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和遠方究竟怎樣賦予我們生活的靈魂?

2020-08-10 筱鳴看人間

我們每個人都嚮往美好的生活,但我們的生活不要過的那麼枯燥乏味,「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那究竟什麼是詩和遠方呢?

所謂詩和遠方並不是很多人所想的那樣,只是片面的書寫詩詞,充滿文採文學作品。有一種詩情畫意的創作思想只是我們詩和遠方的一部分。其實在我們生活的每一處都充滿了詩和遠方,只是我們缺少了去發現詩和遠方的眼睛和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懷。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生活中的詩和遠方吧:

  • 美好的回憶

童年的那些趣事,滾鐵環,彈彈珠的日子

有的人總覺得自己的回憶是傷感的,沒有情懷的,也是不值得回憶的,總是感慨回憶總想哭的時光。並不然,我們每一個人總有自己美好的回憶,所以然,我們的心靈一定要是一顆美好的心,我們多去感受快樂的時光,回憶美好的故事,挖掘美好的經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傷之處,但是總有人是常年開心的度過,這就是詩和遠方賦予了他快樂的靈魂,他不記悲傷過往,只憶美女時光!

  • 去想去的地方旅遊

無處不在的自然風光就是我們嚮往的日子

旅遊會帶給我們快樂的生活體驗,當我們受到壓力時,我們去大山中旅遊,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諧,去呼吸城裡沒有的新鮮空氣,飽飽的喝上幾口西北風,甘甜的味道湧上心頭,給人一種舒適的快感。再回頭看看遠處的風景,是多麼的迷人。然後再作上一兩首詩詞,再高歌一曲,彈彈琴,聽聽鳥鳴,洗刷刷的樹葉相互體貼的聲響,多麼迷人。這就是詩和遠方。大自然就是詩和遠方的棲息地,他就是這樣賦予我們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不在孤獨!

  • 和諧與人和事相處

每個人都友好了那世界也將變得更加美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如果你想要詩和遠方的生活,那我們對待事物也好,人心也罷,都要以一種美好的心態去對待他們,詩情畫意的生活更主要的也就是人心的一種傾述,追求人間的真、善、美,以一種真善美的心態去面對事物,我們也就是最真善美的東西,最可愛的人兒!

詩和遠方賦予我們太多美好的生活,太多太多的詩詞在我們心中,我們要更加讓生活充滿詩情畫意,大家一起加油吧!都要有詩情畫意的生活喲!


美好的生活大家要記得點讚哦!

