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自古以來都是最難處理的家庭關係,畢竟兩個女人因為一個男人才認識,因為孩子才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因生活習慣和觀念的不同難免發生矛盾。
能有效解決婆媳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距離,這裡的距離不僅指空間上的,還指婆婆和媳婦之間的度,如果把這個度把握好了,婆媳關係就能和睦。
和媳婦相處上,王婆婆就很有經驗,她說自己是位「懶」婆婆,但是媳婦很喜歡她的「懶」,婆媳關係融洽,來看看這位高情商的婆婆怎麼做到的吧。
在婆媳相處這條路上,我深有感悟,從剛開始大包大攬的勤快婆婆到現在的懶婆婆,從剛開始的婆媳關係緊張到現在的和睦,我一路摸索和總結,把自己的婆媳相處經驗分享給各位婆婆們。
剛開始我啥都幫著他們做,看孩子、做家務、買菜、做飯,常常是忙了一天下來,身子骨都快散架了,還好兒媳剛開始也算體貼,關心問候,吃完飯幫著洗碗、做家務,我多少心裡受到安慰。
我呢,心疼媳婦上了一天班辛苦,我硬是攔著不讓媳婦做這些,,總想著儘量幫他們減輕點負擔,趁著還能動就多幹點,家務活我都承包了。
慢慢的,我發現媳婦不像之前幫著幹活了,吃完飯碗一推就去看電視,要不就陪陪孩子,我卻忙裡忙外累得要死,看著媳婦悠閒自在連句關心的話都沒有,心裡多少不是滋味。
慢慢地,媳婦開始挑三揀四,比如,嫌我給她洗內衣沒用專用內衣皂,老是做冬瓜排骨湯都吃膩了,衛生間拖得不乾淨……
我累死累活地忙乎,她還挑三揀四,真是幹得多錯的多,出力不討好。終於我忍不住和媳婦大吵了一通,收拾包裹回老家了,孩子我也不看了,愛咋滴咋滴。
雖說人回去了,其實我還是放心不下他們,尤其是剛上幼兒園的孫子。不過心口上被一口氣頂著,我得晾晾他們幾天。
在老家的那幾天,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出力不討好?是因為媳婦已經習慣了我的付出,我插手兒子兒媳的生活太多,沒有把握好距離和度,說到底還是我的錯。
經過幾天的反思,我決定換種方式,學做一個「懶」婆婆。
幾天後,兒子兒媳開車接我回去,小兩口跟我道歉,既然給了臺階,於是我就答應跟他們回去。不過臨走前我給他倆開了個會,明確表態我年齡大了,身體不如之前,家務上他們以後要多分擔。
跟著他們回去後,我也開始實施我的「懶」計劃。
家務上學會放手
我做晚飯,洗碗的事就交給兒子兒媳,我不像之前既做飯又洗碗,吃完飯我就回屋歇著或者去樓下散步。剛開始確實彆扭,覺得過不去心裡那道坎,但是慢慢幾天後我也習慣了,每次散步完回到家媳婦已經把碗洗好,地也拖好了。
偶爾我讓媳婦歇著,我來洗碗,媳婦竟一臉的感激。
兒子兒媳的事,我不摻和。
之前小兩口鬧矛盾吵架,我忍不住就會插手,有時候看到媳婦對著兒子耍脾氣,我看不慣就說道她,結果兒媳和兒子吵得更兇了,媳婦說我兒子聯合我一起欺負她,日子沒法過了,甚至還說到離婚。
自從做了「懶」婆婆,他們吵架我再也不插手,除非是兒子的錯我會出面教育他,再也不責怪兒媳,畢竟這關係微妙,說道兒媳肯定會讓她覺得我和兒子一起擠兌她,把她當外人。
所以呀,只要他們小吵小鬧我都不管,小兩口的事讓他們自己解決,婆婆摻和其中,只會讓矛盾升級。
看孩子上,學會「偷懶」
之前我大包大攬,孩子的吃穿用我都管,這樣免不了和媳婦衝突,媳婦想按照她的來,我想按照老一輩的經驗來,誰都不退讓,結果鬧得不可開交。
媳婦看的育兒書多,那就按照她的來,我也不像之前自作主張,畢竟她的孩子她做主,聽媳婦的,把握不準的,我都徵求媳婦的意見,媳婦的態度明顯轉好,還誇我尊重她。
看吧,把主動權交給媳婦,婆婆學會偷「懶」,反而會讓媳婦覺得尊重她。
王婆婆的婆媳相處之道,那就是在勤快上要把握好「度」,和媳婦保持距離感,你的有節制的付出也會讓媳婦感恩。
很多婆婆往往是勤快的「過了頭」,大包大攬做了很多,把自己累得半死,結果媳婦也沒覺得她好。這種傻傻的付出只會讓媳婦覺得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甚至還挑三揀四。
有智慧、高情商的婆婆,應該學著像王婆婆那樣「偷懶」,和兒媳婦保持距離感,能不插手的事絕不插手,這樣既休息了自己,還能換來媳婦的尊重和感恩,真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