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被譽為家庭裡的「老大難」關係。如果用「水火不容」來形容的話,言不為過。
「不是冤家不聚頭」,婆媳貌似就是上輩子的冤家,冷戰、甩臉子、吵架,就像家常便飯,此起彼伏。
在婆婆的眼裡,似乎兒子、孫子才是「自家人」,媳婦就是「外人」,這種心理會不自覺地體現在言行中,想兒媳覺得自己是外嫁過來的,好像婆家人跟自己就不是「一條心」。
兒媳和婆婆的關係,很微妙。雖然都叫一聲「媽」,但是內心的距離,卻跟親媽差十萬八千裡。
很多婆婆,就是看兒媳不順眼,俗話說的「不對眼」,咋看咋不對。如果是這種現狀,兒媳縱然再想討好婆婆,也是無濟於事。所以,婆媳之間的緣分很重要,如果婆婆一眼相中兒媳,那麼婆媳關係將會相處得很愉快。
如果婆婆討厭兒媳,嘴上又不說,那麼體現在行為上,到底有哪些?以下三個地方,媳婦會一目了然。
吳大媽的老伴早早去世,是自己一手拉扯兒子長大,吃盡苦頭,供兒子上大學。兒子也很爭氣,考了一個名牌大學,畢業後到了一家外企,月薪17萬元。
畢業沒多久,兒子便結婚了。吳大媽很高興,自己終於不用替兒子操心了,終於有人能夠替代她,關心兒子了。
說是一回事,現實卻是另一回事。結婚後,吳大媽竟然和兒媳「爭寵」,見不到兒子和兒媳膩歪。在家裡,兒媳和兒子稍微有一點親暱動作,吳大媽就會吃醋,覺得自己失去了兒子,就會側面提醒兒媳,注意自己的行為。
兒媳當時很懵,但也能理解,或許是吳大媽比較傳統,接受不了現在年輕人的相處方式。
但是,時間一久,兒媳發現吳大媽並不是觀念上的問題,而是在潛意識裡,想將兒子「據為己有」,不容有人和他爭寵。婚後沒多久,吳大媽竟然提出一個要求,要兒子每晚陪她一個小時,說是為了增加母子感情。
兒子稍有不願意,吳大媽就會哭著說,兒子是娶了媳婦忘了娘。無奈,兒子只能事事順著吳大媽的心意,兒媳看到這些行為,簡直覺得不可理喻。但是,兒子只能哄著媳婦,讓她大度點,畢竟是老人。
兒媳卻覺得,作為婆婆,兒子結婚後,小夫妻的關係才是第一位的,婆婆應該退後,不應強硬地介入到他們小夫妻的關係當中。否則,最後只會傷害到他們的感情。
吳大媽將兒子「據為己有」,和兒媳爭寵,這種行為你能接受嗎?
王大媽一貫比較強勢,家裡的大小事,全都由她說了算。所以,兒子從小到大,幾乎沒有自己做過主,全都是王大媽前前後後操辦的。
兒子結婚前,因為兩人是經過媒人介紹,相處時間較短,沒有深入了解。結婚以後,兒媳才發現,這個家裡,婆婆簡直是「一手遮天」。
如果是家裡的家務事,兒媳畢竟不操心,所以也就全由婆婆做主,還說得過去。但是,他們小夫妻的事,她的老公卻還要徵求婆婆的意見,這一點讓兒媳無法接受。
為此,兒媳私下裡和老公商量,他們小夫妻的事,他們自己做主,其他的事,她不參與。雖然她的老公同意,但是一到事情來臨,老公還是不自覺地去找婆婆。
兒媳見狀,氣得和老公大吵了一架。本想通過此次衝突,可以讓老公和婆婆意識到問題的所在。誰知,經此一事後,遇到事情,照樣是婆婆拿主意。
甚至,有時出去吃飯,老公還要問婆婆,哪裡的飯好吃。而婆婆也會幫兒子挑幾家可口的飯店,讓他們點那幾樣菜,味道既好,好不浪費。
當兒媳看到這種情境,崩潰的心都有了。
老公什麼事都和婆婆說,徵求婆婆的意見,作為兒媳,很沒有存在感,如果是你,該如何改變這種現狀?
俗話說:坐月子,拉仇恨!和誰拉仇恨?不用說,肯定是婆婆。
誰都知道,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受的罪,不用多說。
但是,很多女人坐月子期間,婆婆只是關心孫子好不好,對兒媳的身體並不會關心太多。有的婆婆,則會存在一種心理:生孩子是你的事,管孩子也是你的事,我壓根就不到你身邊照顧你。
有同理心的婆婆,會覺得女人生孩子不容易,身體出現虧損,就要好好補補,一定要把身子骨養好。否則,兒媳身體養不好,出了問題,最後還是兒子的事,得不償失。因此,聰明的婆婆懂得,照顧兒媳的身體,就等同於給兒子減輕負擔。
有的婆婆,卻很自私。她覺得,女人生孩子有什麼好嬌氣的,自己當初生兒子時,就沒有人照顧自己,還不是走了過來。所以,兒媳坐月子期間,索性自己靠邊站,別落下一個吃力不討好。
用很多婆婆的話說:養兒防老,兒子真的能靠住嗎?靠不住!養老,還要靠女兒!所以,在婆婆的觀念裡,你生的孩子,理應由你來帶。
坐月子期間,婆婆不照顧,兒媳會是什麼心理?
婆婆不把兒媳當一家人,看成是外人,這是很多婆婆的潛在意識。本來兒媳就是一個人進了你這個家門,內心比較敏感,如果婆婆不在言行上處處照顧,反而還是冷眼相待,只會招致兒媳的敵意,婆媳關係會瞬間緊張起來。
婆媳關係,本質問題在婆婆這邊,如果能夠設身處地為兒媳著想,真心對兒媳好,所謂「人心換人心」,兒媳縱然是塊石頭,也會被焐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