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防老。其實也不過如此,人老了依舊在孤巢。辛苦了一輩子,只落得個孤苦伶仃,到最後屍體發臭多日無人知。
上周周末回老家看望媽媽,晚上吃過晚飯等孩子們都睡著了,我和媽媽開始拉起了家常。媽媽說張嬸嬸家的兒子結婚了、李叔叔也抱了孫子,隔壁村那個痴傻的村神又走丟了……聽媽媽說著一些我並不熟悉的人和事,在寂靜的夜晚感覺很幸福。過了一會兒,媽媽滿臉悲傷地和我說起另一件事。
鄰村73歲的大爺去世了,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斷氣三天,炎熱的夏季屍體都開始散發臭味,估計是洗澡的時候犯病摔倒了,衣不蔽體頭部帶傷。聽聞此事,大家無比感慨,老人們更是憂心著自己的未來。
大爺中年喪妻,為了兒子操勞了一輩子,70幾歲的老人還種了很多田地。每年不定時給城裡的兒子送菜、送肉、送錢。老人在家種水果、賣菜一年有幾萬塊的收入,以前存錢給兒子買房子,後來兒子成家後又存錢給兒子買車子,從來不捨得為自己花錢,一件上衣都是穿成破破爛爛還捨不得丟。常年一個人在家裡吃著鹹菜拌飯,長此以往身體也大不如從前。
兒子開貨車跑長途,一趟要去十天半個月,也很少有時間回去陪陪老人。老人怕兒子擔心從來是報喜不報憂,電話也是個把星期才打一回。這次出事,還是鄰居發現的,早上鄰居給大爺送菜,敲門半天沒人回應,才驚動左鄰右舍,大家都以為大爺又去給城裡的兒子送菜了。撬開門看見屋裡的一幕,大家都傷心不已。後來鄰居們才通知大爺的兒子,兒子回來癱倒在地泣不成聲。
辦完大爺的後事,兒子發現父親還給自己留了一本存摺,也許大爺知道自己早晚有這麼一天,密碼都寫在存摺上。看著存摺上有零有整一筆筆為兒子存的錢,兒子抱頭痛哭。
小時候父母含辛茹苦拉扯大自己的孩子,不指望孩子能反哺,但起碼不能讓父母老無所依。父母在,不遠遊,而如今的我們早已忘了那句「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的誓言。每每看到自己的父母漸漸地老去,心裡就隱隱作痛。
現今無論是冷冷清清的農村還是熙熙攘攘的城市,在某個角落總是有空巢老人的存在。看到他們的餘年,想到了自己的未來,心情十分的矛盾。流年無聲,每個人都會慢慢地老去,如今沒能陪伴自己年邁的父母,往後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孤獨。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趁自己的父母還健在,年輕的子女一定不要讓自己悔恨終生。
1、獨居父母需要的不多,但最需要子女的陪伴。關愛父母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需求。
2、不能時時陪伴父母,但一定要每天給獨居老人打通電話,關愛他們的身體健康、飲食起居以及心理狀況。
3、為獨居老人培養興趣愛好,比如唱歌、跳舞、練字、看書,哪怕打麻將都是好的,當老人有事做的時候,至少不會太孤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