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種地補貼兒子,養兒怎能防老?

2020-08-05 村長曉佳一

[村長曉佳一]致力於三農社會資訊與問題,想要了解更多三農、社會問題請點擊關注

不知道有沒有聽過一首《父親》的歌,應該是降央卓瑪演唱的,裡面有一句歌詞:

「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

70歲老人,種地補貼兒子,養兒怎能防老?

在農村,大家都說子女多了好,可以互相有個照應,到老有個依靠。因此計劃生育雖然嚴厲,但是農村地區還是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傳宗接代需要,該生還是生。

村上有這樣一戶人家,戶主姓李,一個世代務農老實巴交的農民,三十多娶妻生子,也不知道怎麼的,連生倆女兒以後就沒有動靜了。

要擱現在,兩女兒多好,還要啥兒子,但當時可不這樣想,尋醫問藥,求神拜佛,終於在四十多有了個兒子,那叫一個心疼,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話了。從小是要啥給啥,缺啥買啥,而對兩個女兒則是非打即罵,小學畢業就不讓上學了,每天在家裡幹農活。

70歲老人,種地補貼兒子,養兒怎能防老?

而他兒子衣食無憂,學業也並非多好,最後終於混個中專畢業。成天也是遊手好閒不學無術,要工作沒工作,要能力沒能力。剛開始兩個女兒還能接濟一下,但是有件事寒了兩個女兒的心,從此再也沒登門。

小兒子在社會上處了個對象,但是要求可不低,城裡必須買房,彩禮也要20萬,金銀首飾一樣都不能少,老實巴交的農民哪能滿足這些條件,但是兒子非她不娶,只能對兩個女兒下死命令,一人必須給20萬;兩女兒嫁在農村也沒有錢啊,但是經不住老兩口一哭二鬧三上吊。

最後借債給弟弟弄來20萬,唯一的條件就是斷絕關係。老兩口哪管那麼多,錢到手就行了,關係斷就斷了吧,還不忘大罵:兩個白眼狼,真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

最後東拼西湊,房子買了,婚結了,但是小夫妻兩人都是愛玩的人,哪有心思工作賺錢?一來二去分道揚鑣,小兒子每天還是東遊西逛渾渾噩噩,沒錢了就回家要錢。

老李都七十了,只能在家種地,有些錢也是補貼給了兒子,見人還不忘說起女兒如何的不孝,不幫襯著弟弟等等。

其實,在我們農村,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或者說城市也照樣有一群蛀蟲,既啃老也啃小。老李這種悽涼的晚年只能說是自作孽不可活,寵兒一世,造就了一個廢柴出來。

70歲老人,種地補貼兒子,養兒怎能防老?

要是還指望他能養你老,那真是痴心妄想了。

農村地區,現在七八十歲的老人種地的還有不少,自願的很少,大都是被生活所迫,自己不種地,可能吃飯都成問題,作為父母為了孩子苦累都得受著,子女們則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

而兒女們常年不在家的情況更是長期存在,打工、外嫁,去大城市發展都是當下年輕人的選擇。每當春節過後,農村基本上見不到年輕的人,如果說要盡孝道,可能就是過年的幾天,也許是老人們最開心的時候,也是最累的時候(做飯操勞)。

當然還有幾天也是盡孝道的時候,那就是老人臥病在床,瀕臨死亡的那幾天。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好像就是說說而已,做到的真的不多。

