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為老人的養老問題,有一些多子女家庭會產生矛盾,把老人當皮球一樣踢來踢去,這是很不應該的事。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這既是法律規定的,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之所以出現踢皮球的情況,如果抽絲剝繭尋找原因的話,可能老人自己也有責任。任何事情都是有前因後果的,不能簡單地只看一個結果,也許老人在某些事情上處理不當,比如偏心、重男輕女等,傷了子女的心。
所以有一個詞叫「上慈下孝」,父母要慈愛,多為孩子考慮,孩子才會孝順父母。手心手背都是肉,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理應要疼愛每一個孩子。
如果父母是按老傳統辦事的,也就是兒子留在家裡傳宗接代,女兒拿了嫁妝出嫁。那將來養老時,也要按老傳統來辦,這樣兩個孩子的心裡才會服。如果是按現代法律男女平等來辦的,那兒子女兒一樣對待,家產一起平分,贍養義務一起承擔。
02
我家樓下最近來了一位阿姨,昨天她提著一袋東西回家,我在小區門口遇到了她,就幫她提到家了。她很感激我,邀請我進她家去坐坐,喝口水。我見她很熱情,就到她家坐了一會兒,她女兒女婿跟我也很熟悉的。
阿姨告訴我,前年她老頭子去世了,兒子家和女兒家就搶著接她去養老。後來兒子說按順序吧,他是老大,先到他家住一年。今年阿姨就住到女兒家來住了,女兒女婿去接她時,兒子兒媳還一再囑咐要照顧好老人。
阿姨說到這裡,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我就說她真幸福,能有這麼孝順的子女。阿姨說她68歲了,身體不太好,兒子家和女兒家都怕她一個人住有事,像老頭子那樣突發腦溢血就麻煩了。
阿姨還說她家有個鄰居,跟她相似的情況,老頭子突然去世了,可兒子家和女兒家都不管她。現在她生病了,都是自己去醫院看的,根本指望不上子女。
03
我聽了不免有點感慨,同樣是子女,卻有如此不同的表現。阿姨說那鄰居家的情況,也不能全怪子女,當初鄰居夫妻倆是按老傳統辦的,也就是兒子留在家裡,女兒嫁出去。
老夫妻倆把所有的財產都給了兒子家,到老了時卻要女兒養老。女兒很為難,老夫妻倆就去賴在女兒家,女婿不願意,就吵得雞犬不寧了。
最後,老夫妻倆只能又回到自己家。女兒說他們把財產都給了兒子,兒子說他們私下裡貼了女兒錢,到底怎麼樣,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阿姨說自己家是兒子和女兒都一樣的,當初娶兒媳時他們就說清楚的,兒子和女兒財產一人一半,將來父母養老的問題,兄妹倆一起承擔。後來兒子女兒都成家了,老夫妻倆也從不偏心,有一塊錢也要掰成兩半來分。
04
老頭子去世後,留下10萬塊錢,阿姨想給兒子家和女兒家分了。反正她自己有退休工資和醫療保險,生活應該不成問題了,萬一哪天她突然走了,這10萬塊錢還沒分好呢!
但兒子家和女兒家都不要,非要叫她留著這些錢傍身。現在她住在女兒家,到明年再去兒子家,兩家輪流住。阿姨一邊說,一邊笑眯眯的,我真為她高興。
家人之間就該像阿姨家這樣,該要親兄弟明算帳的地方,一定要算清楚。這樣大家心裡都舒服,就不容易產生矛盾,父母一定要明確好子女的權利和義務。
05
不管是老傳統還是現代法律,都是規定了權利和義務的,這是做人做事的底線。如果既想要享受老傳統的權利,又想要享受法律規定的權利,卻不願意承擔任何義務,那肯定是不行的。
權利和義務都是對等的,父母要公平對待子女,如果重男輕女,搞偏心等,那子女之間就不和睦了。子女之間一旦不和睦後,在父母養老的問題上,必定會有問題的。
不過,不管父母處理事情有多麼不妥當,只要他們用心養大了子女,那子女理應要為父母養老送終的,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一個人連自己父母的死活都不管了,那他還會真正對誰好呢?
父母要疼愛子女,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也要孝順父母。我養你小,你養我老,家人互相照顧和體貼,家庭才會和睦幸福。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