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社交啟示錄:如何美化自己的朋友圈?

2020-09-25 為己書院

陌生人加了你微信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看你朋友圈。所以,朋友圈的內容質量,決定了你這個微信帳號的層次,也決定了你在別人生心目中的形象。



1.少吐槽,少抱怨


雖然適當的吐槽有益身心健康。但吐槽最好不要滿世界抱怨,最好還是跟一兩個親密的朋友聊聊,而不是公開發在朋友圈。


有些人喜歡在朋友圈上發一些負能量的狀態,比如「今天真鬱悶」「辦公室同事太讓我生氣了」「今天又遇見倒黴事兒」「這工作真不想幹了」,等等,總之就是同事也不友善、工作也無意義、收入也不滿意。


這樣的狀態,即使屏蔽了領導和同事,經常看到這類內容的人,肯定會把你判定為一個小肚雞腸且毫無抗壓能力的懦夫。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候,生活中的各種艱難你沒辦法跟別人說,想發個朋友圈宣洩出來。其實,你覺得即將要壓垮你人生的困難,在別人看來可能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畢竟這個世界,哪有什麼感同身受。只能自己在心裡千迴百轉,默默消化。



2.儘量輕輕點個讚


點讚雖煩,卻真不能少。不少人現在對微信上點讚這種「社交行為」嗤之以鼻,覺得微信朋友圈點讚之風盛行,成了一種交流「快餐」、一種廉價的讚美。


這種想法不無道理,如果能手動點讚或者留下一兩句溫情的話效果固然好,但在社交信息爆炸的今天,這樣做的時間成本可是不小。尤其是有些人「曬」上癮,一天好幾十個狀態,你怎麼奉陪得起?


點讚固然簡單,卻也代表了一種關注,表明了一種讚賞,意蘊還挺豐富。你可以換位思考一下,當你自己發出一個狀態,是不是也特別緊張地期待大家的關注和反響?幻想是誰第一個給你點讚,第一個給你評論?


這充分說明點讚並不簡單。如果你的領導,同事或是親友,同學要是在朋友圈發了什麼大事喜事,比如結婚、生子、晉升,有時間還是儘量輕輕的去點個讚吧。


有些玻璃心的人對點讚這種事太過敏感,見自已的朋友微信裡給別人點讚卻不給自已點讚,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失落感覺,其實大可不必去糾結,放平常心,朋友圈只不過是個「圈」,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認真你就輸了。



3.回復一個笑臉也好


如果你發表了一個狀態,對於這些給你點讚或留言的人,千萬不能怠慢,你愛搭不理,人家自然感覺受了冷落,好似「一腔熱血噴出來,比一堆牛糞涼得更快」,誰能受得了這委屈,明明熱乎的關係眼看就要變冷。


如果你的人緣好到爆,隨便發條狀態都有百十條點讚留言,實在沒時間陪大家刷屏聊天,那就統一給大家一個回復,「統一回復,感謝關心」之類的,也算有個交代。如果留言沒那麼多,還是儘量抽點時間,單獨給別人一個回復,哪怕只回復一個笑臉、一個大拇指,也都是一種你來我往,是對別人熱情關心的回應和尊重。



4.將關心延伸到現實


從朋友圈延伸到現實的關心人們在朋友圈中展示的情緒,通常都是相對濃烈的,一般性的事情犯不上拿到朋友圈裡去說。發美食,那肯定是趕上了饕餮盛宴,半夜偷偷啃個饅頭沒幾個人願意發。發喜事,那肯定是從內心感到自豪,今早順利上了地鐵之類沒幾個人願意發。發牢騷,應該是事情確實鬧心,或者是碰上難事了。朋友圈雖然是個虛擬空間,但在形形色色的狀態背後,人卻是實實在在的,有生動的喜怒哀樂。


朋友圈就像一個窗口,人的情緒時不時從裡面飄散出來。有些人很注意從朋友圈中捕捉別人的情緒,適時地送上自己的祝賀、安慰、關心、認同或者是幫助,這會大大加深你們之間的感情。




5.不要總問「在嗎」


現在很多人都患上了 :「在嗎?」恐懼症


每當看見微信裡說「在嗎」,總有一股怒火從胸中一躍而起。「有事說事,在嗎到底幾個意思!」這種莫名的反感讓自己都感到驚詫。這是咋回事呢?



感覺對方一句「在嗎」之後,總會有不太好處理的問題。明明有事,卻又遮遮掩掩,讓人看不清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拿不準這茬到底是能接不能接,這種態度很不坦率、誠懇。有事不直說,感情你還跟我玩「黑暗森林」,整「猜疑鏈」,我看了能舒服嗎?我敢搭話嗎?


