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兩兒子把72歲的老母親告上法庭,兒子覺得母親太偏心

2020-09-07 雪藍花

文:雪藍


案例:

最近在株洲市的一家老房裡總傳來了陣陣的哭喊聲,72歲的吳奶奶本該頤養天年的,卻在老伴走後兩三個月被兒子告上法庭,稱其霸佔了死去父親留給他們兩兄弟的遺產。

據吳奶奶小女兒吳敏說,今年4月份她的父親因病去世了。在父親病逝後沒多久,她的兩位哥哥一紙訴訟書將她和母親告上了法庭,稱吳敏和母親霸佔了父親的遺產,讓吳敏不解的是父親生病住院期間,兩位哥哥鮮少來照顧,而父親去世後,兩位哥哥也從未與她商量過遺產之事。

現在父親才下葬不足三個月,哥哥們不想著怎麼給母親養老,卻要把七十多的母親告上法庭,實在讓人心寒。

吳奶奶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吳敏是最小的女兒。小時候,一家人關係很好,兩個哥哥也很疼吳敏,有什麼事都會跟她傾訴,有好吃好玩的也都會留給她。後來長大結婚後,兄妹之間便生疏了很多。

自兩個哥哥結婚後,她便很少參與家中的事情,她只知道母親與嫂嫂有時會發生矛盾或是不愉快,沒幾年便分家了,大哥和二哥從父母那裡要了地,自己蓋了房子自己住,父母則一直住在原來的舊房子裡。

分家後母親有什麼事很少找哥哥們,反而會叫她來幫忙,她知道父母也不易,能做的她都儘量做,這些年,她也看到哥哥們跟父母的關係不像以前那麼親了,但是只要是哥哥家裡有什麼事情,父母還是會第一時間為他們跑東跑西。

父親生病住院後,哥哥有過來過幾次,之後便沒再過來,吳敏並不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後來媽媽便叫她過來照顧,直到父親去世。父親臨走前曾再三囑託吳敏,以後一定要好好照顧母親,母親就指望她了。

父親去世後,母親說她現在住的舊房子以後會留給她,兩個哥哥知道後,反應很大,堅決不同意,雙方協商過幾次,但都沒有結果。哥哥們要求平分舊房子和母親帳戶中屬於父親的那部分財產,母親不同意分割房子和帳戶財產。

她說房子不值錢,她要留著住,帳戶的錢,她要留著養老和看病。現在兒子們跟她的關係並不好,她不指望兒子給她養老,她要留著這錢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兒子們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母親太偏向於妹妹,堅決要平分屬於他們的那部分。

大嫂們也表示之所以跟婆婆鬧這麼僵,都是婆婆一手造成的,是因為婆婆太偏心,家裡無論有什麼事情都是找小姑子,從來不找兩位兒子,甚至兒子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都不曾給過幫扶,他們之所以選擇起訴,並非是為了爭得這一份微薄的遺產,而是不想讓婆婆把遺產留給小姑子吳敏。

那吳奶奶為何如此偏愛小女兒呢?

原來大兒子,小兒子都拿了家裡的地蓋了房子,只有自己女兒還沒房子,她動了惻隱之心,想把自己住的舊房子留給小女兒。加上這些年都是小女兒在照顧他們老兩口,吳奶奶心中的天平漸漸偏向小女兒。

吳奶奶說自從兩個兒子結婚後,她跟兩個兒子的關係日益疏離,作為長輩,她不願意降低身段去哄兒子們,因此每每遇到生活的困難時,都是喊小女兒前來幫助。時間一長,吳奶奶想對小女兒進行彌補。


吳奶奶的出發點是為女兒著想,但在法律上是不是就是按照吳奶奶的意願來呢?並不是。

吳敏家的情況目前是父親去世,母親健在,那房產到底該怎麼分呢?


