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電視劇《婆婆媳婦小姑》:婆媳之間第一道坎兒—誰做家務

2021-01-09 木桃情感

作者 | 木桃情感

——婆媳關係太近則厭,太遠則怨。

最近,翻出22年前的經典電視劇《婆婆媳婦小姑》,當年這部電視劇可謂是萬人空巷,記得印象很深的是裡面的媳婦(傅藝偉飾)很漂亮,婆婆很老辣,小姑很刁蠻,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尤其又在同一個家裡,簡直是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倒是很可憐那個總是一臉笑眯眯好脾氣的男人仇家寶,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中間,可謂是顧東不顧西,照顧得了這個照顧不了那個。

故事梗概是:住在上海小弄堂的小嬌,嫁給了二婚的家庭條件不錯的仇家寶,仇家寶和前妻育有一個女兒,家裡還有同住的婆婆和一個未出嫁的小姑家珠。

自從小嬌嫁進來,和婆婆關於做家務、侵犯個人空間、消費觀等問題上鬧得不可開交,完美詮釋了「不要把婆婆當親媽」,「不能把兒媳當親女兒」的真理。

婆媳關係是世界上最難相處的關係之一,她們因為一個共同愛著的男人從而維繫在一起。如果生活在一起,難免因為一些瑣碎小事發生矛盾,進而相互生厭,覺得對方侵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如果掌握了正確的處理婆媳關係的技巧,家庭也可以維持得很和睦的。

家務是一個家庭每天都要面對的事,尤其是婆媳之間,如果不能互相理解,那麼該誰做家務,誰做得多誰做得少,都會引發矛盾。

一、「洗碗就應該是我一個人的事嗎?」

進入婚姻,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做家務了,如果和婆婆同住,那就更要注意分寸了。

現在大多數的女孩在家裡都是媽媽的掌上明珠,在娘家的時候,很少做家務,很少做飯洗碗,養成了大小姐脾氣。

到了婆家,只好收起懶散的生活習慣,逼著自己有眼力勁兒,看到婆婆做飯趕快幫忙,吃晚飯趕緊收拾碗筷,生怕婆婆嫌棄自己懶。

但時間長了,總會有一個人覺得自己幹得多,另一個人幹得少,產生不滿心理。尤其現在提倡男女都有做家務的義務,媳婦想讓老公幫忙,婆婆卻不捨得讓兒子幹,繼而對媳婦有意見。

《婆婆媳婦小姑》電視劇中,小嬌是學舞蹈的,原來在自己家的時候,十指不沾陽春水,爸媽把她寵成一個嬌滴滴的漂亮女孩。出嫁時,媽媽關於做家務對她進行了一番語重心長的教導:

小嬌自然也是這樣做的,在婆家的第一頓飯,早早地吃完就離開了飯桌,此時的婆婆還想著要給她立規矩,讓她刷碗,沒想到這位新媳婦壓根就沒理這一茬。

婆婆和小姑見狀,互相使了個顏色,相繼離開了飯桌,只留下一個老實的男人埋頭吃飯,抬頭四顧懵逼。

看到老媽大清早起來做了一桌子菜,家寶想讓媳婦小嬌幫著刷碗,結果小嬌卻以換好了衣服推辭,並且認為洗碗不該是自己的責任。

也不讓家寶洗碗,著急催著家寶出門,最後,還是剩下老太太和小姑收拾殘局。

小姑家珠勸告老媽別太慣著新媳婦,太客氣了只能自己受累。因為心疼老媽腰疼,家珠主動收拾了碗筷。

二、該誰洗碗?

