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母親因為身體不好一直依靠低保生活,她認為自己多年來為了兒子一家花了不少錢,可是兒媳卻始終不領情,內心十分失望。而另一邊兒媳安女士卻說婆婆從來都沒有把她當作一家人,自己備受委屈,本該相互照顧的一家人現在卻鬧得分崩離析。為此張家母親和女兒、兒媳一同來到了《第三調解室》,她們到底有著怎樣的訴求呢?
張家母親有一兒一女,母親說兒子得病去世了,這些年家裡的日子過得很苦,為了給兒子治病,她不停的給兒子一家貼錢,並且兒子家裡所有的開銷幾乎全是她出的,這中間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了。可是兒子還是去世了,說起這些老人的神情顯得很是落寞,但是兒子才去世沒過多久,她就與兒媳婦產生了矛盾。
母親說她現在和女兒住的房子是在兒子名下,當初是兒子說怕將來自己走了,妻子無處可去,所以才特意要求把房子過戶了,而兒媳現在住的房子則是在老伴名下。母親表示兒媳住的那個房子是一個三居室,但是從來不交物業費,到現在已經欠了有好幾萬了,不僅如此,兒媳還想要她和女兒住的房子,這點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的。
現在兒子已經去世,母親想把自己住的房子名字改到自己名下,不再歸兒子所有,由於兒媳的戶口也在這套房中,所以需要兒媳配合,但是沒想到卻遭到了兒媳的拒絕。張家母親說她同意兒媳在那邊的三居室裡居住生活,直到拆遷,但是這邊她和女兒的房子她是不會給兒媳的。
聽到婆婆這樣說,兒媳委屈流下了淚水,兒媳表示丈夫病了十一年,這期間她始終沒有想過放棄,她一邊上班一邊陪丈夫去醫院看病,剛開始婆婆還給點錢,後來連一分醫藥費都不拿了,全靠自己打雙份工掙錢。丈夫怕去世後她無處可去,特意在生前要求婆婆把家裡的房子寫在丈夫名下,就是為了將來給她一個保障,可沒想到丈夫前腳剛走,婆婆便想把她趕出家門。
兒媳說她知道婆婆的意思,將來自己住的三居室也會給家裡的小姑子,她會面臨被掃地出門的境地。回憶起丈夫生前和她的美好時光,兒媳還是沒忍住情緒,她說照顧丈夫這麼多年,兩人感情一直很好,丈夫生前就惦記著她以後的日子,只是走的太突然沒有交代,希望婆婆能考慮到丈夫的意願,不要把事情做的太絕。
兒媳訴說著自己內心的委屈和難受,在場的專家都感動了,隨後專家說兩間平房在兒子名下,那麼兒媳就有權分得權益,但是本著居住習慣的原則,還是希望她們能夠商量解決,給兒媳一個容身之處。讓人欣慰的是,最後婆婆說兒媳一直居住的三居室給她,但是家裡的兩間平房以後兒媳不許參與任何利益分配,兒媳也點頭同意了。不管怎樣,事情總算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我們希望這一家人能夠維持親情,和睦相處。對於最後的結果,大家還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