久病床前無孝子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年老無病還是無孝子就讓人唏噓了。

相關焦點

  • 73歲獨居老人,去世3天屍臭無人知,養兒真的能防老?
    都說養兒防老。其實也不過如此,人老了依舊在孤巢。辛苦了一輩子,只落得個孤苦伶仃,到最後屍體發臭多日無人知。媽媽說張嬸嬸家的兒子結婚了、李叔叔也抱了孫子,隔壁村那個痴傻的村神又走丟了……聽媽媽說著一些我並不熟悉的人和事,在寂靜的夜晚感覺很幸福。過了一會兒,媽媽滿臉悲傷地和我說起另一件事。鄰村73歲的大爺去世了,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斷氣三天,炎熱的夏季屍體都開始散發臭味,估計是洗澡的時候犯病摔倒了,衣不蔽體頭部帶傷。聽聞此事,大家無比感慨,老人們更是憂心著自己的未來。
  • 細說養兒防老那些事兒
    養兒能不能防老?#大編# #情感上頭條#1.我懂我媽骨子裡想的啥:養兒防老!況且,她還有三女兒!那年移民,老媽因為歷來有點懶惰思想,所以,移民的時候順便也懶得操心給自己建個窩兒,而是將移民的賠款在我妹的安排下借給身無分文的四哥,讓他建房。那會兒,我只聽到口風:老四背的了虧!就住在他家養老,可以。
  • 70歲高齡被強送養老院,老人哭訴,兒子與女兒差別怎麼這麼大
    今日問題:養兒真的防老嗎?在現在的社會,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很多夫妻還是有這樣的想法,就是一定要生一個兒子,不僅可以把家裡的香火傳遞了,還能在自己老了以後,幫自己養老,就算是生了幾個女兒,但是沒生到男孩就一直生下去。但是養兒真的防老嗎?
  • 55歲母親的醒悟:別相信養兒能防老,根本指望不上,還是女兒好
    導語:55歲母親的醒悟:別相信養兒能防老,根本指望不上,還是女兒好1.雖然隨著思想的開放,大多數人都在追求男女平等,但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重男輕女的現象仍然存在,在他們的觀念裡,女兒都是別人家的,長大都要嫁人,只有兒子才靠得住,才是家裡的頂梁柱,能夠傳宗接代,為自己養老送終,所以「養兒防老」就成為大家墨守成規的一件事,那麼養兒真的能防老嗎?今天我給大家講的這個是真人真事,我二姨的事。
  • 人到中年就要明白,養兒養女都不能防老,靠譜的還是「老三樣」
    隨著社會思想的逐漸改觀,對於兒子的執念開始淡了下來,並且從現實層面來看"養兒防老"往往站不住腳跟。目前很多農村地區還有很多空巢老人,子女只會給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絲毫不關心父母的心理情緒,更甚者已經對年邁的父母不管不顧,完全忘記了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 養兒未必能防老,9旬老人有兒有女卻無人贍養
    都說養兒防老,其實未必今天從老年房路過,看見90多歲的大爺爺一個人在門口坐著,見我路過就擺手招呼。5個孩子都不管老人,也不給老人看病,平時就一日三餐送點吃食,還不讓老人吃飽,老人見人就要吃的,真是可憐。其他時間沒人管老人,老人拉尿都在褲子裡。聽我媽說;大爺爺的子女早就給大爺爺準備好後事了,就等著大爺爺趕快閉眼發喪呢!
  • 養兒為防老,到老兒子靠不住,這到底為什麼
    生活中或許會遇到很多事讓人無可奈何,又讓人非常氣氛 ,都說養兒為防老,可兒子真的能靠住嗎?今天來講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件事,從前,父母有兩個兒子,為了孩子讀書,以後能出人頭地,寧願自己受苦,那是幾年年,為了給大兒子讀書像所謂的親戚去借錢,讓人沒想到的是碰了一鼻子灰,錢到沒借到不算什麼,主要說的那些話讓人接受不了,
  • 故事:外公偏心舅舅,如今只有母親給外公養老,外公悔悟:養兒不能防老
    外公偏心舅舅,如今只有母親給外公養老,外公悔悟:養兒不能防老在我們身邊,許多老人偏心兒子,把好處留給兒子,可有時候女兒比兒子更孝順。有些老人到晚年了才明白一個道理:養兒不能防老。對於他們來說,留給他們的是無盡的後悔,好無奈。外公外婆這輩子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媽最小。
  • 養兒未必能防老
    有句話叫:「養兒為防老。」那麼養兒真的能防老嗎?隨著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的解放,現代人家族觀念和親情觀念有所變化,再加上子女受生活所迫,不得不離開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回不了幾次家,想多陪陪老人都沒機會。母親和兒子2、異地分居上面已經提到某些兒女受經濟能力所限,不得不跟老人異地分居
  • 都說養兒能防老、百善孝為先,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的嗎?
    文章屬於原創、版權歸作者屬有、歡迎轉發分享 中國式父母中都說養兒能防老、百善孝為先,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的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尤其是年輕人,住房要求寬敞,家具要求高檔,穿衣要求時尚,吃飯要求營養,辦事講究排場。他們常年在外面拼搏、不關心父母的晚年生活。
  • 70歲老人忠告:養兒不防老,要想安度晚年還得自己早年存夠錢