為了公平起見,婆婆想到了一個妙招,就是大家輪流做家務。一周7天,婆婆負責三天,另外媳婦、小姑一人兩天。

當然,婆婆心中還是認為男人不該做家務,把兒子排除在外。

這個方法表面看似周到,其實是不可行的。首先,是媳婦小嬌愛睡懶覺,上班前還要化妝,這就要花費很多時間,再加上她不會做飯,所以,小嬌在街上找了個小保姆,負責她的這兩天。

而此時操心的婆婆正在用縫紉機為媳婦做圍裙。於是,婆婆的精心計劃又泡了湯。

於是,家務就變成了婆婆、小姑、保姆在做了,媳婦一身輕鬆。

這樣做自然不能長久,婆婆心疼請保姆的錢,小姑對嫂子的甩手掌柜做法也會不滿,所以,最終還是要商量家務的分工。

婆媳之間到底應該怎樣做家務分工呢?

現在一般年輕夫妻都會工作,而婆婆退休在家,一般情況下,婆婆都會在夫妻下班前把飯做了,懂事的媳婦應該體諒婆婆,飯後主動刷碗。

媳婦嫁進來既不是來當公主,也不是當保姆,所以,如果有空閒時間,不妨學學廚藝,在周末的時候主動承擔些家務,比如做飯。不要認為自己上一天班很累,做飯洗碗就是婆婆的責任。

而婆婆呢,也不能太慣著兒子了,認為家務就是該女人做,讓媳婦產生不滿。適當體諒下媳婦上班的辛苦,媳婦也算半個女兒,你心疼她,她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愛的地方,婆媳之間應該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共同做家務,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聊聊天,分享下最近的趣聞,也是增進感情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呢!

