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改變性格,使我成長!

2020-10-03 小飛俠熙熙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人確實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就悄悄換了一種性格,不再是火急火燎的性格了,學會了慢,學會了不在無私奉獻,學會了凡事加以考量,也學會了偽裝!我不知道這種變化是好還是壞,經歷過的不想再有第二次,所以我不得不為了自己做改變!

之前的自己容易衝動,衝動做事,衝動消費,對他人從來都不防備。不管是過年還是生日,委屈自己也要讓他們感受到溫暖,想要把周圍的人照顧好,不讓他們覺得不舒服,自己都捨不得為自己買的,可以不假思索的成全他人,雖然會肉疼,但是看到他們的笑臉,我就高興,一切就都值得。朋友說我傻,我還不以為然。

兩年多來,經歷過一些不能承受的壓力,看到好多人真面目後,我發現曾經那個想把所有人照顧好的我變了,變的對只懂索取的人犀利,不再一味的忍讓,工作中不是我的事也不會再去張羅,如今,只對自己好的人好,不需要更多,只需在乎那些在乎我的人,真心對真心,現在的境況反而容易看出來誰好誰不好,雖然會很難過,但也讓我避免了以後受到更大的傷害,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總是在想,如果我沒有負債,如今的狀態,心理變化,就這樣生活下去,該有多好,是多麼的舒服,幸福的事啊?可是真的沒有如果,我是成長了,也成熟了,以前好多不屑的問題如今都會重視了,沒有想過的問題也都想了,但是目前沒有任何能力處理,只是懂得這一切,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需要太長的時間才能解決了!

吃一塹長一智,不無道理,跌倒過,才會知道會有多痛,我在金錢上栽的這個跟頭實在是太大了,幹擾到了一切,從來沒有在乎,規划過,而如今,我是真的知道了,也學會了規劃,最起碼不會在亂花,不會亂買,懂得了記帳,避免不必要的開銷,這個跟頭絕不要再有第二次,絕不允許!

有的時候「經歷」不是一件壞事,過程雖然辛苦,但結果是美好的,汲取一些,放下一些,不要太在乎一些不認同的眼光,生活,只要對你好的人好就好,凡事選擇性的傾聽,人無百樣好,總有不如意,理解你的不需要解釋,不理解你的不需要解釋。在哪裡跌倒就在爬起來,告訴自己,會好的,也要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那你就是勝利的!

有了經歷才會越發的成熟,有了經歷才會越愈發的懂得,人都是在經歷中成長,在經歷中蛻變,任何事,坦然面對,吸收好的,剔除癌變的,只要堅持住,明天會更好的!

