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世界盃一直是一個很高的討論話題,有人看到的這些天價球員,就認為自己運氣不好,沒有當一個踢足球的,否則我現在就像他們一樣有錢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這個話題其實和一個概念有關,名字叫做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的意思就是說,你只考察了倖存者所滿足的特徵,但這並不能得出一個有說服力的結論。
那麼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西瓜視頻創作人李永樂老師的視頻來分析一下,什麼叫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在2000多年以前古羅馬的時代就提出的概念。
如果我們用數學語言來說這個問題,那就是這樣的:想研究一件事是否能夠成功,我們發現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結果的人,A成功了B失敗了。根據你選擇研究的結果發現,成功者都有一個特徵叫C,不管這個特徵是什麼,失敗者就是沒有這個C特徵。假如是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得出C是成功的要素。
這個統計表面上看就比較合理,但是如果你僅僅有這麼一句話說A成功了,因為A具有特徵C,然後就直接得出C是成功要素,並且忽略了那些沒有成功的人。上面那種情況就比較完整的,下面這種就是存在偏差的。事實上就是這樣,我們經常會看到那些成功者的特徵,但是卻沒有看到那些同樣具有這種特徵的失敗者。
我們舉個例子啊,比如說咱們經常說這樣一句話說老物件總是很實用,現在買的東西都不怎麼耐用,然而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因為我們能夠留到現在的老物件都是實用的,那些不實用的老物件早就已經丟掉了,我們只看到了這些倖存者的特徵,我們並不能得出一個普遍的規律,這就叫倖存者偏差。
回到西瓜視頻,看看李永樂老師怎麼用生活的事件舉例。現在的社會成功學非常流行,很多人去研究名人是如何成功的,然後寫出一本傳記賣給你。他自己是不成功的人,但是靠著成功學的書,賺了很多的錢。
成功學到底有沒有用呢?這時候我們就很容易出現倖存者偏差的概念,舉個例子:哪些人是成功的啊?比如說扎克伯格Facebook的老大,再比如說艾裡森艾裡森,很有名的一個投資者,那麼他們具有什麼共同特徵呢?他們都從大學退學了。
於是有人說我從大學退學,我也能成為一個成功者。但是你有沒有看到那些沒有成功的人,很多人也一樣退學了,但他沒有成功,這種就是典型的倖存者。
再比如說足球,我們經常會被一些球員的天價身價所震驚,梅西身價4,300萬歐元一年,特維斯3,800萬歐元一年工資,C羅是3,400萬歐元一年。有人說錢真的多呀,所以我們應該也去踢足球,只要踢足球就會有很多錢。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西瓜視頻的內容來看,他們3個人的共同特徵確實是踢球,但是還有一些人也具有踢球的特徵,卻沒有賺到很多錢。因此我們在進行一個統計的時候,雖然要去學習別人,但也不能盲目的認為,只要具有這種特徵,就一定能夠成功。不是看一本賈伯斯傳,就可以成為賈伯斯,完全不現實。
我們總是關注那些倖存者和成功者,忽視那些失敗者,因此我們要充分的考慮到倖存者偏差如果想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可以來西瓜視頻搜索李永樂老師,聽聽他是怎麼分析生活中不一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