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選擇」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2021-01-11 唐若心學

文/王小林

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比爾·蓋茨在談到他的成功經驗時,曾經說過:「我的成功在於我的選擇。如果說有什麼秘密的話,還是兩個字,『選擇』」。

對於人生來說,似乎只有一件事不能選擇,那就是選擇自己的出身,而其他一切現狀都是在過去的人生中不斷選擇所造成的結果。

1.「選擇」可以改變「命運」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決定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寫就了不同的命運。可以說,做好每一個選擇,你就在某種程度上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的方向。

因此,我們應該格外謹慎地對待每一次選擇的機會,面對選擇時要仔細地權衡,全面地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很多時候,能夠影響某個人一生的關鍵性選擇並不見得有多麼的驚天動地,甚至是在不經意間完成。

但就是這看似不經意的決定,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走向。這種選擇,往往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真實反映。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未來的人生還很漫長,充滿著選擇的機會,所以更應該重視每一次的人生選擇。在選擇的時候,最好是聽從內心,讓自己無怨無悔,即使有天錯了,你也會心甘情願的承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心去體味生活,去挖掘細緻的自我,不斷完善自我定位,不斷思考和總結自己的人生。

2.「選擇」隱藏著自我命運方向

也許改變你命運的機會就隱藏在下一次選擇之中,很多人常常羨慕別人的生活和工作,幻想有一天自己能擁有別人擁有的才華、能力、財富甚至好運,總之,在這些人眼裡,總認為別人擁有的都是最好的。

這難免造成這樣的結果:既忘記了自己的目標,也迷失了自我。愛默生在他的短文《自我信賴》中說過:「一個人總有一天會明白,嫉妒是無用的,而模仿他人無異於自殺。

因為不論好壞,人只有自己才能幫助自己,只有耕種自己的田地,做好內心的選擇,才能找到命運的方向。要知道上天賦子你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你願意堅持做自己,往往才能幫助你完善自我。

美國作曲家歐文,柏林與後起之秀喬治·格希文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相遇了。因為非常欣賞格希文的才華,並許諾將為他提供3倍於他目前收入的薪水。

可是,另一方面,柏林也勸告格希文說:「不要接受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為歐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堅持下去,有一天,你會成為第一流的格希文。」格希文最終接受了忠告,堅持了選擇了自己的音樂之路,後來,他果然成了一個著名的作曲家。

3.「選擇」讓我們做最好的自己

世界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剛開始拍電影時,一直按導演的要求,專門模仿當時最著名的影星。結果,在電影界打拼多年的他仍舊一事無成,直到他開始成為他自己,才漸漸走向成功。現在,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卓別林這個名字,而他當年模仿過的明星已經很少有人記得了。

吉瑞·奧特利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德州口音,打扮得也像個城市人,他還對外宣稱自己是紐約人,結果只能招致別人背後的訕笑。後來他開始重拾三弦琴,演唱鄉村歌曲,才奠定他在影片及廣播界最受歡迎的牛仔的地位。

人生的道路是如此的簡單,你選擇什麼,付出什麼,你就得到什麼。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是個獨一無二的人而感到驕傲。你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天賦,自己的人生經驗、生活環境和遺傳因素。不管好壞,你只有好好經營自己的小花園,在生命的管弦樂中演奏好自己的一份樂器

世界上從來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同樣,也從來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生。因此,我們不必苛求自己非得到與他人一樣的生活。面對一個個的人生選擇,我們應該堅持一個信念,好與壞並不是評價我們人生選擇的唯一標準,而是讓自己無怨無悔才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對什麼最大的尊重。

