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和我的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們

2020-08-27 花好月圓時哈哈

跟現在的家庭相比,我小時候的家庭就算是一個大家庭了。有父親、母親、兩個哥哥、三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一個九口人的大家庭。然而我家的兄弟姐妹們跟別人家的兄弟姐妹的關係卻不完全一樣。

大哥大姐的父親在一場大病中去世,撇下他們母子三人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在那個時候,寡婦帶著孩子是會被人欺負的,更何況是窮人家的孩子,就連妯娌都欺負她們,母親只能暗自落淚。


二姐的母親是在二姐兩歲時去世的,留下二姐和父親跟爺爺在一起生活。爺爺在二姐剛出生時就不喜歡她,因為她是女孩。兒媳沒了之後,他更是心情低落,整天陰沉著臉,平時也不照顧二姐。父親當時在大隊任副書記,整天除了出工就是開會,根本沒時間好好的照顧二姐。二姐整天髒兮兮的,經常穿著露腳趾頭的鞋子,跟街坊鄰居家的小孩玩,不吃飯都不願回家。


經人介紹,父親和母親兩個家庭組合成一個新的家庭,母親帶著大哥大姐來到父親家中,大哥大姐和二姐成了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親姐(兄)妹。

從此以後,孤兒寡母不再被人欺負,沒媽的孩子重新享受著母愛。那年二姐六歲,大姐九歲,大哥十三歲。

街坊四鄰有的為二姐高興,終於有媽媽了,不會再髒兮兮的了,衣服壞了也有人補了;也有人為二姐擔憂,後媽能盡心盡力的照顧她嗎?何況人家還有兩個自己的孩子?

母親是個勤勞善良的女人,自從她來到這個家,就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對二姐更是倍加關愛,每天給她打扮的乾乾淨淨,梳上小辮子,穿上母親做的新鞋。二姐從心裡感到有媽媽的幸福。從此,家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就連爺爺那張陰沉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但不久爺爺就一病不起,母親一邊伺候爺爺,一邊操持家務,此時母親已經懷上了三姐,不管多累,她從無怨言。父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勸她要多休息,母親總是笑著說沒事,料理好家務,這是我應該做的。

母親盡心盡力的伺候也沒能讓患癌症爺爺好起來,他老人家還是走了。

三姐出生以後,母親竭力奶著小的,照顧大的,料理家務,從不喊累。而後二哥、我和五妹也相繼出生,我們一家九口人的縫縫補補、洗洗涮涮都是母親料理。


那時我們穿的衣服是把棉花紡成線,再織成布做的,那時沒有縫紉機,都是母親用手針一針一線縫製的。

鞋子很繁瑣,把買來的好麻捻成細繩準備著,把穿壞的破衣服打成大張的硬布殼,再把布殼照鞋樣子剪下來,一層層的用白布包好,粘在一起弄乾,就是鞋底的雛形,再用細麻繩一針一線的納鞋底,再做鞋幫,再把鞋幫鞋底上在一起才是一雙鞋。

記憶中的母親睡覺很晚,總是在油燈下紡線或納鞋底,好在大姐二姐能幫母親紡線納鞋底了,母親很欣慰。

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她從不放鬆對子女的教育,教我們做人要勤勞、善良、寬容、有愛心;教我們注意安全,說生命是最根本的,有生命才有一切。如果誰做了錯事,她從不姑息,她會擺事實講道理,用言傳身教影響我們,但她幾乎沒有打過我們。


後來母親曾說過讓她後悔的一件事,就是曾經打過二姐一巴掌。那時還沒有我,二姐和對門的小女孩跟幾個男孩子去東邊河裡去抓螃蟹,母親知道後怕她出危險,急忙把她叫回來狠狠地訓了一頓,還打了她一巴掌,那是她唯一打過二姐的一次。後來我問二姐這事,她居然說不記得了,她說她覺得媽媽說得話都是對的,有些做人的道理她現在還銘記在心裡,讓她終生受益。

母親的勤勞、寬厚、善良的為人,贏得了街坊鄰居的好評,大哥、大姐和二姐的對象都是村裡的。父親給大哥蓋了房子娶了媳婦,大姐二姐也都相繼結婚。


大姐的婆家挺不錯的日子,因為大姐夫還沒結婚的姐姐患上了癌症,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淪為貧困。父親又幫大姐蓋起了房子,父親是木匠,村裡不管誰家蓋房子都少不了父親的身影,那時候純屬幫工,是不賺錢的。所以大姐家蓋房子村民們都很樂意幫忙。

在村裡沒有誰看得出父母對我們這些同父異母、同母異父和親生的孩子有什麼兩樣。作為兄弟姐妹,我們之間的相處更是別無兩樣。

後來三姐、二哥、我和五妹都結婚生子,我們每年都到父母那裡聚一聚,整個家庭就像是一片愛的海洋。


後來父母相繼去世,我們就在清明節前相約,一起去二老的墳前填土燒紙,以寄託我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直到現在,村裡的老年人不說的話,年輕人都不知道我們是這樣複雜家庭的兄弟姐妹。


