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拾荒的老太走了,我覺得她活的很明白!

2020-09-27 人去鞦韆閒掛月

早起,打算送兒子去拍攝,人家已經叫了計程車,這單生意沒搶到。小區裡很安靜,陽光雖然出來了,大多數人還在休息,今天是周末。

看到垃圾箱忽地想起那個每天打招呼的拾荒老太,昨天聽說他走了,只是幾日不見,怎麼就走了?不僅浮現許多往事。

老太,今年77歲,自有這個小區就認識她,但始終不知名姓,偶爾與她聊聊,十分識大體,因為老太的緣故,我才開始尊重每個拾荒的人。老太瘦弱得看似經不得風雨,腰背彎曲,可以用瘦骨嶙峋來形容老太,雖然面已貼骨,不難看出老太年輕時絕對不醜。

每每看她推著小山似的拾荒車,會上前幫上一把,她會說:姑娘別看我瘦,我比你有勁。我會特意將舊報紙、包裝箱等可回收物品給她留著。記得一次媽媽家換大的電視,我和兒子一路將電視包裝箱抬回來給她,她十分感動,看到她似有話要講,就站著等她說。

老太拾了一輩子荒,給五個兒女一人攢了一套房,現在自己一個人每月花500元租了套小房住,小區有個大眼睛收拾衛生的人是她的小兒子。自己原來在街道上還包了四個大垃圾箱的衛生管理,每個垃圾箱給150元錢,她會用抹布將垃圾箱體擦拭乾淨。後來因為年齡的原因,公家不讓她幹了,她知道公家怕危險。老太說話帶著很重的山東口音。這是我們聊得最多的一次。

十幾年過去了,習慣早出晚歸看到老太,也習慣接受日益增多的拾荒者隊伍。小區裡有幾個老人加入了拾荒者隊伍,他們不是為了生計,我覺得裡面有價值的體現,也有年輕時物質匱乏反現。他們的子女是反對的,無法阻止,也看不住。他們與老太不可同比,老太眼神是沉著的,行動起來很專業,並且有完全的自我支配能力。而新手們眼神裡偶爾透著貪慾,會將垃圾掏的到處都是,沒有章法,意識偶有混沌,完全看不出原來的職業和現有家境如何。

據說,一周前的一個中午,老太正在疊放紙箱,忽有頭暈,下午便休息了,這是她十幾年來第一次休息,然後去了醫院,說是腦幹出血,然後老太便靜悄悄地走了,沒給任何人照顧她的機會。昨天下午,看到她的大眼睛兒子在收拾小區院裡衛生,便問候了一下。他說:那怎麼辦啊?活著的人還得繼續幹啊!

我覺得他比我活的明白,但老太才是最明白的!

