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倖存者偏差

2020-09-05 財商星座

常言說「老婆都是別人的好」,這裡面當然有很多生理和心理層面的因素,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渡邊淳一在《男人這東西》這本書裡從「倖存者偏差」的角度解釋了這一現象。

原因之一是,我們看到的別人老婆有很多,但往往只記住那些漂亮賢惠/體貼顧家的少數人,而不自覺的忽略了大部分「普通人」;二是別人老婆的樣本信息的收集其實並不完整,我們看到的往往是淡妝華服、溫柔可親的一面,而嘮叨抱怨的一面可能只是老公下班回家後才能看到。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很多看似成立的因果關係其實是錯的,分析因果關係時一定要考慮篩選過程對結果的影響。

倖存者偏差最早來自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家亞伯拉罕·瓦爾德教授。二戰期間,美方轟炸機損失慘重。美國軍方做了一番調查後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部位,於是主張應該加強機翼裝甲的防護。


而瓦爾德教授則給出了完全相反的建議。他認為:彈孔最少的機尾才最需要防禦。這是為什麼呢?可以想像,能夠安全返回,是因為中彈的部位都不致命,越是中彈多的部位反而越不重要,統計的樣本只涵蓋了平安返回的轟炸機。而機尾中彈最少,是因為一旦被擊中,飛機就再也飛不回來了。

最後軍方決定採用瓦爾德的建議,於是轟炸機的損失一下就降低了不少,也因此挽救了很多飛行員的生命。

看不見的彈痕卻最為致命!戰死或被俘的飛行員無法發表意見,因此彈痕數據的來源本身是不完整的,而經驗豐富的飛行員的意見也存在嚴重的偏誤,因為他們大多都是機翼中彈而機尾未中彈的倖存者。


在生活中,「倖存者偏差」的現象普遍存在。

媒體調查顯示「喝葡萄酒的人容易長壽」,是源於被調查的長壽人群中有很多有飲用葡萄酒的習慣。但實際上還有更多飲用葡萄酒但並不長壽的人已經去世了,媒體不可能再調查他們。

「把創業公司成功的原因總結並固定下來,這是最難的問題。」大部分人只指出了非常表面的特徵,比如「創始人很勤奮努力或是企業文化很友好」,而問題在於,90%的創業公司也是如此,但都失敗了。賈伯斯、扎克伯格、比爾蓋茨都在輟學創業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有多少人模仿賈伯斯失敗了呢?恐怕沒人知道,因為沒有誰會去撰寫關於他們自己和他們失敗的公司的故事。

在投資領域,我們也經常看到取得成功的投資者在媒體上談論其投資經驗和方法,但觀眾往往會忽略的一個事實是:採用同樣經驗和方法而投資失敗的人是沒有機會上電視的。成功的投資者容易誇大自己的能力,忽略運氣因素和弱化當時所承擔的風險。

由於不完全統計產生的錯誤結論,都是「倖存者偏差」的結果。我們的社會喜歡以結果來論英雄,這其實是極其錯誤的。造就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可以複製,但很多都是運氣,是不可複製的。

面對成功的投資經驗和故事,一定要去分析其背後的邏輯和本質是什麼。分析的出所以然的部分,我們充分學習,為我所用。對於分析不出所以然的部分,我們要大膽放棄,因為那很可能只是偶然。

