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低層次者爭辯,方能收穫廣闊的世界

2020-10-19 雲外悟空



一日,孔子的學生正在門前掃落葉,突然來了一個人,問他說:「你是不是孔子的弟子?」


孔子的學生點頭稱是。那人又說:「既然你是孔子的學生,應該也很博學,我且問你一個問題,一年有幾個季節?」


孔子的學生答道:「當然是四季。」那人卻搖頭說:「不,一年只有三季。」

結果,兩個人為一年有幾季的問題爭辯了半天。


這時,孔子過來了。那人也問孔子:「一年有幾季?」孔子竟肯定地回答:「先生您說得對,一年有三季。」於是,那人便滿意地揚長而去。


孔子的學生很不解,「一年明明有四季,老師為什麼謊稱三季呢?」


孔子笑著說:「你沒看到那個人通體的綠色嗎?他是蚱蜢變的人,蚱蜢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沒經歷過四季,你和他爭辯四季的問題,不是浪費時間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三季人」,他們的認知本就與你不是一個層次,再加上人性中與生俱來的求勝心,更是讓他們陷入爭辯的漩渦中不能自拔,如果一味地去爭輸贏,不僅說服不了他,反倒還消耗了自己。


莊子在《秋水》篇裡講過這樣一句話:

夏蟲不可以語冰。

就是說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這純屬浪費時間,因為它從來沒有感受過寒冬,它從來沒有體驗過冰雪,在它的世界裡只有春天的陽光和炎炎夏日,它永遠都無法理解你所說的冰雪寒冬,這純屬浪費時間。


這就好像是給一個從未見過光明的盲人講關於光的事情,你很清楚,你不可能說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光明,因為他從來沒有體驗過光明。


他可以了解光的理論,光是由什麼組成,但那不是光的本身,他永遠不會了解真正光是什麼,光是不能被傳達的,光是不可以言說的,它是一種經驗。


老話說得好: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層次越高的人修養越高,交往的層面是由自身的素養決定的。思想淺薄的人自然結交的大部分也都是膚淺和物質的人,聊的無非也是雞毛蒜皮。


生活中,我們要分清群己界限,有些圈子,即便是「同學」或者「同事」,和「朋友」都是不同的概念,選擇能「混在一起」的人當「朋友」,如果可以相互認可,彼此信任自然最好,如果做不到,各安其職,禮貌相待就好,沒必要強融。


很多「爭論」的場景,其實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爭論,而是話語不對等的尷尬抬槓,情緒上的升級,繼而出言不遜。


話語不對等,指的是雙方不在一個語境,也不在一個層次下交流,所爭所論風馬牛不相及,只會損耗心力。


不同層次的人之間討論問題,彼此南轅北轍,既沒有前提,也不會有結果,和不同層次的人溝通是一種漫長的無奈,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更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明知無法戰勝對方本質上的狹隘,進行爭辯只會損耗精神,這時不如不爭不辯,因為層次不同是爭不出結果的。


你要清楚,和什麼樣的人爭辯,就註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子的人。對於不同層次的人,最好的發聲方式莫過於不爭辯、不解釋,做好自己。


真正厲害的人沒有工夫和你爭來辯去,他們都在篤實地行動,與其和他辯論,不如腳踏實地的踐行,況且,很多道理不是辯論就能辯清楚的。



真正有智慧的人鮮少與人爭辯,畢竟層次不同,解釋再多也是徒勞無益。



《莊子》裡有個叫士成綺的人,聽到世人常常誇讚老子,於是跋山涉水來拜訪老子,看到老子外表平平,其貌不揚,住的地方也極其普通,便說:別人說你是聖人,我看是老鼠還差不多。


老子看了他一眼,低頭繼續讀自己的書,完全不理他。


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太過分了,來找老子道歉。誰知道老子對他說:「我如果有獲得大道的實質,你罵我是豬、狗、老鼠又有什麼關係?我還是我,你說什麼,是你認為的,它並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喜歡和人爭論的人多半是內心還不夠篤定,只要認定自己是對的,面對那些指責自己的人只需淡然一笑,不必太在意,有些誤會何必在意?有些謠言又何必爭論?


