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變得不再親近?幾個原因很現實,根源或許出在父母身上

2020-08-15 母嬰參考


時光荏苒,物是人非,曾經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無話不談的親人,卻逐漸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血濃於水」是親情難以割捨的象徵,而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和孩子以外,唯一存在血緣關係的人,本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手足情深」,為何到頭來卻鬧得老死不相往來,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案例

最近看到一個網友的吐槽並發出質疑——為何如今的親戚連朋友都不如?

(網友自述)我爸、我姑、我叔叔本是三兄妹,聽奶奶講,他們小時候的關係特別好,可是就現實情況而言,並不像奶奶說的那樣,姑姑這個人特別勢力,像一顆牆頭草兩邊倒,我們家沒錢時,她從來都不關心不過問,總和叔叔為伍故意諷刺、挖苦我們,關鍵時刻還是爸爸的朋友幫忙解決了問題。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現在爸爸是他們三兄妹中混的最好的一個,姑姑的態度完全是三百六十度大轉變,隔三差五來我們家串門,媽媽非常反感她,可是爸爸卻說都是親兄妹,沒必要讓彼此難堪,我真是搞不懂為什麼親人間的感情這麼淡薄,凡事都要與利益和金錢掛鈎。

有人說,越是親近的人,越會以愛之名操縱你,進行「道德綁架」,比如「我是你親哥,我還能害你嗎?」「你是我兒子,我管你不是很正常?」「你不是愛我麼,為什麼不能……」不管是父母、伴侶還是兄弟姐妹,他們總是戴著「為你好」的面具,束縛你對生活的渴望。

《情感操縱》一書中,作者結合自身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和接觸大量真實案例,深度分析情感操縱背後的心理原因,並提出改善關係的解決辦法,相信可以幫到你,更好地去愛與被愛。

相比於七八十年代的「手足情深」,現在的感情好像不值一提,父母的初衷是希望兄弟姐妹之間能彼此有個照應,長大後能相互依靠,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美好的願望逐漸被赤裸裸的現實打破,原本同住一個屋簷下無話不談的兄弟姐妹,卻變成了無話可說的人生「過客」,這是什麼原因呢?

為何兄弟姐妹間不再那麼親近?

1、家庭結構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我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人口流動較為緩慢,很多地方的家族觀念較為重,幾代人幾乎都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從未改變過,兄弟姐妹間的依附性較強,是血緣上最難以割捨的親情,大家住的不遠,隨時可以串門、閒聊,誰有困難時不遺餘力地幫忙,對待彼此的感情真摯熱忱,民風淳樸又簡單。

可是改革開放後,就業機會增加,人們開始為了生計東奔西走,原本的家族聚居變成天各一方的散居,有的遠嫁,有的在外定居,彼此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往來越來越少,尤其是結婚生子後,很少有時間去和遠隔千裡的兄弟姐妹聯絡感情,心的距離增加,感情慢慢變淡。

2、感情開始變得物質化

如今社會的物質化傾向,嚴重汙染了人際關係,誰窮就會被看不起,誰富誰就有話語權,親情被金錢滲透和汙染,兄弟姐妹間有了利益聯繫,治病救命都不一定能借到錢,彼此疏遠也是必然趨勢。

即使是隔得不遠,可是大家更注重經營自己的小家,由於妯娌關係、姑嫂關係等經營不佳,大家很容易因為與經濟利益掛鈎的事情產生矛盾,由於平時缺少聯絡,關係本來就不夠牢固,隨便一件小事都能催化關係變得惡劣,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3、父母一碗水端不平

如今的人們越來越注重男女平等,可是多子女家庭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尤其是有重男輕女、養兒防老思想的父母,從小對女兒不好,長大後給兒子買車買房,彩禮錢卻不給女兒準備,很容易引起孩子內心的不滿,當遭遇不公平待遇時,難免產生嫉妒和仇恨心理,關係自然是很難融洽,為此,很多女生成年後迫不及待想要脫離原生家庭。

