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 | 有時候,慢一點,也許會更快

2021-02-13 新華網

我一直是個以有效率而自居的人。

 

以前上學的時候,我可以一邊聽歌一邊寫作業,準確率還很高,成績一直還不錯。工作以後,上班時候我會一邊寫稿一邊和同事說話,另一邊在qq上聽閨蜜訴苦。

 

朋友都說特別羨慕我,有可以一心多用的大腦,我也一度為自己可以同時做很多事,節省時間又有效率而感到高興。

 

後來我發現,我越是有效率越是有做不完的事兒,待辦事項上打勾越多,被新加入的事兒也更多。

 

我的大腦好像從來沒有閒下來過,我好像從來沒有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我越來越容易脾氣暴躁,胡思亂想,急,失眠。後來我才發現我一直引以為傲的「效率」,可能是這些的罪魁禍首。

 

真正的效率,從來不是同時做很多事,而是專注。

 

以前曾沾沾自喜地覺得,你看我都沒一心一意學習還這麼厲害,如果我認真學起來一定了不起了。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因為我專注不起來。

我曾想專心地坐在電腦前好好寫文章,結果不到半小時就堅持不住,開始到處找吃的或者搜視頻看。

 

我最經常的狀態是,耳朵上掛著耳機聽著歌,手裡拿著書,另一隻手拿著手機各種刷,偶爾再吃點喝點東西。

 

因為失眠,我曾練習冥想,試圖讓自己專注安靜。但我發現,即便閉上眼睛,我都很難安靜下來,感覺堅持了一個世紀,一看表才過了五分鐘。

 

我以為自己很有效率,自己的大腦很靈活可以一心多用,其實可能每一樣都沒有做好。

 

賈伯斯說,專注和簡單是他的秘訣,一旦做到可以創造奇蹟。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一書裡說,我們太容易淪為現代技術的犧牲品了,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普遍應用給我們帶來了效率和速度,也極大地增加了我們的焦慮,減少了我們的耐心。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經常看到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就開始不耐煩,希望內容精簡一點或者有重點摘要。你會看不進去,不停地往下刷,然後什麼都沒記住。

 

收藏了很多東西,看了一些文章、一些書的標題,就以為自己效率很高,看完了很多知識,其實真正進入大腦的屈指可數。我們變得越來越不耐煩,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變得越來越短。當我們無法立刻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時,會很容易煩躁,或者生氣。

 

現在,如果我們有什麼問題,可以拿起手機搜索,立刻就能得到答案。但稍微年長一些的人們都記得,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信息不那麼便捷的時代,為了尋找答案和知識,人們不得不在圖書館勞心費力地翻閱一摞摞的圖書和期刊,才能找到自己要的東西。

那時候,我們不著急,心態平和。儘管花費了很多時間,但得到的知識走心又紮實。那時候,我們的效率並不高,但質量很高。

 

這其實就是快節奏的生活,有效率的社會,帶給我們深深的焦慮感。 

《查令十字街84號》裡說:「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誼也將因而迅速貶值,不被察覺。在那些自以為省下來的時空縫隙裡,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

 

現在的我們,如果想和一個人聯絡,發個微信就可以了,對方如果沒有秒回,可能都會讓我們失去耐心、變得不爽。

 

可以前不是這樣的。我上學那會兒還流行寫信,給你的閨蜜或者喜歡的人寫一封信,從貼上郵票放進郵筒的那一刻,你的心就開始被一種叫做期待的東西佔據,從對方收到信到回復,有時候可能有一兩周的時間甚至更長,但正因如此,每次落筆都更深情款款,每字每句的醞釀也都更有情感。

 

在漫長等待的時間裡,我們內心有種美好在升騰。那時候一點兒都不焦慮,也沒覺得等待是件多麼浪費時間的事。而現在,如果對方遲到讓我等上十分鐘,我就已經暴躁得快要上天了。

 

現在,我們想吃什麼好吃的,一腳油門就能到飯店。以前不是,小時候想吃一頓好吃的,要期盼很久;想買一件新衣服,可能提前一個月就開始醞釀欣喜。

 

