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別人和認識自己

2020-09-17 morning的日更

在生活中,你會對身邊的人物產生各種各樣的印象和認識,你可能會覺得李某某是個樂於助人的人,原因是他不求回報,在還和你不熟的時候就幫了你一個大忙。你可能會覺得張某某是個內向的人,原因是他不愛說話,至少你看到他的時候他很少說話。你可能會覺得王某某是個愛慕虛榮的人,因為你聽到別人這麼說過她,也看到過她在炫耀自己剛買的新衣服。總之,你通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結合你自己的認知來判斷一個人,認識一個人。你不會去考慮或者理解這個人是怎麼想的,他為什麼有那樣的表現,這些對你來說都不重要,因為你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深入了解一個人,你只能憑藉總體的印象,來給出自己的認識。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樣通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去判斷一個人的性格特徵是合適的,人的大腦都喜歡這樣簡單的感性思維,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很多情況下,如果很多人對這個人的判斷是一致的,那麼說明對這個人的認識是準確的。

但是,對於我們自己,認識自己和認識別人完全是兩種方法。我們通過對方的行為舉止來認識別人,但往往通過自己的想法來認識自己。而且由於自認為很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故對自己的認識會往往更加正向和積極,甚至會有意識的忽略掉那些負面的印象。

我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很熟的朋友聊天,我問到他對自己的認識,他是一個固定型思維還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他毫不懷疑的說自己是成長型思維的人。我當時聽了都呆了,因為我以為他會知道自己的思維很固定,不願學習和成長,因為他最喜歡的事就是玩遊戲,打牌,或者發呆,基本不看書,哪知道他一直都認為自己是成長型的。我對此印象深刻,所以我也反思自己肯定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對自己的認識完全是不夠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要怎麼認識自己?如果認識別人一樣認識自己,觀察和記錄自己的行為和言行,把自己作為旁觀者,你就會發現另外一個自己。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閱歷,可以回想你之前的經歷,寫下來,特別是在關鍵點作出的選擇,通過你的選擇行為,可以更準確的判斷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就像我一樣,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對我自己大吃一驚。