所以啊,微信上交流,更應該開門見山地把事情講清楚,說明白,萬一人家在忙,那就等著別人有空再回復;萬一人家難辦遲疑,給點時間認真考慮、權衡那也是應該的;萬一人家看了你的事根本不想接招,是不是也可以裝作是一場意外,就此翻篇,相忘於江湖。


有事就直接說吧,我一直都在。


本文參考《秘書工作手記(辦公室老江湖的職場心法)》

相關焦點

  • 陌生人社交「Soul」如何逃過微信的收割?
    陌生人社交在最初面向市場的時候,不少人擔心花費大量心血吸引過來的用戶,最後都會下沉到微信埠。歷經幾年市場磨礪之後,陌生人社交反而愈演愈烈,社交頭部玩家——微信也成為了陌生人社交大軍中的一員。微信之外,別有洞天。那麼如何能繞過微信,闖下這番天地呢?作為Soul剛滿一年的用戶,我會以soul的體驗為例,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分析陌生人社交如何能逃過微信的收割?
  • 讀心術:微信朋友圈的背後體現了怎樣的社交心理學?
    微信朋友圈的背後,其實也暗含著社交心理學。下面,我先給大家分享兩個故事:我有兩個女同事,兩人都非常優秀,在領導心中都有較高的認可度。在這裡我就稱他們為小A和小B吧。平時在工作中極力愛表現自己,工作中的目的性和利益性也很強,喜歡搶功勞、拍馬屁。也做過一些損害他人利益的事,在公司裡口碑很差,大家私底下經常說她,「人品太差」。可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她的微信朋友圈又是另外一道風景:經常轉發一些「善良大度人,才可以獲得幸福」或者是清新的小美文的文章。
  • 如何通過發朋友圈,吸引喜歡的女生?
    我們經常說:追女生不是追,而是要吸引女生,那在網絡上,如何展示自己,去吸引女生呢?那麼,如何打造一個有吸引力的朋友圈,這才是一個關鍵的問題!3,頭像最好是需要經過美化處理。發工作聚餐類的朋友圈,可以讓女生大概知道你的社交圈,也能進一步了解你的情況。
  • 心理學:人到中年,層次高的女人,在漸漸遠離微信朋友
    微信朋友圈構建虛擬的自我微信朋友圈本是一個社交平臺,能夠展示生活分享生活的地方,但漸漸的微信朋友圈變了味很多人或許會說這樣的女人太極端也不太現實,但事實上她就是很多執著於微信朋友圈,千千萬萬女人的一個縮影。很多女人把微信朋友圈當作一個構建自我的場所,但卻是經過放大和美化的自我,在朋友圈裡苦心經營自我的角色,放下手機,往往很多人什麼都沒有。
  • 她為什麼逃離微信朋友圈?
    她不厭其煩地解釋,她覺得自己應該去過更真實的生活……後來覺得理解自己的人無須解釋,後來索性不解釋了。也難怪,時代發展至此,人人都在降低社交成本,這個社交成本主要就是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人際交往逐漸趨向於虛擬化,打個電話就可以免於跑一趟,發個微信的成本幾乎為零。事物總是具有多面性,網際網路普及之後,我們的物理空間距離突然變小了,地球成了村。
  • 不要從微信了解一個人
    現在可倒好,本來是自己看心情的事情,被強行灌輸了一大堆道理,還被人扣帽子,我的微信自己不能做主,還要告訴你要運用這些道理去看待別人。你是不是管的有點多?通過微信,你可以初步認知這個人。微信頭像的選用,翻翻朋友圈,你能判斷這個人喜好概況,平日的風格怎樣,大概了解這個人的一些日常,找到一些共同的話題。
  • 明白「朋友圈定律」後,才懂得如何社交
    「朋友圈定律」來源於社會學裡很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也叫150定律——人類智力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朋友圈的人數是朋友圈雖小,只要乾淨就好。01有自己「乾淨」的朋友圈,並在其中怡然自得。不必每天相約,更不必每天在同一個朋友圈相處,只需想起時,嘴角浮起淡淡的微笑,便足矣。03不是自己的朋友圈,不必強行融入。
  • 默默消化自己的情緒,關閉微信朋友圈,是成年人最後的體面
    微信是每個人手機必備的聊天軟體,你可以離開電視、離開電腦,但是你離不開手機裡的微信,每天不刷一刷朋友圈,你會感覺生活少了什麼。這讓我想起了QQ,QQ作為80後小時候的聊天工具,風靡程度曾超過微信。黃鑽、藍鑽、綠鑽,QQ空間、QQ遊戲、QQ寵物等,誰敢說自己沒有給QQ充過幣。
  • 男人不喜歡發朋友圈,多半是這樣的性格,女人別隨便招惹
    朋友圈,可以說是一個人心情的晴雨表,也可以從中了解到發朋友圈的人的性格特質。往往加一個新的微信好友,很多時候都是迫不及待的去看他的朋友圈,就是想通朋友圈,從側面對這個人性格愛好進一步了解。但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些男人根本不發朋友圈,甚至連微信都不用。這樣的男人,在現在網絡社交盛行的年代也算是另類了,其實發不發朋友圈是人家的自由,別人也無權幹涉。
  • 我不發朋友圈,但我真的不可怕……