我們願意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等待,那個過程中的幻想、期待以及自我陶醉的感覺,其實特別美好。

而現在,信息越發達,速度越快,我們越焦慮。看起來很有效率,其實不過是焦慮心在驅使我們不由自主地做事。

 

五分鐘一刷社交軟體,你不想錯過任何朋友圈的動態;隔一會翻翻微博裡的新聞,因為你不想在別人談論什麼的時候自己插不上嘴,不想被這時間爆炸的信息拋棄。但看了那麼多,得到了什麼,記住了什麼?其實可能什麼都沒有。

 

我們總以為自己一刻不停地跟隨著這個世界的腳步,其實卻丟了自己的節奏。

因為想比別人利用更多的時間,所以在該睡覺的時候不去睡覺,轉而去做一些事,看似爭取了大把時間,實際特別沒有效率。

 

或者在睡覺前思緒根本平復不下來,一閉上眼睛就要梳理今天做的事兒,還要把明天要幹的也想一遍。睡覺還思考,你不失眠才怪。

我是典型的急性子,是很難慢下來的人,我習慣了快和所謂的「效率」。

 

即便在不那麼著急的情況下,我還是會下意識地開車很快,所以在堵車的時候,就會變身路怒症患者。

 

很多人和我一起出去,總是說你怎麼走路這麼快啊,都跟不上啦。其實並不是有什麼事兒需要我馬上到位,這只是一種習慣。

 

當你習慣了快,就很難慢下來,甚至一慢下來,自己就會崩潰。習慣性地想節約路上的時間,其實我也不知道省出來的時間要幹嘛。

習慣性地同時做好幾件事,其實哪件事都沒有做好。習慣性地把自己安排得很滿,想要利用好每一分的時間,其實,抓住了速度卻丟了質感。

 

我想,當我們認認真真做一件事,哪怕花了很多時間,哪怕看起來沒那麼有效率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一定會獲得前所未有的平和。 

我想要自我反省和改正,與你們共勉。

 

比如,最簡單的,在吃飯的時候不玩手機,不看電視視頻,就認認真真吃頓飯,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

定期拿出一段時間,把自己從現代技術中解脫出來,不玩手機,不刷社交軟體,就去做一些日常簡單的事,哪怕只是發呆都可以,培養自己內心安靜的能力。

看書的時候不要玩手機,不要隨時想要查東西,不要吃吃喝喝兜兜轉轉,就安靜地看一本書。不要著急很快看完,認真體會每個章節每個字眼。讀過的書也可以再看一遍,看看和之前有什麼不同的感悟。

 

學著放慢速度,不管是吃飯還是講話,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不管是大事兒還是小事兒,更用心、更認真、更專注。

 

我想,有時候,慢一點,也許會更快。

不再追求所謂的效率,也許就能少點焦慮。

來源:微信公眾號思維彼岸(fangaochao2015)

作者:反高潮,自由撰稿人 表達觀點分享生活

主播:於小菲

編輯:吳翠霞 袁麗娜 谷朋

慢一點,也許會更快!