相關焦點

  • 高維意識:詩與遠方-生活的幻象
    曾經有句名言「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這句話因觸動了很多70後、80後的心靈成為網絡名言。這是一種情懷,也成功地把我們的生活帶到了未來,那個我們無法決定的未來。有人說,成功了,我要週遊世界。有人說,等空了,回家陪陪孩子。
  • 眼前的「詩和遠方」
    高曉松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喚醒了人們對詩和遠方的嚮往,因此許多人拋下眼前的所謂「苟且」,去刻意追求「詩和遠方」,可到頭來卻發現無論你走多遠,無論你尋多苦,並沒有找到你理想的「詩和遠方」,於是很多人喟嘆:詩和遠方究竟在何方?
  • 內心深處的詩和遠方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人生還應該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高曉嵩在他的一篇文章裡還說: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適合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麼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
  •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前幾年年輕人流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今又開始流行起來了詩和遠方,關於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詩和遠方出處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詩和遠方指的是理想生活,來源於由高曉松作詞   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 詩和遠方,心中的念想!
    一直嚮往著詩和遠方。嚮往終歸太過於性情流露,真要執著去實現,那是遙遠到天邊、渺茫至海角的事。真能功成名就夢想成真的,世上能有幾人呢?時常會想,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詩和遠方的夢,是不是每顆心靈都有一種或深或淺的追夢情結,是不是每個靈魂都有一份眾裡尋他千百度的悠悠惆悵?他人或許有,或許沒有,但對於我是一定有。
  • 愛的詩和遠方
    此刻我站在紅塵的渡口,你是如此的驚豔,解開了深鎖在我心中的喜怒哀樂,你依然在我的靈魂深處輕舞飛揚。初冬的風走進了我們輕柔的浪漫,吹過一陣美麗和憂傷,這一切除了你,我的心裡已裝不下任何思念。或許那條愛河太寬,紅塵的擺渡。 這世間的花,為等一場燦爛;樹葉,為等一程期許,去落了整整一個秋。雖然命運的車輪終不會為誰停留,但等待的書中已經為我愛你寫下一頁嘆息。
  • 我們總在「苟且」,但不一定有「詩和遠方」
    近日有位朋友說工作實在太痛苦了,真想辭職,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體驗一下人家說的「詩與遠方」生活,我只淡淡問了句「你可以嗎?」,朋友無語。曾幾何時非常流行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正確也很美好,而事實往往卻未必如此,理想和現實差距很大,在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總在「苟且」,但不一定有「詩和遠方」。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也許你並沒有聽過這首歌,也許你聽過,但最開始的最熟悉的並不是這幾句話,而是出自高曉松的《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書中原話是:
  • 高曉松說的「詩和遠方」到底指什麼?
    除了早期的校園民謠之外,近年來伴隨著他的還有一句他母親告訴他的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而他本人也一直踐行著這句話。但是這句話經網際網路被廣為傳播和發酵後,卻成為很多人嘲諷和反對的靶子。質疑和反駁的人如此之多,以至於高曉松不得不藉助於他的脫口秀節目來替自己辯解, 他用的是王爾德的名言: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 生活不單只有詩與遠方,還有責任與義務
    詩人嚮往的往往是詩與遠方。因為詩與遠方,因為那些心靈的雞湯,我們會背離生活,但是生活從來都是現實的,你可以有詩,但是你不能有遠方,我總覺得遠方意味著逃避,逃避責任,逃避義務。我本俗人,俗物纏身,七情六慾一樣不少。我有詩,我嚮往遠方,但只是嚮往。
  • 生活不單只有詩與遠方,還有責任與義務
    詩人嚮往的往往是詩與遠方。因為詩與遠方,因為那些心靈的雞湯,我們會背離生活,但是生活從來都是現實的,你可以有詩,但是你不能有遠方,我總覺得遠方意味著逃避,逃避責任,逃避義務。我本俗人,俗物纏身,七情六慾一樣不少。我有詩,我嚮往遠方,但只是嚮往。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我固執地把微醺的日光阻擋,近乎瘋狂夢裡幾度回首,輕聲吟唱....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有人說: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我們應該有詩也應該有憧憬的遠方。
  • 詩和遠方和遠方和詩
    大學:不是詩和遠方 大學,自己的成績不是特別理想,高考結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都極力想走出這個待了十八年的小縣城,甚至也想著逃離這個生活了十八年的城市。高考成績出來後,自己依舊那麼一意孤行,不顧家人的勸阻,不顧自己的年輕氣盛。就那麼倔強的把第一志願改成了省外大學。
  • 高曉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雖然在肉體上經歷著貧窮帶給我們的捉襟見肘,但是在精神上我們依然保有那份還沒被生活磨滅的純真。這也許就是高曉松所說的戰士在戰鬥的真正含義——不僅為了眼前的苟且戰鬥,還要為了詩和遠方。總之似乎因為資源他可以不在乎那些困擾著平常人的苟且,去追求詩和遠方。如果你曾經極端的厭惡你當下的平凡生活,如果你想從每天壓榨自己的工作當中解脫,如果你不想再每天利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他人的財富奮鬥。請你離開並尋找到下一個讓自己安放生命之重的港灣。辭職!不顧一切的去旅遊!尋找到一份熱愛的事業!
  • 詩和遠方
    原標題:詩和遠方(馮明德,筆名皇泯,1958年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首批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現任《散文詩》雜誌社總編輯。1979年迄今在國內外報刊發表詩和散文詩2000餘首,入選50餘種選本。
  • 生活不僅只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前幾天,在我端午節之時,開始四處閒逛,聽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似乎在討論著什麼,我並沒有仔細的去聽,我想,大概又是花色新聞,遊戲娛樂,抑或對生活的各種不滿。也許是我厭倦了這些言語,在聽了關於這些事情之後便想快步離去。
  • 《陳情令》魏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總是聽到有人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因為諸多原因導致生活,事業,人生總有那麼多的困難,但無論怎樣,生活還是得繼續,該走的路還是要負重前行。這一路走來,你想生活給你留下些什麼?這條路很孤獨,正如魏嬰說的是個「獨木橋」,這只是生活的苟且。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但是前提要學會怎樣去堅持!曾看過一個視頻,在一個骯髒的環境下,一個沒有戴任何防具的人正在搬水泥,鏡頭轉向他,他向鏡頭露出了迷人的微笑,但只清楚地看到一排潔白的牙齒,也只能看到一排潔白的牙齒。他是誰的父親?他是誰的丈夫?又是誰的兒子?
  • 我眼中的「詩與遠方」
    圖:網絡,文:楊威我眼中的「詩與遠方」湖北省鍾祥市高級技工學校  楊威有人說,生活不能限於苟且,要追求詩與遠方。時代變更,年華更迭,處於新時代中的我們,可以通過各種交通工具實現我們的遠方的夢,無論是中國,還是令人充滿期待的歐洲國度,我們大可以一覽大江南北之景,感受大自然的巧工藝術,不枉時光的恩賜。這就是所謂的「詩與遠方」麼?
  • 生活全是眼前的苟且,朋友圈都是詩和遠方
    看的我是瞠目結舌,都在說平時不發朋友圈的人,在現實裡比較孤僻和內向,不喜歡與人分享。毫無邏輯,毫無道理,還有二十萬的播放量,不過看到很多彈幕在持反對意見,我就放心了。不發朋友圈和發朋友圈,本質上是對等的,不存在高低之別,也不存在一些人為附加的屬性,這是根本。用我的朋友圈舉例,我很少發朋友圈,偶爾會寫一點小段子或者小感想。我的朋友圈大多都是廣告,因為現在微信作為一個重要的社交軟體。
  • 那些夢想深處的詩和遠方,是我們心靈的歸宿
    生活中除了苟且和瑣碎,還有詩和遠方,這是人們時常用來安慰自己的一句話。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能有幾人真正敢於拋開身邊的一切,去追尋詩和遠方呢?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代表作小說《第一日》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描寫了兩個科學家心中偉大的夢想,為了詩和遠方不惜付出一切代價。馬克•李維用兩年多時間醞釀和收集資料,然後連續四個月,平均每天工作17個小時創作完成了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