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老人去世多日才被發現:不要讓老人獨居,不要讓父母寒心

2020-09-11 談情說李

01

人到晚年,最需要什麼?

是花不完的錢嗎?不是。錢對於老年人來說,是生活必需品,但不是只有錢就可以。老年人,尤其是七十多歲八十多歲的老年人,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山珍海味已經不喜歡了,粗茶淡飯老人覺得就不錯。所以,太多的錢,沒啥用。

那麼,是大房子嗎?也不是。房子對於老年人來說,有個安穩的住處就可以,並非要什麼豪宅。特別是獨居老人,孤零零的一個人,住在太大的房子裡,滿眼都是荒寂。

獨居老人最怕的是孤獨,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兒女在外地,或者即使在本地,也難得回家瞧一眼,獨居老人白天還無所謂,可以遛彎,找老年朋友聊聊天,到了晚上,家裡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留給老人的不只是孤寂,還有恐懼。

很多獨居老人擔心,自己今晚睡著了,還能不能看見明天的太陽。

林語堂先生寫過一段話解讀「孤獨」:

「孤獨兩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與你無關,所以就叫孤獨。「

最近,小編看到了一個特別令人氣憤的新聞,下面說說事情的來由。

02

住在上海寶山的一個居民發現自己家天花板滲漏,滲下來的不是水,而是血。居民馬上報警,警察檢查了樓上住戶之後,發現樓上的獨居老人已經去世多日,房間裡都是血水和腐臭味道。

事發後,老人的兩個兒子回來了,本以為兩個兒子在外地沒法照顧老人,誰能想到,老人含辛茹苦養大的兩個兒子竟然都在上海住,同城居住,卻把老人一個人放在家裡,不聞不問,也不去看望,甚至多日來連一個電話都沒有。

要這樣的兒子,何用?

令人唏噓!

這位老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曾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兩個兒子,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兩個兒子,在自己臨終之時卻連面都見不上。

不知道看到老人這樣離世,兩個兒子心裡是什麼感受?

內疚嗎?

難過嗎?

扎心嗎?

對於子女來說,難道早已忘記了老人的養育之恩,取而代之的卻是不耐煩?是老人彌留之際的不管不問?是人性的泯滅?

人生最極致的孤獨,垂老暮年,無枝可依。

03

經常,我們會看到一些空巢老人孤獨離世,而子女很久才知道消息的案例。讀來,人神共憤。

有一位81歲的老人,從74歲開始一個人生活,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兒女卻不聞不問,一個人住在家裡,老人不知道怎麼熬過那兩千多個寂寥無助的日日夜夜的。

老人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寫了一封遺書。

開頭是:我於昨夜去世,走時心止如水。

老人在遺書中寫道:這世道無論達官貴人與無名小卒均相互爾虞我詐,令人可怕。好在這大千世界很公正,人都是匆匆過客,無一倖免。

老人甚至以為自己死去後,兒女第二天就能趕到家,所以還細心地在遺書中告訴兒女,放水拖乾淨地面,不要掃,再用溼抹布擦去桌椅凳子上的灰塵,開窗通風才不會染病……

可憐天下父母心!

本以為兒女第二天就能趕來給自己辦喪事,誰能想到兒女兩個月後才從鄰居口中得知老人的死訊。

生前無人守候,死後無人知曉。

老無所依的老人啊,不知道臨死前有沒有後悔過,自己養的兒女竟然是絲毫不懂得知恩圖報的「人」!

寫在最後 :

現代社會的某些兒女,總以為自己的老父老母有住的地方,甚至有退休金,就可以活得很好,不用他們操心,不用他們詢問,不用他們經常回家看看。在這些人心裡,父母物質上不缺,就什麼也不缺。

其實不然,老人最缺的是陪伴,是關懷。

人,越是老了,越是感覺到孤獨,自卑,不安全,想要排除掉這些,只有做兒女的常常陪伴在老人身邊。

或許有人會說小編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有事業要忙,有妻兒要照顧,哪有那麼多時間常回家看看父母?

我想說,父母帶你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對你最大的恩,報恩,是你責無旁貸的事情,沒有任何理由可作為你逃避贍養父母的藉口!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你也會老去,不是嗎?

