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打算送兒子去拍攝,人家已經叫了計程車,這單生意沒搶到。小區裡很安靜,陽光雖然出來了,大多數人還在休息,今天是周末。
看到垃圾箱忽地想起那個每天打招呼的拾荒老太,昨天聽說他走了,只是幾日不見,怎麼就走了?不僅浮現許多往事。
老太,今年77歲,自有這個小區就認識她,但始終不知名姓,偶爾與她聊聊,十分識大體,因為老太的緣故,我才開始尊重每個拾荒的人。老太瘦弱得看似經不得風雨,腰背彎曲,可以用瘦骨嶙峋來形容老太,雖然面已貼骨,不難看出老太年輕時絕對不醜。
每每看她推著小山似的拾荒車,會上前幫上一把,她會說:姑娘別看我瘦,我比你有勁。我會特意將舊報紙、包裝箱等可回收物品給她留著。記得一次媽媽家換大的電視,我和兒子一路將電視包裝箱抬回來給她,她十分感動,看到她似有話要講,就站著等她說。
老太拾了一輩子荒,給五個兒女一人攢了一套房,現在自己一個人每月花500元租了套小房住,小區有個大眼睛收拾衛生的人是她的小兒子。自己原來在街道上還包了四個大垃圾箱的衛生管理,每個垃圾箱給150元錢,她會用抹布將垃圾箱體擦拭乾淨。後來因為年齡的原因,公家不讓她幹了,她知道公家怕危險。老太說話帶著很重的山東口音。這是我們聊得最多的一次。
十幾年過去了,習慣早出晚歸看到老太,也習慣接受日益增多的拾荒者隊伍。小區裡有幾個老人加入了拾荒者隊伍,他們不是為了生計,我覺得裡面有價值的體現,也有年輕時物質匱乏反現。他們的子女是反對的,無法阻止,也看不住。他們與老太不可同比,老太眼神是沉著的,行動起來很專業,並且有完全的自我支配能力。而新手們眼神裡偶爾透著貪慾,會將垃圾掏的到處都是,沒有章法,意識偶有混沌,完全看不出原來的職業和現有家境如何。
據說,一周前的一個中午,老太正在疊放紙箱,忽有頭暈,下午便休息了,這是她十幾年來第一次休息,然後去了醫院,說是腦幹出血,然後老太便靜悄悄地走了,沒給任何人照顧她的機會。昨天下午,看到她的大眼睛兒子在收拾小區院裡衛生,便問候了一下。他說:那怎麼辦啊?活著的人還得繼續幹啊!
我覺得他比我活的明白,但老太才是最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