很遠,與他們相隔千山萬水。
  • 打算離婚的女人,你準備好了嗎?如何面對離婚後的生活?
    我老了以後怎麼辦?打算離婚的女人,你準備好了嗎?如何面對離婚後的生活?今天來到我們工作室做客的有:情感顧問王醫生和離婚不久的子君,歡迎兩位的到來。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今天的話題:女人該如何面對離婚後的生活?
  • 你的婚姻,真的做好了要孩子的準備了嗎?
    你捫心自問,你的婚姻,真的做好了生孩子的準備了嗎?鍾曉芹和陳嶼的婚姻矛盾導火線,就是因為一次意外懷孕陳嶼不想要孩子,或者說他根本沒有做好要孩子的準備而鍾曉芹卻覺得,相比起孩子,陳嶼更關心他的魚在我看來,他們兩個人都沒有錯
  • 博士照顧「痴呆」父親情緒崩潰,養老壓力下我們該如何面對
    01 你做好父母逐漸老去的思想準備了嗎說實話,在讀《請你迷失在我身旁》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思緒萬千,因為裡面充斥著我不敢面對的一個事實,就是父母的逐漸老去。事實上,一年又一年,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父母在逐漸變老,可是我們不願意面對,也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父母真的老去。
  • 分手後的你,日子容易嗎?你要做好準備面對11個「分手症候群」
    文|緣來醬子分手最棘手的難題,就是你永遠無法100%事先準備好面對它。 你不知道竟然這麼快就要面對,甚至是你獨自去處理殘局,心碎就已經讓人夠難受了。 因此先準備好如何面對分手後的種種問題,是人生能繼續向前邁進的一大關鍵。 世上並沒有一本說明書能教你如何走出分手,實際上是需要靠你自己找出一個最好方法來調適自己。
  • 當我們變得『強大』,而面對『弱小』的父母,我們應當如何相處
    近些年逐漸接受父母親老去的事實,心中常想著,如何要讓他們過得快樂無憂一些。最開始常常是搶著幹活,能自己幹的,都不讓他們去幹。一段時間後,突然發現父親在我面前越來越客氣起來,開始不得要領,老想著是自己哪裡沒有做好。有一次偶然提前回家,見到父親在廚房忙著打豆漿做豆腐花,哼著洪湖水浪打浪的調子。我突然明白,父親之所以變得客氣,是我太過客氣,這本身也是他們的家,他們最開心,最適意的生活,應該是想幹什麼幹什麼,而不是我像對待客人一般的對待他們。
  • 50歲之後,早晚你要做好一個準備:面對孤獨
    在上大學的時候,有位老師曾經給我們說過,他說喜歡孤獨的人,要麼是聖人,要麼是野獸。他的意思可能是想和我們說,多數人都是不喜歡孤獨的,也是抗拒孤獨的,而真正喜歡孤獨的人,只有聖人和野獸,這樣的人無疑是極少極少的。
  • 面對日漸衰老和生病的父母我們應該構建什麼樣的關係?
    歲月流逝,在我們心目中曾經高大威武,溫柔賢惠的父母,日漸老去了,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作為子女,陪伴老人和照顧老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個時候怎樣和父母相處?如何做好心理準備,陪伴接納父母? 《請你迷失在我身旁》是日本心理學家岸見一郎又一部力作,他通過照護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父親的親身經歷,體會到的種種不易,勇敢快樂直面現實,讓照顧父親這件本來充滿壓力的事,通過愛、巧思與智慧,變得和樂自在。
  • 當父母老去……
    「養兒方知父母恩。」從帶娃的辛苦中,漸漸地,我能體會到當年父母養育我們兄妹的不易。經濟的拮据,又無任何支援,年輕時的父母忙於工作,著實給不了我們多少陪伴,只能任我們自由生長。父母竭盡所能,讓我們吃飽穿暖,這已經很難得了。辛苦工作了大半輩子,父母好不容易退了休,卻閒不下來。先是幫兄長帶孩子,其後又是我。之前覺得是理所當然的,看周圍的人都是這樣為兒女操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