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學會如何獨處

2020-11-03 洞悉心語

導語

人的年紀大了,對生活往往存在許多擔憂,生怕自己老無所依一個人獨自生活,可現實就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有獨自面對人生的一天,因為沒有人會陪我們一輩子。

要知道,再恩愛的伴侶也會有離開的那一天,再孝順的兒女長大了也會走向遠方,人到老年最需要的就是有一個好的心態,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能輕鬆應對。

傾訴人:趙大姐

我今年已經65歲了,曾經是一名中學教師,自從退休後我就感覺特別閒,因為我平時喜歡笑,身邊的人都叫我開心婆婆。

在兩年前老伴因為一場重病離我而去,老伴的突然離去讓我有些不適應,兒子多次要我去他那裡住,順便要我去幫忙帶孩子,我說我才不去,我不想打攪他們小兩口的生活。

我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遇事我都能看得開,自從老伴走後,我慢慢適應一個人生活,因為年紀大了,感覺身體健康越來越差,我便開始每天早起跑步,平時和小區的一些老人唱歌跳舞,慢慢的我也學會了打太極,實在太閒就看看書、喝喝茶,這樣的日子別說有多愜意。

我發現自從一個人生活後我的愛好也越來越多,在家無聊了就會報團到處去旅遊,反正自己每個月那麼多退休金也花不完,自己想去哪就去哪,在旅遊的過程中我又結識了很多新朋友。

不過我隔壁有個老姐妹就沒有我這樣的心態了,自從他老伴去世後,每天都愁眉苦臉,好像失去了全世界一樣,我多次為她開導都沒用,那段時間見她心情不好,所以我決定帶她出去玩一玩,可她就是不去。

後來他兒子把她接了過去,但是住了不到兩個月又搬回來了,原來她和兒媳合不來,經常因為意見不和吵架,兒媳因為她還差點和他兒子離婚。

自從那老姐妹搬回來後還是不安分,她總是覺得一個人過不了日子,後來又想再找個老伴一起過日子,我當時勸她三思而後行,我說半路夫妻的日子並不容易,可她就是不聽非要選擇再婚,既然她一意孤行我也懶得攔著她。

後來經過別人介紹,她認識了一個比她大五歲的老大爺,我問她看上了他哪裡,她說哪裡都沒看上,就是想找個人一起過日子。

後來在我意料之中的事還是發生了,自從她和那個老大爺在一起後,感覺自己就是個保姆,家裡大小的事務都是她一個人做,而且那老大爺又體弱多病,經常臥床不起,平時都是她在身邊伺候。

如果之前她聽了我的勸告也不至於如此,人嘛!孤獨是早晚的事,既然老了也就不要瞎折騰,人到晚年,最需要的就是學會獨處,笑口常開,安安心心地一個人過真的挺好。

結語

趙大姐面對孤獨的生活,依然可以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接受,如果每個人都有趙大姐那樣的心態,還害怕什麼孤獨呢?

孤獨是常態,每個人都會經歷,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面對孤獨的勇氣,無法找到人生的真正價值。