相關焦點

  • 宏大課堂評:終身未婚的拾荒媽媽,撫養30多棄兒,如今都不聯繫她
    但她覺得那些嬰兒比她更需要治療,所以她最終把自己的病一拖再拖。這些捐款和幫助對於她而言,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因為還有9名棄嬰和她一起生活。一個10口人的家,開銷不可謂不大。再加上現在拾荒也越來越難做了,但面對一切,她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 王老太60歲要退休了,她居然開始相親了
    王老太今年60歲了,準備退休了,其實她本來55歲就可以退休的,但她又不想退休之後遊手好閒,於是就又做了5年,60的時候才正式退休。王老太的老伴在他50歲的時候走了,她和老伴的感情很好,退休之後日子過的很慢
  • 婆婆在小區裡遛雞
    沒有吧, 我婆婆來我家就是喜歡遛小雞。 從戀愛到結婚我都沒有去過婆婆家,只是在老公的手機看過婆婆的照片。 公公去世得早,婆婆一直住在陝西一個很偏的小村。。 我兒子二歲半的時候, 我父母去幫我弟弟帶孩子。老公只好回老家把婆婆接到深圳,來幫忙接送孩子上下幼兒園;她帶來了很多的土特產同時,也帶來了兩隻活的母雞。
  • 66歲老太:在兒子和女兒家各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導語:66歲的林老太原本是和老伴住在一起,兩個人住在鄉下相依為命。那時的林老太認為晚年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的老伴,但沒有想到有一天老伴竟然不知不覺在睡夢中去了。老伴走了之後林老太很難過傷心,果然人命在天不在己,老伴說走就走。明明說好兩個人一起做伴,現在徒留下她一個人,多悲涼 。
  • 拾荒的老父親
    ,沒有文化也沒有工作的母親總愛趁著父親上班我們上學的那段時間出去拾荒——夏收秋收她去河灘地裡拾麥穗稻穗、拾人家忽略的玉米紅薯,秋冬季節她會沿著長長的運河大堰東西行走,撿拾那些掉落的楊柳枯枝……她還在靠近學校圍牆的河堰邊開墾了一小塊地,種上辣椒、豆角、番茄、四季青和韭菜大蔥,讓我們少肉的餐桌上總是青紅黃白、滿是豐盈。
  • 拾荒老人撿到自己30年前的清華錄取書,看到邊角一行小字,淚目
    最近拾荒老人在垃圾桶裡撿到了自己原來30年前拾荒老人是個高材生,還考上了名校,他高興的把錄取通知書拿去給父親看,父親非常的高興,但是他的母親卻沒什麼反應,王大志早就已經習慣了母親的冷酷無情,從小到大,母親對自己不是打就是罵,只有父親最疼他。
  • 十六年前,因家庭變故而不得不拾荒為生,女孩李思盈現狀如何
    失落地走在街上,一邊拼命地呼吸著從臨街的飯店裡飄出來的菜香味,一邊不住地咽著口水。「那時候,不用大魚大肉,只要家裡有一鍋白花花的大米飯,我和媽媽能夠飽飽吃上一頓,就感到很滿足了」。李思盈回憶那時候的情景說道。
  • 撿來的「兒女」過半成白眼狼,拾荒媽媽一生未嫁,到老卻這般下場
    拾荒媽媽張菲堅定地說。她也只是個普通的女子,不同的是,別的媽媽頂多撫養一個孩子,兩個孩子,她卻以一己之力撫養了30多個嬰兒。養母吳媽媽也是個普通女子,家境一般,每天靠著給別人做點布衣活維持生計,一點點將她養大,雖然日子過得清淡如水
  • 「男朋友」娶七十歲老太,看到老太的女兒們,我終於知道了原因
    「男朋友」娶七十歲老太,看到老太的女兒們,我終於知道了原因!不知道大家對於跨年齡的戀愛,有著什麼樣的看法,大家都常說,真正的愛情身高不是距離,年齡不是問題。「男朋友」娶七十歲老太,看到老太的女兒們,我終於知道了原因!_4_1.jpeg我記得中國有一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女大三抱金磚兒,最近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小夥,我的朋友小方,找了一個比自己大了50歲的大媽結了婚,大家都對他的做法感到非常的不認可,畢竟這位老太太已經到了不惑之年,而我這位朋友也不過20歲出頭而已,這樣的兩個人真的會得到幸福嗎?
  • 吳老太的幸福觀(散文:原創)
    吳老太今年八十又九,滿頭銀絲,但耳不聾,眼不花,牙齒也沒有一個下崗的。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都在農村,家境雖不是很好,但也不缺吃不缺穿,都很孝敬她。女兒考上師範,畢業後當了教師,嫁了個城裡人,女婿在單位大小還有個職務。
  • 張菲靠拾荒撫養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如今過半「兒女」成白眼狼
