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岸見一郎是一名博士,此前他因心臟病在家休養兩年,痊癒後正想投入工作的節骨眼上,得知82歲的父親確診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他只能放棄工作在家照護父親。
以前他忙於工作和家庭,很少聯繫獨居的父親。父親患病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阿爾茨海默病,又名"認知症"。父親患病後,逐漸喪失了記憶。在照顧痴呆父親的生活中,岸見一郎深切體會到照護老人的艱辛,心力交瘁一度使他情緒崩潰。
他深知無法逃避,選擇勇敢面對。
在照護父親的過程中,他用智慧巧妙化解與父親的矛盾衝突,用愛建立起溝通的橋梁,陪伴父親度過人生最後時光。
看到新聞報導因照護老人發生的慘劇,岸見一郎覺得非常痛心。決定根據親身經歷寫一本關於照護的書,給家有年長老人需要照護的人們提供幫助,力求為照護者減輕壓力,讓照護工作變得輕鬆愉快。
於是,《請你迷失在我身旁》這本書誕生了。
書中觀點新穎,實用性很強,對家有患病父母幫助尤其大,重點分享以下幾部分內容
大眾普遍認為認知症患者雖然會喪失記憶,但會記住很久遠的生活。可岸見一郎痛苦地發現,父親竟然遺忘了與母親的共同生活。
岸見一郎的母親患腦梗去世時,父親只有50多歲,夫妻共同生活25年。父親獨自生活時間很長,屬於很久遠的回憶怎麼會遺忘呢?
父親的忘記,讓岸見一郎很痛苦。因為這段生活的忘記,讓他無法找到自己的存在,也無法找到與父親的連結點。
他經過很長時間的觀察和分析,終於發現父親忘記的真正原因。
父親的遺忘是選擇性的,很明顯他不想記起讓他痛苦的事情,而回憶早逝的妻子會讓他很難受,他只能選擇遺忘這部分。
所以,認知症患者的過去並不是被遺忘了,而是被改變了。他們以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來決定自己的記憶,只選擇對自己有意義的事來記憶。
從這方面來看,忘掉曾經痛苦的生活,是認知症患者的福利。
明白這個道理,子女沒有必要為此煩惱,大可不必拿著父母的照片強迫病人回憶。父母在千千萬萬個回憶中選擇一部分遺忘,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
有的人和父母關係一直不好,常常糾結於過去與父母的矛盾之中。他們對照護父母有牴觸心理,照護時容易抱怨付出太多,令自己情緒不佳,父母的病情也會加重。
而與父母關係融洽的子女,照護父母時就會輕鬆許多。
無論過去的關係如何,一切都應該重新開始。患病的父母不會改變,只能子女改變。子女應忘記曾經的不和諧,重新建立與父母的關係。
認知症無法治癒,但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助於病情的緩解。
照護病人是一件很苦的事,子女多的家庭因為照顧老人經常發生矛盾。如果這件事由一個人來完成,更容易心裡不平衡。
但實際情況是,並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有條件照顧父母。子女在外地工作生活,還有在國外發展,他們就無法照顧到父母。
所以當這件事由一個人來做時,就不要和其他人比較,更不要有逞強心理,自己靠意志力拼命做好,反而有壓力。
也不要把負擔加在妻子身上,有很多丈夫認為妻子應當分擔照護父母的事情,以自己很辛苦為由指責妻子沒做好。
夫妻很容易產生矛盾,甚至出現婚姻危機。
岸見一郎認為,需要自己獨自承擔時,也要尋求幫助。
他選擇委託照護機構和他共同照護父親,從而減輕壓力,讓他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把照護父親這件事做得更好。
岸見一郎是名心理學家,他傾注全部感情寫下這本書。本書對年老父母的心理描寫細膩,能讓我們理解父母言行背後的真意,改變自己的認知,與父母和諧相處,度過餘下時光。
正版書籍,原價59.8元,現價五折,只需29.9元,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
在父母健在時,了解到父母對我們的需要,找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當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能夠立即做到最好,不會因父母的離去而空留遺憾。
我不在乎你記憶裡出現的橡皮擦,我只在乎從現在開始的每個當下。
作者的父親84歲時去世,岸見一郎雖然內心悲痛,但沒有遺憾。因為在父親生命的最後階段,他陪同父親一起度過,有了屬於父子的快樂時光。
雖然父親患病才能有機會在一起,但現實就是,只有這個原因子女才能安心陪在父母身邊。
這個世界不存在來日方長,現實大多都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有的人永遠留在了昨天。。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照護父母也許就是上天給你最後一個與父母相處的時光,要好好珍惜。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趁父母都在,陽光尚好,好好陪伴他們,珍惜眼前,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