結語,父母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寬厚仁德的父母,就會有善良懂事的孩子。你怎樣待人,別人就會怎樣待你。

不要隨意說後媽怎樣虐待丈夫前妻孩子的壞話,也不要隨意給繼父掛上不道德的標籤,這樣的人很少,大多數的繼父繼母都會善待對方的孩子,讓他們健康的長大成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追究必刪。

相關焦點

  • 同父異母同母異父,兄弟姐妹紛爭遺產
    一個重組的家庭,父母雙方都帶有原來各自的子女,與父母再育後的子女形成了同父異母及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關係,這與同胞兄弟姐妹關係有所不同,在面對遺產繼承的問題上,就更難相互謙讓。張家房產出租費用由張劉大兒子收取,張劉小兒子表示放棄繼承,其他同父異母與同母異父兄弟姐妹要求繼承父母的遺產,包括房屋出租收益部分。張爺爺與前妻所生子女不認可張爺爺的代書遺囑,張劉所生大兒子要求繼承張家院子裡的房產,還有,子女們是否對父母盡了更多的贍養義務等內容成為法庭爭論的焦點。
  • 「我愛上了同父異母的妹妹」
    A: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七條: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是禁止的,雙方的婚姻關係無效。(1)直系血親:包括父母子女間,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間。即父親不能娶女兒為妻,母親不能嫁兒子為夫。
  • 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之間,到底能處成怎樣的關係?
    我家三兄弟,大哥和我是同父異母,差不多從我記事起,就知道了這層關係。我是70後,可能是時代造成的原因,我周邊,甚至是鄰居,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看到很大部分這樣情況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間,都不能相處的很好,有的甚至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我感到很迷惑。說一下我家的情況。
  • 母親兩個姐姐的人生:一個同父異母,一個同母異父
    她自己有兩個親弟弟,上面有兩個姐姐,一個是同父異母,一個是同母異父,也就是我的大姨和二姨。母親今年66歲了,如果按年齡估算,大姨至少七十歲以上了,二姨也應該差不多七十歲了。歲月催人老,時光總無情。如此一算,無限感慨,她們都老了!
  • 閒話「兄弟」
    用現在話說就是是兄弟們共同打拼事業,相應的貼心和凝聚力強,暗喻著成功概率也會高。在我們的語言詞彙中常常把兄弟稱為「手足之情」。足見兄弟情義之重。由於人的生老病死的存在導致的父母婚姻變數,和現代婚姻制度自由的形成,特殊情況下一個家庭兄弟之間也有不同的血緣劃分,有同父同母的,有同父異母的,有同母異父的,還有隻存在於家庭倫理和現代法律意義上的同山兄弟。
  • 為什麼你和兄弟姐妹的關係不好?因為父母對他們太好了
    以前聽別人說過這樣的話: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後,如果父母還在世,那麼兄弟姐妹之間的情分就能維繫下去;如果父母不在了,那麼兄弟姐妹們就只剩下個血緣的名頭了。當初聽到這句話時,我不以為然。後來看過了一些兄弟反目、姐妹結仇的事,再回想他人說的那句話,覺得確實也有幾分道理。
  • 男人們,在家庭中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誰最重要
    對男人來說,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誰最重要有人在網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對男人來說,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誰最重要?作為一個男人,我想說的是,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都是我最最親的家人,他(她)們對於我來說同等重要,沒有輕與重,親與疏,近與遠之分;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的時期他(她)們對於我來說,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相同的,不能一概而論說誰誰最重要。下面就簡單地來論述一下。01、父母對於每個人的重要程度就不用說了,沒有父母哪有我們?
  • 為何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們的感情也變淡了?四點原因很現實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在過去,每個家庭都有很多兄弟姐妹,大家一起玩耍、長大,感情非常親密,正所謂「手足情深」。但是等長大後,一旦父母不在了,很多家庭的手足情卻都變淡了。父母過世後,連團圓都變成了尷尬最近聽群裡一位寶媽說了她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她對此感觸頗深。這位寶媽名叫小周,家裡兄弟姐妹一共五個,她是最小的妹妹,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和兩個哥哥。
  • 為什麼父母去世後,有些兄弟姐妹們不來往了?過來人說出了原因
    導語:老人在生命最後時刻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總會對孩子說:「我走了以後,你們兄弟姐妹之間一定要好好相處,有什麼事情一定要相互幫忙,你不幫他們誰幫他們,他們不幫你誰幫你,你們血濃於水啊」。父母健在的時候,兄弟姐妹們關係處的非常好,時不時還一起聊聊天,或許聚在一起吃頓飯。但是父母一旦離世,兄弟們便很少再有來往。為什麼父母過世後,有些兄弟姐妹們不來往了?
