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對外婆的思念,複製在清明的百花裡!

2020-08-29 魔都豔陽



又到清明,我最思念的外婆,這幾天一直跟我在一起。

01 想念外婆做的飯菜,想念外婆的嘮叨。想念外婆那挽起來的髮髻。

我想著吃她做的美味佳餚。外婆是遠近聞名會做飯的人,只要她站在灶臺邊,家裡飯菜香味會飄散到左鄰右舍,聞到香味的是都會流口水。

我想著聽她的絮絮叨叨。她總說,如今的世道變了,女人們不講「三從四德」,男人們不講「五綱六常」,她滿腹的擔憂。

一直挽著髮髻的外婆,看著年輕女人的短髮,也是非常的不看好,說是男不男,女不女,小舅媽的青年頭,她從來不拿正眼看。我那時候是一條長長的辮子,齊腰,有黑又亮,走起路來,在身後晃蕩,現在想來,還是符合外婆的觀念。

我也想著晚上和她睡在一起的時候,聽她講的往事,說外公死的早,家裡太窮了,為了供舅舅們讀書,把我媽犧牲了,她晚年非常的後悔沒有讓我媽媽讀書,我媽10歲的時候就和她一起負擔起養家的責任。等她發現她的女兒的善良,孝順,聰明的時,已經晚了。

外婆除了骨子裡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外,還有一個強烈的「貞節自守」觀。

抗日戰爭,外公的生意全被炸了,外公氣的吐血,突然離世,外婆一個大家閨秀,接過了養家的重擔,我無法想像,她一個裹過腳的小腳老太婆,她是怎麼下地種田的!

38歲的外婆開始守寡,守了近50年,如果在過去,可以給她立貞節牌坊了。


02 孝順是要在世的「孝」,和合理的「順」,而不是靈堂前的眼淚和表演,也不是燒的香和紙錢。

外婆愛讀書,愛看戲,經常跟我們講「增廣賢文」。在外婆晚年的時候,本想到大城市跟兒子一起渡過,看看戲劇,安度晚年的。

可是,當我我親眼看見大舅媽背著大舅咒罵她的時候,我嚇傻了。那時候我太小,我無法理解,也根本搞不明白她們為什麼吵架,也沒有力量幫助她。

記得有一次大舅上班去了,不知道什麼事由,她們的衝突特別大,從來都是輕言細語的外婆也不甘示弱,婆媳大戰了一天,這次之後,外婆離開兒子家回到鄉下,後來再也沒有去過兒子家。

長大了,我才知道,世界上最難處理的關係,是婆媳關係,特別是中國的婆媳關係。

而在中國,像我外婆那樣,老年沒有經濟來源的老人,她們的養老所面臨的苦不堪言太多太多。

我媽媽那裡有一堆這樣的故事,我記得最清的一個是,一個在兒子家住的婆婆,早飯時候,媳婦問婆婆吃不吃油條,婆婆喝過稀飯,感覺有點飽,就說不吃。兒子媳婦,都上班去了,白天婆婆感覺有點餓,就把油條拿出來吃了。

就是這根油條,引起了婆媳大戰,媳婦說,叫你吃,你不吃,我走了,你偷吃。自尊心非常強的婆婆,大吵一頓,離開兒子家,到死都沒有再去過。

還有我媽的一個好朋友的嫂子,做得還過份,經常動手打老人,老人去世那天,哭的最起勁的就是她嫂子,一把鼻涕一把淚,跪在地上哭。我媽的朋友從遠方趕到靈堂前,看著嫂子的表演,火不打一處來,拎起來嫂子,趕出靈堂。

每次聽我媽講故事,我總說,不會吧,怎麼會有這種事發生,是不是有隱情,畢竟我們都是道聽途說的。每次我媽急了,就說,我怎麼會騙你呢,這都是事實。

魯迅說;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

我覺得不孝順的人不可以為友。

有一句流行的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那種活著不孝順,死了瞎叫喚,流再多淚,燒再多紙,又有何用?