    於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農村的老人逐漸進入空巢期,尤其是那些育有兒子的老人,孤身一人在老家獨居,本想著老了兒孫滿堂,卻不料孤苦伶仃。今天給大家要講的就是一位70歲的老母親和自己和自己兒子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養兒到底防不妨老
  • 人到晚年才明白,養兒未必防老,真正靠得住的還是「老三樣」
    情叔導語:很多人都說養兒防老,但是在當今這種兒女幾乎都不在老人身邊的狀況下,兒女你也許真的指望不上,你有個急事現在怕兒女擔心不敢跟他們說,等你年紀再大一些,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沒有辦法一直為你奔波,一個電話得好幾個小時他們才能到你身邊,有時候你出個什麼事情身邊沒有人,都不會有人知曉你出事了
  • 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自古以來,貌似「養兒防老」,是那麼天經地義,那麼悠然自得,人人都覺得,養了兒,就是為了能防老。可真的是這樣嗎?一鄰居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有一對雙胞胎兒子,現在都到了結婚的年齡了,人家兩口子常年在外打工掙錢,很少回家,二兒子有一兒一女
  • 養兒未必防老,曾經偏心的父母,能依靠的可能還是女兒
    女兒終究是要嫁出去的人,如同潑出去的水,只有養兒才能防老。還有多少家庭,雖然兒子長大後成熟懂事,也知道孝敬父母。但兒子也需要外出打工,賺錢養家。所以有多少的留守老人在經受著老年的孤獨。還有多少養育了多個兒子的老人,本想著多個兒子就多份養老的保障。
  • 老人積蓄都給了兒子,老伴看病兒子不肯出錢,老人後悔也晚了
    俗話說得好,養兒能防老,但是現在不少年輕人生活壓力很大,等父母年邁需要他們贍養的時候,他們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如果經濟條件再不好的話,根本顧不上照顧老人。甚至現在還有不少年輕人,不僅沒有能力贍養老人,反而成為了啃老族,平時的生活還得依靠老人的積蓄或者退休金來接濟,這樣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所以說,求人不如求己,想安度晚年,不用為生活費擔憂,還得靠自己,趁年輕還能工作的時候多為自己存些養老錢,不然等到晚年的時候,沒錢的日子真是難以想像。讓我們來聽聽這幾位老人的真實經歷,完全是不同的結果。
  • 70歲老人:不能無條件滿足兒子,你對他越好,他就越不會孝敬你
    01很多老人都覺得養兒才能防老,所以從小對兒子的教育就是過分的寵愛不懂得用對的方式教導他,只是一味地對兒子好,無條件滿足他的需求,以為這樣做,他就能成為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可是結果呢,一般都是讓人感到心寒的。 孫爺爺今年已經70歲了,他有兩個孩子,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非常重男輕女,有了小兒子之後,眼裡就基本沒有大女兒什麼事了。
  • 子欲養而親不待,養兒真的能防老?
    發生在我身邊的好人好事,就在今天中午,最近幾天當我站在前臺,總有一個八九十歲的老爺爺盯著我們店,我想他是想來吃飯吧!中午吃飯的人不算特別多,當人越來越少的時候,來了一對小年輕,一看就是情侶,那個女孩子長的特別好看,他們坐在最後的位置上。他們吃了好久好久,店裡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老爺爺突然這跟那個小夥子說著什麼!因為距離太遠,我也沒有聽到!
  • 老阿姨養兒防老空歡喜,兒子去世一場空!
    楊阿姨今年75歲,通過別人找到我,讓我幫忙找一家養老院。 今天我開車去接她看養老院去,臨時我拉了一位女同事一起去,想著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能比我這粗魯大漢溝通能好些。 其實阿姨現在就住在養老院裡,一個月2000元,為什麼要換養老院呢,因為前幾天下大雨,她住在那個養老院的地下室單間裡,這一下大雨,水漫金山,這是原因一,原因二是那房間有蟑螂和蚊子。
  • 養兒,不是為了防老,而是來壓榨父母的
    "是啊,自古以來,養兒能防老在大多數家庭成了一句自我安慰的話。養兒不僅不能防老,而且是壓榨父母,打壓父母尊嚴的劊子手。至今都有人因為生不出兒子而被指責和議論紛紛。《親愛的自己》張芝芝婆婆總是逼迫芝芝生男孩。守舊的思想帶給她眼界的局限和束縛,讓她覺得,只有生兒才能防老。所以,生女兒的芝芝,常常得不到婆婆的歡心。芝芝傾心培養女兒雨薇,婆婆覺得是亂花錢,而如果是兒子,她就會覺得理所當然。在她的思想中,男孩才能頂天立地,才能讓她有所依靠。
  • 人到晚年才明白,養兒養女並不能夠防老,真正靠得住的還是這些
    導讀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來說,都認為養兒是可以防老的,作為父母那麼辛苦生養孩子,就是希望自己將來老去的時候,孩子能夠為自己養老送終,但是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家庭僅僅只有一個孩子,這孩子需要承擔的兩人不僅僅有自己的父母,還有嶽父嶽母,這壓力是越來越大,這個時候,許多老人到了老年之後想要孩子養老,卻發現在這個社會生存太過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