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加了你微信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看你朋友圈。所以,朋友圈的內容質量,決定了你這個微信帳號的層次,也決定了你在別人生心目中的形象。
1.少吐槽,少抱怨
雖然適當的吐槽有益身心健康。但吐槽最好不要滿世界抱怨,最好還是跟一兩個親密的朋友聊聊,而不是公開發在朋友圈。
有些人喜歡在朋友圈上發一些負能量的狀態,比如「今天真鬱悶」「辦公室同事太讓我生氣了」「今天又遇見倒黴事兒」「這工作真不想幹了」,等等,總之就是同事也不友善、工作也無意義、收入也不滿意。
這樣的狀態,即使屏蔽了領導和同事,經常看到這類內容的人,肯定會把你判定為一個小肚雞腸且毫無抗壓能力的懦夫。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候,生活中的各種艱難你沒辦法跟別人說,想發個朋友圈宣洩出來。其實,你覺得即將要壓垮你人生的困難,在別人看來可能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畢竟這個世界,哪有什麼感同身受。只能自己在心裡千迴百轉,默默消化。
2.儘量輕輕點個讚
點讚雖煩,卻真不能少。不少人現在對微信上點讚這種「社交行為」嗤之以鼻,覺得微信朋友圈點讚之風盛行,成了一種交流「快餐」、一種廉價的讚美。
這種想法不無道理,如果能手動點讚或者留下一兩句溫情的話效果固然好,但在社交信息爆炸的今天,這樣做的時間成本可是不小。尤其是有些人「曬」上癮,一天好幾十個狀態,你怎麼奉陪得起?
點讚固然簡單,卻也代表了一種關注,表明了一種讚賞,意蘊還挺豐富。你可以換位思考一下,當你自己發出一個狀態,是不是也特別緊張地期待大家的關注和反響?幻想是誰第一個給你點讚,第一個給你評論?
這充分說明點讚並不簡單。如果你的領導,同事或是親友,同學要是在朋友圈發了什麼大事喜事,比如結婚、生子、晉升,有時間還是儘量輕輕的去點個讚吧。
有些玻璃心的人對點讚這種事太過敏感,見自已的朋友微信裡給別人點讚卻不給自已點讚,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失落感覺,其實大可不必去糾結,放平常心,朋友圈只不過是個「圈」,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認真你就輸了。
3.回復一個笑臉也好
如果你發表了一個狀態,對於這些給你點讚或留言的人,千萬不能怠慢,你愛搭不理,人家自然感覺受了冷落,好似「一腔熱血噴出來,比一堆牛糞涼得更快」,誰能受得了這委屈,明明熱乎的關係眼看就要變冷。
如果你的人緣好到爆,隨便發條狀態都有百十條點讚留言,實在沒時間陪大家刷屏聊天,那就統一給大家一個回復,「統一回復,感謝關心」之類的,也算有個交代。如果留言沒那麼多,還是儘量抽點時間,單獨給別人一個回復,哪怕只回復一個笑臉、一個大拇指,也都是一種你來我往,是對別人熱情關心的回應和尊重。
4.將關心延伸到現實
從朋友圈延伸到現實的關心人們在朋友圈中展示的情緒,通常都是相對濃烈的,一般性的事情犯不上拿到朋友圈裡去說。發美食,那肯定是趕上了饕餮盛宴,半夜偷偷啃個饅頭沒幾個人願意發。發喜事,那肯定是從內心感到自豪,今早順利上了地鐵之類沒幾個人願意發。發牢騷,應該是事情確實鬧心,或者是碰上難事了。朋友圈雖然是個虛擬空間,但在形形色色的狀態背後,人卻是實實在在的,有生動的喜怒哀樂。
朋友圈就像一個窗口,人的情緒時不時從裡面飄散出來。有些人很注意從朋友圈中捕捉別人的情緒,適時地送上自己的祝賀、安慰、關心、認同或者是幫助,這會大大加深你們之間的感情。
5.不要總問「在嗎」
現在很多人都患上了 :「在嗎?」恐懼症
每當看見微信裡說「在嗎」,總有一股怒火從胸中一躍而起。「有事說事,在嗎到底幾個意思!」這種莫名的反感讓自己都感到驚詫。這是咋回事呢?
感覺對方一句「在嗎」之後,總會有不太好處理的問題。明明有事,卻又遮遮掩掩,讓人看不清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拿不準這茬到底是能接不能接,這種態度很不坦率、誠懇。有事不直說,感情你還跟我玩「黑暗森林」,整「猜疑鏈」,我看了能舒服嗎?我敢搭話嗎?
所以啊,微信上交流,更應該開門見山地把事情講清楚,說明白,萬一人家在忙,那就等著別人有空再回復;萬一人家難辦遲疑,給點時間認真考慮、權衡那也是應該的;萬一人家看了你的事根本不想接招,是不是也可以裝作是一場意外,就此翻篇,相忘於江湖。
有事就直接說吧,我一直都在。
本文參考《秘書工作手記(辦公室老江湖的職場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