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能防老、百善孝為先,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的嗎?

2020-09-13 農村雄哥

文章屬於原創、版權歸作者屬有、歡迎轉發分享



中國式父母中都說養兒能防老、百善孝為先,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的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尤其是年輕人,住房要求寬敞,家具要求高檔,穿衣要求時尚,吃飯要求營養,辦事講究排場。他們常年在外面拼搏、不關心父母的晚年生活。在城裡的人都會把家裡的父母留給保姆照顧、變成了保姆在「贍養父母」;在農村的人就讓父母成為留守老人或者空巢老人、讓他們自生自滅。這些人讓他們父母的晚年生活充滿了絕望。很多中國式父母在生命走到盡頭斷氣前的最後一秒,也沒有見到自己子女的身影,最後他們把畢生的財產傾囊留給一位毫無血緣關係的外人,這樣的案例非常多。


圖片來源網絡


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養兒防老,受封建思想影響,誰家沒兒子都感覺抬不起頭來,總覺得老了沒依靠,特別在農村這種思想非常嚴重,可是有了兒子真的能防老嗎?這個是肯定的,社會上絕對有孝敬父母的兒女,但是你要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的意思。

真實案例1:湖南邵陽市的球大爺是一名國企退休職工,有1個兒子2個女兒,球大爺的老伴去世的比較早,邱大爺一個人將3個兒女撫養成人,3個兒女全部考上大學。球大爺以為自己的晚年生活會充滿陽光。可是事情並不是球大爺所願。3個兒女大學畢業後各奔東西,幾年都不回家看看自己父親、完全不管球大爺的生死;2007年7月球大爺外出時把腿摔斷了,被鄰居及時送到醫院。在這個時候球大爺被3個兒女「踢來踢去」沒有人願意回來照顧他。球大爺充滿了絕望,沒有辦法的球大爺只好請保姆照顧自己。因長時間一個生活,球大爺變成了空虛老人,不愛說話,自己的3個兒女又不關心他、所以他生活非常壓抑。2008年7月球大爺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非常嚴重。這時3個兒女依然在踢皮球。絕望中的球大爺在醫院寫下遺書,將自己名下的2套房和5萬存款全部捐獻給福利院,自己死後遺體捐獻給醫學院不需要3個兒女處理自己的後事。

真實案例2:湖南株洲的陳大爺夫婦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陳大爺夫婦的2個兒子已經成家。為了贍養父母兄弟兩人在家族長輩面前達成協議,父親去哥哥家居住、由哥哥負責贍養;母親去弟弟家居住、由弟弟負責贍養。陳大爺夫婦雖然在同一個村莊生活,但是他們從此過起了「兩地分居生活」。 陳大爺夫婦各自幫贍養自己的兒子幹活。2003年4月勞累過度的陳大爺生病住院了,按照協議陳大爺的住院費用由哥哥負責,陳大爺的妻子又無法去醫院照顧他;由於哥哥家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弟弟家的生活條件比較好,在陳大爺住院期間因住院費兩兄弟產生矛盾,2個月後陳大爺在醫院離世。陳大爺的離世對他的妻子打擊非常大,陳大爺的妻子每天以淚洗面。6個月後也生病了,因母親生病無人照顧、兄弟兩人又發生了矛盾,幾天後其母親在村莊的魚塘邊倒下了,第二天村民發現報警,警察來到村莊後兄弟兩人才知道自己的母親去世。


圖片來源網絡


實際上,無數的事實和案例證明將自己的生命系在另一個人的身上是一件不太靠譜的事情,哪怕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 網絡上和電視上也曝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事情,有些老人在臨走前將巨額財產留給保姆也不給自己的子女。所以說,養兒有時候並不一定能防老,能陪自己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的人才是自己最感激的人。


圖片來源網絡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應該提倡,人總會有生老病死的時候,雖然說兒女是父母的依靠,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孝敬父母。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意識也在發生了改變,生兒生女在當今社會已不再那麼重要了。部分老年人也明白了「久病床前無孝子」的真正含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心懷感恩,行動起來吧!認真傾聽父母的心思,與父母進行心靈溝通。無論作為兒子還是女兒,我們都應該在老人需要我們的時候給予關懷!之前養兒防老,現在養子防孤單,不要因為自己的工作生活而冷落了老人、冷落了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