    拾荒媽媽張菲堅定地說。她也只是個普通的女子,不同的是,別的媽媽頂多撫養一個孩子,兩個孩子,她卻以一己之力撫養了30多個嬰兒。養母吳媽媽也是個普通女子,家境一般,每天靠著給別人做點布衣活維持生計,一點點將她養大,雖然日子過得清淡如水,但那卻是張菲最幸福的童年時光
  • 《喜喪》:85歲老太有6個子女卻無人照顧,牛棚裡老鼠藥結束餘生
    老五在外打工,長年不著家,後來媳婦跑了,丟下小道與林老太一起住在老宅裡。小妹住在鎮裡,每天起早貪黑烙餅維生,丈夫則守著門口那點小店。這樣的孩子也算有些出息的,為什麼林老太卻會用老鼠藥結束自己的生命?那不得不從她摔跤談起。
  • 回憶之:記憶中的「老太」(二)
    老太留給我的還有一個永遠伴隨我一生的的印記就是我的乳名,聽我媽媽說,當時生完我以後,我奶奶說,取個什麼名字呢?家裡最大的長輩就是我老太了,所以由我老太取名字,我老太說:「就叫月娥吧」所以我的乳名就叫月娥了。直到後來我大學要畢業了,我才從一個戲曲節目裡聽到了這個月娥,我才明白原來這個名字是取自一個戲曲裡面的。
  • 拾荒媽媽張菲,收養30多名棄兒,後來回報她的屈指可數
    年幼成孤兒,靠拾荒為生在網上紅極一時的&34;張菲是一位極為普通的女子,她的身世非常可憐。張菲有一個非常不幸的童年,在她尚還年幼時就被父母拋棄。正當她一人流落街頭餓得奄奄一息時時,一位農婦剛好路過看到饑寒交迫的張菲,頓生憐憫之心。農婦把她抱回家。
  • 「拾荒媽媽」終身未嫁,撫養30多名棄兒,孩子長大後卻不聯繫她
    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照顧,張菲最終選擇了終生不嫁並且靠拾荒和一些低保收入去撫養孩子們長大成人。三四十年過去了,這位拾荒媽媽已經將三十多名棄嬰撫養長大,但很多孩子們都各自有想法,也有不少選擇離開她更引人憤怒的是,不少的孩子在離開之後卻從不聯繫她,好像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似的。拾荒媽媽的善舉,給了孩子們溫暖的家在說起拾荒媽媽之前,我們可以先來想像一下她的這份拾荒的工作。
  • 70歲老太鬧離婚上熱搜:臨到老了,我得為自己活一回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話題,與離婚有關——70歲老太鬧離婚上熱搜:臨到老了,我得為自己活一回。最近,網上一個70歲的老婦人鬧離婚的視頻很火,點讚數已達130萬。事情被曝光的起因,是一個老大爺去一檔調解節目尋求幫助,說老伴整日給他冷臉看,讓他沒好日子過,還要和他離婚,他束手無策了,才來的節目組。
  • 75歲老太去世,與老太相處甚是愉快的40歲的兒媳卻被質疑不孝
    覺得我做得不對,當時你怎麼不來跟我說?現在臨到要送葬了,你再說,是顯你舅舅的威風?還是真的想為媽媽做主?」她一步一步地逼向娘舅。她老公卻突然大聲喝道:「你住口,怎麼跟舅舅說話的!」她冷笑一聲,看著她老公說道:「我跟媽媽親如母女,媽媽走了,我應該多嗑幾個頭。但是,在舅舅的這種要求下,我死都不會嗑這這個頭。
  • 「拾荒媽媽」再次感動網友,撫養的30多名棄兒,長大後卻忘記了她
    張菲,她是30多個孩子的養母。她終身未嫁,最後獨自拉扯大了30多名棄兒。因為張菲自己就是孤兒出身,是養母的出現給了她最初的溫暖,雖然這份溫暖只在她八歲那年就結束了,但她依然銘記於心。但在街上看到年幼的被拋棄的孩子時,她內心仍然被觸動了。這些孩子們沒有家,於是張菲決定自己給他們一個家。她沒有正式的工作,為了撫養幾十名棄兒,她整天撿垃圾,以四處拾荒為生。後來她的感人事跡被媒體報導後,很多人都大力為她和孩子們捐錢捐物,親切稱呼她「拾荒媽媽」。
  • 張老太今年60歲了,年輕時沒生娃,她後悔嗎?
    一、年少的快樂時光我小的時候在外婆家住過一段時間,外婆家在農村,那個小鄉村有山有水,環境很好,在我上下學的時候,經常會在路上看到她在菜地勞作,每次看到一片生機勃勃的農地,就會覺得生活很美好。在外婆家的小鄉村,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兒女在一起。外公很早就走了,外婆是跟舅舅一塊住。我一直覺得外婆是一個幸福的人,而且子女們都對外婆很孝順。
  • 疫情傳播者稱之「尹老太」,其行為稱之「溜達雞」是對其不尊重嗎
    此圖引自 健康時報客戶端  晚間,就有人私信我,要為「尹老太」「討回公道」!    私信的第一個意思是我「gongji一個老太太」,怪了,眾位可以點開我的主頁,看看有哪一篇是攻擊他人的文章?現在與「尹老太」相關聯的確診病例已高達27例,即使談論一些事關疫情的話題,如「尹老太」、「溜達雞」也是就事論事,這樣的評論、分析有錯嗎?  私信第二個意思是「都拍了照片,會傳給尹老太太的家人」。這個我不想說什麼,這是它的自由,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