「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因為爭論裡並沒有真正的贏家,在浪費時間、消耗感情的同時,只會讓彼此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


不爭辯不代表你心虛理虧,而是因為內心無愧,清者自清,身正品正,總有一天時間會驗證。


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智慧,不爭辯是一種修行。


永遠不要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只管做好自己,堂堂正正,時間會幫你澄清。


人這輩子,重要的不是和別人爭辯,你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人品端正,無懼流言蜚語,清者自清,無愧於心。


當你與別人爭辯時,你的世界中心在他處;不屑與他人爭辯時,你才是你的世界中心。




在我們的周圍,總能聽到一些人喜歡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品頭論足:
都快三十歲了還不快點找對象,女人都是越老越貶值;
你孩子都四五歲了,可以要二胎了,現在不要二胎,將來肯定後悔……
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子非魚,又怎知魚之苦?
既然都不知道,又憑什麼對別人的事指手畫腳?


未曾經歷,不成經驗,他們從未去過你到過的地方,從未經歷過你受的痛苦和磨難,不知道你讀過的書……隔著太多太多的障礙,溝通就是一場漫長的無用功,有時候唯有沉默,一笑了之才是最明智的方法。


生活裡其實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是非對錯,也沒那麼多的非黑即白,如果你與他們爭論,那麼你的時間就在這些爭論中悄悄流逝了,你的好心情也在這些爭論中漸漸敗壞了。


我們很難改變不同層次人的看法,特別是那些動輒扣帽子,無理取鬧,刷存在感的人,對他們或迴避、或遠離、或一笑置之、或請他們閉嘴,因為再說下去也是一場無謂的爭吵。


人生如同爬山,站在山頂的人看到的是雲,站在山腰的人看到的是樹,站在山腳的人看到的是草。



人的認知就像一個巨大的天坑,呈漏鬥態勢排布,越往下所見越少,越往上所見越多。下愚莫揣上智,泥陷於認知漏鬥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層認知的風景。


世界那麼大,圈子那麼多,總有和你認知層次相同的人,人和人交往講究臭味相投,而無關金錢多少。


當你到過更高的地方,看過更遠的世界,自然無需理會閒雜的聲音。如果想要自己的人生充滿陽光,那就請遠離那些低層次的圈子。



人這一生真正需要的不是別人的評價,而是尊重自己的內心,看重自己的想法,內心豐盈的人從不活在別人眼裡,更從不活在別人嘴裡。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循規蹈矩,活在別人眼裡,只能白白浪費了自己的位置。


周國平說:每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於他最合宜的位置,這個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時就給他準備好的,只等他有一天來認領。


如果李白去當官,那麼中國會多一個不入流的政客,少一個天才的詩人;