相關焦點

  • 養兒未必能防老
    有句話叫:「養兒為防老。」那麼養兒真的能防老嗎?女兒出嫁現實中一般不會出現「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隨著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的解放,現代人家族觀念和親情觀念有所變化,再加上子女受生活所迫,不得不離開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回不了幾次家,想多陪陪老人都沒機會。
  • 子欲養而親不待,養兒真的能防老?
    突然莫名的心疼,商場裡居然還有這樣的老爺爺,他的家人呢,他的兒女呢?就沒有人管他嗎?我不知道是沒有人做飯給他吃,還是沒有人給錢給他買飯吃,總之看著挺心疼的。▶️都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這讓我想起了去年的一部熱播劇《都挺好》。
  • 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自古以來,貌似「養兒防老」,是那麼天經地義,那麼悠然自得,人人都覺得,養了兒,就是為了能防老。可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的情形,養兒能防老嗎?她倒是有一兒一女,兒子兒媳常年在外,孩子都由親家管,誰能管得著她。女兒呢,又剛生了二胎,坐月子呢,更是無暇顧及她。這不,一雙兒女尋思著把她送養老院,她是死活不願意去,礙不住別人你勸他說的,說什麼孩子們不放心你,又要掙錢,你去了養兒院,有吃有喝,有個病什麼的,也有人給你治。無奈的她,最後巴巴的,還是去了,據說還哭了呢。你說,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 養兒真的能防老嗎?聽聽兩位老人的心裡話,太現實了
    因為在農村人的思想裡,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養兒才能防老,兒子才是自己老年生活的保障。但,現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養兒真的能防老嗎?聽聽下面這兩位老人怎麼說。王阿姨:我們家是個女兒,已經出嫁了,如今在外地工作,每次逢年過節都會回來看望我和她爸。
  • 養兒真的能防老嗎?只有經歷過,你就知道什麼叫人性
    養兒防老,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養兒才能防老,養女兒沒用。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嫁了人就是別人家的,就要孝敬她的公婆,沒時間管我,老了只有靠兒子了。不怪現在有好多家庭都是有幾個女兒,都想生男孩。真的只有兒子才能養老嗎?我們在街頭採訪了三位女士,看看她們怎麼說。A女士說:我們一共兄妹六人,我和老三是女孩。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拉扯大,在那個少吃少穿的年代確實不容易。
  • 55歲母親的醒悟:別相信養兒能防老,根本指望不上,還是女兒好
    導語:55歲母親的醒悟:別相信養兒能防老,根本指望不上,還是女兒好1.雖然隨著思想的開放,大多數人都在追求男女平等,但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重男輕女的現象仍然存在,在他們的觀念裡,女兒都是別人家的,長大都要嫁人,只有兒子才靠得住,才是家裡的頂梁柱,能夠傳宗接代,為自己養老送終,所以「養兒防老」就成為大家墨守成規的一件事,那麼養兒真的能防老嗎?今天我給大家講的這個是真人真事,我二姨的事。
  • 細說養兒防老那些事兒
    養兒能不能防老?#大編# #情感上頭條#1.我懂我媽骨子裡想的啥:養兒防老!況且,她還有三女兒!那年移民,老媽因為歷來有點懶惰思想,所以,移民的時候順便也懶得操心給自己建個窩兒,而是將移民的賠款在我妹的安排下借給身無分文的四哥,讓他建房。那會兒,我只聽到口風:老四背的了虧!就住在他家養老,可以。
  • 百善孝為先,父母恩情大如天
    百善孝為先,父母恩情大如天 中華上下五千年,源源流長,俗話說的好,父母恩情大如天,百善孝為先,懂得孝道,懂得孝順父母長輩的人,才是立身立世的根本,今天就說一說,作為晚輩的子女,我們應該如何的盡孝道。作為長輩,天底下這麼多的父母,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沒有呼風喚雨的本事,不是萬能的神,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各種缺點,比如有的父母脾氣大易暴躁,有的父母則是優柔寡斷沒有主見,有的父母重男輕女,不能公平的對待自己的孩子。
  • 父母的恩情,我們一輩子都還不清,百善孝為先!
    我們欠父母的實在太多了,請不要把父母對我們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父母的恩情,我們一輩子都還不清,百善孝為先!做人一輩子就四個字,孝、善、忠、誠,這四個字當中為什麼「孝」為先呢?因為,百善孝為先…!人這一輩子呀,欠的最多的人就是我們的父母,你說是嗎?母親十月懷胎,受盡磨難煎熬,才將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人間。
  • 養兒,不是為了防老,而是來壓榨父母的