4、父母財產分割、贍養問題

父母的財產分配是否公平會成為子女們產生矛盾的關鍵,正如「親兄弟明算帳」,你多我少勢必會引起感情淡漠,而且老人的贍養問題也會成為關係惡化的導火線,出錢的不出力、出力的沒有錢,大家因為各種原因推搡,積壓已久的矛盾和壞情緒在父母離世後爆發出來,老死不相往來,完全沒有聯繫的必要。

其實,兄弟姐妹關係是否親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生家庭的教育,如果父母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無疑會為日後手足關係惡化埋下「隱患」,如果父母不重視培養家庭團結和親情聯繫,孩子自然而然沒有意識去塑造親密關係。

世界上的情感有千萬種,唯有親情是血濃於水的情感。或許親人之間從來沒有故意的冷漠,只是我們缺少正確對待他們的方式。

到底該如何塑造「手足情深」?

1、父母注重親情教育

父母需要為孩子培養親密的手足關係,公平對待兩個孩子,公正處理他們的矛盾,平時多讓孩子相處、互相幫助,建立親密感和依賴感,正如胡可告訴安吉:弟弟才是陪伴你一輩子的人。

2、兄弟姐妹頻繁保持聯絡

保持聯繫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基本的就是電話、簡訊,當然,這是遠遠不夠的,最好能彼此抽出時間多一些實際的相處,比如定期家族聚餐,只有多參與彼此的生活,才能保持感情一直處在熟絡狀態。

3、儘量避免家庭糾紛

家庭糾紛和矛盾是關係惡化的「導火索」,可是一個理想的家庭不可能沒有爭吵,關鍵在於你們如何解決問題,請記住,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難聽話不要隨意說出口,俗話說覆水難收、破鏡難重圓,即使修復好,依舊存在裂痕。