季羨林先生在《永久的悔》中寫道:

「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深以為然,願和各位共勉。

​作者談情說,寫暖心文字陪伴你,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75歲獨居老人去世後,50歲保姆拿著結婚證和老人子女爭財產。
    我爸是在家裡摔了一跤之後去世的。保姆說她在廚房做飯,我爸自己去上廁所,不慎滑倒,摔跤去世了。我爸去世時75歲,雖然對他的去世表示傷心,但覺得他至少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也是另外一種福氣。我媽在世時,和我爸感情特別好,我媽去世後,我爸也曾經說過他以後再也不會娶別人。所以我們三姐弟看到保姆提供的結婚證時,根本就不相信這是真的。保姆不僅拿出了結婚證,而且還說我爸住的那套房子,房產證上還有她的名字。當這保姆咄咄逼人要求分割我爸的遺產,分割我爸的房子時,我三姐弟才發現這個保姆絕非善類,原本我們只是看中她很會照顧老人。
  • 老人去世多日被發現 兒子抱頭痛哭:其實我們只隔了一條馬路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父母為我們窮盡一生,而我們回報的只是滴水之恩。父母是隔在我們與死神之間的一道牆,趁父母還在,好好的孝敬他們吧,一旦他們離去,我們只剩歸途。從父母生病到老去,往往只是一瞬間,在她們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耐心和陪伴吧!
  • 73歲獨居老人,去世3天屍臭無人知,養兒真的能防老?
    辛苦了一輩子,只落得個孤苦伶仃,到最後屍體發臭多日無人知。鄰村73歲的大爺去世了,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斷氣三天,炎熱的夏季屍體都開始散發臭味,估計是洗澡的時候犯病摔倒了,衣不蔽體頭部帶傷。聽聞此事,大家無比感慨,老人們更是憂心著自己的未來。大爺中年喪妻,為了兒子操勞了一輩子,70幾歲的老人還種了很多田地。每年不定時給城裡的兒子送菜、送肉、送錢。
  • 獨居老人的悲哀
    經常聽到有獨居老人突發疾病,因兒女發現太晚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今天聽朋友談到她的鄰居要不是她去串門發現及時,老人很可能失去生命。其實老人不舒服已經好幾天,她想著孩子們都忙,不好打擾,想等他們有時間來了再說。只是同城而居的兒女們已經二十多天沒來看她了。
  • 獨居老人想吃上一口熱飯
    一年前,老伴去世了。義工還是每天都來,還會陪著吃飯,吹吹風,聊會兒天,無法出門的生活就不會顯得那麼難熬了。2020年1月18日之後,愛心餐廳因為疫情影響而關閉,沒有義工再送餐來了。吃飯由孫子來解決,只是寂寞無處排解。8月28日,餐廳停擺七個多月,終於重啟。活動區擺好了凳子,那種儀式感也回來了,義工鞠著躬,雙手遞上碗筷,老人們接碗筷或者飯菜時,也會向義工鞠躬表示謝意。
  • 死了也沒人發現:現實中的獨居老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張水美的老伴在兩年前去世,留下她獨居在這裡。兒子已經50多歲,是個下崗工人,平時很少來看望她。還有的獨居老人在年輕時曾是村裡叱吒風雲的人物,但是中風後導致半身不遂,在冬天烤火時不慎摔倒,等到被鄰居發現時,腳背都已經被燙焦。更殘忍的是,很多獨居老人死了也沒人發現......
  • 一隻貓和一個獨居老人的「世事無常」
    有天下班回來,聽見走在前面的幾個老人的閒聊。原來在我住的那棟樓的2層,有一個獨居老人因病發去世,十幾天後才被同樓層的住戶發現。3貓貓被人「無常」之後,幾天之後,又聽說我住的那棟樓二層一個獨居老人在家裡去世,十幾天後才被人發現。
  • 82歲老人獨居,兒女們於心何安?
    我的父親今年82歲了,母親已去世多年。現在父親一人獨居在農村,我是女兒最小的,還有三個哥哥,他們也都有各自的家庭。我們四兄妹人品還算可以,但是,在網絡中,卻被灌上了不孝之名。父親與哥嫂們的關係是非常融洽的,他一直獨居在農村不肯去任何哥嫂家裡養老,年紀大了,我們也甚是擔憂。
  • 對獨居老人而言,子女給予自己最大的照料,是三不要
    可能很多思想傳統的人想像不到的是,對獨居老人而言,子女給予自己最大的照料,不是更多的要,而是三不要!歲,自從老伴過世之後起,就獨自一個人居住,並沒有跟兒女呆在一起。雖然老人的財產也並不多,但對於記掛著她的這點東西、並認為天生就該自己所有、平時時不時還能從中獲得一些幫助的人而言,只要從可獲得到不可獲得,就是一種重大損失。那樣一來,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反應,其實不言而喻。雖然老人有想法找老伴,但假如真的找到了,那時想必還有一場惡戰,得想辦法說服自己的子女才行。
  • 妻子重病去世,78歲老人迫切想要再娶,明白以下2點讀懂黃昏戀
    朋友的婆婆今年76歲,三個月前檢測出肺癌晚期,去世了。之前有去醫院做了各種檢查,還沒有出結果的時候,朋友的父親老於說:不管你媽媽得到是什麼病都要砸鍋賣鐵治好。結果醫生對家屬說:這個病已經是癌症晚期轉移到骨頭裡去了,沒有辦法治療,現在只能讓她緩解一下疼痛,回家照顧吧,她想吃什麼吃什麼。
  • 一個退休獨居老人的自述:晚年讓我依靠的,不是退休金和子女
