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2021-02-25 頓宜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我們對別人的意見,主要是取決於他們使我們看清楚自己,二不是我們如何看他們。

      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真的看到自己。

你在發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你也在發現你自己。去了解別人的感覺、想法,你也會更了解自己,你們互相成為對方的鏡子。

如果你覺得伴侶對你失去關心,可能是因為你也對他缺乏關心,就像一位婚姻專家說的:「如果我們的婚姻變得乏味,可能是因為我覺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這個人乏味」

      事實上,那些令你厭惡的人正在幫助你,,幫你了解自己,讓你發覺你的陰暗面。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跟一個人越親密,就越容易產生厭惡,因為他讓你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



      一般而言,那些我們相處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們喜歡且接受內在自我;而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則反映了我們不愉快且不接受的內在自我。

教雙方和諧相處,不如教他們讓自己內心和諧,那樣雙方自然會和諧;叫他們如何增進彼此感情,還不如教他們增進自我成長,那樣彼此關係自然會成長。

      一個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內在的空虛得到填補,否則就不可能放不下別人,也難以解放自己;一個滿懷怨恨的人,除非內在憤懣的情緒得到紓解,否則就不可能停止怨懟;一個愛嫉妒的人,除非內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較,否則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每個人外在的言行舉止都是內在思想的呈現。你如果無法信任自己,就很難信任別人;你如果無法尊重自己,就很難尊重別人;你如果無法快遞之家,就無法肯定別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別人。

