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藍
案例:
最近在株洲市的一家老房裡總傳來了陣陣的哭喊聲,72歲的吳奶奶本該頤養天年的,卻在老伴走後兩三個月被兒子告上法庭,稱其霸佔了死去父親留給他們兩兄弟的遺產。
據吳奶奶小女兒吳敏說,今年4月份她的父親因病去世了。在父親病逝後沒多久,她的兩位哥哥一紙訴訟書將她和母親告上了法庭,稱吳敏和母親霸佔了父親的遺產,讓吳敏不解的是父親生病住院期間,兩位哥哥鮮少來照顧,而父親去世後,兩位哥哥也從未與她商量過遺產之事。
現在父親才下葬不足三個月,哥哥們不想著怎麼給母親養老,卻要把七十多的母親告上法庭,實在讓人心寒。
吳奶奶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吳敏是最小的女兒。小時候,一家人關係很好,兩個哥哥也很疼吳敏,有什麼事都會跟她傾訴,有好吃好玩的也都會留給她。後來長大結婚後,兄妹之間便生疏了很多。
自兩個哥哥結婚後,她便很少參與家中的事情,她只知道母親與嫂嫂有時會發生矛盾或是不愉快,沒幾年便分家了,大哥和二哥從父母那裡要了地,自己蓋了房子自己住,父母則一直住在原來的舊房子裡。
分家後母親有什麼事很少找哥哥們,反而會叫她來幫忙,她知道父母也不易,能做的她都儘量做,這些年,她也看到哥哥們跟父母的關係不像以前那麼親了,但是只要是哥哥家裡有什麼事情,父母還是會第一時間為他們跑東跑西。
父親生病住院後,哥哥有過來過幾次,之後便沒再過來,吳敏並不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後來媽媽便叫她過來照顧,直到父親去世。父親臨走前曾再三囑託吳敏,以後一定要好好照顧母親,母親就指望她了。
父親去世後,母親說她現在住的舊房子以後會留給她,兩個哥哥知道後,反應很大,堅決不同意,雙方協商過幾次,但都沒有結果。哥哥們要求平分舊房子和母親帳戶中屬於父親的那部分財產,母親不同意分割房子和帳戶財產。
她說房子不值錢,她要留著住,帳戶的錢,她要留著養老和看病。現在兒子們跟她的關係並不好,她不指望兒子給她養老,她要留著這錢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兒子們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母親太偏向於妹妹,堅決要平分屬於他們的那部分。
大嫂們也表示之所以跟婆婆鬧這麼僵,都是婆婆一手造成的,是因為婆婆太偏心,家裡無論有什麼事情都是找小姑子,從來不找兩位兒子,甚至兒子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都不曾給過幫扶,他們之所以選擇起訴,並非是為了爭得這一份微薄的遺產,而是不想讓婆婆把遺產留給小姑子吳敏。
那吳奶奶為何如此偏愛小女兒呢?
原來大兒子,小兒子都拿了家裡的地蓋了房子,只有自己女兒還沒房子,她動了惻隱之心,想把自己住的舊房子留給小女兒。加上這些年都是小女兒在照顧他們老兩口,吳奶奶心中的天平漸漸偏向小女兒。
吳奶奶說自從兩個兒子結婚後,她跟兩個兒子的關係日益疏離,作為長輩,她不願意降低身段去哄兒子們,因此每每遇到生活的困難時,都是喊小女兒前來幫助。時間一長,吳奶奶想對小女兒進行彌補。
吳奶奶的出發點是為女兒著想,但在法律上是不是就是按照吳奶奶的意願來呢?並不是。
吳敏家的情況目前是父親去世,母親健在,那房產到底該怎麼分呢?
分析:
1、一般情況 ,需要辦理繼承的,要先看遺囑,有遺囑的依照遺囑執行,沒有的要按照繼承法和一序列繼承人,即死者配偶,死者子女,死者父母三方平分繼承死者名下那一半產權。
吳奶奶的老伴去世前沒有立遺囑,這舊房子又是夫妻的共同財產,也就是說吳奶奶住的舊房子有一半是她老伴的。老伴去世後,吳奶奶首先有一半的房產權,即二分之一。
吳奶奶老伴的一半房產再平分四份,每人一份,即吳奶奶除了上面的二分之一,還要加上分配的八分之一,即共有八分之五,大哥二哥各佔八分之一,吳敏佔八分之一。
另吳奶奶帳戶上的錢的分配方式跟房子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哥哥們拿回屬於他們自己的那一份,從法律上來說,是支持的。因此吳奶奶要把房子留給女兒吳敏是不成立的。至於她的那筆養老錢不分出去,也是不可能的。
2、吳奶奶有三個孩子,在她生病或是需要養老的時候,三個孩子都有贍養她的義務,即生病的費用或是養老的費用,由三個子女共同分擔。
但從吳奶奶跟兩個兒子的關係來看,執行上有很大的難度,母親不願低頭求兒子,兒子也總認為母親不公平,母親生病需要錢時,兒子是否願意支付會成為一個問題。如果大兒子不給,小兒子也不給,吳敏一樣可以起訴哥哥們。
不過這可能是個比較耗時耗力的事情,弄不好,家人關係會更差。
所以,還是要大家協商解決比較好。
解決辦法:
1、按照法院判決執行。
2、吳奶奶放下面子,主動跟兒子們和解,儘量說服兒子們不要分割帳戶上的錢,但必須跟三個子女約定,百年以後,帳戶上沒用完的部分要怎樣處理。
後續:
家是我們心中的港灣,可為了一點微薄的遺產,感恩變成了唇槍舌劍的戰場,實在是得不償失。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精神上的根,那是吸取愛滋養的地方。
養育子女從來不是讓子女吃飽,穿暖這麼簡單,當家庭中存在多個子女的時候,就常面臨著一碗水該如何端平的問題。
5個手指頭伸出來都有長短,世界上又怎麼會有絕對公平,我們希望吳家兄妹明白,母親或許在對待上有所偏差。可是幸福感一定是自己給自己的,永遠不要比較幸還是不幸。
你是否過得幸福是由你自己決定,父母既然養了你的小,你也要寬容一點,老房和微薄的存款並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但它對你的老母親來說卻是安全的保障。
而吳奶奶作為老母親,只要她多一點細心,多一點溫暖,多一點關注,多一點認可,她和兒子們的關係,也不會鬧到僵持的局面,一家人只要敞開心扉的談話,這個家才有冰釋前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