今日話題:成為現在的自己是你選擇的嗎,歡迎探討與交流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當你陷入人生低谷時,心理學告訴你如何改變命運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力量,足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那就是……心理暗示!很多人把別人的成功看作是運氣,把自己的失敗歸結為命不好。唯心主義者就認為,人的命天造定,這就讓很多人放棄了努力,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上天。這樣的人活在世上只是走了一個過場,沒有過自己的生活。
  • 命運決定了選擇,還是「選擇」改變了命運?
    問題不在於眼前的困難有多大、多難,而在於我們是否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面對困難,你消極妥協,那就只能任憑「命運」擺布;面對困難,如果你能以積極的心態看待,並努力朝更好的方向努力,那你將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 心理學:為什麼有脾氣的女人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可以發現,有脾氣的女人其實人品反而很不錯,她們大多數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她們的命運完全掌控在自己的丈夫手中,因此她們遵守三從四德,臣服於自己的夫君。但是在現代社會如果還要像古社會的女子一樣沒有自己脾氣和主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話,只能在婚姻裡不斷地被打壓。有脾氣的女人有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和理論,給別人一種強大的氣場個距離感。這樣的女人不到不會被欺負,反而能夠活出精彩的人生。
  • 故事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敘事的力量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
    該研究和學術界認為,如果說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某些分支將大腦視為一個容器,一臺機器或者是類似電腦的CPU的東西,那麼敘事心理學的特點就是將大腦視為偉大的故事家。當然很多人也會想,將意識視為故事家並非是心理學領域的新概念。其實早在心理學開始的時候就有這樣的研究。
  • 人生選擇不了命運,但是可以選擇對待命運的態度
    引言:人生總有一些結果不是我們能完全左右的,我們不能控制命運對於自己的眷顧,但是在自己能夠看得見的地方,可以儘可能地去努力。泰戈爾曾經說:「不要讓我祈求免遭危難,而是讓我能大膽的面對他們,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不公平的經歷,而且許多都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也是無所避免的,所以我們只能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並進行自我調整,抗拒不但會毀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會使自己精神崩潰,因此人在無法改變命運不公和不幸的厄運時,就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
  • 人生選擇不了命運,但是可以選擇對待命運的態度
    引言:人生總有一些結果不是我們能完全左右的,我們不能控制命運對於自己的眷顧,但是在自己能夠看得見的地方,可以儘可能地去努力。在《三國演義》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諸葛亮巧施妙計,想把司馬懿引入上方谷,希望用大火把司馬懿燒死,突然這個時候狂風大作,傾盆大雨,火也立刻被澆滅了,司馬懿死裡逃生,諸葛亮這個時候就感嘆著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求。」
  • 讀書能改變命運嗎?答案太現實了
    讀書是否能改變命運?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那麼,大量學習知識就能改變命運了嗎?答案或許沒那麼簡單,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歡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討。是的,讀書本質上是不能改變命運的,正如很多人聽了很多道理也無法改變命運一樣,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獲取的信息量,可以知道很多,但有句話是,知道了不做等於不知道。
  • 誰才是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命運的「貴人」?
    或許,正是因為殷梨亭的這個優點,正是殷梨亭的「做人」才是她真正改變自己命運的根本。據殷梨亭給我講,十幾年前,正當她們一家人感覺生活走投無路的時候,有一個人再次走進了她的生活。這個人就是她的初戀。殷梨亭跟她的初戀是同學。當年,要不是因為初戀的家庭因為經商破產了,窮得叮噹響,甚至連住的一個窩都沒有了,殷梨亭早就嫁給他了。
  • 慈雲小語|不能改變命運,可以改變態度
    主觀是指,我們每個人冥冥之中看待事物,認識事物,處理事物的意念和信仰。簡單說,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為人準則,即在對待事物中,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的判斷和標準!客觀方面,是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等等!這些客觀方面,是我們一出生就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更是不隨我們主觀意志而改變的。
  • 我們不能掌握命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命運
