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最吸引人的是「需求」

2021-01-17 盧舍先生

近日閱讀《親密關係》一文中有關,吸引磁場的章節。發現需求一詞,是我們降生那一刻開始就產生了。可以說需求就是我們的本能。

孩童時代的我們,還無法用精準的語言,進行表達我們要什麼的時候。通常我們會選擇用手指向某一物體。

比如想要父母的擁抱,就會用手指向父母或衝著父母張開雙臂,做出抱抱的動作。看到喜歡的事物,如玩具,食物,在沒有得到前,都不會移開眼睛。甚至會反覆地看向父母,表達出我想要的情緒,這就是需求。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愛與被愛的需求。

《親密關係》中有這樣有一段解讀「我們慣於尋找一個非常希望和我們在一起,一旦不能在一起便痛不欲生的人。由此而衍生出以下的千古名句:「沒有你我活不下去」或者「如果你離開我,我會死掉」。這個人可以無視我們所有的缺點,絕不傷害我們,即使我們有錯也永遠支持我們,而且永遠覺得我們很了不起。這個特別的人需要我們的程度,和我們需要他/她一樣多。(如果這個人需要我們的程度,比我們需要他/她還多一點,那就更完美了。)」

為了尋找到我們理想伴侶,我們會在心中描畫出一個夢中情人。把需求清單逐一輸入到「夢中情人」,理想伴侶的形象便完成了,且深印在我們的夢想之中。

在尋找理想伴侶的過程中,我們會隱藏自己的需求。為了吸引理想伴侶,我們必須假裝自己擁有那些對方需要滿足的需求。具體點就是,對方喜歡有自信的人,你會偽裝自信,對方喜歡陽光的人,你會偽裝陽光。

為了吸引別人,即使連我們自己都討厭面具下隱藏著的需求,我們還是會盡力表現出最好的一面,以求達到目的。

在親密關係中,需求無法滿足,結局是註定不幸,不會有意外也不會有回心轉意的奇蹟發生。

朱安是魯迅先生的第一任妻子,但魯迅先生並不喜歡,更談不上愛,朱安是舊式女子,沒什麼文化,從小被教養成一個符合傳統要求的典型:溫良賢淑,三從四德。婚後的魯迅對待朱安就像陌生人,即便吃飯,也不說話。

對於這段婚姻,魯迅說:「這是我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徐志摩在第一眼看到張幼儀的照片,更是直接評價「鄉下土包子」。徐志摩也是慣用冷暴力,他即便和傭人聊天,也不願意和張幼儀多說一句話。

朱安和張幼儀極其相似,都是舊時代女性,都無法滿足魯迅和徐志摩的需求,而許廣平和林徽因都是新時代女性,才華橫溢。魯迅和許廣平生下了「周海嬰」。徐志摩為了追求林徽因,最大的障礙是張幼儀,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不惜讓懷有二胎的張幼儀打胎。

在親密關係中,需求就是我們的本能,是與生俱來不要人任何人教我們怎麼做。無論在戀愛或婚姻中,需求是不能被忽視的存在,任何單方面的滿足需求,雙方的關係都不會長久,只有學會滿足雙方需求,一段感情或婚姻才能長久。

