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回復「授權」,索要白名單。
小木頭,媒體人,寫作者,歡迎關注微信公號小木頭の如是生活(ilove_xiaomutou),新浪微博「小木頭的美麗人生」;新書《最好的時光剛剛開始》。
快要過年了。
一提起回家,很多人就唉聲嘆氣連連搖頭。
仿佛回家見父母,除了溫馨的親情之外,更是無情的高壓。
好多事情我理解。
但好多事情,你也該跟自己講明白。
■ ■ ■
小C打算要買房子。
在選定之前,他已經看了很多樓盤,卻遲遲未定,因為一想到錢就揪心,難過,鬱悶。
小C從小好好學習,認真上進,從家鄉進入大城市,父母做小生意供他和哥哥讀書,他知道父母的辛苦,所以格外聽話。
本科時他有過一份很好的實習工作,父母說你應該讀研深造一下,於是他放下了實習複習考研;研究生畢業之前,他在考博和工作之間猶豫過,父母說你應該考公務員,穩定,於是他考了公務員,進了人人都羨慕的好系統。
他年輕,有能力,工作好,薪水高,在別人看來是黃金單身漢,他卻總是對自己不滿意,覺得被禁錮在體制裡,但又不敢跳出去,父母會失望;在跳出去之前,他連戀愛都懶得談,於是就一直單身。
工作幾年孑然一身的小C,在諾大的城市裡找不到一點安放心事的地方,於是決定買套房子。可是他的存款有點勉強,父母主動提出給他一些幫助,他一方面不得不接受——因為他自己的錢根本不夠;另一方面,又覺得壓力山大萬分愧疚,這麼大了居然還要靠父母。
而他從未說出口到那句話應該是,一旦用了他們的錢,大概以後更沒有機會脫離他們的期望。
也就是說,他可能在有生之年,都要禁錮在這個外人看來是金飯碗他卻厭惡得每天都不想去上班的地方。
小C很羨慕哥哥結婚之後就自立門戶,可是他在目前連自己都不喜歡的情況下,真的沒有精力去喜歡一個人,去成立一個家庭。
他打算買一處房子。
可是他知道這處房子,大概無法安放他心中的鬱悶。
我問小C,你有沒有想過,也許真正阻擋你的不是父母的期望與壓力,而是你沒有勇氣跨出你想了很久的那一步?
他沒有回答。
■ ■ ■
微信平臺上,深夜收到一個女孩發來的幾段很長的話。這個二十五歲的姑娘,從西北來到濟南,獨自在這裡打拼。
她說,父母一直希望她能回到故鄉,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但是她不想過那樣的生活,所以她倔強地留了下來。
可是她的日子也並沒有逆襲那麼傳奇,一個獨立的女孩兒未必就能一帆風順地事業成功、愛情圓滿。
她告訴我現在心裡很苦悶,因為她投資失利,覺得很愧對父母,不知過年的時候該怎麼回家。甚至,她覺得很難過,不喜歡現在的自己。
我的建議是,要麼不要讓他們知道你投資失利這件事,要麼,讓他們知道你過得很好,他們會放心。
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是很多面帶焦慮心情鬱郁的人的共性。
他們一面不得不做著眼前的事情——工作,生活,交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並非出自他們的本意,甚至是父母認為他們應該這樣做下去;
另一方面,他們非常厭惡這些,最終導致的就是,他們討厭自己維繫的那個假象,進而討厭自己。
成為自己喜歡的人是我們每個人的希望與追求,可是,脫不開家人的束縛與期待,也是許多人共同的難題。
婚姻已經難以維繫的女朋友,在決定要跟前夫分手之後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惶恐地問我們:怎麼辦,我不敢告訴我的父母!
她離婚半年之後,父母才從別人的口中得知此事,電話召她回去。
她以為要經歷一場狂風暴雨,可是母親一把抱住她嚎啕大哭,說這半年你受了多少委屈多少苦你怎麼不跟我們說?
她說,她本來很怕父母在鄰居親戚面前抬不起頭,怕他們從此人前矮三分,可是,她父母從未在她面前說過一句;而她,更努力地工作,更認真地生活,一掃在不幸婚姻中的陰霾,變成了一個樂觀積極的女人。
她說,她在父母的眼中看到的是信任和愛,這就夠了。
■ ■ ■
有個男生說自己感情路不順,喜歡的女生對他說不合適,從此就是陌路人。
他一方面為情所困,另一方面,又覺得對不住父母——啊,為什麼善良的孩子們,只要遇到一點事情,就覺得對不住父母?
