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把所有的時間放在一件事情上的時候,那麼這件事對於自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的思路往往容易在一個圈層裡面打轉,這種打轉會讓自己的思維處在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中。
比如說銷售這個工作,銷售行業的門檻是比較低的,而且每個人都很容易進來,但是能否做出業績,這要依靠個人的魅力了。很多人覺得銷售就是把一件物品賣出去,然後就能夠賺錢了,很簡單。有一句俗話就是這麼說的:一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
但我們是否有了解銷售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就比如說來訪者來做心理諮詢,很多來訪者會問一句:心理諮詢收費多少錢?如果直接抱一個數字,對於來訪者來說可能體會不到你能夠幫助他解決問題,因為讓來訪者感覺做心理諮詢的也是賺錢的。如果換一個思路去回答呢?
諮詢客服跟來訪者說:你是遇到了什麼心理問題嗎?想要解決什麼心理問題呢?這樣就直接忽視了來訪者詢問收費的問題,而是直接轉移到想要解決來訪者的心理問題。讓來訪者感覺到自己就是他肚子裡的蛔蟲,竟然知道他自己在想什麼?很多的來訪者不會一上來就把自己的問題拋出來,這時候就需要去詢問了。充分挖掘來訪者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在銷售心理學中,面對任何一個客戶,最重要的思路是考慮客戶缺什麼?想要什麼?每個人都是有欲望的,有需求的。任何一種欲望和需求對於自己來說,自己有時候也不清楚。比如在路上行走,看到一家店,很多人排隊,於是自己也湊上前去看一看。啊,聽到很多人都說這食物非常好吃,不貴。於是自己也排起了長隊,想要嘗一嘗。這樣整個銷售的模式就已經完成了交易。
銷售的核心就是能夠成交,如果不能成交,說了再多的東西都沒有用,相反會讓自己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學會站在消費者的心理狀態,從而幫助他找到他最需要的東西,而這個東西自己有,順帶就給消費者了。這是一種理性的狀態,也是一種感性的思維。
我們在找一份工作的時候,也是在銷售自己。這家公司的工作要求對於自己來說是否能夠勝任?自己感覺是否想要幹?當有這樣的意願時,就會投入精力和時間來準備這件事,從而去這家公司參加應聘。我們對於自己的未來選擇,自己是否很清楚,關鍵點在於自我時間的投入程度。當自己準備非常充分後,進入這家公司就會表現出非常自信,這種自信程度對於自己來說是一種底層的底氣。面試官在提出很多問題自己都能夠對答如流,那麼自然而然就進入這家公司工作了。
在應聘工作時,自己進入了一家公司工作,那麼就證明成交了自己。在成交自己的同時,自己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從而表明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我們在應聘一份工作時,考慮到的層面是自己的需求以及對方公司的需求,從而達成共識,完成彼此之間的交易。這就是銷售的秘訣之一吧。
多一點時間花在思考上,會讓自己的思維狀態跟別人不一樣,從而成就最好的自己。讓自己處在一種交易狀態中,那麼人生很多事就會看得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