當然,我們更要從失敗者那裡總結為什麼失敗,因為投資很大程度上是個避免失敗的過程。

相關焦點

  • 不要總以為,以為你以為就是你以為的
    不要總以為,以為你以為就是你以為的——[英]朱利安·巴吉尼,傑裡米·斯唐魯姆不要總以為,以為你以為就是你以為的——[英]朱利安·巴吉尼
  • 有時候,你以為的,僅僅是你以為的罷了
    說話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說出那句:「我以為..」回到家的時候,想起那段對話,聯想到了這幾天回答的問題。好像每個受過傷的人,總是會用這個句式作為開場白。可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事情,真的不可以用『我以為』作為衡量標準的,因為,有很大機率,你會受傷的。1.我以為,他是愛我的。
  • 有一種窮人思維,叫「倖存者偏差」,
    引言:為什麼很多事情,你看別人做就發了大財,你去做卻賠得掉底,什麼是倖存者偏差?講一個故事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有一個在上市公司工作的中層管理人員,突然離職。同事們很困惑地問他:為什麼在事業的上升期選擇離職?
  • 所有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未必是對的:警惕「倖存者偏差」
    小C是我的髮小,從小他就是屬於偏內向的那一種類型,他身材不算高大,但是也比較壯,基本上屬於放在人群中就被淹沒那種,沒什麼特點。然而現在,他是拼多多線上電器的銷售,每個月的業績都非常好,整個人也比之前外向了很多,伶牙俐齒,說話之道非常厲害,我有點詫異,我說做電商銷售不就是推廣跟營銷嘛,怎麼還能把你變了個人不成?
  • 請不必在乎「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說辭,我就這樣以為,管他呢
    這可能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那麼多顧慮,不懂那麼多,不在乎那麼多,所以更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在乎錯了對了,不在乎幼不幼稚,更不在乎別人的話語;可當你大了,你懂得多了,反而又增添了很多顧慮想法,更主要的是要臉了,不想被別人議論嘲笑,所以逐漸養成寧可不說,也不要真實講述自己的想法。
  • 你以為和我以為
    「當時都是因為你!」 這種現象或許和我們的思維模式分不開,我們總是用我以為來代替對方的想法,我以為我以為的就是你以為,說起來好像有點拗口,不妨舉個例子一起看看掛了電話起來洗漱好已經快12點了,侄子來了之後,我便開始煮自己的早飯,我以為他吃好早飯過來肯定不會餓,就沒煮幾個速凍餃,給他盛了一碗,吃完之後他走到廚房看著空空的鍋說:「餃子不夠呀。」我才反應過來:「你沒吃飽呀?」侄子點點頭。這就是我以為和你以為有了差別,我沒有問問侄子就按照我的想法煮了一點,結果他以為我煮了蠻多走進廚房才發現自己已經吃掉了所有餃子。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以為的以為只是你以為
    影片中兩個自幼身世坎坷的年輕人在孤獨中相互喜歡,他們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他們早就是朋友是親人了。劉以豪飾演的哲凱患遺傳重症深怕自己隨時會發病不久人世,始終沒有跨出友誼的界線對媛媛展露愛意。隨著病情加重,他暗自決定用剩餘的生命完成他們之間的終曲,再為陳意涵飾演的媛媛找個可以託付一生的好男人。
  • 有一種錯覺叫「你以為」
    它是存在於日常人際交往活動中的社會認知偏差。也就是說,大多數時候,我們對事件的解讀並不客觀。也許我們所傳遞的情感對於他人來說很容易看透,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醫學上將「被洞悉感」界定為妄想症的一種,這的確是一種病,得治。但「被洞悉錯覺」是發生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的、非常正常的存在。
  • 你以為是愛,她以為是解脫
    提分手那一刻你以為她沒有你會活得更好,你給的是愛她以為你終於捨得放過她了,你給是解脫再也無力去說一聲再見你以為是愛,她以為是解脫。>你沒見過我在夜裡想你想到崩潰的樣子你沒見過我在別人面前提起你驕傲的樣子你沒見過我在背後計劃我們未來的樣子
  • 我們很容易出現倖存者偏差的概念?西瓜視頻科普
    這個話題其實和一個概念有關,名字叫做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的意思就是說,你只考察了倖存者所滿足的特徵,但這並不能得出一個有說服力的結論。那麼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西瓜視頻創作人李永樂老師的視頻來分析一下,什麼叫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在2000多年以前古羅馬的時代就提出的概念。