男生說,他來自偏遠的農村,老家人保守,觀念守舊,恪守著統一的思想生活,年輕人稍微晚點戀愛結婚就會被認為不正常,一想到自己的父母可能會飽受別人的嘲諷與白眼,他就非常不安和惶恐。
類似的故事,我曾經在我一位女朋友那裡聽到過。
那個身材高挑性情開朗的職場麗人用淡淡憂傷的語氣說,我自己怎麼都好,但是我就受不了我媽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
今年我跟這位女朋友見面機會很少,但偶爾聊幾句,或者看她的朋友圈,感覺卻是極好的。
她在朝氣蓬勃地忙著,很充實地工作,很紮實地生活,我偷偷地想,也許她之前的擔憂,少了一些了吧?
■ ■ ■
偶爾我會想,為什麼我們在遇到困難挫折痛苦悲傷的時候,總是會突然悲從中來地想:我對不住我的父母。
譬如,當工作遇到挫折甚至想要放棄的時候,總是會有那麼一根弦突然被撥動:我這麼不爭氣,我爸媽知道了得多失望!
譬如,當我們的愛情或者婚姻遭遇風暴,一但鬧到一定程度,除了兩個人的感情窮途末路外,還會有更深層的悲哀,真的,生怕父母會為此受到傷害;
譬如,當我們找的工作不那麼稱心如意,當我們在「該戀愛的時候沒有戀愛,該結婚的時候還沒結婚」,當我們賺的不是那麼多看起來不是那麼風光,當我們……
當我們覺得自己沒有足夠好的時候,我們一方面厭惡自己,一方面,會覺得愧疚父母。
我是這麼想的——
我們對於父母所謂的愧疚,其實是對自我厭惡的加重,更是一種變相的自我懲罰。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所以很容易原諒自己的不完美,原諒自己不出色不能幹不風光,雖然不至於破罐子破摔,但也很容易就習慣平庸甘於平淡。
可是我們內心不甘的那一部分,會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鞭策和懲罰自己,以父母之名,來警示自己:你這樣他們會傷心,會失望,會難過。
父母當然會嘮叨啊,也真的會給你臉色看,因為他們對你的確有期待,而他們也真的會用俗世統一的價值來要求和約束你。
可是,他們更在意的是,你過得好不好,你幸福不幸福?
首當其衝的,是你要給自己減壓,不要以父母的名義給自己壓力,有許多並不是他們真正給予你的,而是你自己臆想出來的,這種想像出來的壓力很可怕,摻雜著焦慮與不安,像是一個氣球,越來越大,最後不堪重壓;
其次,你要把這種所謂的壓力無奈和煩悶,變成哪怕一點點實際的有用的正能量啊,你要做一點改變,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朝著自己喜歡的樣子前進一點,你會發現,一切會好很多。
有許多時候我們對於父母給予的壓力抱怨居多。卻未曾想過,我們是在以這樣的方式企圖諒解自己的放棄與不努力。
跟我老爸聊天,談起現在的年輕人結婚都很晚,這個五十年代的人自然會說:結婚太晚,不是什麼好事(這是什麼鬼?)。
我忍不住感慨了一句,若是我當時沒有結婚那麼早,我大概現在還單身呢。我覺得挺好。
我爸沒再吭聲。
我可以想見的是,若是我真的三十多歲還沒有結婚的情況真正出現,他們也未必會怎樣。
就如同,幾年前我跟他聊天時曾經提及過認識的朋友辭職回家自由職業了,這個當了一輩子老師的人非常不解:為什麼有好好的工作不做,而是要回家呆著呢?
甚至偶爾我出門晚點,他都會很擔憂,催我快點去上班。
可是這兩年,他的態度變了好多,偶爾還會說:哪有什麼鐵飯碗,哪裡賺不到飯吃?
這簡直是莫大的進步。
我想其中有個重要的因素是,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是,我不再在他面前抱怨工作裡的負面情緒,而是在認真做我喜歡的事情。
漸漸地,他脫離了早些年的條條框框,不再以「別人家的孩子」來要求我,大概他知道我有過得好的能力吧。
只要你能過得好,過得幸福,慢慢變成你自己喜歡的人,你會發現,你的父母也在變。
因為他們對你所有的期待,不過是希望你更好,更幸福,更快樂。
你如果真的能夠做到,好多事情,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