    有人說:"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是啊,自古以來,養兒能防老在大多數家庭成了一句自我安慰的話。在她的思想中,男孩才能頂天立地,才能讓她有所依靠。但反觀現實社會中的大多數,往往做到孝順的是女兒。
  • 養兒真的可以防老嗎?
    古人云,養兒防老,因為古人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所以都希望生兒子,兒子還可以種地,女兒呢早晚要嫁到別人家,就像潑出去的水。但是現在來看,還是這樣的嗎?在我看到那個視頻之前,我並不能理解父母的感受,那個視頻內容大致是男方母親過來向兒子要錢裝修房子,然後兒媳婦拿出來50塊錢給她婆婆,男方母親嘆了一口氣沒有說話,回鄉下了,女的懷孕以後,回娘家待產,男的和女方父母說,如果生了個女兒我就來照顧她,養她,如果生了個男孩,就不用告訴我了。女方父母不解,這是為什麼?因為老一輩人思想還是重男輕女一些。
  • 養兒為防老,到老兒子靠不住,這到底為什麼
    生活中或許會遇到很多事讓人無可奈何,又讓人非常氣氛 ,都說養兒為防老,可兒子真的能靠住嗎?今天來講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件事,從前,父母有兩個兒子,為了孩子讀書,以後能出人頭地,寧願自己受苦,那是幾年年,為了給大兒子讀書像所謂的親戚去借錢,讓人沒想到的是碰了一鼻子灰,錢到沒借到不算什麼,主要說的那些話讓人接受不了,
  • 養兒未必防老,曾經偏心的父母,能依靠的可能還是女兒
    這是老一輩人曾經最固執的想法,如今的他們都漸漸老了,生活真的如他們的願了嗎?這樣的兒子,卻是讓多少父母愁白了頭。如今又有多少曾經在溺愛中長大的年輕人,承擔不起一個家庭的責任,什麼都不願意幹,只會在家做一個啃老族。即使是結了婚生了娃,也還是需要父母的接濟,讓多少父母有恨鐵不成鋼的無奈。還有多少家庭,雖然兒子長大後成熟懂事,也知道孝敬父母。
  • 人到中年就要明白,養兒養女都不能防老,靠譜的還是「老三樣」
    隨著社會思想的逐漸改觀,對於兒子的執念開始淡了下來,並且從現實層面來看"養兒防老"往往站不住腳跟。目前很多農村地區還有很多空巢老人,子女只會給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絲毫不關心父母的心理情緒,更甚者已經對年邁的父母不管不顧,完全忘記了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 70歲老人,種地補貼兒子,養兒怎能防老?
    不知道有沒有聽過一首《父親》的歌,應該是降央卓瑪演唱的,裡面有一句歌詞:「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小兒子在社會上處了個對象,但是要求可不低,城裡必須買房,彩禮也要20萬,金銀首飾一樣都不能少,老實巴交的農民哪能滿足這些條件,但是兒子非她不娶,只能對兩個女兒下死命令,一人必須給20萬;兩女兒嫁在農村也沒有錢啊,但是經不住老兩口一哭二鬧三上吊。
  • 高齡兒媳女兒剛落地,婆婆來湊熱鬧:養兒能防老,這二胎必須得要
    文丨九月 原創 抄襲必究轉載請註明出處我是九月,關注我不迷路,做你的貼心樹洞老話有句俗語說「養兒能防老」,不管這句話有沒有根據,還是有很多人都會在意這件事,如今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我身邊有很多的中年朋友,不顧自己的年齡紛紛蠢蠢欲動。
  • 人到晚年才明白,養兒未必防老,真正靠得住的還是「老三樣」
    情叔導語:很多人都說養兒防老,但是在當今這種兒女幾乎都不在老人身邊的狀況下,兒女你也許真的指望不上,你有個急事現在怕兒女擔心不敢跟他們說,等你年紀再大一些,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沒有辦法一直為你奔波,一個電話得好幾個小時他們才能到你身邊,有時候你出個什麼事情身邊沒有人,都不會有人知曉你出事了
  • 人到晚年才明白,養兒養女並不能夠防老,真正靠得住的還是這些
    導讀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來說,都認為養兒是可以防老的,作為父母那麼辛苦生養孩子,就是希望自己將來老去的時候,孩子能夠為自己養老送終,但是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家庭僅僅只有一個孩子,這孩子需要承擔的兩人不僅僅有自己的父母,還有嶽父嶽母,這壓力是越來越大,這個時候,許多老人到了老年之後想要孩子養老,卻發現在這個社會生存太過困難
  • 百善孝為先,那些為父母買了房子的子女後來都怎麼樣了?
    "百善孝為先"是《圍爐夜話》中的一句名言。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說出了最根本的道理,最根本的人倫和最根本的共識,所以數千字的《圍爐夜話》,抵不過這一句"百善孝為先"的名聲。
  • 父母久病在床你能照顧多久?3個過來人說出刺骨現實
    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輕歌一曲和淚唱,願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父母之愛子,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距離的改變而改變。那麼,當有一天,年邁的父母倒下,久病在床,作為兒女的你又能堅持照顧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