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的《十三邀》第五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它的開播第一季第一集請到的是羅振宇,是2016年的事情,今天回頭再看,不論罵羅振宇的人有多少,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羅振宇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思維方式,也能清晰的感覺到許知遠在幾年前相比現在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對當代社會更大的優思,在整個對話過程中,羅振宇所說的觀點、思維方式、思考,許知遠幾乎很多時候是崩潰的,似乎許知遠並不能更多地去理解羅胖這樣一個小鎮青年嚮往著的那種東西。
這樣的情況還發生在許知遠對話馬東,許知遠對話羅翔,許知遠對話姜文,許知遠對話李誕,許知遠的思考模式一直定位於自己的小圈圈之中,對這種傳統意義上的文人的成功,他很不理解。許知遠有著知識分子的清高和率直,卻欠缺足夠的理性來平衡和制約那份習氣,既不通透也不豁達。
許倬云:世界性的問題是人找不著目的,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與通透圓滑的馬東、李誕相比,偏激的有些可愛的許知遠似乎更感性
對話2020年第一網紅、B站頂流羅翔:我仿佛進行了一次思想的洗禮
羅胖就不同了,雖然也是文人,但一路走來披荊斬棘,思考問題、看待世界的方式早已讓大眾望塵莫及了,2012年12月21日,傳說中世界末日的那一天,羅振宇的自媒體脫口秀《羅輯思維》在優酷上線了,羅振宇是中國知識付費的開門人,豪言要連續做20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的自媒體大咖,當年,他也只是剛剛意識到自媒體要崛起,從央視《對話》欄目剛剛離職的羅胖,一個傳統媒體民工。
羅振宇在幾年前就已經清晰地看到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明天,清晰看到了網際網路下媒體的迭代,十億觀眾坐在電視機前,看同一檔新聞聯播和同一檔春晚的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了,在信息封閉時代,權威自上而下,即使是謊言,謊言重複一千遍也會變成真理,也會被普遍大眾所接受,信息高速發展、信息泛濫的時代,沒有了權威,信息本身的價值為零,信息的渠道也不再值錢,只有信任,以及由信任帶來的價值,傳播的樞紐是魅力人格體。
在許知遠對話的羅振宇的2016年,羅振宇趁熱打鐵,作為創始人推出知識服務APP——得到,到目前,累計註冊用戶超2000萬人,月活350萬,羅振宇的高光時刻在自媒體的助推下越走越穩,2020年9月得到APP母公司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公司擬在創業板上市,羅振宇持股41.66%,公司整體估值41.5億。從傳統媒體民工,到自媒體大咖,到身家20億,羅振宇在成功商人的路上越走越穩。
在與許知遠的對話中,可以清晰地感覺到羅振宇對這次訪談的重視程度,也能體會到羅胖的真誠和想要表達一個真實的自己,本期節目很震撼。
許知遠問:你如何看待你有大量的粉絲和追隨者?
羅胖答:我屁都不是,也沒什麼學問,但我能清晰地認識到,這個時代認知是人與人之間的唯一壁壘。原來有大量的壁壘,比如血統、出身、城市、學歷、官職、社會地位,但這個時代越來越只剩下一個壁壘,就是認知。所以我就幹一件事,把成本用足,讓大家的知識視野極速擴張。
羅振宇告訴許知遠,理想主義是青春期開屏的尾巴,年輕人如何打破絕望,唯一能做的就是死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想法再多再好都沒有用。
所謂戰略、所謂勇氣就是事後總結出來的好運氣,就是事後總結出來的「不得不」。
有投資人說,網紅能紅多少年?很快觀眾就會把你忘掉了,他們對人是不相信的。其實,人是世界上最靠譜的東西。因為他的那個特質,無論你堆多少資源,你根本就養不出來。而這個特質在這個地方開花,即使這個載體樣式不行了,他迅速能靠其它的載體樣式再一次綻放。
許知遠問羅振宇很多人說你販賣焦慮、販賣情懷販賣二手知識,你自己怎麼看?
羅振宇答到很多人指責我們,說你那個叫「二手知識」,應該去看原著。我就特別想問,你看過原著嗎?哪個原著不是「二手知識」?哪個原著的作者他不是混雜了一系列前人的知識、所學所聞然後混搭出來了,這是人類知識世界的基本狀態好不好?很多人說情懷。我一個買賣人,對得起買我東西的人,這就是情懷。
多一個生意人,這個世界就多一份健康的力量,因為他知道什麼叫對自己負責、對周邊的協作關係負責,而不是空泛的去跳到一個理想主義的高度,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
我不販賣焦慮,難道你就能不焦慮嗎?
我們總是以為,這個社會會因為傳播工具的進展,產生更多共識。事實正好相反,每個人會進入「信息繭房」的狀態。我們這種人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亂拳打死老師傅」,不斷地使勁全身力氣,去打破一些人的「信息繭房」。知識過去是一種權力,但是我們可能是為數不多的自覺的把知識當作一項服務。我們做知識服務的人和捏腳的、畫指甲的、餐館端盤子的沒有什麼區別,是一個服務業,是一個新分工。教授是國家養起來的,我們是市場養的。提升自己,最重要的不是給自己的腦子裡裝什麼信息,而是尋找到提升認知的一種可能。
許知遠問你覺得現在的年輕一代進化的怎麼樣呢?
羅胖詼諧地答,這是一個老傢伙的問題,只有老傢伙才喜歡給人分代,整個社會的進步是以死人的方式來實現的,覺得信息負載過重的這一代人你會死的,你死了就沒有這個抱怨了,這種嘰嘰喳喳就結束了,你就變成一曲輓歌就完了,我為什麼陪著你去唱輓歌呢?我一定要陪著00後去玩手機,難道我要陪著你唱輓歌嗎?年輕人一定沒有錯。我是挺可憐那些唱輓歌的人,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
許知遠尷尬的說,我就是那個唱輓歌的人呢。
這是一個跑反的時代。突然一個浪頭過來了誰也別管別人,管自己。拯救自己、救贖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所以我不太關心這個世界的總體精神狀態,這個世界已經碎片到了把別的世界給你看一眼你會嚇一跳的程度。我們從來不做設計,我們叫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是哪兒。作為一個物種,我寧願當兔子而不願當駱駝,過往不戀,未來不贏,當下不雜,把當下最該做的事做好,管它後頭。這個時代,洞見越來越沒有力量,你沒有辦法洞見未來,只有把當下這一件事做好,才有價值。
我覺得對整個人類文明命運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細胞,你是癌細胞還是正常細胞其實你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我們沒有能力判斷,我們只能按照自己這個維度的方式去判斷,我怎樣把自己變得更好。所以過去的基督教文明下的工業時代假裝我們可以獲得那個維度,但是得到的全部是悲劇;假裝我們可以設計人類最美好的社會;通向天堂大門,永遠通向地獄。
正確和錯誤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你探求的邊界抵達到什麼樣的新邊疆。成功者只是與你的認知維度不同。認知維度有差異的人之間,就像三歲孩子和大人,互相都無法理解,這是一種特別哀婉的絕望。提升自己,最重要的不是給自己的腦子裡裝什麼信息,而是尋找到提升認知的一種可能。
感謝閱讀、點讚、關注、分享、評論,你認可羅振宇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