相關焦點

  • 3個65歲退休女人晚年幸福的秘訣:獨處少管閒事才是最好的活法
    很多人退休後,覺得想要晚年幸福的秘訣就是,不合群少管閒事,活好自己,這樣才是老人最好的活法。還有一些女人為了參加表演什麼難聽的話都敢說,彼此之間還相互的掐架,讓人覺得一把歲數了,還是這樣爭強好勝的。慢慢的,我就到點去跳舞,跳完立馬就回家,從不多跟她們接觸,我覺得女人之間傳閒話最讓人討厭。所以,我覺得女人要想退休後晚年生活的幸福,就要學會不合群,少管別人的閒事,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老年最好的活法。
  • 人到晚年,最需要的是什麼?3個65歲老人說心裡話
    導語:當一個人活到了65歲以後,到了晚年,他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需要的東西都不一樣,20多歲的年輕人,最需要的是夢想,需要的是勇氣,30多歲的中年人,最需要的是錢,最需要的是前途和發展,那麼65歲的老人,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 人到晚年,最需要的是什麼?65歲老人說出內心實在話
    導語:當一個人活到了65歲以後,到了晚年,他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需要的東西都不一樣,20多歲的年輕人,最需要的是夢想,需要的是勇氣,30多歲的中年人,最需要的是錢,最需要的是前途和發展,那麼65歲的老人,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 4位65歲老人親身經歷感悟:想晚年幸福,就要對兒女做到「四不」
    雖然道理都很正確,只是人到晚年,我們有的老人就可以過上那種「膝孫環繞、父慈子孝」等的幸福晚年生活;但是我們仍舊有很多的老人,晚年的生活卻過得是「窮困潦倒、滿目悽涼」等,讓人不免心生憐憫。我們有的老人就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而我們有的老人甚至於連吃飯能成了問題呢?其實我覺得這更多的時候就是一種「因果循環」的報應問題。我們老人講究要怎麼做?才能像其他老人一樣,也能晚年過得幸福快樂呢?我們今天就來聽聽,下面這4個老人的親身經歷,你自然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人到中年,40歲的女人要學會「獨處」
    有的女人,年到40,仍然擁有小女人的神態。而有的女人,年到40歲,卻被生活,磨成了她自己都不認識的模樣。 劉若英在享受人生的孤獨時,她是這樣解釋的:孤獨並不等同於寂寞。也不是說孤獨,就永遠是一個人生活。而是要懂得學會與自己相處。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找到了自己舒服的相處方式。
  • 65歲老人感悟:做好這5點,晚年不給子女添負擔,養老靠自己
    都說「養兒為防老」,那些不為自己提前做退休準備養老的老人,老了以後每個月都需要孩子們的幫助,雖然孩子們懂得感恩,可這些老人卻不知道這些年輕人,他們也會在夜晚偷偷在被窩為了生活困擾而哭泣過。住我們隔壁的柳大爺,他今年65歲,在我和柳大爺的一次閒聊中,他告訴我:做好這5點,晚年不給子女添負擔,養老靠自己。
  • 2位6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錢和子女靠不住,靠得住的是老伴
    文/清水無塵01有人說,最好的晚年生活是,有個老伴陪著,有點老底花著,有個老窩住著,有幾個老友聊著,有幾個老愛好玩著。我前陣子看書,看到一個網友的評論還是挺有意思的:父母恩重如山,但畢竟要先我們而去。子女再孝順,我們仍然要走在他們的前面。唯一能伴你走過整個人生的,就是你的枕邊人。要關心她,愛護她,不要讓她走在你的前面。
  • 65歲老人的心裡話:退休後沒有找老伴,我才過上幸福晚年生活
    很多的單身老人會選擇再找一個老伴,與自己一同度過晚年。年輕時看重的那些已經不重要了,而到了老年更在乎的是病時的一杯溫水,下樓梯時伸過來的一隻手。老年人的再找老伴更多的在乎彼此之間的相伴,可生活不是那般盡如人意,更多的柴米油鹽和家庭瑣碎,還有幾代人之間的相處,跟初婚相比,有太多的複雜和不確定的成分。
  • 3位70歲的老人坦言:人到晚年,老伴和子女最靠不住
    看人間疾苦關注情感酵母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人到了晚年,能依靠的是朝夕相伴的老伴?還是有養育之恩的子女?3位70歲的老人坦言:人到晚年,老伴和子女最靠不住。傾訴人:楊奶奶,70歲老伴總是會突然地消失在你的生活裡,讓你措手不及的同時痛哭流涕。
  • 65歲老人坦言:退休後,和90歲「不省心」的母親鬥智鬥勇,好累
    有人說約上一幫好友出去旅遊,領略大自然的魅力,有人說辛苦大半輩子只想和老伴回老家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閒日子,還有人說寫寫書法、下下象棋、跳跳廣場舞,其樂無窮。偏偏有時候想像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如同這位65歲老人一樣,退休在家還要照顧「不省心」的老母親。