分析:

1、一般情況 ,需要辦理繼承的,要先看遺囑,有遺囑的依照遺囑執行,沒有的要按照繼承法和一序列繼承人,即死者配偶,死者子女,死者父母三方平分繼承死者名下那一半產權。

吳奶奶的老伴去世前沒有立遺囑,這舊房子又是夫妻的共同財產,也就是說吳奶奶住的舊房子有一半是她老伴的。老伴去世後,吳奶奶首先有一半的房產權,即二分之一。

吳奶奶老伴的一半房產再平分四份,每人一份,即吳奶奶除了上面的二分之一,還要加上分配的八分之一,即共有八分之五,大哥二哥各佔八分之一,吳敏佔八分之一。

另吳奶奶帳戶上的錢的分配方式跟房子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哥哥們拿回屬於他們自己的那一份,從法律上來說,是支持的。因此吳奶奶要把房子留給女兒吳敏是不成立的。至於她的那筆養老錢不分出去,也是不可能的。

2、吳奶奶有三個孩子,在她生病或是需要養老的時候,三個孩子都有贍養她的義務,即生病的費用或是養老的費用,由三個子女共同分擔。

但從吳奶奶跟兩個兒子的關係來看,執行上有很大的難度,母親不願低頭求兒子,兒子也總認為母親不公平,母親生病需要錢時,兒子是否願意支付會成為一個問題。如果大兒子不給,小兒子也不給,吳敏一樣可以起訴哥哥們。

不過這可能是個比較耗時耗力的事情,弄不好,家人關係會更差。

所以,還是要大家協商解決比較好。


解決辦法:

1、按照法院判決執行。

2、吳奶奶放下面子,主動跟兒子們和解,儘量說服兒子們不要分割帳戶上的錢,但必須跟三個子女約定,百年以後,帳戶上沒用完的部分要怎樣處理。

後續:

家是我們心中的港灣,可為了一點微薄的遺產,感恩變成了唇槍舌劍的戰場,實在是得不償失。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精神上的根,那是吸取愛滋養的地方。

養育子女從來不是讓子女吃飽,穿暖這麼簡單,當家庭中存在多個子女的時候,就常面臨著一碗水該如何端平的問題。

5個手指頭伸出來都有長短,世界上又怎麼會有絕對公平,我們希望吳家兄妹明白,母親或許在對待上有所偏差。可是幸福感一定是自己給自己的,永遠不要比較幸還是不幸。

你是否過得幸福是由你自己決定,父母既然養了你的小,你也要寬容一點,老房和微薄的存款並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但它對你的老母親來說卻是安全的保障。

而吳奶奶作為老母親,只要她多一點細心,多一點溫暖,多一點關注,多一點認可,她和兒子們的關係,也不會鬧到僵持的局面,一家人只要敞開心扉的談話,這個家才有冰釋前嫌的可能。