相關焦點

  • (原創)認識自己與認識別人
    我們都說旁觀者清,其言外之意就是認識自己很難,而認識別人相對容易些,所以說,我們都能看穿別人,卻很難看穿自己。都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很難認識一個真是的自己,儘管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看來,認識自己確實是不容易的。
  • 認識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需要認識真實的自己?我們經常搞不懂自己,一會兒想要這個,一會兒想要那個,最後發現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因為一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所以,也就很難讓自己真正地開心起來。認識自己的目的,在我看來,其實就是讓自己這一生真真切切地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想活出自我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自己。為什麼我們不容易認識真實的自己?
  • 人怎麼才能認識自己?了解別人,更明白自己
    認識別人的是「智」,了解自己的才算「明」,能認識別人固然重要,但了解自己尤為重要。比如,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低谷時看到未來的希望,巔峰時看到潛在的危機。在生活中,我們能通過了解自己去認識別人,也從認識別人中了解自己,這就叫做「明智」。
  •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是自己。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在發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也等於是發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覺、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
  • 重新認識你自己
    克裡希那穆提在西方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境界。是的,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眼中或是囗中,有來自父母的、伴侶的、子女的、同事的、朋友的……人生,區區三萬餘天,不過幾十年而已。想想看,我們有沒有真正的為自己而活?為別人而活,活得既膚淺又虛偽。為自己而活,活得是真正的自己。那麼,你自己及你究竟是怎樣的?恐怕沒有誰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唯有你自己。因此,你必須要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也是智慧生起的前奏。
  •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 通過別人認識自己,別人就是另一個自我,回觀自己的人生!
    人生:最大的一個能力,通過別人認識自己,別人就是另一個自我,回觀自己的人生。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我們煩惱痛苦的時候,學會升起自己的出離心,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以旁觀者的心態,看待自己的事情煩惱痛苦;一看便知,煩惱痛苦的根源本質。然後以旁觀者的心態,與自己對話談心交流,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釋放痛苦帶來的壓力。減輕痛苦煩惱,漸漸的,就會使自己的復原力,變得強大。內心世界也會更加強大堅強,不怕困難,勇敢的面對困難,去跨越自己人生中的一切阻礙,達到幸福彼岸。
  • 認識自己 不息追求
    人生要能把握自己,求得發展,關鍵就在於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文革期間有一句有話說「看自己一枝花,看別人豆腐楂」就是說人們往往只能看見自己的長處,看到別人的短處。或許正因如此,茫茫人海,能夠真正認自己的人極少,而不能認識自己的人卻很多,不然為何有「人貴有自知之明」之說呢?認識自己,達到自知,就是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分量,該吃什麼飯,能吃多少飯?
  • 認識自己,認識平庸,活得灑脫
    人的一生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們要認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些事是我們力所能及的,有些事也是我們做不了的,我們何必要跟自己過不去呢?前不久大連理工大學一位25歲的研究生在實驗室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而他寫了一篇遺書。
  • 先認識自己,再去愛別人。
    其實女人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種女人?屋要他先進,燈要他先開,飯要他預訂,颳風下雨他要變身司機和傘。就是這樣,還有很多等著篡位和當奴隸的男人在排隊。也許你付之一笑,覺得誇張,不現實。而她確實比很多明星都搶眼豔麗。難道嫉妒去找老天扯皮嗎?
  • 認識你自己
    看了頭條一篇文章:突破你的局限之一------認識你自己!說認識你自己,難啊!智者做不到,愚者做不到。只能半知道半不知道,半者智慧啊,所以道有半音之說。&34;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的一個著名論題,還被刻在了大殿的石柱上。
  • 別人眼中的你,你認識嗎?
    我們都在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努力,用一層又一層的偽裝給自己套上無形的枷鎖。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卸下所有的偽裝,一種莫名的輕鬆會讓你感到很舒服,看著滿天繁星,你這時也許和我一樣會嚮往不一樣的自由。不要做別人眼中的自己
  • 正確認識自己,成就未來
    第一類人到了大學後才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於是平庸甚至自卑便佔據很多大學生的心理,於是他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再努力也不能成功有的時候,人們迷失了自己,只是無法找尋到自己真實的存在,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因而對人生感到迷茫。這個時候,只需要繼續尋找,總能夠找到前進的方向。然而有的人迷失了自己之後,只是一味地消極墮落沉浮,不做出任何改變。在那種時候,人們就很難再找回自己,甚至會走上一條極端的不歸路。
  • 你認識真正的自己嗎?
    從多個角度認識自己吧! 舉例來說,我們每天醒時的生活,往往是在睡眠當中安排、詮釋、導演出來的,這就是表面現象和內在深層的關聯。所以,有時候語言的表達不在於說了什麼,而是什麼沒有說。 我們生命的答案不在於你問出的問題,而是在於你沒有發問的東西。有時候定義你是誰,評價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不一定是你所表達出來的自己,有可能是你沒有表達的那個部分。
  • 有問「慄」答|人最大的困難是認識自己,最容易的也是認識自己
    慄子答:人最大的困難是認識自己,最容易的也是認識自己。比如,你比較孤僻,同時的,你擁有的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好了,下面就來說一下,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以及要怎麼有效改正?當然,一些建議和批評未必是正確的,還需好好思考別人的建議,判別這些建議是否真對你有用,是否真的是你的不足。
  • 認識到自己的局限
    一個人的思維是他最大的局限,他的為人處世超不出自己的思維範圍。問題在於,人處在這樣的局限之中,卻從來不知道局限。所以人需要閱讀經典、學習聖訓、聆聽智者的演講,這一切都是打開思維的最好方式。每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其實那是因為我們太過於執念自己的思維,忘記了託靠造物主並祈求造物主。
  • 你和男朋友是怎樣認識的?
    剛認識我初三他高二,現在我高二他大一。異地很累但更讓人珍惜。3、無緣無故知道了他號碼,然後想勾搭他,結果被他罵。為了體現我自認為矜持又女神的態度回罵了!然後就認識了,想想我真的很逗比哈!我們倆逗比就這樣在一起快七年了。4、10年前,同一中學,兩間教室是對著的,老師上課總是不關門,他在對面坐第二排,我坐第一排。就這樣眉來眼去暗戀了。後來通過同學的撮合,初戀了。
  • 你為什麼認識不了自己心怡的女生,認識心怡女生的方法
    我怎麼就認識不了自己心怡的女生呢,好像我認識的女生,除了同學就是同事,上學的時候可能還好點,女生還多點。可還沒來的急談戀愛呢?就畢業了,進入工作發現女生更少了,大部分還都是結過婚的。偶爾有幾個年齡差不多的還都有男朋友了,要不就是剛結婚的。自己又不想通過相親的方式來認識女生。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問題呢,之所以你沒有認識心怡的女生,那是因為你認識女生的途徑有點少。
  • 人啊,認識你自己?
    朋友說,以前有固定工作的時候,買了的書兩三年都不看下,看也是隨筆翻個幾十頁,還有就是想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家庭身上,現在沒有固定工作,會更關注自己的成長。說在未來的一年,我會花更多時間在個人能力提升上。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感覺呢?這就是在認識你自己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