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談情說李
作家海明威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六十年的時間學會閉嘴。」
年輕的時候,不懂這句話的深意,隨著歲月的變遷,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或許才對這句話產生了共鳴。
有人認為,太沉默的人木訥無趣,所以喜歡在人多的時候誇誇其談,高談闊論,以顯得自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無所不知。
有人認為,會說話,多說話就是高情商的表現,所以喜歡在別人心情鬱悶的時候不住口地問為什麼,不斷地盤問、追問,讓人反感。
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什麼事情都好像非他不可,抓住話題不放手,殊不知,不恰當的「多說話」只會顯得很沒教養。
該說話的時候,不要當啞巴。
不該說話的時候,不要搶著說。
走過半生,最睿智的也許就是:學會閉嘴。
閉嘴有三個方面,請大家和小編一起來探討。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清·金纓的《格言聯壁》中這兩句寫得太好了。從字面意思就可以明白,閒談的時候不要議論別人的是非得失,一個人的時候多多反思自己什麼地方做得還不夠好。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談論別人的是非。哪兒有是非,哪兒就有他的身影。也不管是不是空穴來風,就豎起耳朵聽八卦,然後轉過身就去傳播。
謠言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經過多人傳播之後,已經面目全非。
《欲望山莊》裡有句話:「柔軟的舌頭,也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有時候比暴力更能傷人。」
喜歡談論是非的人,不問是非曲直,喜歡添油加醋。自以為說得很爽,圖了一時口舌之快,殊不知,卻被大多數正直的人嫌棄。
真正有涵養的人,從不屑於談論他人的是非,相反,遠離八卦,遠離是非漩渦,精進自己,才會在不知不覺中把那些熱衷說人閒話的人甩到幾十條街外。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當別人不願意說的時候,偏偏喜歡一路追問,打破砂鍋問到底,也不管對方是什麼感受。
「到底怎麼回事啊?」
「你這樣做究竟為了什麼?」
「你倆為什麼分手,是你主動提出的還是他?」
諸如此類。這類人好奇心太重,對別人的事情總喜歡弄個一清二楚,不然就夜不能寐。打著關心別人的幌子,撕開對方的傷疤,看似關心,實際上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很奇葩。
走過半生,學會閉嘴,不要什麼話都想說,不要什麼事情都想知道,閉嘴,不但可以讓別人少了尷尬,也可以顯示出自己的修養。
這世界從來就不缺好為人師的人。
生活中有些人自以為學富五車,不管什麼事情都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別人面前動輒擺出一副過來人的氣派,評頭論足,好不得意。
正如王小波說的那樣:「口沫飛濺,對別人大作價值評判,層次很低。」
別人的事情,你並不十分了解,所以也就沒有發言權。妄自評判,有可能歪曲事實,也丟掉了做人最基本的善良。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有這樣一句臺詞,我很喜歡:「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閉嘴有時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因為,輕易做出的評判,可能會給當事人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說話是大部分人與生俱來的能力,閉嘴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學不會的技能。
言不在多,希言則貴。
閉嘴,不是讓我們當一個啞巴,而是說話要分場合,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謹言慎行,餘生的時光依然很美,無聊的事情少摻和,別人的隱私少打聽,不要隨意評價他人,謹言慎行,修行自己。
走過半生,學會閉嘴。
作者談情說李,寫暖心文字陪伴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