相關焦點

  • "利潤和需求",真的是夫妻親密關係的潤滑劑?其實此話很有道理
    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克裡斯多福在他的著作《親密關係》裡寫下這樣一段話:親密關係的過程,一開始是互相吸引,然後一步步發展出浪漫的火花。人一旦墜入情網,難免會有過高的期望,以致最後掉入幻滅的深淵。在夢想幻滅之後,人會開始懷疑親密關係的真正價值。這段話裡包括了一段親密關係兩個最重要的階段:1、月暈階段:這一階段的男女,看到了對方身上吸引自己的某一個點,對這段關係充滿了憧憬。
  • 《親密關係》:偏差行為、爭吵和受害者牢籠都是追求個人需求所致
    是如膠似漆還是相愛相殺,事實上,親密關係會分為四個階段:月暈、幻滅、內省和啟示,很多伴侶在幻滅期就已陣亡。與一般人對親密關係的理解不同,克裡斯多福一上來就談到了感覺的重要性,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造成親密關係衝突的主要原因是:我們都傾向於保護自我最脆弱的部分。
  • 《親密關係》:在親密關係裡,為什麼會覺得不夠親密
    在生活中,同事關係,情侶關係,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我們不可避免的,有一句話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也就是說,在我們的這些關係中,總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一些問題,從而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如果你對親密關係感興趣,那麼一定要好好的看這篇文章,這或許能幫助你在親密關係出現問題時,找到一些解決辦法。
  • 親密關係四要素:相互吸引,適度依賴,保持獨立,敢於磨合!
    親密關係始於相互吸引。所謂一見鍾情,所謂情投意,相見,所謂一見如故,其實說的就是相互吸引。被吸引的因素有很多,我們都很容易因為一個人的相貌、談吐、才華、財富亦或其他被吸引,有時候,更是簡單到只需要一個照面。
  • 《親密關係》:學會處理親密關係,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
    因此,很多人不禁心生感慨:「相愛容易,相處難。」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如何揭開親密關係中的謎團呢?這本《親密關係》就能解答以上困惑。《親密關係》講述了親密關係的四個階段:月暈、幻滅、內省和啟示,深刻剖析了戀愛階段愛得死去活來的兩個人,為何在步入婚姻後,漸漸地形同陌路?
  • 與人親密:聰明的女人,懂得用一個原則搞定親密關係
    很多人的愛情和婚姻,剛開始時都是甜蜜美好的,但總會因為一些小矛盾,日積月累,慢慢走向崩潰。從剛開始的如膠似漆,到後來的相看兩厭,一言不合便爭執不休。很多人認為,親密關係中的問題,是和伴侶之間的問題。只要處理「我和伴侶」的關係,問題就迎刃而解。可事實是真的是這樣嗎?
  • 親密關係中,我們如何提出自己的需求?
    在親密關係中,很多人不敢直接向伴侶提出自己的需求。尤其對女性而言,傳統的思想認為:一個人去表達自己的需要,是自私的,無禮的,羞恥的。長期以來,女性的形象和自我犧牲聯繫在一起。一旦把照顧家人當作最高職責,她們就會忽視個人的需要。
  • 你會被誰吸引?親密關係中的安全感長什麼樣?
    親密關係會更完全更深刻的暴露我們早期的傷痕。因為你在最原始的關係裡,沒有人跟你形成良好的互動,時間久了會把這種不良當做習慣,而習慣是最難改變的,尤其是我們自童年開始就養成的習慣,沒有人能夠輕鬆的走出舒適圈。讓一個長久缺乏安全感的人快速信賴一個陌生人並建立關係,是容易的事嗎?
  • 《親密關係》:防止從"月暈"到"幻滅",就是放下需求和期望
    克裡斯多福.孟:婚姻和親密關係的真正目的,是讓你踏上尋找真實自我的旅程。《親密關係》是克裡斯多福.孟在1999年撰寫的,目的是希望提供給人們一張路線圖,引領人們穿越親密關係的複雜景致,並主要著眼於親密的伴侶與婚姻關係。
  • 真正懂得療愈親密關係的高手,都懂得放下情緒,表達需求
    親密關係之所以危機四伏,是因為它的本質是自己內在生活的投射,而投射的對象大多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每個人在親密關係中的需索都是不盡相同的,不過最終都是為了修築親密關係,獲得幸福感。如果一個男人遇事,一急躁就懂破口大罵,即便其他方面再優秀,你們之間的親密關係也會不攻自蹦,因為無德的謾罵最傷心。一個控制不了自己嘴巴的男人,他也無法控制自己的人生,更何況是與你的親密關係。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帶來安全感;而無法控制語言的人,只會給人帶來無盡的傷害。
  • 建立親密關係的條件是什麼?