相關焦點

  • 性格很難改變,但人要成長
    ,讓我給個建議和意見,結合自己幾十年的工作和生活,送給了他們一句話——「性格很難改變,但人要成長」。,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徵,在性格中包含有許多社會道德含義。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徵一旦形成,便很難去強行改變。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人的性格形成當然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卻似乎是由基因遺傳而米,天生的一樣,除非經歷重大變故或經歷重大事情,一般而言,是極難政變的。當然性格也不是不能改變。
  • 性格生存法則:讓性格跟隨年齡一起成長
    我都不認識自己了。顯然,男孩一貫所表現出的被人看見的:活潑、自律、獨立、為人友善等等,是他的顯性性格;而他被人驚詫的表現背後,存在不少人,甚至不被自己認識的隱性性格。在孩童到成年之間,你會經歷一系列改變——工作、後悔的髮型、分分合合的感情
  • 經歷過感情的背叛之後,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上一篇我們講到,經歷背叛後的成長,首要的是改變或重建自己對於感情、婚姻、背叛、對方、自己的認知。今天我們繼續深入這個話題。那麼,在一段時間內,你可能會怨恨自己的父母,但是,你如果能夠調整和改變自己,從原生家庭的塑造中,重新塑造出一個自己來,這就是絕對的成長了——在生活上脫離原生家庭是第一次成長;在性格上脫離原生家庭是第二次成長,只有經歷了這個成長,才會與父母達成「和解」。第二,你會有挫敗感。
  • 心態改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概括的講就是人在處理人事的態度和行為方法上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性格有理智、沉穩、堅韌、冷靜、執著、坦率、含蓄、衝動、豪放、張揚、急躁、妒忌、貪婪、熱血、積極、勤奮、節儉等等。 可是人的性格又不這樣簡單,因為任何一種性格都有不同的階梯層次,政治理智與農民理智大不相同,宗教徒的執著與賭徒的執著截然相反,醫生與軍官的職責各不一樣,因此性格的文化底蘊才是決定性格的根本因素。
  • 《終身 成長》:成長從改變思維開始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思維會使人貧窮,又是什麼樣的思維能讓一個人變得富有,答案就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 書中作者把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前者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固定的,不可改變,後者則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得到提升的,只要你願意學,那麼就沒有什麼不可改變。
  • 成年以後性格可以改變嗎?
    肯定的說成年以後,隨著知識得積累、成長的認識、環境的變化等因素的改變,性格也在不斷的變化中改變。或許有人會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怎麼會變化呢?它是個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現個別差異,性格是在氣質的基礎,是後天環境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有好壞之分,從心理學上來講人的性格還是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童年時期的兒童由於其身心的易感性,性格的形成很容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可這並不意味著成年後的性格就難以改變,成年人在面對著生活上巨大的壓力,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面對不同的危機,同時在不斷面對危機,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性格會漸漸改變。
  • 人的性格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嗎?
    在孩童到成年之間,你會經歷一系列改變——工作、後悔的髮型還有分分合合的感情。但是內心深處的那個你呢?隨著你歲數的增長,你的性格會發生改變嗎?性格是一個人獨特的思想、感覺和行為的模式。人們傾向於認為性格是固定的。但是心理學家並不認同。「性格是一種成長的現象。它並不是一種終身伴隨無法改變的恆定事物,」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學家Brent Roberts說道。
  • 成長就是接受你能接受的,改變你能改變的
    01 香奈兒說:「我的生活不曾取悅於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她是私生女,生於濟貧院中。11歲時,母親死於肺結核,她被送到孤兒院。18歲時,她離開孤兒院,前往穆朗城,從教會學校離開後,便從一個男人的懷抱到另一個男人的懷抱。
  • 後天環境對一個人性格的改變
    這是我第一篇頭條文章,也不知道寫什麼,想了想,那就寫寫我的親身經歷,後天環境對我性格的改變。如果大家有相同經歷的也可以分享。其實我很小的時候,至少上初中之前我的性格是很活潑的,大大咧咧,什麼事都不計較,也不在意,每天就想著玩兒而且學習也不好。
  • 人的性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嗎?
    你的性格是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性格會發生改變嗎?近日,美國生命科學網(Live Science)發文探討了性格與年齡之間的關係。人的性格在十年內趨於一致性格是一個人獨特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模式。人們傾向於認為性格是固定不變的。但心理學家認為,這並非如此。
  • 我們可以不感恩過往的經歷,但可以通過這些經歷來改變自己
    特別是一些不好的經歷,不止讓人無法忘記,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處事方式,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人生態度。都說過去的苦難,就是你的財富,它能錘鍊你的意志,讓你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諦,讓你能夠更加強大地去面對更多的苦難。所以人們常說我們要感恩過去的苦難,感恩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感恩過往的經歷,因為這些經歷才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 改變性格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晚上想好千條路,第二天卻沒有都沒有改變與之相反的是理論是,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我們無法控制,出生的環境,對我們性格形成的必然性,但我們可以藉助於知識的力量。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中國古人,對於讀書作用的總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很多做事情的規律。這些規律被老子稱為道。道就是事物運作的規律。規律是看不到的東西,但卻時刻主宰著萬事萬物。道無處不在。莊子說,道蘊含於屎尿中。
  • Live Science:人的性格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嗎?
    你的性格是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性格會發生改變嗎?近日,美國生命科學網(Live Science)發文探討了性格與年齡之間的關係。人的性格在十年內趨於一致性格是一個人獨特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模式。人們傾向於認為性格是固定不變的。但心理學家認為,這並非如此。
  • 科學調查|你的性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嗎?
    性格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改變從幼年期、青春期到成年,你會隨著成長,經歷一系列的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性格會改變嗎?人格,是一個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模式。人們往往認為個性是固定不變的,但心理學家認為,並不是這樣。確切地說,人格是一種發展現象,它不是一個靜止的、讓你無法擺脫的東西。
  • 怎樣改變自己的性格?
    大師說,性格決定命運。說得很好,可沒有給到方法,該如何去做呢?一些培訓機構告訴我們,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改變思維就改變了人生命運!大都喊口號,一樣沒給到方法。【心力工程學:創始人--劉陽春 先生】二、為什麼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呢?
  • 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銷售嗎?性格可以改變嗎?
    你好,作為一名擁有14年人力資源負責人從業經歷的職業生涯規劃師,我來談談我的看法:首先,我們先看看性格的定義: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行為方式的總和,表現為個體獨特的心理特徵。性格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同時也受個體的生物學因素影響。
  • 性格決定命運,做到這4點,改變性格只需30天
    說到改變性格,你可能會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是天生的,很難改變。研究表明,我們性格中40%—60%源自遺傳,而性格的另外差不多50%左右卻不受遺傳控制。也就是說,性格雖然有遺傳的因素,但還有一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還有一個更可喜的研究是: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就能改變自己的性格,而且只要30天。
  • 李玫瑾: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青春期,而是12歲前的成長經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經歷幾個重要的階段,而在這些階段內,他們的內心會發生諸多的改變,那麼如何正確的引導就成為了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在大多數人眼中,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家長的引導是否正確對孩子而言有著極大的影響,然而家長們殊不知,其實對於孩子一生影響最大的並不是青春期,而是孩子12歲前的成長經歷。
  • 有些經歷是拿來成長的
    一、每種經歷都是人生經驗前兩天跟朋友說:自己沒有經歷苦行僧的修行,就別羨慕別人得到的。昨天就收到一個公眾號的邀約,要收錄我的文章《減肥是直面內心恐懼的成長之路》到他的公眾號。加了微信後他說:以為我是小妹妹,原來不是,怪不得能寫出這麼有深度的文章。我說:這跟年齡有關係嗎?
  • 隨著年齡增長,你的性格會改變嗎?
    從青春期到成年,你會經歷一系列變化——各種工作、生活習慣以及戀愛關係等等。人們傾向於認為性格是固定的。但心理學家說,情況並非如此。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的心理學家布倫特·羅伯茨說:「性格是一種不斷發展的現象。它不是你無法擺脫與克服的靜態東西。」這也不是說,你每天醒來都是一個不同的人。羅伯茨認為,短期來說,改變可能幾乎無法察覺。一些縱向研究顯示,我們的性格在短期內是穩定的。在這些縱向研究中,研究人員會在很多年裡定期調查參與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