    前段時間,青君在逛某視頻網站時,看到一個這樣的視頻「心理學家:請遠離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視頻內容大體上就是通過「不發朋友圈」這件事斷定某人是否具有「危險人格」。可是不發朋友圈怎麼就成了社交危險人物呢?
  • 為什麼在其他社交軟體聊的嗨,加了微信就冷淡?
    有句土味情話叫「探探是夜店,而微信是家」。在從別的社交軟體加女生微信的時候常常會用到。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加了微信之後,並沒有「到家」的感覺...反而發現這個「家」非常冷清:雙方互相躺在對方列表裡,好似在充人數一樣。亦或者一方自嗨似的聊天,另一方敷衍的回覆著。
  • 為什麼在其他社交軟體聊得嗨,加了微信就冷淡?
    有句土味情話叫「蜜糖圈是夜店,而微信是家」。在從別的社交軟體加女生微信的時候常常會用到。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加了微信之後,並沒有「到家」的感覺...反而發現這個「家」非常冷清:雙方互相躺在對方列表裡,好似在充人數一樣。亦或者一方自嗨似的聊天,另一方敷衍地回復著。
  • 擴大社交圈之前,先把微信好友刪到這個數字
    1關於「如何擴大社交圈」這個問題,我一直有一個觀點是,不管處在什麼樣的城市,做什麼工作,自身條件如何的女生,幾乎都覺得自己的社交圈小,朋友不夠多。但事實上,社交圈到底要有多少人,才能算「大」?你現在打開微信或者電話簿,看一下最近一個月,你和多少人產生了有實際意義的聯繫——群發,簡單粗暴的工作交接,求砍價求投票這些不算。我數了一下我自己,57個人。
  • 如何提升社交質量,讓朋友圈助你乘風破浪
    作者:智造斜槓老炮大家好,歡迎繼續關注低質量社交的下篇「如何提升社交質量,讓朋友圈助你乘風破浪」。上期我們聊了關於低質量的社交正在讓你變的平庸,這期我們就聊聊「如何提升社交質量」。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成為正直的人,被人認可,受人尊敬,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生活幸福美滿。
  • 在微信上如何追求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女神?
    今天給大家聊聊微信的朋友圈,就在前幾天,微信來了一個自動的更新,就是微信朋友圈可以直接的發布視屏(以前是在別的app上拍好,再轉發過來),朋友圈對於我們喜歡或者說擅長泡妞的兄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理解其對於泡妞重要的意義。
  • 女人早晚會懂:你的微信朋友圈,決定了你的層次
    意思是和優秀的人交往自己也會跟隨著越來優秀,和低劣消極的人在一起,自己慢慢也越發墮落而不自知。環境對一個人成長之中的影響不言而喻,在微信朋友圈之中,看你交往的是什麼朋友,也就大致知道自己的層次了。在人生的圈子裡,微信的朋友圈可以說佔據你絕大部分。
  • 微信小程序分享朋友圈的入口在哪裡?
    近日,「微信小程序分享到朋友圈」話題在行業內傳瘋了。從小程序推出之日就有許多商家詢問:「微信小程序什麼時候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苦等三年之後,這個功能終於開放。那麼,微信小程序分享到朋友圈的入口在哪裡?一、小程序朋友圈安卓先行內測,ios後續迭代安卓版微信用戶點擊右上角分享,已經可以看到「分享至朋友圈」明確顯示,暫時不可點擊。ios 版微信暫時還未迭代此功能,雖然安卓版微信目前不可點擊,意味著「分享至朋友圈」功能上線時日漸近。微信官方明確表示:「發送給朋友」分享入口必須存在,不能單獨留「分享至朋友圈」入口。
  • 不要讓自己的朋友圈空空如也
    微信中除了線下的朋友,還有一些線上的朋友,大家從未謀面,平時的社交行為主要就是看對方的朋友圈,點讚和評論。因為對方朋友圈空無一物,所以可以預料在後續的時間內,很難產生任何實質性的連結,因此刪除。還有一些線上朋友,很少發微信朋友圈信息,同時還設置了「三天可見」,這樣的朋友圈也是「空空如也」。
  • 微信上從來不不發朋友圈的女人,不是低調,真相是因為這個
    有的人發朋友圈是記錄生活點滴,有的人是當作寫日記,有的人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還有的人是為了炫耀自己,不同的人發朋友圈目的不同,當然,發朋友圈並不能證明什麼,不發朋友圈也不能證明什麼。有些女人從來不發朋友圈,她們到底是怎麼想的?第一,為生活忙碌,為現實奔波,沒時間發。
  • 成年人社交潛規則:不要一見面就急著加微信
    對於不隨便添加微信的人來說,微信只是一種交流的工具。現代人越來越懶得社交,因為過多無用的社交只會消耗時間和精力。因為微信朋友,未必是可以走進心裡的人。有人說,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也順便把與無聊有關的偉大一併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