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會聽過這樣一句話:「錢都是賺出來的,不是存出來的」。
這句話想必很多人仔細去分析的時候會覺得十分在理,畢竟現在社會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並且賺的錢始終是跟不上花錢的地方,花錢的速度,所以賺錢就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存錢。
但是對於中年人來說,當到了一定的年紀,到了一定的生活之後,不僅需要維持生活的質量,也是需要為自己的未來,為自己以後的考慮,所以存錢就是成為了很多人未雨綢繆的事情。
當然,你的存款也決定了你應對生活的應急情況時候的底氣,不至於在面對一些突然狀況的時候去求人借錢,若是有幾個真心朋友可能還能夠借到錢,並且解決難題,但若是沒有的話,很可能導致自己難以應對,到時候越來越難,所以有存款還是很有必要的。
可是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在如今的社會中,沒有必要過於的把錢存到銀行,因為未來會貶值,最好的方式還是需要在如今把有限的錢去拿來投資,或者是用來賺更多的錢,才能夠錢生錢。
那麼到底是存錢還是不存錢呢?其實到了五十歲後的差距真的很大
50歲是年過半百的階段了,在這個年紀無論是一個人的身體狀況,還是工作能力都是在走下坡路了,而且最主要的是這個年紀的人往往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那麼賺錢自然會越來越難。
隔壁鄰居有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屬於那種有存款的,而他在五十歲之後的生活是很幸福的,雖然沒有退休金,但是他卻有著自己的存款。
年輕的時候他很拼,靠著自己的努力開大車,賺了不少的錢,而且也給孩子買了房子,中年之後他就偏向於穩定了,在孩子成家之後他就開始穩定的生活,自己開開計程車,也能夠照顧生活。
孩子長大成家後的他也接受了孩子每個月給到的錢,那時候門口的老人經常說他不懂得孩子的辛苦,還花孩子的錢,不怕孩子不給他養老之類的話,可是他卻笑笑說:
孩子他們還小,還那麼年輕,賺錢慢慢賺,咱們就不一樣了,年紀大了,孩子給錢就花,自己賺的就存著等以後養老。
可是當到了五十歲之後的他也確實過得很舒服,雖然不知道有多少存款,但是他卻不用擔心自己沒錢花,平常也不給子女要錢,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沒事的時候還會報個老年團一起去旅遊,生活也是很開心,平常也不會麻煩孩子,也不會跟孩子們因為金錢的事情產生矛盾。
其實從這位老人的生活中不難看出,早年的存款讓他在年老之後,開始享受生活,也更加的能夠去減輕孩子們的負擔,自己去好好的生活,去享受幸福。
另外一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雖然沒有太過於的心酸,但是多多少少也沒有那麼的放鬆。
李大爺在中年之後的生活中也是比較的為孩子考慮,不會收孩子的補貼,大多數的時候也會把自己存款拿出來為孩子考慮,所以漸漸的自己沒有了存款,雖然總是想著等老了以後有孩子養老,不會擔心,可是當他老了之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在進入五十多歲的年紀之後,身體漸漸不行了,而且沒有太多的存款,所以大多數的時候還是一個人簡簡單單點,沒有太多的貧困,但是也沒有太多的富裕。
當然,對於李大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一些錢的時候,也依舊難以開口,不太想去找孩子們張口要,所以生活中難免不太好,自己想要花錢買的東西也不太好張口去找孩子們要,畢竟也是不想給孩子們增添負擔。
其實無論是老年人,還是中年人,都是需要在生活中去養成存錢的習慣,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在需要的時候不會過於的窘迫,能夠及時的去應對一切。
而存款在年紀大了之後更加的重要,更能夠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