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你爸爸媽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看到這些話你們是不是也是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一部分大人動不動對小孩子說的一些話,本以為都2020年,不會再聽到,沒想到還是我太天真了。
一則上百萬的熱度新聞,撕開了無數人童年傷痕
這幾天小編看到一則新聞:有鄰居逗小女孩「你爸爸媽媽只愛弟弟,你弟弟有小雞雞,不要你了。」結果,小女孩拿剪刀剪掉了1歲弟弟的生殖器。媽媽一氣之下動手打小女孩,卻不想沒掌握好分寸打死了女孩,媽媽崩潰內疚自己的行為,最後服毒自殺。
一個幸福的家庭,卻因旁人的無底線玩笑,導致兩死一傷的家庭悲劇。
這樣沒分寸的「逗孩子」的新聞還有很多很多:
一位女性懷了二胎,親戚來家裡做客,恐嚇她家大孩子說:「你媽現在生了小寶寶,就不會愛你了,要把你送給我」。誰曾想,這位小朋友幾天後離家出走,一家人嚇壞了,最終尋求警察幫助才找到孩子,一家人抱怨孩子不懂事,其實罪魁禍首是親戚,不是孩子!
爺爺看著孫子「小雞雞」,常常彈一彈,殊不知導致男童生殖器發炎,一度無法正常生活,哎!
孩子在吃飯時,大人不停地逗孩子玩,結果導致食物吸入氣管,差點導致孩子窒息。
媽媽帶孩子去商場,面對孩子的哭鬧,恐嚇說「你再鬧,我走了」,媽媽躲在角落裡待了10分鐘,再出來卻找不到孩子,查看監控才知,孩子被一個陌生人帶走,至今都杳無音信,後悔不已。
這樣動不動和孩子開玩笑,很多家長習以為常,似乎早已成為大人和孩子之間交流的方式。很多時候,大人們會說「開個玩笑有什麼,小孩子不能逗一下嗎?」答案是:不能。
你成天不掌握分寸,和小孩子說「你爸媽不要你了.......」就像大人跟你說「你老婆出軌了,和別人開房了.......」性質是一樣的,這樣沒分寸的「玩笑」,也許說的人沒意識到,很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會給孩子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無分寸的「逗笑」請喊停,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1)孩子沒有安全感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的全部,無論任何事情發生,父母都會無條件地愛他,陪著他的。如果你的一句「你爸媽不要你了」,真的會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心靈陰影。
孩子年齡小,還分辨不出是不是「逗笑」,會讓他覺得自己無依無靠,害怕父母不愛他,這種安全感缺失,會讓他生活在恐懼中。
2)孩子難信任他人
大人隨心所欲地欺騙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大人說的話不可信,時間久了,就不再信任大人的話,對大人失去信任感,也會慢慢學會撒謊。
比如很多大人常常騙孩子說「不辣,來嘗嘗吧!」孩子出於對大人的信任,就張嘴嘗了一口,結果辣的眼淚都出來了,大人得逞地哈哈大笑,那一刻,孩子會覺得大人壞透了。
3)孩子學會配合玩笑
孩子不配合大人的「逗笑」,常常被批評為「開不起玩笑」時間久了,有些孩子會學會看大人的臉色,配合大人開各種玩笑,只為了得到父母的「稱讚」。
4)孩子出現性格扭曲
大人們的「逗笑」,會讓孩子產生各種情緒,比如:恐懼、憤怒、不安、傷心等。這類玩笑開多了,孩子會產生強大的逆反心理,變得排斥與人溝通和相處,性格扭曲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更令人揪心的是,還有一些逗孩子的方式,很多大人還在進行,比孩子還不懂事
隨便給孩子餵東西
給孩子餵酒,騙孩子酒是甜的;給孩子吃大蒜,騙孩子說大蒜特別好吃;給孩子吃檸檬,騙孩子檸檬特別好吃.......看到孩子被嗆到、被辣到、被酸到等,就特別開心。
拿東西逗孩子又不給
家裡來客人或親戚們聚一起,總是喜歡拿零食或玩具逗孩子,等孩子伸手要拿時,大人們又不給孩子,一個勁笑孩子饞、傻........
問孩子「喜歡爸爸還是媽媽」
這樣的問題,就像「你媽和老婆掉水裡,你先救誰」一樣白痴,無論怎麼回答,顯然都是錯誤的。回答媽媽或爸爸,另一方都會覺得傷心,覺得孩子沒良心不喜歡自己;答兩個都喜歡,會被認為孩子太過狡猾了。
恐嚇孩子「不聽話,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
很多時候,大人總喜歡用恐嚇來代替耐心地教育,說「不聽話,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搞得孩子特別害怕警察。其實這樣是錯誤的,應該告訴孩子警察是保護我們的,有事可以報警尋求幫助。
撒謊來敷衍孩子
「你這次考試考雙百,媽媽就給你買玩具」「你今天早點睡覺,周末爸爸媽媽帶你去遊樂園」大人們隨口一句,壓根就沒有打算兌現,等孩子發現自己努力了,也不能實現當初的諾言,就會更加生氣,不再去努力,不信任大人。
值得慶幸的是,新一代的80後90後父母意識到了無分寸「逗笑」孩子的殺傷力,時刻提醒自己當初承受的傷害已經夠了,不能再傷害下一代。
寄語:孩子弱小、好欺負,不要再「中國式逗孩子」了,他們更需要大人平等地對待,尊重他們的感受。
【今日討論話題】你最討厭哪種逗孩子的行為?你能容忍別人逗自己家孩子嗎?遇到這類情況,你會如何應對呢?歡迎留言交流!
ps: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