  • 為什麼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男女結婚?
    血親主要指出於同一祖先,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即自然血親;也包括法律擬制的血親,即雖無血緣聯繫,但法律確認其與自然血親有同等的權利義務的親屬,比如養父母與養子女,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    禁止血親結婚是優生的要求。
  • 父母都去世之後,兄弟姐妹們還會有來往嗎?聽聽過來人的心裡話
    導語:在很多父母眼裡,都更喜歡多生幾個孩子,覺得家裡人多熱熱鬧鬧的,以後孩子們都長大了,兄弟姐妹們也多,有點什麼事還能互相照應著。但是實際上卻並不是所有兄弟姐妹們都是這樣的。有些家裡的兄弟姐妹關係好,即便是父母去世了也會繼續聯繫著,互相照顧著。
  • 父母過世,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們不來往了?答案揭露了社會的現實
    雖然現在兩個孩子都還很小,但小姨總和他們說:「兄弟姐妹之間一定要好好相處啊,父母陪不了你們一輩子,你們才是最親近的人,一定要多聯繫多走動,互相幫助,不要將這份親情拋在腦後。」的確,兄弟姐妹的那份情感無人可以代替,哪怕是父母真的過世了,還能總在一起聚會、聊天,但是有的家庭父母在世還好,一旦父母離開了,老死不相往來,甚至反目成「仇人」,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 媽媽的兄弟姐妹們
    他們兄弟姐妹情誼深厚,彼此之前極少齟齬,印象中他們總是言笑晏晏,相談甚歡。我看到自己一見到比媽媽還大的大表哥就笑得滿地滾:「哪有這麼大的表哥,老大老大的表哥,哈哈哈哈。」我看到放暑假回家的表姐躲在房間裡寫信。我看到大姨媽在縫紉機前給我的小花裙子縫花邊。我看到大舅舅背回來支教的地方的叫不上名兒的土特產。我看到遠在北京的二舅舅帶回來糖葫蘆驢打滾。我看到三舅舅給我畫的聖誕老人。
  • 正確理解婚姻中的性愛和情愛,是同父異母兄弟,而不是雙胞胎
    這類的文章浩瀚無邊,我想說的是現實生活中處理兩者關係的具體感受。它們都是婚姻愛情中不可或缺的生理和心靈的滿足和慰藉。先有情愛還是先有性愛,是受客觀因素的影響的。它們不可能同時產生,因為情和性的產生都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即使是一見鍾情的,起碼是在思想裡有愛的概念,情也是在性的後面,因為見的過程也是情的產生過程,只不過是時間短而已。所以說它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 父母走後,還會和兄弟姐妹們聯繫走動嗎?3位過來人說了心裡話
    但,也有些兄弟姐妹把利益看得太重,每一步都是算計,父母在還能維持表面的和諧,父母一走,便愛答不理。那麼,父母走後,你還會和兄弟姐妹聯繫麼?不妨聽聽三位過來人的心裡話。陳奶奶:74歲我有三個兄弟姐妹,我是最小的,都說最小最得寵,我也確實是這樣,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當把我當寶,從小他們吃苦最多,卻一點都不捨得我吃苦,反而是我父母,覺得應該一視同仁,大的怎麼樣,小的也應該怎麼樣。所以,當我母親讓我上山砍柴的時候,大哥總會過來幫我做好一切,讓我安心在山上看看書,說我這雙手是用來摸書本的,不是用來幹活的。
  • 為什麼父母過世了,兄弟姐妹就不來往了
    很懷念小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快樂,兄弟姐姐樂融融。可是現在年紀大了,兄弟姐妹也都各自有家庭了,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會聚在一起,但是感情還是不錯,因為父母在老家,所以不管多麼忙碌都會抽時間聚在一起。但村裡最熱鬧的二叔公家,如今卻再也沒人住了,說起來也很唏噓。
  •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很少來往了?
    自從母親三年前去世之後,我們兄弟姐妹之間再沒有一次一起相聚過。突然見到這個問題,才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母親去世後,大家一般都是有事才相互走動了。也就很少有大家一起相聚的機會了。雖然大家都還相互惦記,但卻很少見面了。我想,沒有事就不再走動見面是有客觀存在的原因的。兄弟姐妹每個人都成立了家庭,接納了新的家庭成員,形成了每個小家庭的相對獨立的環境。
  • 在農村,父母去世之後兄弟姐妹之間就很少來往,這是為何?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很多人家都有這種情況,就是父母在世時,兄弟姐妹之間感情還不錯,走的也比較熱乎,一旦父母兩人都不在人世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也慢慢淡了,甚至還不及朋友之間走動的熱乎,很少來往,這是什麼原因呢?
  • 兄弟姐妹是父母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隨著年齡增長,父母相繼離世,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兄弟姐妹是父母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這句話的內涵。假如沒有兄弟姐妹相互陪伴。有了兄弟姐妹相伴,一生幸福滿滿,快樂相伴;有了兄弟姐妹做支持和後盾,我們的人生就有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底氣。猶如陶淵明所說「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