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畝田,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
生活中除了苟且和瑣碎,還有詩和遠方,這是人們時常用來安慰自己的一句話。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能有幾人真正敢於拋開身邊的一切,去追尋詩和遠方呢?
學姐小小就是這樣一個敢想敢做的人,年輕的時候明明可以靠顏值卻非要拼才華,大學畢業後考研讀博,一路走來不斷折騰,終於成為部門最年輕的主任,眼看工作20多年後,可以坐享其成優哉遊哉吃老本,她偏要離開體制內,到自己喜歡卻陌生的行業闖一闖,當別人不解的問她為什麼時,她說為了心中的夢想,為了那些深藏的詩和遠方。
追夢之旅其實是比較痛苦的過程,期間要面對跨行後的一片茫然,被人嘲笑譏諷時的尷尬失落,遭遇瓶頸後的否定懷疑,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重新開啟人際關係,一切都那麼不容易。
但是人生不就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過程嗎?小小在經歷轉行後的種種磨練後,獲得了很多成長。入職一個月成為「業績新人王」,第二個月晉升經理,第三個月參加精英培訓營,並增員新人,以火箭一般的速度向前衝。
大家都在驚嘆她所取得的成績,小小卻謙虛的告訴我,其實沒什麼特別,就是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想把工作做好,以後和我週遊世界有經濟支持,這就是她的詩和遠方,動力之源。
貧窮可以限制一個人對物慾的想像,但是限制不了大腦無窮的想像力。
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代表作小說《第一日》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描寫了兩個科學家心中偉大的夢想,為了詩和遠方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馬克•李維用兩年多時間醞釀和收集資料,然後連續四個月,平均每天工作17個小時創作完成了這部作品。故事講述了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和一位考古學家仰望星空與擁抱大地的故事,發生地從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到希臘、中國、智利,橫跨歐美亞非四大洲,將奇譎瑰麗的想像和波瀾壯闊的場景巧妙融入文字之中,混合了魔幻、探險、陰謀、愛情與親情諸多元素,被稱為「一部帶著糖漿式幸福感的作品」。
地球是圓的,天空是彎的。要想真正了解宇宙的種種奧秘,就必須不停地到處走,跑遍天涯海角:有時候,為了尋找最佳的觀測點,甚至要到最荒蕪的地方,到那些遠離大城市,沒有一絲光亮的角落。多年以來,我放棄了大多數人所享受的正常人的生活,還在不懈地追尋著那個問題的答案,那個從童年時起一直反覆出現在我夢中的問題:黎明,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人類從哪裡來?」「黎明從哪裡開始?」故事可謂寓意深刻、主題宏大,是一個天文學混搭考古學,宇宙奧秘加上人類起源,天雷勾地火,構思巧妙、情節起伏,雙線並行的懸疑故事,男女主角在「天」、「地」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契合點,把星空、宇宙、歷史、宗教、科學、神秘力量都融合進去,將蟲洞、金字塔、渾天儀、星圖這些前衛又古老的名詞都涵蓋其中。
人類之所以偉大,就在於有思想;思想之所以不朽,是因為無窮的想像力。
貧窮可以限制人們對物慾的想像,卻限制不了想像力的空間。否則為何遠在幾千年前就有莊子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就有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大鬧天宮」,就有羅琳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列,就有劉慈欣天馬行空嘆為觀止的《三體》科幻叢書,這些都是作者們心中的夢想和奇妙的想像,在腦海裡反覆縈繞,噴湧而出,十年磨一劍,最終成為開滿鮮花的詩和遠方。
我們嚮往詩和遠方,是為了追尋美好的生活,獲得內心深處的安寧。
世界很大,值得我們去探索去了解去欣賞的東西還太多,我們的生活還有很多可能性,所有的磨礪、練習都是一種積累一種沉澱,沒有什麼好壞對錯,所有的經歷都是一個過程和體驗,只有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遵循內心、自律勇敢,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當目標確定、目光深邃時,就會鬥志滿滿,腳踏實地的去擁抱厚重深沉的大地母親,天與地、愛與恨、成功與失敗、得到與失去,總會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希望。
那麼我的詩和遠方就是和自己愛的人,做我們喜愛的事,攜手千山萬水,閱盡世間繁華。
即便是浩瀚星空中的一粒微塵,也會發出閃耀的光芒,照亮我們的內心、去尋找世界的源頭、夢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