相關焦點

  • 適當的慢,其實是為了更快
    也許稍不留神,就會被甩出九條街遠。那我們該怎麼樣才能走得更快呢?「磨刀不誤砍柴工」,相信我們都耳熟能詳,鈍的刀去砍樹,雖然能快速投入,但是不一定能快速把樹放倒。把砍樹的時間分一點出來磨刀呢,那情況也許就變了,變得更快了。《菜根譚》裡說:「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所以只有當我們心靜下來,適當的做好準備工作,那麼當我們出發時才能更快。
  • 無私的分享,你的進步會更快一點
    001 慢慢的你會發現有很多東西是不值得買的但是藍牙耳機必定有它的一個優點,是比較簡潔的,有線的多少有一點冗繁。002 有些問題你可能自己有一點感覺,但是如果有另外一個人給你指出來,說你的這樣一種行為是非常之好的,對於成長也是非常之棒的,那給你的感覺又完全是不一樣的。003 一個人想要快速成長的話,他自己要去學一點東西,那怎麼保證自己學習效率更高一點呢?遵行一個方法論——以教為學。
  • 《靜夜思》的另一個版本,看完才知道它原來的樣子!
    宋人編寫的《李太白文集》和宋代郭茂倩編寫的《樂府詩集》中,《靜夜思》的文字是這樣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因為宋人極其推崇唐詩,所以他們所選的詩歌都儘量接近原作。這一版本在《全唐詩》、《萬首唐人絕句》和《唐詩品匯》等書中都未做任何修改。
  • 文苑| 靜夜思·隨筆
    文苑 | 靜夜思·隨筆 2020-12-15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喜歡慢一點來,也讓它慢一點去
    從前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而在這個年代,似乎什麼都要加大劑量,我們對愛情次數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對愛情的質量卻沒有那麼多的要求,長情這個詞好像顯得越來越奢侈。現在談戀愛大都不會留時間去慢慢了解一個人,兩個人合適不合適看一眼就能決定,不會在誰身上浪費太多心思,合適的話就處,不行就立馬拜拜。
  • 親愛的,你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
    我不是個有耐性的媽,女兒也不是那種性格利落活泛的小孩,所以我們的日常不時會添點火藥味:我萬事火急火燎,她卻像蝸牛拖著厚重的殼,慢吞吞,還左右找不著邊,嘴裡嚷著不相關的玩笑:「媽媽,你叫我一聲慢烏龜(有時是穿山甲),我就立刻快跑起來。」
  • 慢一點,沒事的
    我很喜歡的一段話:「我現在會喜歡慢一點的關係。」兩個人花時間聊天,確定某一天一起出來看一場電影,吃飯,了解各自喜歡吃什麼,喜歡看什麼電影,而不是說兩句情話打幾天電話,像是趕著找個人擺脫單身一樣,就匆忙在一起。正如大家所說,這不是所謂的愛情,你只是無聊,覺得無聊,不是因為喜歡而去談戀愛。
  • 靜夜思 | 我為什麼沒回你微信?
    第四種可能,不知道該回復什麼。前兩種客觀原因能被大多數人理解,但我不怕死的想聊聊第三種和第四種可能,我為什麼會不回你消息?當我感覺到我不想理你,不想回覆你,是因為在那個當下,我最需要照顧和關注的人是我自己。我有還沒處理好的情緒、想法,暫時不能跳脫出來關照到我以外的人和事,我需要先搞定自己。
  • 好的感情,都需要慢一點
    「慢一點」的感情,更容易遇到真愛木心在《從前慢》中寫道:「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確,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生活節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不但加劇了生活的壓力,腳步變得更快,就連愛情也不例外。從前與一個人戀愛兩三年再走進婚姻才是常態,如今往往不到半年時間就可能將一段戀情從開始進展到結束。然而愛情雖然速食了,但帶給人的傷害卻不可能輕易地就翻篇作為結束。
  • 只要在變好,慢一點也無妨
    當單身的你,看到身邊的同齡人甚至是比你小的晚輩們,都相繼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的時候,你的內心會不會不由得緊張起來,恐慌起來?害怕自己的孤獨終老,寂寞難耐?當落魄的你,看到曾經的同學,朋友一個個都混得風生水起,事業有成的時候,還在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打拼的你會不會感覺到陣陣的慚愧和自卑?擔心自己的前路未卜,一事無成?
  • 慢一點,你的生活才會變得美好