  • 人到晚年,老伴和子女是最好的依靠嗎?3位70歲老人坦言不一定
    導語:人過七十古來稀,70歲以後的老人都希望能夠,依靠老伴或者兒女安度的晚年生活。可現實生活裡也有的老人到了晚年才發現,原來老伴和兒女也是靠不住的,能夠依靠的也只有自己。下面我們來聽聽這3位70歲老人是如何說的。
  • 人到晚年,是領證結婚好還是搭夥過日子好?65歲老人說心裡話
    導語:人到晚年,有些人選擇獨居,選擇一個人瀟瀟灑灑過餘生,但有些人選擇找伴,那麼到了晚年,找伴是領證結婚好還是搭夥過日子好呢?3個65歲老人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林女士:到了晚年,我認為是領證結婚比搭夥過日子好。
  • 65歲老人直言:人到晚年,老公和兒女最靠不住
    導語:65歲的姚女士,訴說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姚女士:我今年已經65歲了,我每天早上大概六七點起床,然後開始準備早餐,我老公每天晚上都出去和朋友喝酒或喝茶,很晚回家,所以我準備好早餐放在桌子上,他起床會吃。人到晚年,我和老公之間除了吃飯時會碰面,其他時候基本上不會碰面。
  • 3個65歲老人的生活感慨:想晚年安穩,對兒女要做到「三不」
    今天,我們聊的話題就是:現在的老人要想晚年過得安穩幸福,就要對兒女要做到「三不」,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聽聽下面這3個老人的生活感慨。後來,我退休後,我選擇了回老家獨自居住,畢竟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和我不同,我不想打擾到他們。而我的三個孩子很懂事,每個月都會給我生活費,而且給的都是一樣的,畢竟從小我就對他們一視同仁,他們自然也會各自拿出一樣的生活費給我,晚年的生活我過得很好。
  • 人到晚年,如果患了重病,治療還是放棄?三位65歲的老人說實話
    因為日益增長的年齡,會讓你意識到自己到終老的那一天又近了一步。人到晚年無疾而終是最幸福的,可是很多人卻不幸被病魔打倒,成為了重症之人。這時候老人的內心其實是很煎熬的,那麼到了這個階段,老人們會選擇何去何從呢?
  • 人到晚年,如果患了重病,治療還是放棄?三位65歲老人說實話
    因為日益增長的年齡,會讓你意識到自己到終老的那一天又近了一步。人到晚年無疾而終是最幸福的,可是很多人卻不幸被病魔打倒,成為了重症之人。這時候老人的內心其實是很煎熬的,那麼到了這個階段,老人們會選擇何去何從呢?採訪了三位老人,看看他們怎麼說!
  • 65歲老人哭訴:到了晚年,真正靠得住的不是兒女,而是他們
    65歲的王大爺我和我老伴住在農村,兒子在上海,姑娘在蘇州,他們都在那邊定居買了房子說完,王大爺沉默了,這也許就是王大爺最真實的想法,雖然兒子女兒都很有孝心,逢年過節都買很多東西,但是對老人而言,陪伴才是最好的盡孝啊。我現在能依靠的只能是我的老伴,但是我們其中一個如果先走了,另一個還能依靠誰?說完王大爺有點泣不成聲。
  • 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老人晚年能幸福嗎,3個65歲老人說了實話
    前言:中國人有很強烈的家族觀念,絕大部分夫妻最理想的家庭狀態就是兒女雙全,要是只能生一個孩子最好是兒子,如果只有一個女兒,大概率會被人勸說再生個兒子,因為「養兒防老,養兒才能延續血脈,而女兒長大了就是潑出去的水」。除了傳宗接代的給觀念,很多人對於兒子的執著是怕老年沒有依靠,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會感到很焦慮,很擔心以後的養老問題,覺得人到晚年,身邊沒有兒子會很悽涼。
  • 65歲老人坦言:找了共度餘生的老伴後,我才過上了好的晚年生活
    晚上孫女總是會半夜醒來,而且一哭就是幾個小時,我幾乎沒怎麼睡覺。隔天醒來,我還要早早去買菜和準備早餐給兒子和兒媳吃。 這樣的日子我過了兩年多的時間,我本來是沒打算再找個老伴共度餘生的。可是和兒媳一起住的生活實在是太苦了,我真的熬不住。
  •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從學會「獨處」開始
    人到中年,歲月洗禮的容顏不再年輕,身體也不如從前那般硬朗,各種各樣的小毛病就會主動上門,不是這裡疼,就是那裡不舒服。人到中年,大部分一線女人都已退休,可老公卻依然在工作崗位奮戰。漸漸地在變老的路上,我們學會了沉默,學會了獨處,覺得有些人,有些事,說了,做了,反而得不償失,不如在沉默裡獨處,思考自己未來的日子怎麼過。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從學會「獨處」開始。與其和一群虛偽的人在一起說笑打鬧,不如一個人安靜的獨處思考好。畢竟,人生走到最後,都要與自己獨處,何必讓自己違心的成為別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