03 外婆是去旅行了,我們終有一天會再相見的。

每個清明節,我腦海裡會一遍一遍重現,外婆最後臥床不起的那幾個月,想著她把她100多元資產放在我手裡;想著她痛苦時候的來回翻身,身體一天比一天重,有時候我根本挪不動她;想著她輸液時候,我怕她亂動,緊緊握著她的手,困的不行的時候就爬在她的床邊睡一會。

那時候我生完孩子不久,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累得整個人像是被掏空。要大舅媽過來幫忙照顧,大舅媽不來,還補一刀,說等外婆死了再來。我一直不明白她為什麼會對外婆恨之入骨。

我把身上僅有的2000元拿出來給外婆治病,舅舅們說,人老了,救不了。

記得有一天,輸液後的外婆突然好了些,她說想要吃香酥圓子,小舅媽就做了,她吃了一粒,我開心極了。

可是,這是她吃的人間最後一頓飯。

她越來越沒有力氣翻身了。最後的她,似乎連氣都喘不過來,又似乎是,有一個神秘的東西堵住了她的口鼻,亦或是她太累了,看盡了人間煩擾,受盡了人間苦痛,她只是想好好的、安靜的睡一覺。

外婆嘆了一口氣,咽下一口氣,外婆走了,安詳地,像是睡的很深沉,我不忍心再打擾她。我的眼淚一直無聲無息的湧出來,灑落一地,浸透全身,淚水冰涼,凍得我瑟瑟發抖。

那幾天來了好多哭的人,大舅媽、二舅媽,所有的親戚都冒出來了,敲鑼打鼓,披麻戴孝地哭著、說著,孫子們跪在地上,也有人安慰勸說,說能活到八十歲多歲,是喜事。

我累了,任由她們在靈堂前表演。我昏睡了兩天後,沒有跟任何人說話,背上包,踏上我的徵途。

每到清明,我沒有燒紙,沒有祭拜,我甚至沒去過外婆的墓地。

我在遠方,在心裡,在屬於我的心靈世界裡,我一次又一次複製著我對外婆的思念,複製著我們曾經的記憶,像放電影一樣播放一遍走一遍。

你看,在春天的百草中,在清明的百花裡,都是我複製的對外婆的深深思念!