  • 這就是你以為的「愛情」
    羅蘭說「當你真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是會忘記自己的苦樂得失,而只是關心對方的苦樂得失的」蕭然曾經也是個為愛痴狂的女子,以為掏心掏肺就能換來同等的真心,可惜,那都是她以為的。我是若琳話情感,用心聆聽你的情感經歷,歡迎留言交流關注我,感謝閱讀!
  • 「你以為你是誰!」
    但明星就是吃這碗飯的,而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人家並沒有把照片硬塞給你強迫你看啊。但這些「站得高」的親戚呢,他們是一定會隔三差五找點事來告訴你,我就是站得比你高!02他就喜歡「我有」的感覺喜歡指點別人一般是出於兩種心態。
  • 你以為的幸福是什麼?
    玲子想如果兩人以後結婚了,家安在哪裡,孩子誰帶,諸如此類的問題困擾著她,深思熟慮過後她乾脆提出了分手,李楊給她兩年時間,兩年後如果你未嫁我未娶,那我們還是在一起。兩年後李楊來了,他也對抗住了美女同事對他的追求,真的「你未嫁我未娶」,他們幸福的在一起了。 玲子和李楊是校園戀情,又都是彼此的初戀。我們以為他們會幸福的生活,就在他們的女兒上初二時,李楊出軌了。李楊單位改制,自己開了一個公司做辦公用品。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生意漸漸走上了正軌,可李楊卻和公司裡的一個年輕女孩好上了。女孩懷孕了,要和李楊結婚,不惜以死相逼。李楊不想放棄家庭,那女孩真的自殺了,一屍兩命。
  • 曾經的我,真的是太年輕了,以為別人對你客氣,那就是有心,以為別人對你熱情,那就是珍惜.
    曾經的我,真的是太年輕了,以為別人對你客氣,那就是有心,以為別人對你熱情,那就是珍惜。吃虧了上當了,受傷了心痛了,才知道,有時候客氣不過是利益關係,有時候熱情不過是有便宜可佔。這個世界,不是你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你感恩;也不是你對別人付出,別人就會對你感激。總有一天你會明白,越是善良,越是真心,就會被傷的越深,這世上多的一群忘恩負義的人。所以,很多時候,我不得不冷漠,也不得不改變,經歷過了,總該清醒一點,總該聰明一點。
  • 你以為我沒回頭,我以為你沒挽留,一轉身,彼此錯過,就是一輩子
    你以為我沒回頭,我以為你沒挽留,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彼此錯過,一轉身,就是一輩子。那天下午她和我說了很多很多,大致就是因為婆婆插手他們夫妻兩的事情,並且在他兩中間挑撥。我覺得因為這樣分開,太可惜了,開始做她復婚的思想工作,然而她覺得事情已經發生了,不太可能。當時看著她,我很擔心她,帶著女兒生活,若要再婚,沒那麼容易,我當時問她:「如果他找到一個比你年輕漂亮,和他三觀一致的女孩,生活得很幸福,那個時候你會不會後悔?」
  • 世界不是你以為
    生活就是一個諾大的謎,無論你以怎樣的方式解開,那也僅僅只是你的謎底,對於別人,並沒有參考價值。人與人對愛的表達方式、對事物的理解、對善惡的判斷,都不是你以為的那樣,對於孩子來說,你能給他的,只是生命,其他的,什麼也給不了,然而,這已經足夠了。 愛追求輕鬆,但給予的,總是沉重。 現在流行一句話:成人式分手。
  • 不要以為你是誰
    不是在被人追捧的時候,也不是受到表揚的時候,更不是在家睡大覺的時候,肯定是在你受到失敗挫折後的反思中。有時候需要摔一跤,你才能知道你的位置。不要以為你是誰。老畢離開了星光大道,朱軍上來了。可以看出,無論你多重要,處於什麼位置,其實你的離開一點都不重要。誰離開誰都照樣活,何況是一個龐大的組織,比你有才華的人大有人在。
  • 「你以為他也喜歡你.」
    陳勢安有首歌叫《天后》,當時聽了覺得異常扎心:我嫉妒你的愛氣勢如宏/像個人氣高居不下的天后/你要的不是我/而是一種虛榮/有人疼才顯得多麼出眾……對啊,你要的不是我,而是一種虛榮。你以為你喜歡的人真的也喜歡你嗎?或許未必。
  • 你的好意,他以為是好感
    所以,常常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比如,你如何拒絕一位追求者?聽上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事實上往往很難做到,尤其是當被追求者心慈手軟,追求者瘋狂熱情的時候!被愛是幸福,愛人是痛苦!沒有人不想被人喜歡,抱有好感。
  • 「你以為的愛是被愛」
    很多時候,當下那個我們以為邁不過去的檻,一段時間之後回過頭看其實早就輕鬆跳過;當下那個我們以為撐不過去的時刻,其實忍著熬著也就自然而然地過去了。」張震嶽在那本書的序言中說:「如果你現在還不知道小米和我的關係,就去撞牆吧!」 書出版的時候再看到這句,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