相關焦點

  • 生活太現實!為什麼兄弟姐妹變得不再親近?根源或許出在父母身上
    人們常說,父母留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就是兄弟姐妹!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原本同根生的親兄弟姐妹,卻在時間的流逝中變得越來越不親熱,甚至有人直呼還不如朋友!二、為什麼兄弟姐妹變得不親熱,這3個原因太現實1、長時間不見面以前父母那輩的兄弟姐妹比較多,基本上一個家庭4個孩子不在話下,而且婚嫁又比較近,所以人際往來會顯得更親密
  • 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不再親近, 這是為啥?
    在過去,一個家庭生的孩子都比較多,尤其是農村,有六七個兄弟姐妹都很平常。因為在過去,農村家庭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的就是田地,幹農活又是個力氣活,所以生多個男孩對於很多農村父母來說很重要,這樣家裡的勞動力多了,幹的活也多,家裡人也能吃飽飯了。
  • 父母離世後,兄弟姐妹開始疏遠了,無非就這幾個原因
    &34;,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陪伴成長,成年之後彼此幫襯照顧,這是人之常情。不過有一個現象也很現實,很多兄弟姐妹小時候親密,長大之後有了家室開始彼此疏遠,甚至在父母離開人世之後,孩子們之間就互不往來了,這其中的原因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 為何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們的感情也變淡了?四點原因很現實
    父母過世後,連團圓都變成了尷尬最近聽群裡一位寶媽說了她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她對此感觸頗深。這位寶媽名叫小周,家裡兄弟姐妹一共五個,她是最小的妹妹,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和兩個哥哥。父母去世後,確實會導致兄弟姐妹們的感情變淡,其中有四點原因很現實,我們不得不承認。為何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們的感情也變淡了?
  • 為何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就淡了,原因無非這幾點
    兄弟姐妹各自成家,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原本在一個鍋裡吃飯的兄弟姐妹,長大後各自成家,彼此都有了自己的家事要操勞。有了媳婦、有了孩子,不少人會感覺媳婦孩子才是自己的親人,而兄弟姐妹雖說也很親近,可總感覺各自成家後,有些感情就變淡了。
  • 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答案你想不到
    我們每個人都父母愛情的結晶,身上繼承了父母雙方各一半的基因,所以很多人認為,父母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但是,當我們成家立業有了孩子之後,誰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呢?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可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他們身上也繼承我們自己與妻子的基因,所以他們最近親的人同樣是自己的父母。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己對孩子會更加親近,而且這種親近要遠遠高於自己與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也就是說,從血緣關係上,我們與父母還有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最為親近,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則會更加親近自己的孩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兄弟姐妹長大後變得疏遠?不是錢和房子的問題,原因有這三點
    兄弟姐妹長大後變得疏遠?不是錢和房子的問題,原因有這三點小的時候兄弟姐妹都是很親的,相對比較孤單的應該是獨生子女的孩子。原本以為這種親情會伴隨著孩子一輩子,可是長大後突然發現,小時候很親密的兄弟姐妹,突然有一天就不再那麼親密了,甚至看起來還有些疏遠。
  • 為什麼兄弟姐妹會成為親戚?過來人告訴你3個原因
    ,等到長大以及待到成家之後,兄弟姐妹也會逐漸步入親戚的行列,父母在世就會成為期間的緩衝,父母離世就會加劇成為親戚的態勢。,兄弟姐妹就會是一家人,可是父母先前離世,源自父母的凝聚力就會蕩然無存,兄弟姐妹就會成為親戚。
  • 「父母走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過來人道出原因,扎心了
    小時候,兄弟姐妹都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感情也很親密。可隨著各自長大,有自己的生活,就慢慢疏遠。特別是父母去世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家也不能稱為家了。為什麼會這樣呢?一位大叔是過來人,他道出原因,很扎心。「失去了父母這個情感羈絆」兄弟姐妹之間,要是沒事就很少聯繫。父母在的時候,逢年過節,父母生日,總會抽空聚在一起。
  • 為什麼父母去世後,有的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過來人說出了原因
    俗話說「父母在的地方便是家,家和萬事興。」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在父母在世時還能勉強維繫的親情,父母過世後來往的越來越少,變得如同陌生人一般。究其原因是什麼呢?兩個原因:一是我們三人都在不同的城市,我在深圳,大哥在湖北,二哥在老家山東,父母是兄妹感情的紐帶,為了那份孝心,不管多忙都會回去看望。可他們走了,沒有了相聚的機會,除非孩子們結婚這種大事趕回去,否則不會特意為了聚到一起,而跑那麼遠。