相關焦點

  • 清明 寄一縷思念慰鄉愁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首古詩傳唱千百年,皆因其道盡此時此刻人們的心情:思念與鄉愁。    「流動」是當今社會的主題詞,鄉愁也是流動中國的必然結果。每年有數億人離開故鄉,走進一個原本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去尋找夢想、打拼未來、創造幸福,最後他鄉成了家鄉。
  • 對外婆的思念
    外婆過世三年後,我終於有勇氣提筆寫她。 一直都不敢正視外婆過世的事實。即使每年清明節、中元節以及過年時節都在她墳前祭奠,可我仍不願面對。那個小小的水泥石頭房子裡,住著我外婆,那是她現在的「家」。每一次,我都輕輕的撫摸那個冰冷的石頭房子,然後跪在前面,思念如海浪般席捲,淚在心底無聲無息的流。 我是個不善言辭的人,這些情緒自然被我深埋在心底。
  • 清明裡的木頭和曾經的人
    我的老家曾經是十分熱鬧的。每逢春節,外婆一家十幾口人全都從不同的城市趕回來,聚在一起。他們擠著進到屋子裡,女人們張羅著茶水。「孩子聽不聽話啊?」「託你帶的特產有帶些嗎?」他們每次都得在一樓的灶邊七嘴八舌地問候一番,然後才會上到二樓去,而在那裡有必要湊一桌牌。大姨夫開過車要睡覺,他說:「荷花!給我替幾把,我睡醒了來!」。
  • 清明時節雨紛紛,遙寄哀思念親恩
    日子總在不經意間就溜走了,又到一年清明時節,陪我一起長大的姥姥離開我們一年多了,雖不願接受這個事實,可是再也聽不到她老人家的聲音,再也看不到她老人家身影,幾次夢中模模糊糊,隱隱約約似曾相識的感覺總會讓我難受好久,每每想到遠在家鄉田間的那塊墳塋,還有那盛滿我童年記憶,卻因姥姥離世後無人看管而荒涼破敗農家小院
  • 描寫清明的優美句子 分享關於清明的優美段落
    來看看描寫清明的優美句子。 1、清明節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祭祀的節日裡,我的淚水又一次     原標題:描寫清明的優美句子 分享關於清明的優美段落     清明節是緬懷故人的日子,是充滿悲傷之日,這一天連老天爺都與我們這些失去至親的人們一同哀傷,一起落下思親之淚!
  • 清明時節的朋友圈祝福語,勿忘從前思念親人的經典勵志句子
    春風吹綠大地,春光燦爛明心,春雨如絲潤物,句句祝福情深,清明節至,在思念故人同時照顧好自己,節日快樂。3. 春光美好豔陽照,柳絮飛揚燕兒舞,發條簡訊送祝福,願好運多幸福罩。清明節來到,祝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倖幸福福、健健康康。4. 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過於渺小,任何浩大的歷史都是被處於最基層的小齒輪所推動,將先祖們的優良品格繼續發展下去,這便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最好方式。
  • 外婆情結----懷念我的外公外婆
    我的外婆生得一臉的俊俏和清秀,修長的身材,還有那雙被裹過的小腳,走路時猶如踹高橋,大家閨秀式的女人。現在去回憶外婆,才發覺用精緻這兩個字更合適。我從來沒見過外婆的穿著邋遢過,即使去地裡幹活,也是得體而乾淨利落。 封建社會漢族女人所受的折磨,其中的一條就是纏足,那是比較殘忍的,好端端一雙天然長成有血有肉的腳板子,硬是用布裹成又細又小的三寸金蓮。
  • 北平外婆:只為當初的邂逅,守望一世清涼
    因為我妻從小在她外婆家長大,從小和北平外婆熟識,而北平外婆又無兒女,常把小時候的我妻視為己出,疼愛有加。也經常和我妻嘮叨起她年輕時的往事,美麗而心傷……她雖叫北平外婆,但她的名字決非叫做北平。那是因為她來自北平(現在的北京)。我老家對女性有對其來自那個地域喚作其稱呼。比如她娘家是八公坑人,那麼嫁到夫家後,她的晚輩就會把地名加上去,再配上稱呼,侄子會叫八公坑嬸子,八公坑伯母。
  • 又到一年清明時
    每到清明時節,總會想到以前的一些事兒。我父親第一次中風時,我還在外國打工。那天正好是那年清明節的早上,我剛到辦公室就接到家裡的電話,說父親早上突然中風,正在醫院搶救呢。我聽到後頓時淚如雨下,疾步躲到辦公室衛生間裡,關上門咬著嘴唇無聲地大哭了一場。當天下午我便向總經理提交了辭職信,只恨自己沒有長有一雙翅膀不能立即陪在父親的身邊。
  • 思念親愛的外婆