如果李廣從文,那麼中國就會多了一個不入流的文人,少了一個彪悍的將軍。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方式莫過於看自己的風景,走自己的路,堅守自己的方向。人生一世,一定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活出自己!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不屑與人爭辯,是一種莫大的智慧
    話語不對等,指的是雙方不在一個語境,也不在一個層次下交流,所爭所論風馬牛不相及,只會損耗心力。不同層次的人之間討論問題,彼此南轅北轍,既沒有前提,也不會有結果,和不同層次的人溝通是一種漫長的無奈,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更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 放低姿態,方能走得更遠
    真正能被大家認可的人,都懂得放低姿態。陳道明飽讀詩書、一身正氣。季羨林盛讚他的學問,錢鍾書與他結為忘年之交,馮小剛曾評價他:「這是個清高得只肯在戲裡低頭的男人」。然而,在這個人人自稱「老師」的年代,陳道明卻始終以「戲子」自居。
  • 沒什麼跟與人爭辯更傻的事情了!
    每次想到自己與人爭辯時的那個慫樣,我都覺得有點羞愧,甚至難過,我為什麼那麼慫?我又為什麼要跟他們爭辯?(心懸著,有點像害怕的那種感覺......)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沒有爭辯的必要,這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其實與人爭辯最終的目的無非是爭個對與錯!證明自己是對的!然後呢?你從這次爭辯得到了什麼?又學到了什麼?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生歸零,方能致遠
    先說生命,所有的生命都只是人世間的一個過客,最終是從哪裡來的、又會回到哪裡去,來時沒帶來什麼、走時也帶不走什麼,這是「生命狀態歸零」。再說生活,人在歷盡繁華後,會慢慢由繁至簡,逐漸的減少自己內心裡的欲求與執念,最後修煉到無欲無求的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此為「生活狀態歸零」。
  • 心胸廣闊,這三大星座心甘情願付出而不計較回報
    心胸廣闊,這三大星座心甘情願付出而不計較回報。文|lucky很多人都說在這個利慾薰心的,凡事都講究利益的社會,很難會遇到一個人心甘情願付出卻不奢求可以得到回報的,畢竟沒有好處的事情誰會去做呢?有些人的心胸特別狹窄,總是會跟你斤斤計較,要是你付出得多那還好,若是你付出得比TA們要少的話,那麼TA們就會特別看你不順眼,非要你回報一點東西才行,不讓自己吃一點兒虧,而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心胸廣闊,心甘情願付出而不計較回報的三大星座。
  • 不與爛人爭辯,不和爛事糾纏
    即便事件已經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面發展,他也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這並非只是「得理也饒人」的寬大胸襟,而是明白,即使官司打贏了,除了讓視頻的拍攝者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讓自己出氣之外,這件事本身對自己意義不大,還要賠上時間和精力。與其這樣,還不如及時放手,回到正確的生活軌道上來,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
  • 說話技巧之與人爭辯時既不得罪人又能達到目的的技巧
    我們與人爭辯的目的是希望別人能聽取我們的意見。但是如果爭辯方式不得當,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得罪人。那麼我們怎樣能在爭辯中巧妙地達到我們的目的呢?1. 仔細地聽取對方的想法首先,要聽聽對方的想法。人們普 遍都有一種欲望那就是儘量把心中的感受傾吐出來。當這種欲望未得到滿足時,任何話都聽不進去。因此, 當你要對方聽取自己的意見時,首先,聽聽他的想法。
  • 不爭不辯,懂得恰當的時候停止爭辯,才是一種大智慧
    不能被自己的女人比下去,可是他不懂得口舌之爭的利弊。01贏了口舌,失去朋友。和朋友交往,你每次都言辭犀利,爭強好勝,你會發現,朋友會越來越少。小林,辦公室公認的「有理王」,不管發生任何爭辯,最後有理的都是他,看著他一次次洋洋得意的樣子,我只能心裡嘆息!還是年輕啊!年底答謝會,大家最後聚餐,竟然沒人願意和小林坐在一起。小林很受打擊,問我原因!我問小林,你為什麼每次說話都要爭辯,還要不贏不罷休呢!誰又會喜歡一個什麼都要贏的人呢?你每次的爭辯,都會給他人帶來傷害。
  • 學會靠自己,方能出頭
    人生來孤獨,一絲不掛地來到這個世界上,走的時候也帶不走一分一毫。年幼之時,或許不知道何為壓力,因為有長輩為我們扛下了所有的風雨,等到年紀漸長,才打破了心中那個童話般的對於世界的幻想。沒有人可以依靠一輩子,父母會老去,昔日的同伴也會在歲月長河中與自己形同陌路。人生在世,學會依靠自己,是一生中最為可靠的「高山」。
  • 麻瓜的蛻變,渴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最近接觸到搜索功能領域,不禁感嘆,這個世界太神奇了。原來每個領域都存在隱形冠軍,並且大家都十分熱愛分享。記得是大三時,接觸到的B站,於是便綁定了這個資源網站。從資格考試備考、找工作面試、兼職講課拓展到尋找各類免費資源,都會去求助B站。同時,它每次都不會讓我失望。