    態度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事業是前臺的表演,生活是後臺的運作。2、有些話我們說了卻做不到,那是我們還年輕;有些事我們做了也沒有說,那是漸漸成熟了。若是失敗,不必遺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經歷。3、世界是個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大聲喊唱,山谷雷鳴,音傳千裡,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心理學:所謂的命運,其實是潛意識的呈現,相信什麼就會成為什麼
    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被改寫了。也就是說,心理學認為,我們的命運其實是由潛意識決定。先來個小測試,下面這幅圖,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潛意識在無形中,左右了我們的判斷。所以我們看似生活在一個世界,實則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再舉個例子,同樣是半杯水放在那裡。悲觀的人的想法是:不好,我就剩半杯水了;而樂觀的人想的是:不錯,我還有半杯水。看到沒?我們看到的,其實是你想看到的。
  • 不能選擇出生,那麼改變命運
    也常說人的命運是由自然註定的。他是什麼樣的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然而,出生只是你生命的開始,不是你生命的開始。不願意有現在的生活,那就試著改變命運去創造更好的生活。12年改變命運:她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庭,從小就被父母安排走繪畫之路。然而,她從小就渴望說很多語言、方言和外語。她覺得語言可以幫助她熟悉對方的文化,而且聊天會帶來更多的親密。當湯唯在高二時,學校有機會做美國交換生。
  • 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願你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引言:「《哪吒之魔童降世》完全改變了哪吒的性格,他是魔丸轉世,脾氣不是很好,還老是搗亂,並且身上還帶著天劫咒,百姓不喜歡他,也沒有人陪他玩,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還依然說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話語,他一直與自己的命運作鬥爭,並且跟他的師傅學本領降妖除魔。
  • 無法選擇出生,那就改變命運
    也常常有人說,一個人的命運就是天註定的,他是什麼命,出生那一刻就已決定。但是,出生只是詮釋你生命的開始,並不代表你的一生。不甘於擁有現在的生活,那就努力去改變命運,打造更好的人生。湯唯用12年改變命運:她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庭,從小就被父母安排要走畫畫這條路。但是,她從小的願望是會說很多語言,方言、外語都行。她覺得語言能夠讓自己快熟融入對方的文化,聊天的時候會多一份親切感。
  •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可以改變的
    ,不能再改變。古人認為,上天給我們的命,無論好壞都要接受。但從佛法的角度講,每一個人的命都是可以改變的,在接受的過程中改變。就算出生在最貧窮的地方、最沒有教養的家庭,依然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堯帝、舜帝,都是賢德的人。舜帝的後母對他非常不好,多次想傷害他,但舜帝依然對後母百般盡孝。最後,堯帝因為他的孝順,把皇位讓給了他,舜帝的命運就是靠自己改變的。
  •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你相信他就能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一話題被應運者相信,而不相信者一直未被應用! 命運一詞源於我們主觀意識無法自我改變自己的生命狀態而命,是說人在命運面前我們只能被動接受!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已經不再是被動接受了,我們可以去主動改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知識!
  • 如果命運可以選擇,我希望...
    為什麼不早離婚呢?我也有同感,因為她說,孩子還小,為了孩子,等孩子大了,懂事了再離。後來,她的孩子親眼目睹了她被打......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說:一個人在童年時形成的生活方式,會成為他日後相應行為的重要原因。芹正是因為自己經歷的一切,所以想給她的 孩子足夠的愛和完整的家。
  • 一個人出身無法選擇,但命運是可以靠自己選擇的
    我們對自己的出生環境無法選擇,因為起點的不同,結果也就不可能避免地大相逕庭。今天小編也談談這個話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有的人卻要照常生活著艱辛,而這些只能默默的接受。從娘胎裡出來的那一剎那,就決定了人的出生高低,這公平嗎?當然不公平。
  •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們能改變命運嗎:大數定律
    多少次我們夢想有一臺時光機器,這樣我們就可以回到過去做一些我們現在認為正確的事情,改變我們的命運,比如:傾其所有買比特幣買房買現在漲的一塌糊塗的股票買彩票回到過去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嗎?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影視劇作品,比如:《蝴蝶效應》《時空戀旅人》《黑洞頻率》但這些時光穿梭劇都說明一個道理:結果是註定的,你並沒有辦法通過改變過去來設計自己的未來。其實劇本並不是瞎編就可以的,也需要基於一定邏輯,需要一套內在自洽的體系,否則裡面的情節就站不住腳。最終的推導都有些宿命論的意思,我們並沒有辦法通過回到過去來改變未來。
  • 心理學:胡思亂想是本能需求,你為什麼要改變它?
    胡思亂想是諷刺進程理論的呈現正如心理學中的諷刺進程理論:當我們越是想壓抑某個念頭的時候,這個念頭越可能冒出來。這部小說預示著海明威自己的命運,與死亡的抗爭。他常說的一句話:什麼也不怕。對死亡的恐懼,導致他後來有被害妄想和關係妄想傾向,最終選擇自殺。與其被動等待死亡的到來,忍受毫無希望的未來,不如提前結束生命,擁有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