——END——

相關焦點

  • 重溫18年前的《婆婆媳婦小姑》:明白了為何要7、8個臺輪著播
    文:重溫18年前的《婆婆媳婦小姑》:明白了為何要7、8個臺輪著播90年代,內地影視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湧現出了很多內容優質且「有梗」的電視劇。雖然現在看起來畫面粗糲,但是仍然抵擋不住,觀眾們想要重溫經典的熱情。比如,這一部——《婆婆媳婦小姑》。01,可不要小瞧了這部電視劇。
  • 電視劇《婆婆媳婦小姑》:從三方面人物關係,看這部劇的教育意義
    這部20多年前的老劇《婆婆媳婦小姑》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這部劇是小時候看的,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多年了。但是劇中的某些情節和畫面,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之前曾寫過電視劇《田教授家的28個保姆》的劇評,之後就一直想寫對這部劇的看法,我認為這兩部電視劇作為家庭生活劇,有異曲同工之處。
  • 22年前的《婆婆媳婦小姑》:有「梗」有料,它才是婆媳劇的鼻祖
    90年代,內地影視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湧現出了很多內容優質且「有梗」的電視劇。 雖然現在看起來畫面粗糲,但是仍然抵擋不住,觀眾們想要重溫經典的熱情。
  • 婆媳劇開山鼻祖《婆婆媳婦小姑》太現實,也記錄傅藝偉的巔峰顏值
    要知道前些年,國產劇領域掀起過一股"婆媳熱",婆媳劇是層出不窮、一部接著一部。像是《媳婦的美好時代》、《婆媳過招七十回》、《雙面膠》、《麻辣婆媳》、《婆媳的戰國時代》等等婆媳劇,它們的收視率很高,討論度也很高。可要說哪部劇是婆媳劇的鼻祖,那當然是1998年播出的《婆婆媳婦小姑》了。這部劇不僅是婆媳劇的開山之作,它還引出後續一大波的"婆媳熱"。
  • 婆婆「偷懶」,媳婦更喜歡,來看看一位婆婆的婆媳相處之道
    能有效解決婆媳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距離,這裡的距離不僅指空間上的,還指婆婆和媳婦之間的度,如果把這個度把握好了,婆媳關係就能和睦。 和媳婦相處上,王婆婆就很有經驗,她說自己是位「懶」婆婆,但是媳婦很喜歡她的「懶」,婆媳關係融洽,來看看這位高情商的婆婆怎麼做到的吧。
  • 一句話道破婆媳關係:婆婆不能當親媽
    ,古詩有雲「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一首《新嫁娘詞》道盡了新婦出嫁時的小心翼翼,下廚做了羹湯,卻因害怕不得婆婆的口味,只能先讓小姑來試嘗。俗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等過了年歲,她們變成了婆婆以後,對待新婦便如當年自己的婆婆一般,因為她們經歷過,所以理所當然。
  • 人民日報評《婆婆媳婦小姑》:「家長裡短」厚人倫
    現實題材電視劇正在發揮著現實生活記錄儀的功能      從1996年的《婆婆媳婦小姑》以來,王麗萍編劇的電視劇在描摹當代中國家庭生活和追求的同時,生動記錄了中國社會的真實場景和點滴變化,蘊含的價值是豐厚的。   首先,她的劇作具有細膩、生動、生活化的美學品格。
  • 婆媳類電視劇推薦,學學婆媳的相處之道
    1、《媳婦的美好時代》《媳婦的美好時代》是由海清、黃海波、柏寒、林申等主演。該劇講述的是兩家人之間家長裡短的家庭故事,探討了當代都市家庭的婆媳關係,以及擁有新式婚戀觀的「80後」適婚年輕人的婚姻故事。《媳婦的美好時代》以喜劇為包裝,剖析新時代婆媳關係、姑嫂關係及80後的婚姻態度等現象。
  • 婆婆媳婦小姑,三個女人一臺戲
    婆媳關係!對!但不全對!還有姑媳關係!在婚姻中,為什麼說娶媳婦兒重要的是這個人,而嫁夫婿卻不僅僅是嫁這個人,還有他的家和家人?因為,你是去對方家生活,他的家和他的家人直接關係到你婚後是否幸福。很多人會說,日子是你們兩個人過出來的,跟他的家人沒有關係。大錯而特錯。
  • 婆媳關係相處之道,如何成為合格的婆婆和媳婦?
    婆媳關係相處之道,如何成為合格的婆婆和媳婦?眾所周知,目前來說造成部分家庭婆媳關係的緊張根源,無外乎就是婆婆,媳婦,兒子。婆媳關係相處之道,如何成為合格的婆婆和媳婦?媳婦的心態:相信大多數的媳婦與老公結婚,最初都是抱著拿自己的婆婆當媽來看待的。
  • 《婆婆媳婦小姑》:三個女人一臺戲,戲外三個主角生活大不同
    一個千年難解的結——婆媳矛盾,一則無法猜透的迷——姑嫂糾紛,三個女人搭臺演戲,這部戲就是1997年播出的電視劇《婆婆媳婦小姑》。從頭到尾都是家長裡短,沒有華麗的布景,沒有高大上的臺詞,整部劇充滿了鍋碗瓢盆的生活氣息,彰顯了親情的可貴。