  • 父母過世,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們不來往了?答案揭露了社會的現實
    雖然現在兩個孩子都還很小,但小姨總和他們說:「兄弟姐妹之間一定要好好相處啊,父母陪不了你們一輩子,你們才是最親近的人,一定要多聯繫多走動,互相幫助,不要將這份親情拋在腦後。」的確,兄弟姐妹的那份情感無人可以代替,哪怕是父母真的過世了,還能總在一起聚會、聊天,但是有的家庭父母在世還好,一旦父母離開了,老死不相往來,甚至反目成「仇人」,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很少來往了?
    自從母親三年前去世之後,我們兄弟姐妹之間再沒有一次一起相聚過。突然見到這個問題,才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母親去世後,大家一般都是有事才相互走動了。也就很少有大家一起相聚的機會了。雖然大家都還相互惦記,但卻很少見面了。我想,沒有事就不再走動見面是有客觀存在的原因的。兄弟姐妹每個人都成立了家庭,接納了新的家庭成員,形成了每個小家庭的相對獨立的環境。
  • 兄弟姐妹關係再好,長大後也會因這4個原因決裂
    ,一旦成家之後,各自考慮的事就會越來越多了,但是有一個原因就是再大的事情都會以自己家的利益為主,尤其是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親情的重心就會全部的轉移到孩子的身上。,父母也會開始給自己的兒女分配一些家產,在這個態度上,兄弟姐妹都希望父母可以一碗水端平。
  • 在農村,父母去世之後兄弟姐妹之間就很少來往,這是為何?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很多人家都有這種情況,就是父母在世時,兄弟姐妹之間感情還不錯,走的也比較熱乎,一旦父母兩人都不在人世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也慢慢淡了,甚至還不及朋友之間走動的熱乎,很少來往,這是什麼原因呢?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離開了,兄弟姐妹反而感情好了
    ,幾個兄弟姐妹為了各種利益和原因鬧得不可開交,父母去世後,一切幹戈剎那之間煙消雲散,關係馬上緩和,甚至更近了。由此突出了兄弟姐妹的重要性,如果用追根溯源的原則分析,其實人在出母體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遺傳心理學卻道出了一個兄弟姐妹的真諦:每個人在胎兒時期都用臍帶和母親相連的,每一條臍帶都共同連接在一個母親身上,所以素日的血緣關係的原始可以追溯至此,這些兄弟姐妹還有來自父親基因的共同點。這就造就了這一小撮最初的血緣小組織,也就是我們說的原生家庭,這是除了父母以外,關係最親密的人了。
  • 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姐妹還會來往嗎?
    父母都不在了,孩子們就成為了孤兒,只能靠自己獨自面對一切。因此,父母常常叮囑:除了父母,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就是兄弟姐妹,他們是唯一血脈相連的親人,要團隊一致。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間還可以團聚一起,嘻嘻哈哈,樂也融融。當父母不在時,有些家庭的子女就抱團一起,互相照顧。有一些則因為各種原因開始漸行漸遠,活成陌路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兄弟姐妹之間的情義也不盡相同,不妨來聽聽這3個家庭的子女心聲吧。
  • 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都是怎樣失去的,這四個原因很扎心
    文/我在田野中走過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一家人之間因為血肉相連,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是最為親近的,兄弟姐妹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在外人的眼中就是令人羨慕的一家人,別人也不敢欺負。兄弟同心,黃土變金,若想有好的親情,就需要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忍讓和退步,就需要有的人做出犧牲,父子兒女兄弟姐妹之間,若想始終保持親密團結的關係,一定是因為有人「裝聾作啞」當傻子,如果兄弟姐妹之間,太精明,太計較,彼此之間誰也怕自己吃了虧,是不會有團結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和關係的惡化,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要想一家人團結親密,就要學會維護親人之間的關係
  • 父母生病費用,應該兄弟姐妹平攤,還是應該家庭條件好的多出點?
    同樣是父母的孩子,當父母老了,生病住院需要錢;有的兄弟姐妹認為都是父母的孩子,醫藥費理應兄弟姐妹幾個一人承擔一點沒錯;兄弟姐妹則堅持認為父母跟你住,父母生病了需要用錢當然是你的責任,憑什麼伸手跟我們要。乍一聽,覺得前面兄弟姐妹說的對,都是父母的孩子掏點醫療費無可厚非。
  • 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怎樣才能正確看待這個問題?
    01古人云,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作為兄弟姐妹們的大哥大姐,必須表現出有容乃大的魄力網友大哥以身作則粘合的凝聚作用,把父母不在了的兄弟姐妹感情變得更團結的例子;足矣證明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因父母去世,變得疏遠不相往來的問題並不是一個解不開的死局。
  • 根源出在父母身上
    根源主要還是在父母身上。就拿這個網友來說吧,家裡的大姐從小被父母要求要讓著弟弟妹妹。家裡所有好吃、好穿的東西都要先給弟弟妹妹用。姐弟之間鬧矛盾,永遠是大姐的錯,父母肯定也先會打大姐。甚至為了讓弟弟妹妹讀書,大姐初中沒畢業就輟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