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家政護工行業似乎天生是女性的專利。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男性」這一性別角色也逐漸出現在家政護工行業中,他們的登場拓展了服務的邊界。日前,記者走訪發現,由於本身可供男性工種選擇的範圍有限,加之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讓男性護工成為了家政市場的稀缺資源。
男性護工「稀缺」的緣由,主要在於來自社會與自身兩個層面的觀念束縛。一方面,人們對女性的天然標籤印象,由此解讀出包括細心、耐心、愛心和易溝通等在內的性別特質,也就讓女性有了適宜做家政服務的刻板認知。這種認知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多數家庭更願意請女家政人員。
另一方面,許多男士自身也不屑於做「伺候人」的家政護工工作。男性護工既有自身放不下「面子」的心理顧慮,也往往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朋友的認可。正如一位只從事半年護工的男士所言,「社會傳統觀念的束縛直接扼殺了我繼續從事這份工作的想法。」
職業分工從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破解「男護工稀缺」,當首先從矯正社會傳統觀念和克服自身心理障礙入手。這不僅需要來自政府與媒體的積極宣傳引領,同時也需要來自家政服務行業及用人單位為其營造出的寬鬆從業環境。
(來源: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