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三十而立」,就是說三十歲的男人應該成家立室,有所成就了。
然而你見過35歲還被親媽打屁股的嗎?
我和老張結婚十年,親眼看見老張被婆婆打了。
事情是這樣的,老張和婆婆發生了口舌,倆人互不相讓,結果老張出手打了婆婆一個巴掌,婆婆轉身拿出一把掃刷衝過來要打老張。在廚房燒菜的公公聽到動靜衝出來一把將老張按在沙發上。婆婆趁機狠狠地打了老張幾下。
我的心忽的抽了一下,挺疼的。
老張被公公放開以後坐在沙發上紅了眼眶。他說雖然我長大了,但這種被打的情景和難過的心情和小時候一模一樣。
老張35歲了,卻被媽媽打了;此時的老張看起來像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童。
從婆婆平時的言行,對待公公和老張的態度以及語氣,不難推斷,婆婆平常做主慣了,不僅說話大聲,而且語氣尖酸,內容大多也是負面的。
舉個例子:平常婆婆都捨不得老張洗碗,偶爾老張洗碗後婆婆不是表揚而是多方面的找茬,說碗放得亂七八糟,下次不要他洗了!但如果婆婆累了,洗碗的時候就會一直叨叨,說老張一天到晚懶得要死,什麼也不做!
導致老張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所以從小到大忍也忍了,反抗也反抗了,但是自己還小,每次都被父母壓下去,並沒有什麼用。
白天的那個巴掌只不過是從小到大一直想反抗卻沒有成功的報復。
孩子報復父母,聽起來很可笑吧,但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報復的時候你會得到一種快感,刻意傷害對方從而減輕自己的痛苦。
很久之前,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孩子,不小心把狗鏈弄丟了,他父親勃然大怒,打了他一個耳光,而且把他罵得狗血淋頭。生理上的痕跡當天就消失了,但心理的創傷卻不會這麼快痊癒。他希望父親原諒他,但父親並沒有,他很難過。
多年之後,他又想起了這件事,而且重新感受到被父親打罵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再一次感到心碎。
受到打罵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孩子遭到打罵時看見父母的語言是惡毒的,身形是顫抖的,孩子完全懵了,有時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被父母打罵。腦海中只剩下害怕。
害怕情緒會造成大腦發育遲緩,父母打罵的刺激時不時會出現在孩子潛意識裡,長大後也會變成一個暴力的人。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提到:懲罰性的威脅可能會暫時奏效,但孩子從中學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長發火,或者捨棄自己的想法而不得不服從。最重要的是,孩子從家長的言行當中學會了暴力。
父母對孩子心理上的傷害比身理上的更難治癒,外傷會結疤消腫痊癒,但心理上的傷痛會一直埋在潛意識的最深處。
你希望你的孩子長大後變成另一個你,打罵自己的小孩嗎?
情感公眾號大V李愛玲在自己的文章裡提到過,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打罵的情形,長大後的她很不自信,覺得自己沒人愛,害怕被質疑。後來她學習了心理學,慢慢地原諒了父母,開始接納自己,現在老公孩子很支持她的事業,生活很幸福。
其實老一輩的父母沒有這些心理學知識,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比較粗暴,但是他們只是方法不行,打罵孩子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對錯,只是覺得別人都是這樣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但我們這輩人不一樣,基本上都受過高等教育,一部分人還是心理學專業的,所以,我們是有能力自愈的。
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引導父母,原諒父母,擁抱自己,解放自己,做自己。
很多人小時候受過父母打罵,心理上會扭曲,覺得自己是錯的,才招來打罵,因為父母就是這麼告訴你的。但從今天開始,告訴自己「我沒有錯」。
但是不要做過激行為,心理上也不要矯枉過正。
心理上保持謙卑,做事情保持自信。大膽去做,我們已經長大,父母不會再打罵,即使做錯了事,自己承擔就好。勇敢的出發吧!
小時候總是會有來自父母的言語打壓,覺得自己太糟了。但是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點和缺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要進步就去優化自己,哪裡不足補哪裡。比如人人都需要學點心理學知識,負面情緒襲來的時候不至於馬上被打倒。再比如,我是做事很拖延的人,就去學習如何克服焦慮和拖延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總不會錯的。
小時候的傷痛已經過去了,不需要再自責,如果真的扛不住,就蹲下來,抱抱自己,大哭一場,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總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當年的悲傷,接納自己,愛自己和家人。
我們已經長大,有經濟基礎,有朋友,還怕什麼呢?有的是辦法。
①可以搬出去住,遠離曾經帶給我們傷痛的父母。②可以和好朋友傾訴,自己的悲傷,朋友的安慰是很好的解藥。③可以擁有詩和遠方,培養自己的小愛好。喜歡旅遊的就去遠方走走,喜歡插花養小動物的,自己逗貓遛狗,養養綠植花卉。④健身塑形,流汗解壓等等。你喜歡什麼?放手去做吧。
我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絕望的小孩,希望要自己給。不幸的人一輩子在治癒童年,幸福的人被童年治癒。希望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早日走出陰影,沐浴陽光。
我是茹嫻,在愛情裡吃過虧,現在過得很幸福。歡迎來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