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最需要什麼?
是花不完的錢嗎?不是。錢對於老年人來說,是生活必需品,但不是只有錢就可以。老年人,尤其是七十多歲八十多歲的老年人,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山珍海味已經不喜歡了,粗茶淡飯老人覺得就不錯。所以,太多的錢,沒啥用。
那麼,是大房子嗎?也不是。房子對於老年人來說,有個安穩的住處就可以,並非要什麼豪宅。特別是獨居老人,孤零零的一個人,住在太大的房子裡,滿眼都是荒寂。
獨居老人最怕的是孤獨,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兒女在外地,或者即使在本地,也難得回家瞧一眼,獨居老人白天還無所謂,可以遛彎,找老年朋友聊聊天,到了晚上,家裡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留給老人的不只是孤寂,還有恐懼。
很多獨居老人擔心,自己今晚睡著了,還能不能看見明天的太陽。
林語堂先生寫過一段話解讀「孤獨」:
「孤獨兩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與你無關,所以就叫孤獨。「
最近,小編看到了一個特別令人氣憤的新聞,下面說說事情的來由。
住在上海寶山的一個居民發現自己家天花板滲漏,滲下來的不是水,而是血。居民馬上報警,警察檢查了樓上住戶之後,發現樓上的獨居老人已經去世多日,房間裡都是血水和腐臭味道。
事發後,老人的兩個兒子回來了,本以為兩個兒子在外地沒法照顧老人,誰能想到,老人含辛茹苦養大的兩個兒子竟然都在上海住,同城居住,卻把老人一個人放在家裡,不聞不問,也不去看望,甚至多日來連一個電話都沒有。
要這樣的兒子,何用?
令人唏噓!
這位老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曾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兩個兒子,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兩個兒子,在自己臨終之時卻連面都見不上。
不知道看到老人這樣離世,兩個兒子心裡是什麼感受?
內疚嗎?
難過嗎?
扎心嗎?
對於子女來說,難道早已忘記了老人的養育之恩,取而代之的卻是不耐煩?是老人彌留之際的不管不問?是人性的泯滅?
人生最極致的孤獨,垂老暮年,無枝可依。
經常,我們會看到一些空巢老人孤獨離世,而子女很久才知道消息的案例。讀來,人神共憤。
有一位81歲的老人,從74歲開始一個人生活,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兒女卻不聞不問,一個人住在家裡,老人不知道怎麼熬過那兩千多個寂寥無助的日日夜夜的。
老人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寫了一封遺書。
開頭是:我於昨夜去世,走時心止如水。
老人在遺書中寫道:這世道無論達官貴人與無名小卒均相互爾虞我詐,令人可怕。好在這大千世界很公正,人都是匆匆過客,無一倖免。
老人甚至以為自己死去後,兒女第二天就能趕到家,所以還細心地在遺書中告訴兒女,放水拖乾淨地面,不要掃,再用溼抹布擦去桌椅凳子上的灰塵,開窗通風才不會染病……
可憐天下父母心!
本以為兒女第二天就能趕來給自己辦喪事,誰能想到兒女兩個月後才從鄰居口中得知老人的死訊。
生前無人守候,死後無人知曉。
老無所依的老人啊,不知道臨死前有沒有後悔過,自己養的兒女竟然是絲毫不懂得知恩圖報的「人」!
現代社會的某些兒女,總以為自己的老父老母有住的地方,甚至有退休金,就可以活得很好,不用他們操心,不用他們詢問,不用他們經常回家看看。在這些人心裡,父母物質上不缺,就什麼也不缺。
其實不然,老人最缺的是陪伴,是關懷。
人,越是老了,越是感覺到孤獨,自卑,不安全,想要排除掉這些,只有做兒女的常常陪伴在老人身邊。
或許有人會說小編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有事業要忙,有妻兒要照顧,哪有那麼多時間常回家看看父母?
我想說,父母帶你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對你最大的恩,報恩,是你責無旁貸的事情,沒有任何理由可作為你逃避贍養父母的藉口!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你也會老去,不是嗎?
季羨林先生在《永久的悔》中寫道:
「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深以為然,願和各位共勉。
作者談情說李,寫暖心文字陪伴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