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語
關於養老方式,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和自己的子女住一起,哪怕有退休金,也不會選擇去養老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能攢下自己的工資,給孫子或外孫花,能給兒女減輕經濟壓力。
其二:願意和自己的兒女住一起,這樣更有安全感,哪怕受點委屈,也願意每天看著兒女出出進進、健健康康。
但並不是所有的選擇,都能堅持到最後。這裡邊包括諸多難以想像的原因,更有著不可言說的難處。
二,真實案例
01
為了給女兒減輕負擔,選擇與小輩同住。
我今年71歲,原來身體挺不錯的,但就在這兩年,身體慢慢的開始出現各種症狀,而且自己越來越懶,一點都不想動。
鑑於自己的身體狀況,我本來想住養老院,可女兒卻說:你住養老院,讓別人怎麼說我,肯定以為我不孝順呢?你就我一個孩子,這不是讓別人在我背後說不是麼?再說了,養老院一個月那麼多錢,還不如給你外孫攢著。
我一聽女兒說的有道理,我就這麼一個女兒,她的家庭雖然不富裕,但對我一直不錯。
經過再三考慮之後,我搬到女兒家。剛開始相處還是挺愉快的,她對我好的沒話說,我們常常聊到動情處,我慶幸自己有個小棉襖。
當我看她家庭生活並不富裕的時候,直接把工資卡給了她,也省的以後麻煩。再說了,我吃她的、喝她的,也用不著錢。
但沒想到的是——我的這個好心的舉動,讓我跌入了萬丈深淵,而沒有了以後的退路。
02
女兒對我的「孝順」,讓我有苦難言。
自從上交工資卡以後,女兒就變得超級忙,連在家裡做飯的時間都沒有。
整個家裡,就我一個老太婆,外孫住校一般不回家,我也沒有錢出去買點吃的,只能吃剩飯。實在忍無可忍之下,我就向女兒抱怨。
令我沒想到的是她的反應如此過激,她站在臥室裡隔空指著我:你就知道自己吃,我不用上班麼?不用掙錢麼?然後就是對我一頓訓斥。
而我的好女婿站在一邊,連句話都不說。
自此之後,我們撕破了臉,關係越來越差,經常相互吵架,我有時候被氣得喘不上氣,怎麼有那麼一個狼心狗肺的女兒,拿著我的工資卡卻如此待我。
最讓我不能忍受的是——她不管買點魚或肉,都得跟周圍鄰居說一圈,說是專門給我準備的,其實呢,肉都到了她們兩口子的嘴裡,我連個湯都喝不上。
要等著哪個親戚來看我,她就非得讓我穿名貴的衣服,並讓我佩戴她的珠寶。
在鄰居或親戚的嘴裡,她是出了名的大孝子,而我卻成了那個不懂是非的老太太。
03
「孝順」的背後,更是無情的傷害。
在外人面前,她一會給我倒水,一會給我削水果,把我伺候的像「太上皇」一樣;但當別人剛跨出去門檻,她就會指著我的鼻子兇我。
對於此種情況,原來我還還嘴,覺得心有不甘;但現在,已心如死灰,不再做任何的爭辯,因為我越還嘴,她越兇,恨不得動手打我,這讓我很寒心。
在外人面前,她一口一個媽媽的喊我,私下裡,叫我老不死的;在外人面前,她說把家裡最好的都給她媽媽吃了,私下裡只給我吃殘羹冷炙;在外人面前,她是我溫暖的小棉襖,也是我晚年最好的歸宿和依靠,但在私下裡,這個家卻是我的地獄……
在無情的傷害中,我算是看透了,她之所以這樣對我,是因為我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不必再對我好,反正工資卡已經在她手裡。
在利益和金錢面前,哪有什麼親情,當你沒有任何價值的時候,哪怕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也不會把你放在眼裡,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事到如今,我不埋怨她,我只埋怨自己太傻,連個後路都不留。
三,小結
老年人要想有個幸福的晚年,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儘量不要和兒女住在一起。
甭管曾經關係有多好,你都要明白一個道理,一旦住在一起:產生美的距離沒有了,但瑣碎和矛盾卻出現了。
再加上年齡差別、思維方式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很容易產生矛盾,彼此都會有約束感。
所以說,如果有條件,儘量不要選擇和子女同住。
如果實在沒辦法,自己也沒有經濟基礎,只能和成年子女住在一起,那就一定要保持必要的距離,在一個屋簷下更要小心,對他們家庭的內部事務,要做到少插話、少參與,還要做到臉皮厚,心胸廣,該吃就吃、該喝就喝。
時刻提醒自己,在兒女家居住的目的是養老的,而不是參與管理的。
其二,要捂好自己的養老金。
老人保管好退休金,才是晚年生活的保障,不要把財政大權上交給任何人,哪怕ta是你的親生骨肉。
自己手裡有錢,就意味著有更多的自主權。
如果你在孩子那裡住的不順心,就可以搬到養老院或僱保姆,這是你的自由。當然,你也有這個經濟能力。
不要把自己的退路早早地堵死,手中有錢,心中才能不慌。
萬萬不可把養老金拱手相讓:你要明白,交給子女容易,但想要回來就難了。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捂好自己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