相關焦點

  • 杭州90歲老母親無人贍養,把4 個兒子告上法庭,人老了不容易
    年輕的時候,就算沒有錢也有體力,也能解決溫飽問題,可上了年紀,問題就多了。杭州的李老太太有五個孩子,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老伴兒在的時候,一家人過得也很和美,熱熱鬧鬧的日子回想起來都覺得幸福。後來老頭子去世以後,李老太太就在四個兒子家輪流居住,兒子、兒媳婦對她都挺好,姑娘沒事也經常回來看看
  • 母親不過戶房子給兒子結婚,兒子說母親無情,還告母親上法庭
    母親不過戶房子給兒子結婚,兒子說母親無情,還告母親上法庭今年45歲的張大姐跟丈夫離婚兩年多了,離婚之後就在城裡開了一家小飯店。張大姐跟前夫生了兩個兒子,離婚的時候張大姐就跟前夫商量過了,今年24歲的大兒子以後結婚了,錢就由前夫來出,而張大姐就繼續撫養11歲的小兒子。當初兩夫妻有一套共同財產的房子,現在沒人居住。
  • 父親去世後兒子就不管娘,兒子竟然希望母親早死
    父母親皆健在時,就曾一起立下遺囑,把自己名下的房子份額留給大兒子,兩老也由大兒子養老送終,可沒想到老父親過世後,大兒子對母親的態度來了個大轉變。不僅不照顧老母親,還經常謾罵、詛咒老母親,母子關係急轉直下,導致母親改變了把房子留給大兒子的主意,去修改了遺囑,將自己在房子中的一半份額給了小兒子。
  • 再婚妻子偷偷給自己的兒子買房,事後丈夫將二人告上法庭
    再婚妻子偷偷給自己的兒子買房,事後丈夫將二人告上法庭 原來她和兒子小磊都成了被告,而告她們的竟是丈夫王志明,原因是因為這一套房子 一套房子竟讓一家人反目,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家庭?這套房子背後又隱藏了什麼故事呢? 原來呀,宋玉琴和王志明都是二婚,十五年前,宋玉琴跟前夫離婚,隨後帶著十三歲的兒子小磊嫁給了王志明。
  • 女兒逼母親過戶房產,母親不同意將女兒告上法庭
    大女兒今年三十歲,小兒子上初一,當初王大姐離婚的時候,是夫妻二人協商離婚的,當時夫妻兩商量如果大姑娘長大成人由父親操辦以後的婚事,小兒子還小由王大姐扶養長大。男朋友的父母都去世了,女兒還沒有結婚又有了身孕,所以必須要結婚,如果和男友在城裡買房兩人都沒有錢買房子,所以女兒來要媽媽的房子,王大姐的大女兒找到母親想讓母親給她兌現當初母親給她沉諾的,把母親的房子過戶給女兒的名下。
  • 為了房,我先將丈夫告上法庭,又將女兒告上法庭
    母親把親生女兒告上法庭,這件事情是不是很稀奇?不過不用太驚訝,因為兩年前她們已經上過一次法庭了。而那次是她們母女倆將自己的丈夫、父親告上了法庭。究竟是因為什麼讓她們一家人變成了法院的常客呢?原來這都是房產鬧得。丈夫馬宏才的祖屋在拆遷時分了兩套房。本來一家人過得不錯,也沒什麼矛盾。誰知丈夫漸漸迷上了 貝 者 博,而且還打人,妻子錢友萍漸漸對他離了心。
  • 偏心的母親房產全給小兒子,90歲了卻無人贍養,女兒:她熱餿飯吃
    母親贍養難,姊妹心不平。全部家產均歸兒子,如今她卻老無所依。兒子避而不見,兒媳另有說辭。「偏心」的老母親偏要再給兒子一次機會,那麼老母親最終的贍養能否得到解決呢?王家姐妹:希望老六能夠好好履行照顧老母親的職責來自六安的王家兩姐妹說家裡姊妹八個,父親2010年去世,家裡唯一的一套住房和門面房就過戶給了排行老六的小兒子。
  • 兒子抱著老母親在江邊賞景:再多的錢都比不上一個溫暖的抱抱
    2014年,51歲的張永康當時象往常一樣,抱著82歲的母親在江邊閒聊。雖然是一個載正常不過的生活常態,可是這次卻不同。這一幕被人拍下,並被發到了朋友圈,一時間被好多人轉發,並引起熱議。面對採訪,張永康卻平淡地說,現在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小時候母親為他做過的。媽媽陪伴我長大,我陪伴媽媽變老!
  • 三個兒子一臺戲
    曾經,看了中央一套的《今日說法》,講述了一個78歲的老母親卻面臨無兒養老的悽涼晚景。並不是這個老母親無兒無女,這個老母親原本有四兒一女,二兒子因病去世了,小女兒有小兒麻痺症,行走不便。老母親和他的老伴跟中國的大多數父母一樣,都是一輩子辛辛苦苦的為了兒女。
  • 83歲母親用60顆安眠了結兒子,法庭上,她的話引眾人深思
    自古以來,母愛都是非常偉大的,關於歌頌母愛的詩詞也是層出不窮,母愛與父愛不一樣,父親對孩子的愛,往往更加的沉穩,不會表達出來,但母愛不一樣,是不管何時何地,母愛的表達都是非常突出的,對於母親而言,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也不願意孩子遭受半分罪,但是有一個母親卻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 母親去世的第八個月,我和父親被外婆告上了法庭
