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總是急脾氣,說話從不顧忌,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可是,言語能讓人心情愉悅,也能夠刺痛人心。
並不是所有的話都可以脫口而出,有些話並不適合說,只適合藏在心裡,一旦說了最終只會傷人傷己。
海明威說過:
「人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言多必失,少言是修養,閉嘴積德福。
年歲漸長,你終會明白,很多矛盾和煩惱都是從多言中來。
而選擇謹言慎行,適時閉嘴,將會讓你的生活,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也許,我們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人。
無論是工作會議還是日常交流,他們總是急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對別人的話語不耐煩。
常常是別人的話還沒有落,他們就急於插嘴,打斷別人的話語和思路。
不可否認,也許他們的觀點真的很好,他們的觀點真的很有高度,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可以剝奪別人說話的權利。
當一個人,總是無視別人的存在,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能夠閉嘴傾聽,那麼我們會發現,他身邊的朋友會越來越少,畢竟,沒有誰會願意和一個不尊重別人的人交往。
當代著名作家余光中說過:
「善言,能贏得聽眾;善聽,才能贏得朋友。」
尊重別人說話的權利,不在別人發言的時候打斷別人的話語,是一個人的高級修養,更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希望得到尊重,都不希望被人輕視。
所以啊,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就算再不認同,也不要去打斷,而是要學會閉嘴。
只有如此,你才能夠贏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
常言道:「稻熟低穗,人熟低聲。」
不做無意義的爭執,不辯無謂的對錯,是一種胸懷和格局,更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欽佩。
網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小張和小李,同時進入同一家企業實習,並且需要競爭唯一的轉正名額。
小張為了顯示自己比較厲害,所以總是諷刺挖苦小李。
後來有一次,小張更是過分,在公司門口當著很多同事的面對小李冷嘲熱諷,說他是名牌大學畢業,而不像有些人只是山溝溝出來的。
雖然說小張並沒有指名道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說的小李。
而,對於這樣明顯的挑釁,小李卻充耳不聞只當對方是空氣。
事後,有人問小李,為何要這麼退讓?小李只是說了一句:「與其浪費時間在一些無意義的爭執上,不如做好自己的事情。」
正是因為小李的胸懷,讓他也得到了同事以及領導的認可,最終轉正留在了公司。
沒意義的爭論周旋,只會賠上好心情;不必要的辯解糾纏,只會搭上教養。
人生在世,總有讓我們心煩的人,總有一些讓我們不爽的事情。
一味的糾結於這些爛事,只會白白消耗心神。
而當你能夠在那些無意義的爭執上懂得讓一讓,你會發現,生活會給予你更多的美好和補償。
做人,最重要的是善良。
而這種善良,不僅僅體現在樂善好施,樂於助人的行動上,還體現在為別人考慮的話語中。
看過這麼一個視頻:
一個年輕人和朋友一塊吃飯,朋友說:
「次次都是你請我吃飯,現在我可以掙錢了,這次換我請。」
年輕人雖然知道他生活過得很拮据,但是並沒有反駁。因為他不想辜負朋友的好意,更不想戳破,傷害朋友的自尊心。
不過中途,年輕人卻藉口上廁所出去了一趟,一共200塊的飯錢,付了150,然後囑咐了收銀員幾句。
就這樣,當兩個人飯後付錢的時候,收銀員只收了年輕人的朋友50.
說實話,看了這個視頻真的暖暖的。
年輕人,不僅僅照顧了朋友的自尊心,而且還體諒了朋友生活的不易,這才是真心待一個人的方式。
有句話說:
「看透,需要的是閱歷,不戳破,則需要一種難得的修養。」
生活中,看透別人的難堪,懂得閉嘴不戳人短,才是一個人一生的修為所在。
也只有,當你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不該說話的時候,選擇沉默閉嘴,那麼你才能夠讓自己收穫更多的情誼。
魯迅說:
「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適時的閉嘴,不是一種拘束,而是一種智慧。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生活中當你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懂得適時保持沉默,你會發現,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你的生活將會越來越順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