    你是否也很懷念,從前書信往來車馬都很慢的年代,大家的生活都不用那麼著急,早上可以在路邊攤悠閒地吃個早餐,用步行或單車代替公交去上班,也有很多時間陪家人閒坐聊聊家常,在慢生活裡過得悠然自得,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沒有攀比過得快樂。
  • 互動讓我進步的更快一點
    建議聽到了很多,進步也是比較明顯,主要是心態上進步的更多一點,以前,很謹慎小心,生怕寫出來的東西,沒有人去看一眼,瞻前顧後的想法太多。更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這個就是網絡的力量,一個問題出現,會有千萬人給你解答,而且還是來的那麼的快,那麼直接。 記得我,曾經寫過一個微頭條,說的是湖北的蓮藕的事情,為啥湖北的蓮藕比別的地方的蓮藕好吃,就這麼一個簡單的話題,很多友友,給了我很多建議和評論,讓我知道了,湖北的藕為啥好吃,蓮藕的品種如何分,如何做菜好吃,讓我收穫頗豐。
  • 人,有時候很奇怪的,也許你不討好她了,反而好一點
    也許是因為長相,也許是因為誤解,也許是因為某種行為,一個人討厭另一個人的時候,甚至都不需要理由。而且人在這個問題上,非常的固執與任性,我就是我,我有權力選擇喜歡誰不喜歡誰,理性的人會有分寸,好一些。最近一次讓她很受傷的事情是,婆婆病了住在醫院,她知道婆婆平時喜歡吃咖喱牛腩,就做好趕在晚飯前帶著女兒一起送去醫院,到了醫院給婆婆端上飯菜時,婆婆當著同室病人和女兒的面說:吃牛肉會加重病情
  • 在四件事上「慢一點」,讓男人時刻「惦記」著你
    有些事情,快一點是很好。但在愛情中,還是慢一點會更好。慢一點的戀愛方式,更容易培養出深厚的感情。當他喜歡你的時候,自然也會很想念你。就像李白詩中寫的「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在四件事上「慢一點」,讓男人時刻「惦記」著你。
  • 我會喜歡慢一點的關係
    最後因為一個眼神,一句話,也許不到一秒就決定放手了。多情又冷酷也挺好的,速戰速決總是好過曖昧不清,可就只怕殺伐決斷的遇到了藕斷絲連的,情意綿綿的遇上了見異思遷的。這世上,贏的多半還是薄情之人。有時候談戀愛也是如此,不會想要跟一個人慢慢來,合適不合適看一眼就知道了,不願花時間去了解,也不想在誰身上浪費太多心思,假如說兩個人能在一起皆大歡喜,不能在一起也絕對不會強求,合適的話就處,不行的話就立馬撤。
  • 我喜歡慢一點的關係
    畢竟,只有真一點的關係,久一點的關係,才能夠給我們帶來溫暖和幸福。慢一點,讓你結交真的朋友所以啊,交友需要慢一點,需要慎重一點,對待不熟悉的人,要留幾分心眼。當然這並不是鼓勵你變得複雜,而是為了保護你自己不受傷害。
  • 李白的一首《靜夜思》,不知道表達出了多少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李白,本卷《獨坐敬亭山》已介紹。他雖然出生於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今屬吉爾吉斯共和國),但他從5歲開始,就長期住在蜀郡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因此該地當為詩人心目中的故鄉。
  • 如今愛情太快,可否浪漫一點,慢一點
    「從前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愛情慢一點,便不會被浮華狂卷而去,如果你靜下心來,屏氣凝神,才能夠看到他是不是真的愛你,你是不是真的愛他。愛情慢一點,需要聆聽自己的內心,愛情慢一點,才能知道這歡笑是真是假,這親吻是深情還是假意。愛情慢一點,才能讓兩個靈魂慢慢的交融,愛情慢一點,才能看到生活中每一秒的幸福。愛情,需要浪漫,也需要慢。
  • 戀愛的速度請慢一點,再慢一點,慢到你我剛好追得上
    在那個車、馬、郵都慢的年代,是父母的回憶,也是那一代人的回憶。那個年代一切都很美。就連被輕風拂過的落葉,都承載著一段美好的記憶。這位女同事又擺出一副納悶的神情說道: 「可那人看起來,沒小琴現任的老公有錢,除了人長的帥點,怎麼小琴會跟他在一起?」
  • 時光,你慢一點…
    看著他們在廚房裡忙,真的很幸福,幸福之餘心裡湧出了一絲害怕,我怕時光過的太快在父母身上留下痕跡,父母慢慢變白的頭髮,慢慢鬆動的牙齒,慢慢長出的皺紋…所有的一切,讓我害怕…害怕父母的老去…媽媽說,人總會長大,總會老呀,生老病死是必然的,就像你,一點點長大,結婚生子,爸媽能不老嗎…三十年前,父母像我這個年紀,為了我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傾盡所有在縣城買房,帶我見識更好的世界,不讓我受一點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