  • 永遠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堂哥有寫日記的習慣,堂嫂總嘲笑他寫這東西不賺錢;堂哥想學潛水,堂嫂勸他一把年紀了少點折騰;就連買衣服,堂嫂也總說堂哥沒品味......終於有一天因為一件小事,兩人吵起架來。堂嫂說話尖酸刻薄,不依不饒,堂哥積累已久的情緒一下爆發。最終兩人鬧到無法收拾的地步。王小波說過:「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
  •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在我來潭州教育實習的半個月,收穫頗多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每個追求都是不一樣的,自然目標群就是不一樣的。目標容易,但是堅持是不易的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卻逐漸迷失自我 ,忘記自己來這裡的原因以及自己的初心。每個人來這裡的初心或許都是不一樣的,或許你是為了一份安穩的工作,但是不管你是來這裡是什麼原因 ,都要不要忘記的自己初心。因為不忘初心 ,才能方得始終。當然我也有來這裡的原因 ,最初我就是為了有一份實習的單位。
  • 夜讀丨水低為海,人低為王!
    大海地處低洼才能成就自己的廣闊,人能讓自己處於最低的狀態才能容納更多的東西。一隻駱駝,辛辛苦苦穿過了沙漠,一隻蒼蠅趴在駱駝背上,譏笑者對它說:「傻駱駝,謝謝你辛苦把我駝過來。」駱駝不屑的說:「你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也沒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沒什麼重量,別把自己看太重。
  • 人生感悟的心靈雞湯語錄,看過思考更廣闊的世界
    人生感悟的心靈雞湯語錄,看過思考更廣闊的世界1:自己再不堪,也是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只要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一生足矣。早安!2:你是不是太過自私,總想著別人來溫暖你。你是否可以善良點,帶給別人一點快樂,而不再是傷感。
  • 贏了口舌輸了錢財,卡耐基教你如何避免爭辯,贏得世界
    爭論幾乎不可避免地會讓雙方更堅決相信自己的意見是對了,在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的爭論上,要獲得勝利是不可能的。輸了,固然輸了,但即使贏了,其實也還是輸了。為什麼呢?——如果把對方徹底打敗,結果被打敗的會有自卑感,因為自尊心受到傷害。以致你即使贏了辯論,卻贏不到他的心。
  • 層次不同,不必爭辯
    餘生很貴,不必強迫自己與圈子不同的人舉杯共飲,也不必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解釋你自己。 懂你的人,無需解釋,也能明白;不懂你的人,強行解釋,也不相信。 我們又不膚淺,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讀懂; 我們又不是人民幣,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
  • 有人與你爭辯,你就讓對方贏
    過不了多久,史達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宣布這一計劃,於 是大家都紛紛稱讚史達林的深謀遠慮,但只有史達林和華西列夫斯基心 裡清楚,誰是真正的計劃創意者。爭強好辯 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有靠寬容、協調以及低調才能獲得信任,並真正 解決問題,這才是聰明人所做的事情。正如富蘭克林所說:「如果你總是抬槓、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 那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好感。」
  • 守住人生的低處,才是高人!
    委身低處,是中國人處世的一門千年絕學。「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守住人生的低處,是一種清淨內斂,是人生必須擺正的一種穩重姿態,必須按捺的一種謙遜言辭,必須平抑的一種處世風格。02 委身低處,是韜光養晦的智慧委身低處,是成就大事的一種方式。低處的謙卑最受益。不誇誇其談,不自以為是,以求教的姿態、商量的口吻說話,總會有意外的收穫。有的人自以為是,好為人師。
  • 丹慧|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青蛙的天空,只有井口大,麻雀的世界,只有枝頭高。不要和青蛙論天空有多大,因為眼界不同;不要和麻雀論世界多遼闊,因為層次不同。人的成長閱歷不一樣,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不一樣。有些人不明是非,你和他講大是大非,無異於對牛彈琴。不是所有人,都有和你一樣的境界,都把你認為必須遵守的規則當回事。
  • 種下愉悅,收穫快樂,種下滿足,收穫幸福.
    你給世界幾分愛,世界會回你幾分愛。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種下寬容,收穫博愛,種下愉悅,收穫快樂,種下滿足,收穫幸福。我不擅長飲酒,只知酒的辛辣,偶酌一杯,細細品嘗,方知除了辛辣還有清醇和芳香。人生原本如此,須細細品味才知道,除了酒如口的幹烈,還有回味的餘香。