      你與每個人的關係,都反應出你與自己的關係。如果你不斷與自己的內在衝突,那麼你也會不斷地與別人衝突;如果你自己內在的情感掙扎,那麼你也會與別人的情感掙扎。我們在感情中所遭遇的問題,就是我們內在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是自己。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在發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也等於是發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覺、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
  • 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飛碼字,ID:BigFly102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同學在後臺問我,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本想在微信回復他的,不過發現這個話題太大了,幾句話說不清楚,就想專門寫一篇文章來闡述這個事情了。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要我在這裡分享一種普世且一定有效的方法,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 如何透過身邊的人,來覺察自己?
    這個世間最大的一個法則就是: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只有透過別人,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我們對別人的意見,主要是取決於他們使我們看清自己什麼,而不是我們如何看他們。你與所有的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 「他」是你的一面鏡子,透過他你能認識你自己
    殊不知,不懂得及時止損,不努力向上向前奮鬥,拒絕成長的人,又怎能獲得涅槃重生,又怎能成功超越自己?在這人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會有一種機緣讓我們巧遇,也都會有一種機遇讓我們普渡,只有抓住他,利用他,才能幫我們看清事實真相,才能幫助我們學會成長。
  • 你認識真正的自己嗎?
    從多個角度認識自己吧!所以,當你想認識你自己是誰,你要致力去尋找你那個未知的自己,而不能局限於你現在已經認識的自己,因為心靈的奧妙往往隱藏在未知的自己裡。 一個人生命最大的可悲,是你覺得自己無所不知。其實所有你自以為懂的背後,都隱藏著你的無知。所以,有時候你認識的自己不見得是你,有可能你否認的、或者是你極力避免、不要成為的那個,才是你。 比如,我們會覺得自己不想成為爸爸或媽媽那種人,但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往往在不經意中,會聽到別人說自己越來越像自己的爸爸或媽媽。這輩子你沒有想過的,在別人不經意的話語中,你會發現這個有趣的事實。所以,你今天成為的那個人,不一定是你。
  • 認識自我,才能摘掉面具
    自我,是自己能夠意識到的核心人格,是最能感受到力量和自尊的部分。而超我,就是一種角色期待,來自於父母、師長、社會對自己的道德規範和行為約束。人為了適應環境,迎合對於自己的角色期待,發展出超我,也就是所謂的人格面具。我們知道面具不是我,只是當身處人際互動中,還是會不自覺地戴上面具,將真正的自我遮蔽,如此才能更好的與他人發展關係。
  • (原創)認識自己與認識別人
    我們都說旁觀者清,其言外之意就是認識自己很難,而認識別人相對容易些,所以說,我們都能看穿別人,卻很難看穿自己。都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很難認識一個真是的自己,儘管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看來,認識自己確實是不容易的。
  • 人生是一場修行,認識自己主宰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所以讀完這本書,雖不能從此與痛苦隔絕,但是它讓我們明白,人生是一場修行,只有不斷地認識自己、主宰自己,才能健康快樂地生活。當我們擁有對自我認知和自我肯定的能力,我們就能用更好的狀態來面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 優質人生的內涵:認識一個真正的自己,才能活得通透
    你仔細算算:如果你能活100歲,也就是36500天,除去睡覺,除去吃飯,你還剩多少時間?而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有得人忙忙碌碌,有的人遊手好閒,同樣的一天二十四小時,你是怎樣度過的?忙碌也好,閒散也罷,最終的目的是要讓自己活得明白。明白什麼,明白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明白未來的路要怎麼走,明白遇到事情要如何去面對。
  • 認識別人和認識自己
    你可能會覺得張某某是個內向的人,原因是他不愛說話,至少你看到他的時候他很少說話。你可能會覺得王某某是個愛慕虛榮的人,因為你聽到別人這麼說過她,也看到過她在炫耀自己剛買的新衣服。總之,你通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結合你自己的認知來判斷一個人,認識一個人。
  • 人怎麼才能認識自己?了解別人,更明白自己
    認識別人的是「智」,了解自己的才算「明」,能認識別人固然重要,但了解自己尤為重要。比如,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低谷時看到未來的希望,巔峰時看到潛在的危機。在生活中,我們能通過了解自己去認識別人,也從認識別人中了解自己,這就叫做「明智」。
  • 著名哲學家的人生思考: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
    心力具體體現在:有偉大的夢想,有超自信的決心,有常人不可及的勇氣,更有承受挫折和失敗的擔當,他們永遠樂觀、豁達,他們的內心永遠燃燒著熊熊烈火,不僅能感動自己,還能感召別人。有的人年輕時充滿力量,但歲月讓他失去了曾經的激情和勇氣,最終當了人生的「逃兵」。只有擁有所向披靡的內心力量,才能成為人生的強者。
  • 透過現象看本質
    認識事物必須要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即抓住事物內在的規律性的東西,才能真正認識到客觀事物的真面目。本質是「隱藏」於事物內部,不能憑感官直接感知。現象是事物的外部形態和聯繫,是事物外部的、形象的表現,我們可以直接感知。人們接觸一個事物,總是先認識到它豐富多彩的現象,由感覺、知覺而到表象聯繫,取得關於這個事物的整體的感性的認識。
  • 夜讀 | 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
    元旦時激動地寫下自己一年的規劃和目標,執行幾天後卻把計劃拋在腦後,又回到了以前懶散的狀態。 我們常常想要改變,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漸漸地,有的人甚至會陷入「自己真的已經無藥可救了」的自我厭棄之中。無法改變,究其原因,還是我們沒有認識真正的自己,沒有接受並面對真正的自己。
  • 木心: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
    談這些,太小家氣——哈代,你要純性地讀,狄更斯,充滿友情去讀,託爾斯泰,可以苛求地讀。可是我讀巴爾扎克,完全放棄自己。用北方話說,豁出去了。由他支配,我沒意見。他的小說,忽然展開法國十九世紀生活。藝術家不反映現實。現實並不「現實」,在藝術中才能成為現實。現實是不可知的,在藝術中的現實,才可知。他的手稿,據說是全世界最潦草的。
  • 心理學家:透過討好型人格解決「我該怎樣做才能贏得別人的愛?」
    而那些在與同事、朋友、家庭成員的相處中,一味討好,一味放低自我,毫無自己做人的底線和原則的表現就是一種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因此,解決「我該怎樣做才能贏得別人的愛?」這個問題,就需從與討好型人格有關的如下兩個方面進行。▲通過討好型人格產生的根本原因,解決「我該怎樣做才能贏得別人的愛?」
  • 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這類母親也許連她們自己都沒有發覺,她們沒有表達愛的能力,也缺乏對自身的正確認識。這類母親眼中的自己,是從別人的眼中得來的,因此她們只關心「我看起來怎麼樣」。在「自戀型」母親眼中,女兒要麼是自己吸引別人目光的附屬品,要麼是分散別人目光的「敵人」,要麼是自己的崇拜者。總之,在她們眼中,母女意識非常淡薄,自然,女兒也無法獲得她們無私的愛。
  • 一定要認識自己,認清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一定要認識自己,認清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後來,一位顧客對她說:姑娘,你看起來很文靜,也很有文採,你給每款商品寫的軟文又這麼的動人,你為什麼不試著做一個雜誌社的編輯呢?顧客走了之後,思雨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她終於明白,自己的優勢在文字把握上,而自己卻一直緣木求魚,沒有正確認識自己。
  • 認識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需要認識真實的自己?我們經常搞不懂自己,一會兒想要這個,一會兒想要那個,最後發現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因為一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所以,也就很難讓自己真正地開心起來。認識自己的目的,在我看來,其實就是讓自己這一生真真切切地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想活出自我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自己。為什麼我們不容易認識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