    辛苦一輩子,操勞一生,老人應該享受晚年幸福生活。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更何況老人有退休金,即便是獨居老人,日子也應該過得挺好。可事實上,有些老人晚年依靠的不是退休金和子女,而是他。01 張姨61歲,獨居20年張姨41歲的時候,丈夫得了肝癌去世了。一兒一女都是張姨一個人把他們拉扯大,吃了不少苦。
  • 94歲老人去世,留下的三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直至九十歲那年,奶奶還可以自理,一個人煮飯,一個人睡。有一次因為意外奶奶摔倒了,左腳骨折住院治療,足足半年才恢復勉強可以下地走路,之後就請了個保姆日夜照顧。奶奶只是一個個案,社會老人的一個縮影,在過去幾年令我體會到,在社會上普遍的老人遇到的一些問題,無論你是懂或不懂,有沒有經歷過,大家一起探究下。
  • 農村獨居老人越來越多,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家中的父母還好嗎?
    ,老人們不僅要照顧自己還得幹一些農活,遠方的兒女們請多給家中的老人多一些問候,不管我們工作多忙也不能丟棄父母,父母養大我們不容易,怎麼能忍心讓他們晚年在孤獨中度過呢。我們大家不要老是拿自己工作忙來說事,就覺得這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因為這顧不上去看父母,照顧父母,記住將來我們也會有老去,需要陪伴的時候。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無人發現
    很多人認為責任全在於兒女不關心老人。其實把眼光放到整個社會,就會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這麼簡單。想解決這個問題,更是困難。中國大多數年輕人的現狀中國社會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相較於上個世紀,人口向大城市流動越來越年輕化,定居率越來越高。很多大學生畢業後不願回家鄉工作,這不是他們忘記了家鄉的養育,而是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導致資源向一線城市傾斜。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符合這3個特徵的老人,獨居養老最舒服」
    為人子女者要孝順父母,聽從父母的話,否則就會遭到輿論的譴責和法律的懲罰。孝,是一個人的基本品質。父母對子女有生養之恩,有照拂關心之恩。可以說,沒有父母的艱辛撫育,就沒有子女的今天。可是,有3位我認識的退休老人說出了真心話:「其實,對一些老人而言,獨居養老最舒服。」根據他們的經歷,我得出了一個結論:「符合這3個特徵的老人,獨居養老最舒服」。
  • 58歲獨居老人勇敢追求自己晚年幸福,這真的不錯
    老年人情感世界其實很重要隨著現在社會發展的節奏,人口、勞動力、家庭結構的變化,這些都讓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面臨空巢、獨居的情況;更加難過的是親人不在身邊那種精神上的孤獨,越來越讓老年人感到不知道怎麼辦...
  • 華師大|老吾老⑥如何減輕城市高齡獨居老人的孤獨感
    調查對象是2012年12月31日年滿70歲及以上、在調查時常住本地區半年以上的獨居老人(以晚間睡覺僅1位老年人為準)。分析樣本為2153個。該調查收集了個人信息、經濟收入和社會參與、健康和照顧、居住和家庭設施、文化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豐富信息,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
  • 78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註定晚年孤獨,但願沒有你
    最可悲的是,有些老人,明明希望子女前來看他,但是,當子女真的來到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往往也是雞蛋裡挑骨頭,對子女橫加指責,這樣的老人,到了晚年孤苦無依,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幾天之前,在小區裡面遇到了一位鄰家78歲的老人,我們兩人聊到了「晚年孤獨」這個話題,老人說,這三種人,註定晚年孤獨,但願沒有你。
  • 七旬老人,寧願獨居也不與子女同住:是自已意願還是無奈之舉
    身邊七八十歲的老人,大都有五六個子女。 然而他們的晚年生活,有的獨居,有的住養老院,還有的在子女家裡「輪流住」。除了解決溫飽,他們更需要子女善待。一個人獨居,家人給她僱了一個保姆。 張奶奶逢人就說:老鄰居才是我的親人啊。要是兒子活著,怎麼也不能淪落到這個地步?
  • 兩位70多歲的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下面我們看一下兩位老人怎麼說。苗爺爺,78歲,三個女兒一個兒子苗爺爺的老伴早年就去世了,老爺子一直一個人獨居,女兒們都讓他去自家住,他卻執意要自己住,說現在身體還硬朗,一個人住舒服。家裡造的別提多髒了,不僅如此,房子四面透風也不修。起初姐夫們還會幫幫忙,時間長了,也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