    病房裡的時日是最難熬的,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窗戶大小的天空,每天的時間總是過得很慢,我數著護士來換藥的次數,每天重複著回答醫生相同的問題,看著周圍病房不斷送來新的病人,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挨過去。直到某天姑姑說漏了嘴,我才得知了母親的死訊。
  • 父母計劃「老蚌生珠」,大兒子拒絕撫養,結果被告上法庭
    ,後來去醫院檢查,沒想到她竟然也懷孕了,母親堅定的認為這是上天賜給她小生命,一定要生下來,而公公也表示應該全力滿足,於是兩人整理了東西連夜回家了。當時父親患上了腦梗癱在了床上,母親也是糖尿病心臟病纏身,腿腳不利索,照顧起妹妹來,越來越力不從心了,更重要的是他們這些年為了看病,也花了不少錢,經濟條件跟不上了,父母一商量,這樣下去女兒遲早要沒人照顧,就向佟風提出讓他幫助照看3歲的女兒,佟風當然不願意,畢竟要妹妹沒有經過他的同意,為什麼父母照顧不了就要自己來頂鍋?
  • 不滿丈夫重男輕女,老母親直接來到法庭,公平給子女分下遺囑財產
    不滿丈夫重男輕女,老母親直接來到法庭,公平給子女分下遺囑財產一對夫妻有一雙兒女,早年,兒子陪著父母去過公證處立下過一份遺囑,並把唯一的房子全都給了小兒子,後來,夫妻二人也都是和小兒子住在一起,一直以來都是兒子親自照顧二老。
  • 92歲母親去世,囤下1000斤糧食給3個智障兒子,擔心死後兒子挨餓
    孟阿香唯一智力正常的四兒子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主動進城打工,他身材矮小,幹不了什麼重活,只能找一些零工做。看著身材矮小的兒子孟阿香十分內疚。其實在她內心一直覺得是因為自己和丈夫才導致了孩子們的悲哀。丈夫去世後,孟阿香並不奢求家人能夠過上有錢的生活,但求兒子們能夠吃飽喝足。
  • 母親拋下丈夫和兒子,18年後出現在兒子婚禮上:要瓜分110萬
    ,母親出現在兒子的婚禮上,要求瓜分110萬。【情感調解】父母當年的恩怨,做兒子的已經不想追究,蔡先生還有件大事沒辦?本來在父親意外去世之前,就打算把婚禮給辦了。父親的意外去世打亂了一家人的計劃,蔡先生說因為農村有一種風俗,家裡老人去世,然後就要在一年之內結婚,要麼就過三年以後結婚。按照當地的風俗,他在父親去世百日之後,和未婚妻舉行了婚禮。
  • 為什麼家有兩個兒子,婆婆總會偏心其中一個兒媳?看這部劇就懂了
    大兒媳覺得婆婆太偏心了,一樣的兒媳婦不一樣的對待。她和婆婆理論,誰知婆婆說:「誰讓你生了一個丫頭片子,孫子才是我們的接班人,以後家產也都要由他來繼承。」婆婆這樣蠻不講理,大兒媳氣得眼淚直流。
  • 溺愛女兒的母親,最終被女兒拋棄,兒子對偏心母親淡然的諷刺
    自古以來都是重男輕女,這是歷史來的一種潛移默化的認可,直到近代這些現象才開始變得好轉,可是也有這樣的例外,父母對女兒的重視多過於兒子,這是怎麼回事?一則讓人反思的民間案例!唐女士今年48歲了,一位中年的婦女,丈夫在前幾年就因病去世了,如今一個人住在老城區那裡,生活都是要自理,看上去很是讓人心酸。
  • 母親出走12年後將女兒告上法庭,要求女兒贍養自己
    ,那就是母親對於兒女的愛;如果說世界上還有哪一種愛可以讓我們淚流滿面,那也只有母親對兒女的愛;如果說世界上還有哪一種愛可以讓我們放棄一切,那也只有母親對兒女的愛。12年後,小玲接到了法院的傳票,離開12年的母親將她告上了法庭,要求小玲贍養自己,為自己提供生活資助。小玲直到此刻,才明白母親當年離開的難言之隱。原來,母親患有嚴重的癲癇症,經治療不見好轉,為了不拖垮家庭,她決定犧牲自己,和丈夫協議離婚,將女兒留給丈夫撫養。艱難的治療生涯,讓小玲的母親嘗盡人生悲苦。
  • 母親去世父親要再婚,兒子怕丟臉直接經濟斷供,父親:你無權幹涉
    畢竟父親也苦了很多年,如今母親去世,作為子女的,最應該好好孝順父親,讓他安享晚年。只是有些老年人的再婚,並不是純粹的搭夥過日子。有些人,是打著再婚的名義去騙錢。等錢到手了,她抬腳就走了。所以老年人再婚,一定要謹慎小心,稍不留神就會人財兩空。老年人再婚,是老年人的權利,兒女不應該幹涉過多。
  • 45歲的兒子車禍身亡,69歲的老母親不悲反喜:詛咒終於應驗了
    做母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幸福,一生無憂。 母愛不分國界,不分種族。兒行千裡母擔憂嘛。 但也有例外:老母親竟詛咒自己的兒子出車禍,結果還真應驗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下今天的故事: 01 肖阿姨育有一兒一女,丈夫在銀行上班,本是非常幸福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