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中都說養兒能防老、百善孝為先,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的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尤其是年輕人,住房要求寬敞,家具要求高檔,穿衣要求時尚,吃飯要求營養,辦事講究排場。他們常年在外面拼搏、不關心父母的晚年生活。在城裡的人都會把家裡的父母留給保姆照顧、變成了保姆在「贍養父母」;在農村的人就讓父母成為留守老人或者空巢老人、讓他們自生自滅。這些人讓他們父母的晚年生活充滿了絕望。很多中國式父母在生命走到盡頭斷氣前的最後一秒,也沒有見到自己子女的身影,最後他們把畢生的財產傾囊留給一位毫無血緣關係的外人,這樣的案例非常多。
圖片來源網絡
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養兒防老,受封建思想影響,誰家沒兒子都感覺抬不起頭來,總覺得老了沒依靠,特別在農村這種思想非常嚴重,可是有了兒子真的能防老嗎?這個是肯定的,社會上絕對有孝敬父母的兒女,但是你要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的意思。
真實案例1:湖南邵陽市的球大爺是一名國企退休職工,有1個兒子2個女兒,球大爺的老伴去世的比較早,邱大爺一個人將3個兒女撫養成人,3個兒女全部考上大學。球大爺以為自己的晚年生活會充滿陽光。可是事情並不是球大爺所願。3個兒女大學畢業後各奔東西,幾年都不回家看看自己父親、完全不管球大爺的生死;2007年7月球大爺外出時把腿摔斷了,被鄰居及時送到醫院。在這個時候球大爺被3個兒女「踢來踢去」沒有人願意回來照顧他。球大爺充滿了絕望,沒有辦法的球大爺只好請保姆照顧自己。因長時間一個生活,球大爺變成了空虛老人,不愛說話,自己的3個兒女又不關心他、所以他生活非常壓抑。2008年7月球大爺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非常嚴重。這時3個兒女依然在踢皮球。絕望中的球大爺在醫院寫下遺書,將自己名下的2套房和5萬存款全部捐獻給福利院,自己死後遺體捐獻給醫學院不需要3個兒女處理自己的後事。
真實案例2:湖南株洲的陳大爺夫婦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陳大爺夫婦的2個兒子已經成家。為了贍養父母兄弟兩人在家族長輩面前達成協議,父親去哥哥家居住、由哥哥負責贍養;母親去弟弟家居住、由弟弟負責贍養。陳大爺夫婦雖然在同一個村莊生活,但是他們從此過起了「兩地分居生活」。 陳大爺夫婦各自幫贍養自己的兒子幹活。2003年4月勞累過度的陳大爺生病住院了,按照協議陳大爺的住院費用由哥哥負責,陳大爺的妻子又無法去醫院照顧他;由於哥哥家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弟弟家的生活條件比較好,在陳大爺住院期間因住院費兩兄弟產生矛盾,2個月後陳大爺在醫院離世。陳大爺的離世對他的妻子打擊非常大,陳大爺的妻子每天以淚洗面。6個月後也生病了,因母親生病無人照顧、兄弟兩人又發生了矛盾,幾天後其母親在村莊的魚塘邊倒下了,第二天村民發現報警,警察來到村莊後兄弟兩人才知道自己的母親去世。
圖片來源網絡
實際上,無數的事實和案例證明將自己的生命系在另一個人的身上是一件不太靠譜的事情,哪怕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 網絡上和電視上也曝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事情,有些老人在臨走前將巨額財產留給保姆也不給自己的子女。所以說,養兒有時候並不一定能防老,能陪自己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的人才是自己最感激的人。
圖片來源網絡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應該提倡,人總會有生老病死的時候,雖然說兒女是父母的依靠,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孝敬父母。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意識也在發生了改變,生兒生女在當今社會已不再那麼重要了。部分老年人也明白了「久病床前無孝子」的真正含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心懷感恩,行動起來吧!認真傾聽父母的心思,與父母進行心靈溝通。無論作為兒子還是女兒,我們都應該在老人需要我們的時候給予關懷!之前養兒防老,現在養子防孤單,不要因為自己的工作生活而冷落了老人、冷落了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