    還記得外婆總是說我,身上有味道,小時候外婆給我洗澡,外婆給我買衣服,外婆給我做美味的食物,外婆總是關心著我,呵護著我,我在她面前永遠是一個小孩。她總是說我這兒不對那兒不對,糾正我,教導我,真正關心我的人沒幾個,忽然有一天,敬愛的外婆走了。記得她被抬出去的時候,我還去追了的。我對她是很不舍的,她慈祥的,可愛的。敬愛的外婆,我好想你!知道嗎?我無意從一位親人那裡聽到,你知道嗎?
  • 清明•十年•父親
    又是一年清明時,吾父已離世十年有餘,其音容笑貌依然清晰不已。雖陰陽兩隔已十餘年,兒心卻時時牽掛。每當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際,尤其思念之深。 我這一生,最大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你在世時,未曾盡人子之孝,每至夜深,夢中有你,含笑不語,追至曠野,無蹤無影,忽然驚醒,淚流滿面,心痛欲裂!
  • 黃江濤:懷念我的外婆
    從我媽那帶有哽咽的語氣中,我體會到她又想念外婆了。儘管外婆離開我們已有21個年頭,可她始終是我媽心中揮之不去的牽掛。看到我媽無奈的樣子,聽到我媽思念的話語,勾起了我對外婆無限的懷念。在我兒時的記憶中,外婆就是一個人生活,年輕時她下力大,加上嚴重缺乏營養,她的牙齒早就掉光了,吃飯時嘴巴總是向上一包一包的,鼻子被擠在眼和嘴巴間,幾乎要看不到了。
  • 我記憶裡的外婆
    這是我外婆的家,我外婆收養了我媽媽,她同時帶大了外公的弟弟的兒子的孩子,也就是萍姐跟土哥,他們爸爸去世得早,母親改嫁,後來在她們5歲多的時候由我外婆帶大,但是我外婆沒有自己的孩子,在我很小的時候,記憶力外婆是扎個2個辮子的斯文的女人,每天頭髮都梳得特別整潔,她腿瘸,每次走路都要一瘸一瘸的,可惜我們沒有留下任何外婆的照片,那時2歲的時候在這裡住過,外婆會經常給我衫扇子,住了段時間後,由於熱,我腦後勺長了一個包子
  • 我自認為已經盡心照料了,為什麼外婆還是那麼難受?
    我很惱火。我對她說:「外婆你別再亂跑了,走丟了怎麼辦?摔跤了怎麼辦?」她之前身體強健,自從前兩年摔了一跤後,便一天不如一天。我當著她的面,把門上的碎布拆掉,沒收了她的鑰匙。她破口大罵。又哭喊著要回四川,深更半夜的拖著行李就走。我筋疲力盡,灰心喪氣。第二天我上班時就把她反鎖在家裡。她開不了門,在門內絕望地號啕大哭。
  • 外婆 外婆 外婆
    過去的一天晚上,接到家人打來電話說:外婆去世了!聽到這噩耗,我感到突然,心情沉痛。外婆名叫 何國珍,二○一六年農曆四月初八滿九十五周歲。在外婆去世的日子裡,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思念著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 散文,我的外婆
    外婆郭培林,生於1909年9月28日,卒於1967年9月28日,享年58歲。娘家臨渭區辛市鎮前進村。婆家臨渭區故市鎮周曹村東組。外婆操持家務,做飯洗衣照看孩子。幾十年從不間歇,如此循環。孩子一個個長大成人,她卻早早的離開了人世。外婆一生是平凡的,為兒女為家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百花深處
    暫且叫它百花深處吧。就像那部同名的看起來非常搞笑但是意味深重的短片一般,百花深處最喧鬧,百花深處最靜謐。       這個部落是如此地不同而隱秘,以至於有時候會被暫時地冷落在那個快樂飛揚的時刻。而當所有人都簇擁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的瀟灑、爽朗、開心,他們的所有眉飛色舞,又會在不經意間促動它的綻放。
  • 此文獻給我的外婆
    你好~ 歡迎來到姐妹成長營,我是蜜絲廖。今天我想跟你聊聊我的外婆。這兩天樓道裡嗆人的煙火氣,以及舅舅在相親相愛家人群裡發的視頻,一片偌大且空曠的鄉郊野外,到處都是一堆堆燃燒的紙錢。那場面,是相當地壯觀!
  • 外婆 | 在她49歲之前,先後送走了丈夫及五個孩子
    二外婆生於1900年,五歲被送給村後一戶同樣是窮人的家裡當童養媳,家鄉的記憶已經很遙遠,生存的艱辛容不得她去思念苦難的童年,外婆曾經說過一句話:就在五歲的那年外婆除了給吃的,總不忘問問他們家鄉的收成光景。每當久旱不雨,外婆就會嘆氣:今年要飯的又會多啊。外婆的善良,哪怕是對小動物,也如慈母般呵護。家裡的阿咪要生小貓咪了,外婆會守夜為貓咪接生,阿咪有一次被魚刺卡住了,外婆會幫它從貓嘴裡拔刺。阿咪老是纏住她的腳,外婆就會跟它講話:走開,別讓我踩到你的腳!冬日裡,貓咪會坐在她膝蓋上,眯上眼睛,一起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