  • 婆婆媳婦小姑 24年沒紅過臉(圖)
    從《婆婆媳婦小姑》到《辣媽正傳》,婆媳以及小姑的紛爭一直沒停。不過,包公街道美湖社區有一家人,婆婆媳婦小姑24年都沒有紅過臉,這家人被評為美湖社區第八屆鄰裡節的「和睦之星」。  這家的婆婆是快70歲的賈榮芳奶奶,有一兒一女。兒媳婦進家24年了,女兒和女婿結婚5年。老兩口和兒子媳婦住一套房,和女兒女婿在同一個小區。
  • 《婆婆媳婦小姑》中伶牙俐齒小姑,在《安家》中演苗阿姨太有喜感
    那要說起電視劇《婆婆媳婦小姑》這部當年紅極一時的劇,而楊昆在這部劇裡扮演小姑,大家應該想起來了。楊昆憑藉《婆婆媳婦小姑》中接地氣的表演,獲得了第十七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現在楊昆又在熱播劇《安家》中扮演苗阿姨,她有一條寵物狗,名字叫妞妞,早上買菜的時候,說菜市場裡太髒,喜歡把妞妞寄存在安家天下那個門店裡面。
  • 擔心婆媳關係的本質,是對生活的憂慮
    雖然老姑娘待嫁,不過二婚的兒子,卻是婆婆最為關注和關心的人。更為重要的一點,婆媳同住在一個屋簷下,這就難免在生活中,婆婆和媳婦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互動。那麼,因為生活才會密切接觸到的婆婆,自然是和新媳婦之間,不大可能有更好的相處之道。可以這麼說,在婆婆媳婦這一對奇妙的關係中,如果沒有其中一方懂得忍讓和退步的話,那麼可能最好的關係,也就是在媳婦剛剛進門的時候。所以,魔都的這一對婆婆與媳婦,也在買菜、生活習慣以及各種大小事情上,因為代溝而產生了分歧。
  • 「婆婆,你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做家務」東莞婆婆:「你花錢僱嗎」
    有句很經典的名言,「家中事,無小事」。這句名言完美地呈現出,結婚後所面臨的問題。婆媳問題,自古都是無人能破解的。結婚前,認為只要對婆婆好,以後家庭就會和諧。直到結婚後,才發現,婆媳之間的鴻溝真的是跨不過去的坎兒。人心換人心,也只是存在著陌生人和親人,而婆媳之間能夠相安無事的已經是萬幸。
  • 為什麼電視劇都愛「黑」上海婆婆?
    婆媳問題一直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是各類影視劇作品的香餑餑。從古代到現代,從天庭到人間,幾乎沒有哪一部劇可以完全繞開這個話題。在這些電視劇中,「婆婆」大多被塑造成了負面角色,她們或刻薄小氣、斤斤計較,或暴躁剽悍、趾高氣昂,亦或是傳統思想嚴重、重男輕女、催婚催生,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 伺候癱瘓婆婆12年,卻沒獲得好的婆媳關係,她的總結值得細思
    生活中有很多問題,看似很明了,我們卻很難理解,比如婆媳之間的關係。婆媳矛盾好像是個千年難題,說不清道不明,我們一直很納悶:為何同為女人,都是從媳婦熬成婆婆,到最終卻總在為難自己的媳婦,如此循環往復,一代接一代?或許,這裡面有生活上小事情的摩擦,也有婆婆的固執與媳婦自原生家庭帶來的新思想新觀念的碰撞,也有丈夫的不作為帶來的生活壓力。
  • 「對俺再好,也不是俺的親閨女」嘴毒的婆婆,讓俺讀懂婆媳關係
    01婚姻不知從何時開始變得讓很多女人恐懼,沒有走入婚姻也好、身處婚姻也罷,她們最頭疼的無非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永恆經典的婆媳問題對於婆媳之間如何相處的話題,每個婆婆還是媳婦提起都有一肚子的話要去訴說。很多時候,連她們自己都搞不懂怎樣去處理這段微妙的關係。婆媳對比外人顯然是更親近的家人,對比有血緣關係的家人卻又生分了許多。明明是多年媳婦熬成婆面對新媳婦依舊無法將心比心。由此,婆媳關係讓深陷其中的所有女人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怨婦。
  • 婆媳之間的博弈:「兒子是自家的好,媳婦還是別家的好!」
    這條記錄生活的頭條,除了帶給我數據上的驚喜之外,更讓我收到了上百條關於婆媳關係的評論。我寫的是關於關於做飯的話題,以及婆婆每次都會有的「自家兒子太瘦了」的嘮叨。結果很多網友都講起了自己與婆婆之間類似的生活對話。我那簡短的文字就是一個導火索,引爆出大家心底關於婆媳之間的「博弈」討論。
  • 姑嫂之間不能討論的話題有那些~~~~誰說誰吃虧!
    我是北流小秋,今天跟大家討論姑嫂之間的話題,那些話不該當面說出來!先說說那些話不該在小姑面前說!第一:跟小姑討論婆婆的事,不要在小姑面前說婆婆的不是!哪怕跟你玩得再好的小姑,只要你表達對婆婆不滿!她就會對你有意見,畢竟她們才是一家人,而你只是嫁進來的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