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忙忙碌碌的工作這麼多年尤其是在自己成為父母后,工作、子女教育,常常佔用的我絕大多數的時間,能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許多時候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會突然讓我們意識到我的父母老了,他們不再那麼健康,偶爾開始忘東忘西,不再是我小時候十項全能的超人爸媽了!於是我開始擔心父母逐漸老了,無論我在工作中見慣生老病死,為自己父母老去做好心理準備、為告別做好心理準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是一道困難的人生課題。
陪伴是對父母最長情的告白
尊重父母愛你的方式,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我們要如何陪呢?
可能他/她的話題總是圍繞身體的種種不適、擔心,或充滿對生活、親友、共同居住的家屬,甚至是抱怨,但偶爾花些時間聆聽他們說話、不那麼容易不耐煩,以語言或非語言表達「他/她的存在對你來說很重要」,都能傳遞愛與溫暖,減輕孤寂感。
語言或非語言表達「他/她的存在對你來說很重要
許多年長的父母雖然時感孤寂,也未失能或行動不便,卻不太願意參與社會活動,只喜歡待在家中。於外界的人事物失去興趣,較無活力,內在充滿強烈的失落感與空虛感,容易否定自己的價值。我們作為子女必須體恤、同理他們不停在面對各種分離及不斷消逝的一切,也愈來愈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心靈舞臺充滿無奈、無助的獨白。對於年長父母增加人生意義感的幫助,可使年長父母了解自己存在的無可取代、仍有能力照顧其他事務,較容易為自己的存在負起責任和珍重自己。也許周遭的一切都可能被剝奪,但心靈的自由和平靜卻誰也奪不走。
周遭的一切都可能被剝奪,但心靈的自由和平靜卻誰也奪不走
除非你有把握,等你到六十歲時,不會比他們更幼稚。子女往往擁有比父母更多的知識、常識或社會資源,當父母出現老化或退化,需要照護時,往往產生不可避免的衝突,子女堅持自己的是最佳方案,父母無論是因信息不足、或為尊嚴顏面、或因退化所導致無法正確判斷,衝突的結果大多是兩敗俱傷。我們作為子女應先放下自己想法,接受父母現實模樣;承認「活在當下」,不強求過去與未來;忘記過去,重新建立關係;接受現實的雙親,注意父母美好的一面。
不要要求他們像個成熟的長輩
綜合以上,提升生活意義感、增進內在的安全感,有助於使父母以更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較冷清的老年生活。我們作為子女提早作些自我建設和適度心理準備也是必要,樂觀面對新階段的挑戰,更有耐心和安靜地陪伴父母安然變老、一同走過身體機能變化和心境轉換的歷程。
陪伴父母安然變老、一同走過身體機能變化和心境轉換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