    視頻下面有很多人的回覆,讓人感慨良多。有人說「很羨慕這樣攜手一生的愛情,把自己所有的最美好,都花費在一個人身上。」「好希望也能跟自己的初戀,完成人生所有的第一次。」 愛情究竟是什麼呢?一段親密關係得以建立的條件又是什麼呢? 愛情,是最初見到彼此時,眼睛裡的一束光。
  • 親密關係:因為滿足了你的需求你才愛?你把伴侶當成了什麼
    如果你的他,無法成為你最好的朋友,是否證明他不是對的人?你的伴侶是你的長期飯票?亦或者只是情感的寄託?在你的親密關係裡,你把伴侶當成了什麼?成年人在親密關係中其實也有類似的表現。如果一個人太擔心會在親密關係中被拋棄,他也會壓制自己對依戀的渴望。
  • 這本書可幫我們認清親密關係的真相——親密關係四階段
    克裡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一書可以幫助我們認清親密關係的真相。請看看你們處在什麼階段?1.「光環」階段:指的是兩個人最初的戀愛階段。在這個階段,兩個人相互吸引走到一起,對方身上的一切都是自己喜歡的,非常甜蜜。2.「幻滅」階段:指的是兩個人在經歷「對方變了」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兩個人互相開始挑毛病,發現對方身上有很多缺點,且還有很多不能滿足自己需求的地方,於是感到失望和氣憤。3.「內省」階段:指的是兩個人經歷痛苦過後,得到一個機會去檢視自己的內心並發掘所有親密關係問題的源頭,即自己。
  • 《親密關係》了解親密關係經歷的4個階段,讓愛不再迷茫和恐慌
    實際上,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沒有親密關係的煩惱,親密關係不僅限於男女的愛情關係,只要兩個人關係親密到一定程度,向對方敞開一定程度,都可以算是一種親密關係。但是,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是能量最大,張力最強,隱藏衝突也最大,也最讓人心碎。
  • 從親密關係的六大基礎來看,這樣做最有效
    要深度剖析分手的原因,了解你們是怎麼破壞掉這段親密關係的,我們就要先來了解一下親密關係的六大基礎:了解度,唯一性,相互一致性,相互依賴性,需求感和安全感。 了解度 你對對方的過去,對方的心理狀態,對他的需求,對他想要滿足的一些欲望,對他生活的狀態,對他的三觀,對他的社會關係,家庭關係有多少了解。
  • 親密關係裡,最重要的是什麼?
    讓我簡單地談談我認為在男女關係中不可或缺的一些概念和認識1、吸引才是維繫關係的核心許多男孩在追女孩時犯了一個大錯誤。我們選擇和一個人在一起,不僅是因為對方「對你好」,還取決於你喜歡的關係之外的那個人的特點,這也是你所吸引的。女孩被吸引,而不是被追逐,而吸引力的核心是價值。
  • 爭吵可以讓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更親密
    在我看來這樣的故事在親密關係中是一個常態。很多人都在渴望建立朝夕相處的親密關係。但是我卻發現朝夕相處只是親密關係的第一階段。孩童時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心中所形成的看待外在世界的態度,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兒時絕大多數的行為,都以歸屬感和被重視的需求為出發點。但如果我們的行為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我們往往會覺得更孤單、更不被重視。
  • 親密關係——如何在爭吵中聽懂彼此的需求?
    即【他最害怕什麼?】【他最需要從你這裡得到什麼?】當然 ,這一步中,想要成功獲取對方的事實+感受+需求,需要經過多次的確認,並要積極詢問對方的願望,對方希望自己怎麼做。因為,很多時候,可能伴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的負面情緒背後真正的依戀需求是什麼?
  • 親密關係裡最可怕的,就是「關係操控」
    愛一個人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擁有他,進入他的生活之中。但是這些「佔有欲」必須得是適當的,否則會成為對伴侶的控制,利用親密關係達到內心對伴侶的控制欲的行為就叫做「關係操控」。「關係操控」是在無形之中形成的,往往是打著愛的旗號控制對方的各種行為,這樣的愛是名副其實的道德綁架。同事張張曾經就深陷在這種「被操控」的愛情之中。
  • 親密關係:建立真正親密關係的7個要素
    有很多人渴望更多地了解人際關係的本質,以及與他人建立牢固而親密關係的基礎。那些已經有了自己的戀愛關係的人總是在尋找不斷接近伴侶的方法;加強聯繫,鞏固彼此關係的基礎。而這篇文章將試圖闡明一個非常具體,但也非常重要的分支——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